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狂放青年与抑郁中年的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诗圣杜甫。在古代必须有才华和德行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圣。圣在古人心中是高不可攀的一种存在,就比如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杜甫能够被称为一代诗圣,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杜甫的人生分为上下两半场,上半场是年少轻狂游山玩水,下半场中年危机忧国忧民。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庭里的条件的好受,接受的教育也是挺不错的。但是长大后的他选择当了驴友,当个文艺青年。杜甫也跟了风参加了个科举。但是他没有考上落榜的杜甫根本就没把这回事放在心上,继续去游他的山,玩他的水。这个时候他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人生经历下半场抑郁中年,也正是因为这段人生经历才让杜甫真真正正的变得伟大起来。杜甫来长安第二年的时候沉迷玩乐的唐玄宗搞了个临时科举面向全国选秀,杜甫也报了名,要怪就怪在那李林甫到处使绊子,使得那些报了名的人都没法通过。当然杜甫也不例外,考试通不过那只能走求举荐这条路。杜甫投的稿几乎都没有什么回音。于是他就这样在长安漂了10年,从吃喝不愁的公子哥到抢特价米的大叔豆腐可是纳闷极了。于是他写道:君不见倾倒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后来总算是在朝廷闹了个官当。但不过又因为这次官是县尉,杜甫不想当。因为许多大诗人都觉得县尉就是个欺压老百姓的工作。他是干嘛的?他就是专门收税、征兵和抓贼的。杜甫不想做朝廷只好又给他换了个工作,那就是兵曹参军。那就是管仓库,虽然是个小官,但是杜甫毫不在意,就在朝廷给他放假,他回家探望家人的时候发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于是杜甫悲愤交加,于是他写道:朱门酒肉臭,饿有冻死骨。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没跑成,被抓住当了俘虏。于是这个时候杜甫写道:烽火连一月,家书抵万金。这个时候杜甫找了个机会,脚底抹油那就开溜了。接管大唐的唐肃宗,他是唐玄宗的儿子,他任命杜甫为左拾遗。这个官是专门给皇上提意见的,但是谁都没想到耿直的杜甫还真的提了意见,这可惹怒了唐肃宗,他可是差点丢了小命的。小命那是保住了,但是官肯定是被贬了。于是他被踢出了中央,一个是没被贬过那是不完整的人生的杜甫,当然也不例外。被贬后的他来到了四川成都找他的朋友筹了些钱,盖起了草堂。于是一个叫4A级的景区,杜甫草堂就这么产生了。杜甫想到了蜀国的诸葛亮,他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大唐内部依然很乱。这个时候杜甫感叹道:无边落幕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这时候的杜甫岁数已经大了,而且在他回家的路途中也不是怎么顺利。于是一代诗圣杜甫就病死在了一条小船上。关于杜甫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我是欣欣向荣的欣姐,每天进步一点点拜拜。
2、杜甫家世动画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高门大族,不仅让“诗圣”杜甫落俗攀附,而且还能压上李唐皇室一头,这究竟是“何方神圣”?“诗圣”杜甫,祖上出自京兆杜氏,但是他自我介绍时,却不介绍自己是京兆杜氏之后,反而介绍自己是“清河崔氏之甥”。原来杜甫的母亲是崔氏之女,杜甫的外婆是李世民之孙李琮的女儿,嫁到了清河崔氏,生下了杜甫之母,所以杜甫母亲是崔氏之女。那这清河崔氏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士族,为何连“诗圣”杜甫都未能免俗想要“攀附”呢?据《水经注》记载记载,崔氏乃是姜子牙的后代。在西汉初年,崔氏家族分为两支:一支由东莱侯崔业带领居住在清河东武城,称清河崔氏;一支由崔仲牟带领定居博陵安平,称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崛起于汉末时期,彼时天下战乱不断,群雄四起。崔业后裔崔琰和崔林也投入了这乱世洪流中。不过真正让崔氏在曹魏政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还是弟弟崔林。当年曹操攻破邺城后,崔林便加入曹操阵营,先后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手下为官,终官位至司空,位列三公,封安阳乡侯,开三公封列侯之端。由此清河崔氏,成为了当时的名门望族,其他氏族也纷纷与其子弟通婚,“七步成诗”的曹植就迎娶了清河崔氏女。后来“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族彻底掌控了朝堂,再后来司马炎建立西晋。期间清河崔氏不但未受影响,还逐渐扩展了例如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齐郡乌水房等支系。新成立的西晋王朝如“昙花一现”,在“永嘉之乱”后迅速灭亡,司马睿被迫渡江南下,建立东晋。作为天下门阀之一的清河崔氏自然也随王朝的衣冠南渡。但由于战乱等原因,有一小部分族人留在了清河故地。在整个东晋时期,清河崔氏都没有什么太出众的表现。直到北魏初期,清河崔氏才再一次站到了北方政治舞台的中心。这次扮演主角的是留在清河故地的崔宏和崔浩父子。鲜卑人拓跋珪打败后燕,建立北魏帝国时,第一时间就派出使者去请负有盛名的崔宏前来辅佐,拜其为司空。崔宏,因学识渊博深得拓跋珪的青睐。国号“魏”都是崔宏所拟。后来北魏的官制、礼仪、音乐、法律等制度也都是由他制定的。由于功勋卓著,崔宏获封白马侯。崔宏死后,其子崔浩继承了白马侯的爵位。和父亲崔宏相比,崔浩的政治能力无疑更胜一筹。因熟读《易经》,精通天文星象,料事如神,崔浩几乎就是拓跋魏的诸葛亮,无论政治、军事都极具战略眼光。他历经三朝,执掌了两朝的枢机,官至司徒、封东郡公。堪称北魏有权势的第一谋臣。当时范阳卢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河东柳氏等世家大族,都争相和清河崔氏联姻。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荣之后往往就是巨大的危机。习惯了皇帝信任和顺从的崔浩,开始飘飘然,激进的推动诸多改革,却没意识到,这已经触及到了鲜卑贵族的利益。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在拓跋焘命他修《国书》时,他毫无避讳,把大量鲜卑先祖的丑闻都写得清清楚楚。经有心之人太挑拨,性情暴躁的拓跋焘勃然大怒。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下令将崔浩和他手下的史官全部处死,崔浩灭族。崔家的姻亲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也都被灭族。显赫已久的清河崔氏,短暂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后来,北魏孝文帝元宏推行汉化改革,崔氏子弟崔光和崔亮两兄弟依靠家学渊源再次入朝为官,期间频繁与和其他氏族之间的通婚联姻。这支北方落魄士族逐渐恢复往日荣光。自魏晋以来,朝廷选取人才的主要渠道就是门阀世家。李唐的统治者也是靠着这样的门阀势力——关陇世家在争锋天下中获胜。所以,从龙有功的关陇世家成了唐初政治集团的为核心。为了打破“尊世胄,卑寒士”的观念,同时也为抬升皇族的门第。李世民对“五姓七望”中的其他6家,一边拉拢,一边又大力打压。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一门第崔氏。贞观十二年春天,李世民就命长孙皇后的亲舅舅高士廉编纂《氏族志》。一开始的高士廉没能领会到李世民的真意,初版中,老老实实把崔氏定为“第一等”,赫然处于皇族陇西李氏之上。结果可想而知,李世民大动肝火,挨了一顿臭骂后,高士廉也开窍了。于是把李世民所在的“陇西李氏”定为第一等,把清河崔氏等几个大族都定为“第三等”。以现有官员爵位等级为标准,而非血缘家世为标准的家族评级《氏族志》颁布后,山东、江南的士族门阀遭遇重创。但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唐代,即便面对来自统治阶级的高压,清河崔氏依旧涌现出了一批如崔慎由、崔元综、崔龟……的杰出代表。在唐朝清河崔氏共有十二人官至宰相。不过到了晚唐时期,随着黄巢和朱温等人对世族子弟的残杀,绵延数百年的门阀政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河崔也不复往日辉煌了。进入宋代后,在平民科举大盛的浪潮下,盛衰兴亡700年的清河崔氏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当中。
3、杜甫显赫家世杜甫的家境究竟如何?作为我国伟大的诗人,从同时代的韩愈、白居易到20世纪的闻一多,历史中许多人物都是杜甫的粉丝,足见其影响力之大。由于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迁,杜甫后期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杜甫其实是出生自官僚世家,其祖上可以追溯到晋代名将杜预。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武库是赞美武将多才善战,而杜预当时人称杜武库。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诗人,官做的不小,并且自他开始杜家算是有了诗学渊源。再往后,杜甫母族是唐朝著名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父亲杜闲是五品高官。所以杜甫的家世背景是高于唐朝时期的大部分诗人的,只是到中年时期时运不济,遭逢战乱,所以生活逐渐落魄。
4、杜甫家世说明了什么别搞笑了,杜甫是襄阳杜氏,属于杜氏庶系,京兆杜氏是嫡系,杜牧出于京兆杜氏。
5、杜甫写自己家世公元759年,杜甫寄居成都草堂时,时常到黄四娘花园流连忘返,还为四娘写诗: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和黄四娘什么关系,为何为四娘留下一首诗篇呢?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但他的命运却比不上李白,杜甫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富裕。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杜甫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一生过的没有李白那么浪漫和洒脱,公元759年,杜甫跟随唐玄宗的步伐进入了成都,由于没有住宿的地方,只好在自己搭建了草堂居住,由此在成都算有了一个家。有了家的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相对安稳,因此经常会出外走走,看看成都美丽的景色,当时成都没有太古里,不过可以逛的地方不少。也就是在成都期间,杜甫迎来人生创作的高峰期,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杜甫写下了260多首,也因此这些诗词被后人称为“成都诗”,而至今其中的许多名句,还被广为流传。而在260多首诗词中,其中有好几首诗词,是杜甫写给黄四娘的,也由此后人觉得很奇怪,这个黄四娘是谁?为何杜甫经常为她写诗呢?黄四娘的名字,出现于杜甫的唐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两句,足以使黄四娘名垂千古。不过至于黄四娘是谁,她是什么身份,有不同的说法!普遍认为,黄四娘是杜甫的近邻,或者是住在杜甫草堂附近,根据历史记载,她种花出名,家里的院子,种了很多不同的花卉,这些花一到了盛开的时候,远远看去色彩绚烂,彩蝶飞舞的美丽,所以杜甫有感而发,才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从诗句种,能看出杜甫笔下对黄四娘对花园的喜爱。从诗词看,黄四娘应有其人,但是她是什么身份呢?有人认为,黄四娘不过是个普通农家女子,但擅长种植花卉,尤其擅长抚育草木,使得她的庭院常年花卉盛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大文豪苏轼也是如此的认为,但清朝的浦起龙,却从娘字去分析,很有可能她是一个清楼女子,或者是一个“歌姬”浦起龙这个说法的由来,是因为诗句中,有“戏蝶”、“娇莺”等词语,从这点推测黄四娘有可能是是当时唱歌、跳舞歌姬。不过这个说法,后来被认为毫无根据,因为无论是“娘”或者是“娘子”,都是唐朝对妇女的一种称谓,并不是特指歌姬,另外也有人推测,她是一位“花禅”,也就是歌姬出身,后来皈依佛门的女尼。杜甫因为经常要为生计奔波。所以常年是体弱多病,为此他学会了自己种药来养身。在长安住宿的时候,他就在院子里面种了几十种不同的中草药,还为种药写下了不少诗词,从刚开始不懂,到后来百药繁茂情景,都让杜甫高兴的诗兴大发。也因此他和黄四娘称为了莫逆之交的好友,原来他的种药的手法,和黄四娘相比简直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黄四娘不但种花厉害,种中草药更是好手,也因为共同的爱好,他对黄四娘佩服不已,《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全诗共七段每一段杜甫都是煞费苦心,诗词名字用“江醉独步寻花”,表面的他是自己一个人,迈着高兴的小碎步去“寻花”,组诗第一段,“江上被花恼不彻”,就是写为何要独自寻花第二段,写的是走到了江滨,看到了繁花之多:第三段:“多事红花映白花”,就是诗人看大哦几户人家,花园都是红花白花;第四段:“东望少城花满烟”遥望城里卖弄的花好像一团烟雾一样美丽第五段:“可爱深红爱浅红”,写的就是桃花的美丽第六段:来到黄四娘家,写了黄四娘家里的花园景色:第七段,说的是爱花、惜花的感叹。从诗词种能看到杜甫黑喜欢,黄家的百花园,也因此极为羡慕,才记录下黄四娘家药花开的景象,杜甫喜欢黄四娘的花园,是因为他长期接触中药,而且很喜欢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也因为积累了大量植物观察的细节,所以杜甫写的中药,在诗词种格外有生气,诗显得格外有生气。而他诗词种经常出现的忧伤的格调不同。例如他在写决明就用;“南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说幅子时时用:“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何”,赞美丁香用“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索艳”。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是中药文化一个中药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了唐诗的一部分。杜甫不但会种药,其实也是个懂药性、药理民间医生,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他都能手到病除。“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而他不但自己学习和研究,还让妻子和儿子一起干,无论时晒药制药都要求一家人一起参与。因此杜甫草堂,在他们的经营下繁花斗艳,充满生机。正如他在《小园》中提到的:“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杜甫这种既然种花观赏,又把花草入药治病的方法,至今值得后人借鉴。因此苏东坡才认为,黄四娘是谁?身份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她种植花药的经验,给后人启迪,也因此,他在一次遇上一户人家花园里面,繁花盛开叩门求见后,写下了两句“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从诗词中,他认为所有那些甘于平凡,却把生活和花园都照顾的繁花盛开的女子都是黄四娘。#简介杜甫家世#
6、杜甫的家世渊源简介《杜甫》是一部关于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生平和作品的传记作品。以下是对《杜甫》主要内容的详细讲述:杜甫,被誉为"诗史巨星",是唐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扣人心弦,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人民苦难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关注。故事从杜甫的少年时代开始。他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杜甫热爱学问,对文学充满热情,但他的家境和个人遭遇让他深刻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与苦难。杜甫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的诗中充满了对贫困、战乱、政治腐败等问题的揭示和呼喊。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他的作品包括抒情诗、山水诗、时事讽刺诗等等。他的抒情诗情感深沉,笔触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除了诗歌创作,杜甫还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他多次上书表达对政府的忧虑和建言。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回应,他饱受贫困和流离失所的困扰。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写作,不断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他的诗歌却流传至今,被世人称颂。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悲欢离合和心灵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承载了他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杜甫一生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歌成就。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首先,通过了解杜甫的成长背景和家境,读者可以看到他不仅具备了学问和才华,还有着对社会的敏感和关怀。他深受贫困和不公平待遇的影响,从小就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亲身体验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真实感和情感共鸣。其次,通过杜甫的诗歌作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更多的是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忧虑和呼喊。他用深沉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岁月和人民的艰辛生活。读者可以通过他的诗歌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此外,杜甫的一生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追求。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境,但他始终坚持写作,并且不断探索和突破自己的创作技巧。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读者可以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感受到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语言表达的精准把握。后,杜甫的一生也是对人格魅力的展示。尽管他在政治和社会上遭遇了许多挫折和不公,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他不因权力和名利而动摇,不因困境而沮丧,而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坚持和才华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赞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7、李白和杜甫家世唐代诗人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出生于巩县,他与另一位著名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幼年家庭环境优越,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了很大的影响。杜甫七岁即能作诗,他在《壮游》一诗中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杜甫在长安应试,再度落第。后来他转走权贵之门,投赠乾谒等,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叛军攻陷国都长安,杜甫辗转多地,生活日益艰难。乾元二年(759年),仕途不得志,漂泊多年的杜甫辗转来到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在蜀中的几年,杜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秋风暴雨之中,杜甫在破败都茅屋中彻夜难眠,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又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结束了自己漂流的一生,时年五十九岁。
8、杜甫出生时社会背景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了题目为"情圣杜甫"的演讲。可杜甫,一个暮气沉沉、不苟言笑的老古董,为何能胜任"情圣"的称号呢?梁启超给出的解释为,杜甫写情极为丰富、真实、深刻,富有对众生之情、对亲友之情,由而称其为"情圣"。作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只因他心怀天下苍生、怜悯众人、忧国忧民,将自己满腔热血写在了诗中。当然,"诗圣"杜甫也有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和侠骨柔情,他的这一生只爱妻子杨氏一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宠妻狂魔",总是喜欢到处秀恩爱。在那个男人三妻四妾的年代,杜甫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且对妻子始终忠贞不渝,从未纳妾,甚至连绯闻和花边新闻都不曾有过。当然,也可能是杜甫太穷了,养不起小妾,蓄不起家妓。不过,有时候杜甫也会陪一些富家公子携妓出游,他也从不沾染女色,足见杜甫并不花心。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一个典型的官三代,祖父杜审言不仅身居高位,还是著名诗人。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杜甫从小立志要建功立业,因此他勤奋好学,游览世间名川大山,丰富阅历。不过,这样一来,杜甫就错过了好的成婚年纪,直到二十九岁未成婚,成了个"大龄剩男"。好在杜甫家境殷实,娶媳妇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因此,杜甫在29岁时,就娶了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杨氏,当时的杨氏才19岁,出落得亭亭玉立,且知书达理。杜甫与杨氏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的,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两人相濡以沫、生死相依。不仅如此,杜甫的诗中随处可见杨氏的影子,杜甫还亲切地称发妻杨氏为"老妻",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爱意,当真是羡煞旁人。杨氏本为名门闺秀,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对于杜甫,她既崇拜又爱慕,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嫁给大自己十几岁的杜甫。可是杜甫官职卑微,俸禄少得可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杨氏嫁给杜甫后,整天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呕心沥血地操持着家庭。杜甫是幸运的,有爱妻杨氏默默无闻地陪伴他一生,不管他是时运不济还是穷困潦倒,杨氏一直在用自己的爱温暖着杜甫的一生。杨氏是善解人意,每当杜甫官运不顺时,她都会耐心地安慰苦闷的丈夫,没有丝毫怨言。如此恩爱的夫妻两,在婚后先后生下了八个孩子。杜甫常年在外谋求仕途,孩子们都只能由杨氏一人抚养长大,个子辛苦滋味可想而知。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全家搬到了陕西富县避难。杜甫在得知唐肃宗继位的消息后,准备北上。可他着实是不忍心妻儿继续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便将妻儿托付给了好朋友,独自一人北上。只可惜,杜甫刚出关就不幸被叛军抓住了。好在此时的杜甫籍籍无名,所以在蹲了几天大狱后,就被毫发无损的放了。倒霉透顶的杜甫,只身走在寒风萧瑟的月夜之中,抬头望月时想起了自己的妻儿,一时间不禁泪如雨下,饱含深情地写下了那首名传千古的佳作《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即使此时的妻子杨氏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在杜甫眼里,杨氏却依旧笑靥如花,足见杜甫对爱妻的一往情深。的确,杜甫对妻子杨氏的感情是相当真挚的,他这一生曾给妻子杨氏写下了二十几首"情诗",极尽恩爱、相思之能事。如"老妻寄寄异县,十口隔风霜"、"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每一句提及"爱"字,但却让人们明白了爱情的真谛。爱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为平淡、真实的生活。杜甫笔下的爱妻杨氏,任劳任怨,坚韧不拔,是一个典型的良家妇女。其实,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多少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朴实无华,也更为真挚感人。其实,杨氏跟着杜甫没享什么福,不仅经常是食不果腹,面容憔悴,瘦骨嶙峋,甚至跟着还得杜甫四处颠簸。不仅如此,杨氏还得在饥寒交迫之中,承担着抚养儿女的重担,就连安安稳稳的生活都是奢望。不过,杜甫在成都时,杨氏也算是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每天和丈夫一起下下棋读读书,倒也是其乐融融,幸福美满。遗憾的是,这样安逸的生活只持续了十年,他们一家就又开始四处流浪了。不久之后,59岁的杜甫病逝在了湖南一小船上,撇下了相濡以沫三十年的爱妻。无可奈何之下,杨氏只得带儿女们回到了洛阳,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了。直到杜甫离世40多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杜甫与杨氏合葬在了一起,实现了这对多难且恩爱的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的美好夙愿。陪伴是长情的告白,正是有杨氏这样的爱情陪伴一生,才成就了杜甫的"诗圣"之名。而杜甫这一生极尽深情之能事,一生只爱杨氏一人,是当之无愧的"情圣",堪称唐朝深情的诗人。#简介杜甫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