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农历九月十二辛丑年 戊戌月 戊戌日节日:世界消除贫困日历史上的今天:在170年前的今天,1849年10月17日(农历1849年9月2日),波兰作曲家肖邦逝世。在52年前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农历1967年9月14日),揭秘末代皇帝溥仪逝世。在25年前的今天,1994年10月17日(农历1994年9月13日),新疆交河故城考古有重大发现。
2、肖邦波兰官网肖邦一夜成名肖邦是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他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开始作曲,8岁开始在舞台上弹钢琴。然而,20岁时,肖邦参加了波兰发起的驱逐德国军队的华沙起义,但不幸失败。为了避免反动当局的追捕,肖邦流亡到法国巴黎。在这个时候,肖邦虽然有着杰出的才华,但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展现出来。在巴黎安顿下来后,肖邦请他的朋友帮他找到一份在中学教书的工作,以便生存下去。由于报酬低,肖邦生活贫困,处境艰难。然而,肖邦从未改变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一有空就练习弹钢琴。一天晚上,肖邦在屋里唱着一首舒缓的小夜曲。优美的旋律在风中飘荡,让许多路人驻足聆听。这时,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也路过。当时,李斯特已经是巴黎高级艺术沙龙的著名钢琴王子。两人一见钟情,为相逢晚感到遗憾。李斯特欣赏肖邦的演奏能力。肖邦向李斯特吐露了自己的处境和音乐抱负,并当场崇拜李斯特为老师。李斯特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埋葬这种音乐天赋。他立刻决定,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肖邦。然而,在当时的巴黎,要让一个不知名的外国人脱颖而出真的很难。李斯特把肖邦介绍给了几个音乐团体,但这些团体都被对方拒绝了。如何让法国人认识和认可肖邦的表演能力?李斯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在李斯特的个人演唱会即将举行之际,李斯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音乐会当天,拥有2000多个座位的巴黎大剧院挤满了观众。幕布缓缓拉开,李斯特受到雷鸣般的掌声。在明亮的灯光下,身着燕尾服的优雅李斯特向观众鞠躬,转身坐在钢琴前摆姿势。当时,钢琴演唱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演出开始时关闭剧院的灯光,以便观众在黑暗中专心聆听。灯灭了,剧院里一片寂静。人们闭上眼睛,准备欣赏李斯特带给他们的美妙音乐。钢琴的声音,有时像高山流水,有时像夜莺的叫声。当钢琴兴奋时,剧院里爆发出掌声;当钢琴悲伤时,剧院里又响起了一声呜咽,观众被美妙的音乐完全征服了。演出结束后,人们跳起来兴奋地喊道:“李斯特!李斯特!”但灯一亮,每个人都很傻——不是李斯特坐在钢琴前,而是肖邦眼中含泪。事实证明,李斯特在关灯后悄悄下台,让肖邦代替自己演奏。震惊的年轻人只是在观众面前表演。他们立即为另一位天才音乐明星的诞生欢呼。许多人上台献花,甚至在场观看演出的巴黎市长也上台热情拥抱肖邦。第二天,巴黎的主要媒体争相报道这个故事,肖邦一夜成名
3、肖邦简介资料具有“波兰精神”象征的波兰钢琴家,肖邦。他不仅拥有世人无可替代的音乐才华,而且还有姣好的容貌。好的容貌终有腐朽的一天,而他的才华一旦被人盯上,连心脏都要跟着流离颠沛了。1849年,在巴黎肖邦病重,有着回归故国情怀的他,,时常念叨着,即使他死了也要把心脏带回故乡。1849年,39岁的肖邦在临死时,挣扎着请求他的妹妹,在他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故乡,躯体留在巴黎。他的这份请求让妹妹很是动容,妹妹将他解剖出来的心脏,偷偷的装在一瓶白兰地酒里,然后藏于衣裙中,偷偷带回了他们的故乡华沙。此后很多年,这颗心脏都被存放在家里,中途由于战乱曾辗转在几个亲戚家保管。后来被人们埋在位于华沙中部的圣十字教的一根柱子里。人们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永久保存肖邦的心脏了。不曾想在二战到来时,由于纳粹d的目标是制造出更加优秀的人种,所以他们对肖邦的心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纳粹d并没有得逞,早有预料的波兰人民悄悄的把肖邦的心脏从柱子里取出来了,藏在了很隐秘的地方。1949年,在肖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的那天,珍藏肖邦心脏的小匣子才被交给华沙市长,并把他送回到圣十字教堂。心脏虽然被送回了,但有的专家却企图对肖邦的心脏开展基因检测,以此来判断肖邦的死因,到底是不是肺结核。后又有美国作家史蒂夫,著有《肖邦的心脏:探秘世界上受欢迎的作曲家的神秘疾病》,他甚至还提议,希望能对肖邦的心脏样本组织进行检测。他的提议遭到波兰人民的强烈抗议,“波兰精神”象征的心脏怎么能被你们这些人切片呢?终这个提议才作废。一代音乐天才因为他的盛名,在他死后还是没能逃过过度崇拜者的追逐,终在故乡人民的保护下方能按照自己的遗愿,回归故里。
4、波兰作曲家肖邦简介1849年,39岁的钢琴家肖邦因肺结核去世,去世前他要求妹妹将自己的心脏送回波兰。这位音乐大家的后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心脏能够葬入故乡的泥土里。爱因斯坦的脑子被切片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肖邦的心脏也差一点也被切片的事,恐怕就比较冷门了。肖邦出生于1810年的波兰首都华沙,全名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是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七岁就创作出《波兰舞曲》,八岁就登台表演,名声大噪,成为当时波兰贵族聚会的座上客。1830年,肖邦被迫离开故乡远赴法国巴黎,再也没有回去。肖邦虽然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可在故土记忆上却慢慢变得空白,可肖邦自20岁离家,近二十年的时间再也见不到故乡人、喝不到故乡水,这一点上他是不幸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时光逝去已经很悲哀,那些至s都无法回到故乡,连亲人的坟墓都无法亲自去拜祭的人也更加悲惨。所以肖邦去世前,要求妹妹将自己的心脏送回故乡,于是妹妹让医生将他的身体解剖,将还温热的肖邦心脏装入一个白兰地酒瓶里,借酒精来保存。为了避免意外,妹妹将心脏藏在裙底,电视剧里都看过,19世纪的欧美女性基本穿那种下摆很大的裙子,藏一个酒瓶并不是难事。可难就难在,运到之后要如何处理的问题。心脏运回家乡后,被藏在家里很多年,期间妹妹为了安全,又移交给信得过的亲戚代为保管,后心脏被安葬在华沙圣十字教堂的一根柱子里,下面刻着一句话:“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这句话可能是教堂柱子本来就有的,但不得不说确实应景。本来一切尘埃落定,可随着二战爆发,肖邦的心脏又起波澜。nacui为了错误的改良人种计划,对那些有着过人天赋的名人器官产生兴趣,肖邦的心脏也是其中之一。所幸就在德军攻入华沙,即将到达教堂之前,波兰人已经把肖邦的心脏拿出来,藏在别的地方。1949年,二战结束,此时也是肖邦逝世一百周年,他的心脏才从埋葬处挖起来,正式移交给华沙市长,送回圣十字教堂安葬。事还没完,因为肖邦的名气太大了,不少人都希望弄清他的死因,美国作家史蒂夫曾经研究过肖邦的死因,写下了《肖邦的心脏:探秘世界上受欢迎的作曲家的神秘疾病》一书。可没有经过检测之前,一切只是书面话,这位作家向华沙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能对肖邦的心脏进行检测,这种事怎么能同意呢?此言一出就遭到波兰人民的强烈抗议,作家也不敢激起民愤,只好就此作罢。肖邦的心脏在折腾了一百年才总算获得平静,从此安静地沉眠在故土之上。@陈醉亭 我们国人对乡土一直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不管身在何处,心却犹如风筝一般,被牢牢拴在故乡手里,这位音乐大家后的愿望,就是和我们一样,希望“落叶归根”。做名人难,做一个宗师级别的名人更难,肖邦作为名人,就和爱因斯坦一样,都是众人争相追捧的偶像,他们生前荣耀,去世后败给现实,难以享受普通人的安宁。倒霉点的就像爱因斯坦那样,脑子被切成240片,供人研究,幸运点就像肖邦,虽然历经坎坷,至少也能遂身前之愿,其他的像贝多芬的耳骨、伽利略的中指等等,至今还在博物馆被人参观,不知道他们是该高兴还是无奈了。
5、波兰肖邦雕塑近代波兰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肖邦,肖邦热爱祖国,当时波兰部分地区已被沙俄吞并。有次肖邦在剧场演奏时,沙皇也在场,肖邦演奏完,沙皇讲话,意思是俄国能出现肖邦这样的音乐家,真是太好了。肖邦立刻纠正说,自己是波兰人,令沙皇下不了台。因此肖邦受到了欧洲各国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英年早逝,临终前他大的愿望是将遗体送回祖国安葬,但波兰反动政府却拒绝他遗体入境,肖邦就对姐姐说:“至少把我的心脏送回去。”肖邦去世后,按他的遗愿将心脏送回祖国安葬。#波兰肖邦简介#
6、波兰肖邦大赛1838年的一天,失恋的肖邦神情忧郁地弹着一个哀婉的曲子,乔治·桑默默地站在他身旁。两年前乔治·桑爱上他时,肖邦正与波兰女子玛利亚·沃辛斯卡热恋,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如今,一曲终了,四目相对,两人相拥在一起。此时的乔治·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肖邦有肺结核病,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的风湿症也很严重,他们决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到马略卡岛过冬。他们期待的蜜月之旅却因无法找到一家合宜的旅馆而黯然失色。当地笃信基督教的居民,对婚外恋男女的排斥,令乔治·桑一行四口只能安置于一处废弃的修道院。潮湿阴暗的房间,令肖邦的肺病越发严重,他们只好提前返回巴黎。回到巴黎,乔治·桑和肖邦开始了为期八年的同居生活。他们每年一半居住在巴黎,一半居住在诺昂。诺昂的庄园底层有一个小小的木偶剧场,那里常年上演着各式木偶剧。楼梯拐弯处是肖邦的琴房,门上钉着一层厚厚的隔音板。肖邦的卧室里有一扇门,可以直接通往乔治·桑的床。肖邦的肺结核越来越严重,乔治·桑悉心照料,称他为她的“第三个孩子”。乔治·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莫里斯自视是杜邦庄园的男主人,时而与肖邦有小摩擦。女儿索朗日一直与肖邦关系密切,乔治·桑一度认为肖邦移情别恋,爱上了自己的女儿。他俩之间渐渐产生了裂痕。乔治·桑1847年发表了一部名为《卢克雷齐娅·弗洛利亚妮》的小说。说的就是她和肖邦的同居生活。男主人公是一位来自东欧身陷重病的公子,而女主人公是一位比他年长六岁一直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的过气演员。1847年,肖邦和乔治·桑分手后,再也没有回过诺昂。两年后,当贫困潦倒的肖邦躺在病床上,他对友人说起乔治·桑,他说“她曾经答应我死在她的怀抱里的啊。”肖邦之死,带走了乔治·桑对男人的欲念和渴望,她回到诺昂,过起安静的生活。参考资料:《新民说·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
7、波兰华沙肖邦肖邦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有“钢琴诗人”之称,成为波兰的象征和国家的名片。他在法国成名,靠的是李斯特的鼎力提携。18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在巴黎已是名声沸扬的人物,被誉为欧洲的“钢琴之王”。肖邦虽然已是很有成就的音乐家了,但在“世界之都”巴黎,他算不上个明星,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他想让肖邦红起来。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他想到了掉包的办法。那时,在演奏钢琴时,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聚精会神地倾听演奏。在一次演出时,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灯熄了,他悄悄让肖邦代替自己演奏。肖邦的演奏娴熟高超,感情真挚动人,一首首乐曲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观众都被琴声陶醉了。演奏结束后,灯亮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着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陌生人,都大为惊愕。过了很久,观众缓过神来,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李斯特胸无城府,以无私的襟怀推荐肖邦,使肖邦一夜成名,从此成为在巴黎社交界令人注目的人物。肖邦的幸运,是得到了李斯特的无私提携,才使他在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其实,很多有才能的人同样需要高人的引领和提携,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让高人看重和赏识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能力。本文作者:鸣久
8、肖邦在波兰的真实情况谚语有云:人生常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如何看人,人就怎么看你。学会欣赏他人,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1831年,波兰作曲家肖邦流亡到法国,定居巴黎。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机会展现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李斯特十分欣赏肖邦的才华。为了不让肖邦的才华被埋没,李斯特决定给肖邦制造演出的机会。他在自己的个人演奏会上,邀请肖邦代替自己演奏。终肖邦获得了巴黎观众的认可,声名鹊起。李斯特提携后辈的品质,也为人所赞赏。一位作家曾说:“人生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真诚的帮了别人之后,也帮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往往却忽略了欣赏别人。其实,人生在世,学会欣赏别人,才能让自己成为那个被欣赏的人。它能带给我们善意和温暖,充满希望和期待,让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