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8岁的韦嫈拎着行李去贵阳报考大学,艾青跪下哀求:“你别走,你走我就去跳河!”韦嫈犹豫不决,艾青见状便将她硬拉回了家,反手将她锁在了家中。韦嫈(ying)原名张月琴,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水汪汪的大眼睛,面颊上一对迷人的酒窝,温婉甜美,典型的江南女子。艾青曾是韦嫈的国文老师,后来成了她的爱人,可是艾青已有家室。1936年,15岁的韦嫈在常州一所女子师范上初中三年级时,学校里新转来了一个国文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艾青。此时的艾青已经发表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诗集《大堰河》,名声大噪。因此有很多学生都是他的粉丝,韦嫈就是他的粉丝之一。韦嫈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艾青的仰慕,经常向艾青请教问题。一来二去地,艾青也对韦嫈产生了一丝不一样的情愫。当时的艾青已有家室,可是这并没有成为两人在一起的阻碍。直到韦嫈的父亲知道了此事,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和已有家室的艾青纠缠,极力反对韦嫈和艾青在一起,韦嫈因此和艾青中断了联系。1939年,韦嫈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广西桂林演剧队,韦嫈住下后,得知艾青就住在附近,于是前去登门拜访。当韦嫈出现在艾青家门口时,艾青整个人惊喜的说不出话来。两人互相倾诉了自己的种种经历及思念之情,自此之后,两人便开始了约会。一天,韦嫈决定按姐姐的建议去贵阳报考大学,随后韦嫈把此事告诉了艾青。在韦嫈拎着箱子出发当天,艾青突然出现将她的行李抢了过来:“我不让你走,你走我就去跳河!”见艾青的情绪激动,韦嫈于是决定放弃去贵阳。艾青于是把韦嫈拉回了家,为了防止韦嫈逃跑,艾青还把她反锁在了家中一段时间,直到学校报名时间过了才将她放了出来。在韦嫈眼里,艾青有如此过激的行为,是出于对自己的深爱和在乎,所以对于艾青的所作所为,她并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为了和韦嫈在一起,艾青向正在怀孕的妻子提出了离 婚。两人刚离 婚,艾青就立马和韦嫈结了婚。婚礼当天,艾青甚至向韦嫈许诺,“从今以后,我们永远不再分离。”婚后,韦嫈相继生下了四个孩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熏陶下,韦嫈早已不复当年的热情。艾青和韦嫈,一个依然憧憬着诗意的生活,一个深陷于家庭的琐碎。他们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两人观念的差距也让他们的心越来越远。1955年,45岁的艾青又看上了22岁的高瑛。韦嫈对他彻 底失望,于是两人结束了这场16年的婚姻。后来,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韦嫈和艾青甚至对簿公堂,韦嫈争取到了小女儿的抚养权。韦嫈面对爱情,真是妥妥的恋爱脑。她为了艾青,放弃了大学、工作,她沉醉在爱情的幻想中,殊不知已被伤得体无完肤。艾青面对爱情,他始终保持着清醒。他可以沉醉在爱情的新鲜感中,也可以立马从枯萎的爱情中潇洒抽身。爱情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艾青和韦嫈曾经的永 不分离,海誓山盟,终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结束,这如何不令人唏嘘?
2、艾青简介加图片1952年,诗人艾青带了一幅画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没想到齐白石看完后想拿刚画好的两幅画跟艾青换,艾青听了,赶紧收起这幅画,说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按照齐白石当时的江湖地位和艺术造诣,他的一幅画虽然还不至于如后来那样拍出天价,但也价值不菲,艾青居然20幅不换,这是为什么?他手里的这幅画又是谁的?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按照家族的辈分,祖父为他取名齐纯芝,小名阿芝。由于是家中长孙,祖父齐万秉对他尤其疼爱,同时也寄予厚望,可是因为家里穷,没办法上学。齐万秉有点文字根基,于是就用火签子在炉灰上划写着教他识字。阿芝聪明,学得也快,7岁时,就把齐万秉认识的300多个大字全学完了。家里人为他的聪慧感到十分高兴,但同时也忧心,因为阿芝没法再学更多的知识了。好在第二年,他的外祖父周雨若在邻村开了一家蒙学馆,让阿芝免费去读。有之前学的300多个字打底,阿芝在学堂里学得很轻松,同时也迷上了画画。有一次去同学家,阿芝看门框上贴着一幅歪歪扭扭的雷公像,他觉得有意思,又觉得自己也会画,就搬了凳子站上去拓着描,描完之后一看还像点样子,又给同学描了一张。同学去蒙学馆一宣传,大家都知道了,也去找他画,而阿芝对此乐此不疲。慢慢的他会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常见的花花草草,到鸟兽虫鱼之类。也许在他拿起画笔之初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所以后来的人物画才会洋溢着童稚的天真,生动又滑稽吧!但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随着家里境况越来越差,阿芝只得辍学在家牧牛砍柴。15岁那年,因阿芝自幼身体弱,干不了农活,家里人便让他学了木匠手艺。有一天,他在做活时,无意间看到了雇主家有一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很是喜欢,于是向主人家借来。他用微薄的工资买些薄竹纸和颜料毛笔,每天收工回家,便靠着松油柴火的光亮,一幅一幅地描摹下来。有空时就学习、揣摩、临摹。随着他的画技越来越好,知道他会画画的乡里人,便经常带纸来请他画画,如此一来,阿芝渐渐有了些名气。1890年冬天,27岁的阿芝遇见了当地著名的工笔画家胡沁园,并拜他为师。有一天,胡沁园见齐白石尚未有别号,便说:“在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然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就叫白石山人吧!”后来,大家称呼他时常常将“山人”略去,齐白石便成了他的名字。胡沁园很欣赏齐白石,不但教他画画,还帮他进入当地的文人圈。更为重要的是,胡沁园还介绍师傅给齐白石学习装裱手艺,帮助他完成了从雕花匠到画匠的转换。胡沁园知道齐白石家境贫寒,就拿《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来鼓励他卖画养家。并且把他的画推荐给认识的人,于是,找齐白石画画的人越来越多,使他完全可以放弃雕花工作而专心画画,且收入远高于之前。从木匠到画匠,再到画师,齐白石的一生几度蜕变,他一直都在追求突破自己,从“衰年变法”,到创立红花墨叶一派,后成为一派宗师。很多人求他的画,也很多人学他的画。而艾青拿来让他鉴别真伪的画,其实也是齐白石的画作,只不过是他年轻时候的作品。齐白石仔细看了后,发现是自己数十年前的作品,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知道换画无望后,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其实并不是他的水平退步了,只是晚年时期,齐白石的画越来越趋向简化,越来越重视“不似之似”的境界,将表现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传神上。几乎完全抛弃了以前的笔法,也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趣味,进入无法而法的境界。艾青不想换,也不是觉得齐白石现在的画不好,只是他更喜欢齐白石年轻时候的画风而已。
3、艾青简介资料视频讲解怎么沒听说过《莫泊桑》这位诗人,古有杜甫李白等诗人,近有藏克家,艾青等诗人。你介绍一下这诗人。
4、艾青简介及代表作品宁平风土人情系列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的故乡是郸城县宁平镇的一个小村庄,村名叫后赵庄,庄南地是宁平故城的护城河,护城河南侧有一座古老的烽火台遗址。宁平距近的城市周口或亳州(两个城市还都是小城市,)都超过50公里,距近的大城市郑州260多公里。我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宁平故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或更早,有着近480年的置县历史,附近有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江山易主,朝代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先民们在这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命运抗争,土里刨食,苦中作乐,生生不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用“穷乡僻壤”来形容故乡是恰当不过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打工经济的影响,故乡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草房、土瓦房换成了楼房,村里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家庭用液化气或电器做饭,超过8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农民的生活富起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宁平镇拥有79.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人口8万多,俨然是一个小小的世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农业耕作,人情来往等等都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步骤进行,否则,就会被人们说成“越了规矩”。这些规矩也就是故乡的风俗礼仪,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并且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故乡生活的我,对故乡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有着较深刻的记忆,有些印象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我把这些现象用自己笨拙的笔记述下来,给过去和未来做个交代。现在的青少年是不了解那时候的农村的,甚至会认为那时候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艾青简介短#
5、艾青作者简介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电影《阻击手》的主题曲《回家》这么唱道:看老照片/记忆停在家乡/带上母亲的托付和渴望/远去的记忆/仿佛还在身旁/南来的脚印/像鸿雁排成行/告别了北方/回家的路依然漫长/带上父亲的心愿和希望/天上星星排成行/在目送孩子回家乡/天涯滚烫/落日金黄/孩子的牵挂/永远是家乡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故事主角叫作高秉涵,他出生于1935年,山东菏泽人,1949年因战乱流落台湾,现为台湾执业律师。高秉涵老人一生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家乡山东荷泽,为此,他还曾创作过一首诗:幼出菏泽,老羁台北。离家少年,已届耄耋。似风中浮云,似水上浮萍。时而天之涯,时而海之角。幼从零中来,老从零中去。人生叹苦短,去日愁苦多。哀我这一生,天涯一过客。诗中表达了自己作为流落他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常常拿来吟读,以解思乡之苦。所幸,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1991年,年近六旬的高秉涵第一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虽然母亲在他回家之前已病逝,但他毕竟圆了自己的回家梦,然而却有不少老兵没能等到这一天,便带着思念故乡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高秉涵下定决心,要帮这些带着遗憾离开的老兵回到故土,在高秉涵看来,这是伙伴们未了的心愿,更是自己的使命。他说:“过去,是老兵哥哥们牵着我的手,一路艰难地把我从家乡带到了台湾,我才能有今天的生活。现在,我要抱着他们的骨灰,从台湾回到家乡。我是在实践我的承诺,我是在报恩。”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开始,高秉涵抱着一坛又一坛台湾老兵的骨灰回到祖国大陆,让那些往日亲如兄弟的老兵能够安心回到故乡的怀抱。在30多年间,他已经帮助两百多名老兵叶落归根,这些骨灰的家乡,有的在长沙,有的在成都、大连,远的在新疆、甘肃。无偿送老兵回家的善举,也让高秉涵在2012年获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今,年近90岁的高秉涵老人仍在帮助已故的台湾老兵叶落归根。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也会发动尽可能多的后辈,组织尽可能大的力量,一起帮助台湾老兵回到故乡。#艾青简介短#
6、艾青介绍哪一件艺术品全球值钱?全球贵的中国艺术品是哪一件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值多少钱呢?有拍卖记录为证。五年半之前,二零一七年的十二月十七日,北京举行了保利十二周年秋拍,起拍价四亿五千万,叫价总共七十次,每次加价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终落槌八亿一千万人民币,算上佣金。白石老人的这件作品卖了九亿三千一百五十万元。此前两年就二零一五年就传言说这件作品要上拍卖会,说拿下估计得十个亿。果然差不多棋牌室是真值钱!十二条屏十二张,每张卖了差不多七千七百多万。那画的什么这么值钱?走马观花过一遍,江上人家石岩双翼,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烟深帆影,杉树楼台,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红树白泉。每一张多大尺幅呢?高一百八十厘米大约五尺四寸,宽四十七厘米大约一尺四寸。一定有人问真的假的?那自然是真的。齐白石一生画过两次十二条屏,都知道白石老人是很在意钱的,就是卖画要钱的毫不含糊,但是他画过的两套十二条屏还都是送给别人的。一套是一九三二年画的,送给川军将领后来当过四川省主席的王赞旭,也算是齐白石的朋友没有要钱。这王赞绪安排齐白石到四川游山玩水了好几个月。一套现在收藏在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另一套在私人手里。就是北京拍卖的这一套,画的很早一九二五年送给谁的呢?给京城名医陈子林祝寿的。就那一年六十二岁的齐白石,二月大病一场,治病的大夫就是名医陈子林。因为死里逃生,画一套大尺幅的画当做对妙手回春的医生的感谢。白石老人虽然爱钱,但人情世故还是很通达的。陈子林家是中医世家,父亲是晚清名士,维新变法思想家陈虬,也是中医高手。北京的拍卖卖家是谁呢?台湾长流画廊。此前这套齐白石十二条屏,从来没有在拍卖市场出现过。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这套画有过三次交易。第一次是1955年,名医陈子林委托裱画师刘金涛卖画。刘金涛当时找的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张丁和诗人艾青,两个人爱死了但买不起。后来说12张搞不起,不行我们每人买两张。但还是凑不够钱。卖家当时要多少钱?45000块。这是什么概念?1955年的时候国家高级别的月工资,一个月不到600块。部队里一个元帅,一个月的工资是450块。就这套画,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元帅八年多的工资。那没有家底的你犯不着买?那后来卖给谁?黄琪翔郭秀仪夫妇,黄琪翔名头不小。国民d陆军上将曾经担任过中国南海征军的副司令长官。1949年从香港回到北京。黄先生是中国农工民主d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的时候,他应该是新中国的国防委员会委员和国家体委的副主任。他的夫人郭秀仪是上海富家千金出身,所以黄家的家底子比较厚实,而且郭女士当时正在跟齐白石学画,所以两口子看到刘金涛拿来的12条屏,当时就决定买下。这套画在黄家保存了三十多年。1989年才出手,能保存三十多年很不容易。因为文革中两口子受冲击很大,搬家好几次很艰难。黄琪翔先生1970年已经去世了。1989年的时候,白崇禧的六公子叫白先刚,他介绍郭秀仪女士卖画。白嘉和两家是世家,那卖给谁?出面的买家是台湾画商王台庆,终的买家是台湾长流画廊的主人叫黄承志。卖多少钱?要价120万美金,当时折合台币3000多万。实际上当时远远高于齐白石作品的市场价。1989年的时候齐白石的一幅画,那时候市场价差不多六七十万台币。但是台湾长流画廊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买。所以王台庆实际上是中间商,过了一道手,而且卖画买画的这一次过程。冗长它是一幅一幅卖的,因为王台庆一下子拿不出120万美金就黄,黄家也不放心,一次性把画先交给对方,那毕竟还涉及两岸。那谁担保?所以王台庆用了原始的办法,就是拿10万美金到北京换一幅条屏,然后跑回台湾交给长流画廊,再带钱回大陆买第二幅。就这样一条一条地买,前后跑了三个多月,1990年的时候12条屏全部卖到了台湾。时隔27年之后2017年,这12条屏全套出现在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现场,成交价9.315亿人民币。台湾长流画廊当初120万美金买的画,售价实际上超过了1亿美金。关键的问题来了,说了半天,买家是谁?谁有这么大的手笔?准确的消息,这是一位内地的收藏家,是哪位先生?低调不让说。
7、艾青 简介名作名诗佳图一一这是我所收集并习读的,让我连续写了两篇关于诗的指导教材,现拍照下来,简介如下:图一至三是著名诗人艾青在1988年1期《华人世界》上发表的题字和文章《从冬天赶往夏天的聚会》。图四至八是著名诗人郭小川于196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甘蔗林一一青纱帐》,以及著名画家吳冠中画的诗集封面和插图。图九是集内脍炙人口的《祝酒歌》部分诗句。
8、艾青主要经历简单介绍都市里的乡土文化——记广东美术馆见闻“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社会。”这是著名作家铁凝的经典语句。暑假期间,带外孙女去女儿工作的城市。一天上午,带孩子去观看广东美术馆,走进大厅就被时尚壮观的现代化的厅堂所吸睛。在疫情期间,美术馆提前预约,检验健康码、行程码,登记身份证进入。到大厅后,才知道现在正举办“乡土人间”大型艺术展览。同时,二楼有著名画家杨述、漆澜、屠洪涛、李青等“四人展”。三楼有意大利雕塑家雕塑作品展。从主次分明看,这次展览的重点是“乡土人间”艺术展。因我从小在农村成长生活,喜欢乡土气息,特别是喜欢画家画农村题材的,这次展览正如我期盼的。大厅正面有大型立体宣传广告海报,重点介绍每项活动的展览内容和展厅具体位置。视觉艺术效果突出,宣传海报醒目,色彩斑斓,引起不少人驻足拍照留影。中国美术史,“农村乡土文化艺术”是发展中的关键。无论是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发展创新都离不开乡土文化。广东美术馆举办“乡土人间”大型艺术展览,旨在通过这次展览活动,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题材作品文化内涵的转变及绘画的演变,美术与社会进程的辩证关系。同时,通过这次展览突出艺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希望艺术家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面向新时代,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对新时代的艺术方向引领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这次策划“乡土人间”美术展览,同时又是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汇集了关山月,黄永玉,刘文西,冯远等几十位艺术家作品130余件。分四个展厅对作品展示、文字说明和视频播放、工作人员解说等多形式对作品解读,以达到让每位观赏者读懂听清每件作品。作品分国画、油画,版画,粉彩画等类别,更增加了观者视觉效果。在一号展厅内,主要是建国以来,美术改造与新声作品。反映美术工作者,深入乡村基层,上山下乡,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产生共鸣,以强烈的责任感,绘画出新中国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著名的岭南画派画家关山月大师的作品,《榕荫渡口》,画作于1961年,色彩强烈、内容丰富,人物个性鲜明,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画卷,格外引人注目。1956年 著名画家刘文西大师的画作《祖孙俩》,1973年著名画家鸥洋《新课堂》,还有《创业者》,等等巨作佳作,观赏画作,再现了那个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染力强强,又把我们带入了那个蹉跎岁月!在“故乡与他乡”中,农民进城,打工潮,《建设者》、《回家过年》等感动人心的画作,画家用画笔描绘了那壮观动人的场景和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在“守护与希望”展厅内,反映留受儿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佳作更是触动心灵深处,感人至深,发人深思!费孝通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文化是国人的文化基础,文化传承的根源。纵观历史发展,博古通今,乡村是广阔的天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繁华盛世,多少著名的艺术家都是从基层农村中感受生活,再提高升华,画出佳作。大画家的笔下仍然是画的是自然人文,边城,山寨,乡村,在自然中寻找高雅艺术,在平凡中发现伟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现在,已找不出单纯的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了!再也听不到夕阳西下牛背牧童短笛的田园风光了!城市与乡村没有明显的界限,农民进城打工,已容入了城市,成了这个城市的的主人,再也没有明显的工人农民之分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是当前振兴乡村战略的关键。画家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用画笔讴歌新时代,新农村。奋力描绘,以审美的视觉艺术方式,引领新时代,去思考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这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看到画家用画笔画作,讴歌了新中国,新社会,新时代。感谢这些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这精美绝伦的历史画卷和精彩纷呈的美丽瞬间,让我们重新感受那个年代的艰辛岁月!感谢广东美术馆的工作者,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通过观展,看到了城市中的乡土文化,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加深了文化传承精神,增强了创新意识,更坚定了文化自信!虽然观展时间短促,了解知识肤浅,但看到那触动心灵的画面,心久久不能平息。天空中,白云朵朵,思绪还在那希望的田野上飞扬。耳边回响着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