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科举文化遗址——至公堂至公堂,是晚清时期甘肃贡院(举院)的主体建筑,也是甘肃的第一个科举场所,始建于1875年,位于兰州市中心的西关十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其牌匾“至公堂”三个字由晚清重臣左宗棠亲自题写。甘肃贡院建成发挥作用30余年,共举行13次乡试,考中举人681人。可能是宣传不够或者被人遗忘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至公堂的概念就是兰大二院里面一个残留的“庙”,和不远的榆中兴隆山相比,至公堂似乎是“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没落贵族,兴隆山则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热门景点,尽管兴隆山门票不菲而至公堂可以免费参观。在中国,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变革于宋朝,兴盛于明朝,衰败于清朝,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也是古代读书人打破阶层固化进入仕途的通道,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人文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选拔考试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有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也具有做官的资格,因此乡试的考试场所贡院又称为“举院”。榜上有名者,不仅仕途有望,而且还有机会在来年的京城会试、殿试中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名落孙山者,只能悲叹数年寒窗付东流,等待三年再来拼跳龙门……历史上,贫穷的甘肃一直没有自己的科举场所,想做官,去西安,考生必须远赴陕西贡院,没有今天的警车开道护送,一些考生还没有到达考场就已病卧途中甚至客死异乡。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从“文教治边”战略上书清廷,请求在兰州设立贡院,奏折虽历经重重困难终立项获批,但需自筹建设资金。终,由兰山书院山长吴可读向各州县衙门、富绅商贾募捐,共筹措白银51万两,光绪元年(1875年)甘肃贡院落成。甘肃贡院的设立,给地处祖国西部甘肃、青海、宁夏的乡村秀才们就近考试提供了便利,省去了盘缠路费,免去了长途跋涉,许多贫苦的读书人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可以说,甘肃举院的建立推动了晚清甘肃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文化名人。曾经的甘肃贡院东西约300米,南北约467米,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贡院建筑群外筑城垣,内建棘围,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可谓兰州一时之人文胜景。当年一次可容纳4000名考生参加考试,其考试规模、命题阅卷、监考巡视等组织之严密不亚于今天的高考。百年沧桑,如今甘肃贡院只剩下至公堂、观成堂两个幸存的建筑物了。
2、大公堂人物介绍身正不怕影子斜!这要自己做事能拿到卓面上来!做事对得起大公堂,让他她们去乱放屁。#大公堂简介#
3、山东曹庄大公堂曹氏家谱云南行(102)至公堂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昆明市,在云南大学内,至公堂是明清时期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弘治12年(公元1499年)。#大公堂简介#
4、大公堂的作用西门大官从金莲窗下经过被一根火棍绑在头上于是他起诉金莲高空抛物要求索赔半爽公堂对驳的时候金莲说是因为凸窗漏雨拿一根烧火棒支撑小雨转晴后立即取下不料手滑火棍掉落对不起砸中大官人但夫君大郎以卖汉堡为生。生活拮据半爽真的付不起西门听起来很惊讶街上卖汉堡的人太丑了竟是你老公正是金莲说到西门感叹道真可惜一颗好白菜啊完成后,突然要求撤销状告分文不要
5、大公堂到底好不好公堂一坐有金银,/神庙堂里众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