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继承简介(天门潘继承)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21:07:06 浏览
1、天门潘继承

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皮对她说:“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孙媳妇重重地点点头。潘祖年的孙媳妇,原名叫丁达于,18岁嫁给潘承镜。然而,丈夫和祖父相继去世后,年仅20岁的潘达于便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任。潘家原本是名门望族,潘祖荫在北京去世后,留下大量珍贵文物。为了将这些宝贝带回故乡苏州,潘祖荫的弟弟潘祖年秘密赴京押运回来。潘祖年用4艘船装满青铜器和书画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个是西周的青铜器。然而,潘家家大业大,但人丁却单薄,潘祖年的几个儿子相继夭折,后只能收养家族的一个孙子潘承镜继承家业。不料,潘承镜成亲后3个月就去世。两年后,潘祖年病重,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临终前,他把所有亲戚、仆人都支开,唯独留下20岁的孙媳妇丁达于。潘祖年让她凑近些,然后厚着脸皮对她说:“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大盂鼎和大克鼎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国家的宝藏,以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保护好它们,绝不能落入他国!”丁达于重重地点点头:“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守护它们”。随后,潘祖年让她改姓潘,以后就叫潘达于,写入潘家族谱。潘家的珍宝众所周知,特别是那两尊旷世宝鼎,更是许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潘组年去世后,渴望得到这些宝物的人越来越多。清末权臣端方曾多次纠缠潘达于,企图“借”走这两尊宝鼎,但都被潘达于机智拒绝。有一次,一位酷爱中国青铜器的外国人远渡重洋,一路打探到潘家。他提出以巨额资金和一幢洋楼来交换大盂鼎和大克鼎,潘达于毫不动摇地拒绝。后来,日军攻陷苏州后,听说潘家有很多稀世藏品,直奔潘家大宅。威逼潘达于交出家中的宝物,潘达于和家人丝毫没有动摇。日军先后7次闯入潘家搜刮,结果都一无所获。原来,潘达于早就把宝物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她让两名木匠制作一个坚固的大木箱,将粗粗的圆木固定在底板上。夜里,他们搬开住所地板下的方砖,挖了一个深坑。然后把木箱放进坑里,再小心翼翼地将大盂鼎和大克鼎放入箱子中,还顺带塞进一些小件青铜器和金银物品。接着,他们盖好箱盖,将泥土平整地覆盖在上面,再将方砖细心地铺好,以外观没有留下挖掘的痕迹。为了保密,潘达于向两位木匠承诺:“只要你们守口如瓶,潘家养你们一世。”两名木匠对此感激,他们知道自己参与的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保守秘密。1944年,埋藏在地下的木箱已经腐烂,泥土和方砖都坍塌下去。潘达于让儿子带人将藏品取出,他们用圆木搭建起支架,用粗绳牢牢系住大鼎,小心翼翼地吊起它们。随后,两口大鼎被安置在一间杂物间,鼎里放一些破旧的衣物,再用旧家具堆积起来,房间被锁上,既不住人也不进人。1951年,潘达于将保存多年的大盂鼎和大克鼎交给上海博物馆。她婉拒了国家奖励的丰厚奖金,只接受一张证书。至此,潘达于完成了26年前潘祖年的临终托付。潘达于用坚定的意志和聪明的策略,成功地守护了家族的珍宝。这段艰辛的历程见证了她的勇气和忠诚,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对于文化遗产的坚守与珍视。

2、潘继承个人简介

脸上长痘,其实是身体在排毒我家祖上三代都是中医,父亲对皮肤方面的疾病颇有研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潜心钻研皮肤病。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很多皮肤科的医生根本不会治病,只会给患者开一些没有用的西药,我就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讲座,讲讲我对皮肤病的见解。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刚参加工作的硕士生找到我,说:我脸上的痘痘长了已有两三年,试了很多办法,都根治不了,也翻看了不少医书,还是没有头绪。我说:现在的年轻人,书读得倒是挺多,一到要上战场的时候,就成了泄了气的气球。这位患者面色暗沉、头发油腻,双颊、嘴周、太阳穴附近痘痘比较多,据他描述:这些痘痘开始时是个小包,小包长出来后变成凸起的疙瘩,颜色泛红,摸上去有刺痛感。再过几天,有的痘痘会冒白尖,里面是黄白色脓状物。不能冒白尖的痘痘颜色会由深红转为青紫色,很久都消不下去。这种痘痘其实是身体在排毒,可以用白术、茯苓、川芎、丹参这4味药来化解。他照我的方子去抓了几副药,喝了两周,痘痘就开始平复,再追加一个疗程,顽固的青紫色痘痘也消下去了。排毒这一说法就是从中医来的,其中的“毒”讲的是淤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等堆积在五脏六腑的毒素。这位患者的痘痘是湿毒、血毒的展现。饮食不节,脾胃运化不足,水谷精微不能及时被人体吸收,就会在体内聚而生湿,产生湿毒。肝藏血,作息不健康、情志不畅,会损伤肝气,蕴郁生热,热邪灼烧血液,产生血毒。这些垃圾和毒素原本可以被肾脏和肠道分解,然后通过小便、大便的方式排出体外,当毒素过多时,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干净。排不干净的毒素会经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到达头面部的时候,没有地方可走了,就从皮肤里面冒出来,变成痘痘。所以这几味药里:白术、茯苓——燥湿、利水、渗水,解湿毒。川芎、丹参——活血、行气、化瘀,解血毒。能读书,也要能行路。每一次问诊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这是父亲从小就教给我的道理。

3、潘继承

1938年,潘木匠看到15岁女儿被日军凌辱致死,痛哭流涕找到192师长胡达说:“胡师长,我有一条计谋,可以全歼城内的日军。”胡达听后马上部署兵力隐蔽伏击,一举全歼了700多名日军。潘木匠是富阳城内的一个木匠,他家世代都是做木匠活的,所以,潘木匠继承了祖辈的手艺,做的一手很好的木匠活。潘木匠这个人老实憨厚,再加上有谋生的手艺,早早的就娶了媳妇。不幸的是,媳妇生产的时候,大出血,丧命了,只留下一个女儿。之后,潘木匠和女儿相依为命。没有了母亲的照拂,潘木匠的女儿很懂事,体谅父亲赚钱不易,会帮父亲打理家里家务事。等到了她15岁的年纪,潘木匠还想着为女儿说一门好亲事,让她的后半生吃喝不愁。没想到的是,潘木匠还没行动,日本鬼子就攻入了富阳城内。这天,正在做木匠活的潘木匠听到街上乱糟糟的声音,以为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跑出去查看,他发现日军在挨家挨户的搜查,也不知道找什么东西。潘木匠没有任何犹豫的锁上大门,把屋里的女儿拉到了地窖当中,还拿了很多的干粮和水,他告诉女儿:“不管谁来找人,都不能出来,这里有足够的和食物和水,一定不要出来。”他的女儿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点头答应,潘木匠赶紧回到屋里干活,没一会,日军拍打着大门,潘木匠开门以后,日军进来环顾一周,发现他还是个能工巧匠,就让他跟着回军营了。日军的本意是现在刚攻入城内,也需要木匠干一些活,于是,就把潘木匠带走了。潘木匠临走之前,一直看着地窖的方向,他的这一举动也被一个随行的日本士兵发现了。到了日军军营,潘木匠对于日军的吩咐没有一点反驳,任劳任怨,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了。在这待了几天,日军也认可了潘木匠的手艺,没有对他很严格。于是,潘木匠祈求日军,想回家看看,很快就会回来,日军同意了。回到家的潘木匠,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木匠,映入眼帘的是女儿衣不蔽体的尸体,上面还有明显的干了的血迹。他在女儿的手边发现了日军的一块衣料,应该是挣扎之间扯下来的。将女儿好好安葬之后,潘木匠下定决心要替女儿报仇,让日军付出代价。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怀疑,潘木匠如约的回到了军营,他开始暗地里窃取日军的机密。在这里呆久了,他学会了一点点日语,当他听说第28军的192师师长胡达率领的大军驻守在富阳城外,他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他要和国军里应外合,打败日军。于是,潘木匠就趁着日军不注意,夜晚偷偷溜了出来,他来到了192师的驻扎处,提名要见胡达师长。看见是老百姓,士兵们没有为难他,潘木匠和胡达师长说了自己的计划。为了让他们信任自己,潘木匠和胡达说了自己的遭遇以及女儿的惨死。胡达也是一个爽快人,很快就同意了合作。潘木匠做完这一切,就偷溜回到了军营,日军并没有发现他的可疑之处。潘木匠想着只有日军信任他,自己才能实施计划。于所以,潘木匠就和日军的翻译打得火热,很能聊得来。在潘木匠的心里,他很看不起这个翻译,通敌叛国,但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只能先接近翻译,找到突破口。当日军知道国军驻扎在城外,就想要在富阳的山上观察地形。但是,他们对这里不熟悉,不知道怎么走,日军的翻译就推荐潘木匠带路,毕竟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哪里的地形都熟悉。潘木匠终于找到了机会,他告诉日军,这几天下雨,山上路滑,等个一两天再去,他也趁着这个间隙向胡达传递了情报,让他们埋伏在那伏击日军。天晴之后,潘木匠带着日军来到了山上,他们走的路很偏僻,日军很怀疑是否有陷阱,不过翻译向日军潘木匠没有坏心眼,相信他。就这样,潘木匠把日军带到了胡达提前埋伏的地点,国民军队从侧面夹击,一举歼灭日军700余人。潘木匠也在混乱中被日军一刀砍死,也许死亡对他是一种解脱,这个世界上只有女儿和他相依为命,可是,自己还是护不了她一辈子。

4、姜堰潘继承

老总亿万家产无人继承,刚娶回小姑娘初恋,却带着儿子来相认。注意看亿万老总大婚当天,分开多年的初恋却突然回来了。老总看着眼前的人,潘红木老总看着眼前的人干什么,潘红却恶狠狠地让对方离开什么。原来20年前,初恋倾其所有帮助老总开公司,发达后的老总却一脚踹开了初恋。分开后初恋发现自己怀孕了吗?没什么孤身一人生下了儿子。而老总这些年,遇到过不少年轻貌美的姑娘,到如今都没有一儿半女。为了后继有人,老总花重金娶了眼前的小姑娘。初恋一番话让嚣张的老总傻眼了:他是你儿子。原来,自己的亲生儿子一直是自己的员工。注意看亿万老总大婚当天。

5、湖北师范大学潘继承教授

公元252年,70岁的“东吴大帝”孙权病重。临终前,他唤来暗卫,下达了后1道密旨:“赐死皇后潘淑,不得有误!”就这样,20多岁的潘皇后突然暴毙而亡,香消玉殒。不久后,孙权含笑而亡。潘淑本是织室女婢,因容貌出众,被称为“神女”。孙权见到她后,对其一见钟情,遂纳入后宫。公元243年,潘淑为孙权生下了七子孙亮。随着儿子的得宠,潘淑在公元250年被立为皇后。谁知,因子而贵的她,终也因子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东吴的继承人之争,那真是一笔烂账。本来,孙权有一个优秀的长子叫孙登。孙登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早就被立为王太子。成年后,孙权还为其娶了周瑜的女儿。等到孙权称帝,孙登顺理成章成了太子。他在东宫开府,笼络名士,深得人心。此外,他与兄弟们的关系也很好。更厉害的是,孙权征战四方时,孙登可以将后方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孙登,远胜于曹丕与刘禅,是东吴之幸。然而,不幸的是孙登只活了33虚岁。他死后,孙权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欲绝。伤心之余,继承人的问题也得解决,必须重新再选。当时,次子孙虑也去世了,太子之位自然而然落在了三子孙和身上。然而,孙和的能力实在和孙登差太远了,总不能令孙权满意。因此,孙权总是批评他。这样一来,四子孙霸宠宠欲动。他心想:“父亲不喜欢三哥,那我万一有机会呢!”于是,东吴开始了激烈的“二宫之争”。在这个过程中,孙权并不表态,任凭二子相争。随着二宫的争斗,朝臣们加入了战场,分成两派。陆逊、诸葛恪等人支持太子孙和,步骘、全琮等人支持鲁王孙霸。而孙权,开展了制衡之术,顺势打击起了江东的世家大族。在这个过程中,顾、陆、朱、张四大家族遭受了杀戮、流放、贬官,就连“战神”陆逊也因此受到孙权的打击,郁郁而终。公元250年,孙权突然收网,废了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在家中窃喜。谁知,孙权竟将他赐死。临终前,孙霸冷笑一声,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就在大家一脸懵的时候,孙权突然将潘淑立为皇后,将8虚岁的小儿子孙亮立为了太子。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做呢?第一、孙权成年的儿子中,没有能力强的继承人。第二、孙权认为自己身体足够好,能够等到幼子成年。第三、孙亮虽小,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智计。就拿历史上的一件小事来说。当时,孙亮想吃生梅,就让黄门官去帮他拿。谁知,黄门官和藏吏有矛盾,黄门官故意放了颗老鼠屎想要陷害藏吏。当孙亮拿到带着老鼠屎的梅子时,双方发生了争执。黄门官说藏吏保管不善,应当重重责罚。孙亮却说:“这还不简单吗?将老鼠屎切开,若是湿的,便是保管不力。若是干的,便是黄门官诬陷藏吏。”切开后,老鼠屎是湿的,事情水落石出,孙亮重罚了黄门官。这件事虽是小事,却不难看出孙亮之大智慧。只不过,孙权在立储时明显效仿了汉武帝。正因为如此,他把杀母留子那一招也学了。因此,孙权在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便是赐死潘皇后。孙权虽然喜爱潘皇后,但与皇位相比,那份爱并不算什么。甚至,当初他立潘淑为皇后,也不是因为多喜欢她,而是立她为后,孙亮就是的嫡子。帝王是无情的,生在帝王家,权势与风险并存,是喜是悲很难知晓。可悲的是,孙权下了这么大一盘棋,也没能让东吴按照他构想中那样蒸蒸日上。辅臣诸葛恪刚愎自用,举兵伐魏大败而归,终被孙峻所杀。后期,东吴的大权落在了宗室手中,孙亮沦为傀儡。孙亮长大后,想要诛杀权臣,重振朝纲。谁知,反被孙綝所废,被迁到会稽。公元260年,18虚岁的孙亮暴毙而亡。有说法称,他是被六哥孙休毒死的。终,东吴的帝位落入了平平无奇孙休手中。他死后,他的儿子也未能继承皇位,而是由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继承。孙皓昏庸暴虐,东吴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不得不说,孙权在后期处理继承人问题时,并不明智。虽然效仿了西汉,却远没有西汉幸运!对于东吴的继承人问题,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6、

1937年,美国一商人出600两黄金和上海一套5层别墅,买潘家的两个鼎,被潘达于拒绝了,但解放后,她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咸丰十年,左宗棠被诬陷入狱。当时,担任军机大臣和工部尚书的潘祖荫,为了营救左宗棠,他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上书。后来,在他的努力下,咸丰皇帝释放了左宗棠。左宗棠感激,就将一直珍藏的传世珍宝——大盂鼎,赠送给了爱好收藏的潘祖荫。但左宗棠觉得这谢礼还不够,一直寻思着,如果能再送一只鼎给潘祖荫,“鼎力相助”的意思就全了。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左宗棠用300两黄金买了另一个稀世藏品——大克鼎,送给了潘祖荫。大克鼎和大盂鼎都出品于西周时期,拥有近3000年的历史,每个鼎上都刻有200多个珍贵铭文,价值难以估量。潘家人很自豪地把这两个鼎,看成是家族的财宝,他们还印制了一个印章,上面写着“天下三宝有其二”,以此纪念这两个珍宝,这些鼎被潘家视为传家之宝。1890年,潘祖荫去世,以“落叶归根”的名义,让弟弟潘祖年前往北京把所有家产,运往苏州老家保存。当时,他们装了4辆车的青铜器和书画,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国宝大克鼎和大盂鼎。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曾感叹道:“潘老家的收藏,特别是青铜器,仅次于故宫啊!”在外人眼里,潘家也算是“豪门”,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凡能嫁入豪门的媳妇,都不是简单的人物。1923年,潘祖荫的孙子潘承镜,娶了18岁的苏州姑娘丁达于为妻。丁达于的家父在清末时期,曾任山西定襄知县,辛亥革命后返乡投身于实业,属于苏州早一批民族资本家的代表。然而,这“门当户对”的婚姻,却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仅仅过了三个月,潘承镜就因病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潘祖年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从此开始缠绵病榻。2年后,临终前,他无奈请求孙媳丁达于改姓为潘,继承家业守护宝鼎。但是,在那个时局动荡,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想要保住自己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要护住祖辈们留下的“小故宫”。然而,潘达于没有退路,只能硬撑。好在她智慧过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击败”了无数批窥探宝物的宵小之辈。危险的一次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端方来家里“借宝”,潘达于不得不借。幸好,当时清政府垮台,辛亥革命爆发,端方上了断头台,两尊宝鼎又回到了潘家。20世纪30年代,很多海外商人也找到苏州,来潘家寻宝。有一位美国商人开价600两黄金,外加上海一套5层楼的别墅,想买走两只宝鼎,却被潘达于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当时,国民政府在苏州新建了一座办公楼。某位国民要员邀请潘家一起举办文物展,潘达于清楚地知道,一旦宝鼎到了展会上,必是有去无回,便婉言谢绝了邀请。经历了前几次的考验,潘达于知道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严峻的考验随时会到来。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苏州也没有幸免于难,潘达于被迫带着家人外出避难。中途她一人悄悄返回苏州,找来两个工匠,做了一个结实的大木箱。趁着夜深人静时,撬开地砖挖了个深坑,把两个装有鼎的木箱慢慢放入坑中。并在鼎里面塞满了破棉衣,空间还放了一些小青铜物件跟金银首饰,盖上木箱回填泥土。再按原来的样子铺好地砖,摆放上家具,安置好一切,又一个人悄悄回到了避难所。然而,“潘家有宝”盛名在外,日本人自然也不想错过,于是多次来到潘家大院搜查,威逼潘家交出两尊宝鼎。但留守的佣人对宝物的下落一无所知,这才让宝鼎躲过了此劫。1941年,潘达于回到老宅,发现埋大木箱的地面发生塌陷,猜测可能是木箱盖腐烂。这时,她才把埋了近4年,藏在地下大木箱挖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她又把大鼎堆放在杂物间,与一些破烂的衣物、杂物、旧家具等,堆放在一起,才逃过了一波波的劫难,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的7月,潘达于写了一封信给上海博物馆,信中明确说明,国家现在太平了,我想把守护了25年的宝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专家们看了宝鼎之后,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对于把拼死守护了大半辈子的传家宝上交给国家,潘达于心中不免有些不舍。但是她心里清楚,只有放在博物馆有了国家的守护,大鼎才是真正的安全;也只有让大家都看到大鼎,大鼎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作者:阅美编辑:安静参考资料:株洲新闻网《守护了25年的绝世珍宝,她上交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