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墓简介(萧何墓在什么地方)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3:48:12 浏览
1、萧何墓在什么地方

在陕西咸阳萧何、曹参大墓遗址公园,汉丞相萧何、曹参生前为好友,西汉开国重臣、忠臣,寿终后同葬一处,可谓萧归曹随典语恰到好处。今作为先贤显祖萧何公后裔,前来祭拜萧何公墓茔,并一同参拜萧何公推荐成为下一位继任汉丞相的曹参公陵墓。

2、萧何墓在哪

今天,有人提到风水,我就想起五六年前,和同事在临潼大金的见闻。也是暮春初夏时节,五个人,一辆车,准备从渭南沿乡间路去蓝田县城,到一个叫大金的地方时,适逢集会,就吃了东西,走着去塬间闲行。说说笑笑走着时,我远远看见一座突兀的土堆儿,规则而且没有草木,就觉着是个老东西,几个人就疾疾地往那里走。越往里走,荒败的村子就多了,好些人已经搬出去了,一些砖木的房舍都人去房空,但有些门楼还是精致的,有雕花儿装饰和刻字的门额。我们终于走到那个“土堆”前,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土冢,但没有碑,就是空荡荡的一个规则的土堆儿,和旁边的土塬浑然一色。庆幸的是,遇到一位老者,而且是村里爱说古经的,很健谈,而且绘声绘色,他说,这是萧何墓,风水很好的,你看呀,他边说,边指着大冢一圈的土崖,接着说,这里一共九个崖,都正对着这个大墓,这叫九龙望珠。我们顺着老者的手指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就点头附和,于是老者更加滔滔不绝了,说得云山雾绕,扑朔迷离。呵呵,我当时的体会是,平凡的风物,在一点点传说的装扮下就升华成了津津乐道的传奇。

3、萧何墓真实历史

1950年,江苏南京新街口,“盗墓状元”康永海正在偷偷摸摸地销售一个瓷瓶,买家见到后大喜,立即掏出10根金条,换走了这个瓷瓶。这位康永海可不简单,在南京是一个出了名的盗墓高手,被人们冠以“盗墓状元”的外号。据说他当时纠集了几百号盗墓团伙,到处流窜作案,被他盗掘的古墓不计其数,大量的精美珍贵文物经他手被倒卖了出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1950年的一天,康永海再次带着一件神秘的瓷瓶出现在了南京新街口附近一个古董商店,他穿着宽袍大袖,面带口罩,神色慌张,行动十分小心谨慎。见到古董商店负责人陈新民后,康永海小心翼翼地从层层包裹中取出了瓷瓶。陈新民一看惊呆了,只见这是一件小口丰肩、斜腹平底、造型优美的青花白釉瓷瓶,瓶身上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图案和各种植物造型。仅从外观上看,就可以判断这绝不是一件平常物件。于是陈新民赶紧询问康永海,这只瓷瓶打算卖多少钱?康永海压低嗓门对陈新民说:“我这是上等宝贝,前两天有个日本人打算拿7根金条和我只换,我没有答应,你要是有诚意,就拿十根金条来换吧。” 陈新民一听,差一点惊掉下巴,十根金条?这人真敢要,这么贵谁能买得起,可是他反复看了瓷瓶后却实在不甘心放弃这次买卖,于是一咬牙,压上全部家当,终用十根金条从康永海手中换来了这件瓷瓶。瓷瓶到手后,陈新民将其列为镇店之宝,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古玩界传开了,大家听说他家店里收购了一件上等宝贝,纷纷跑来观看,结果个个都赞不绝口,认为陈新民这次捡了个大便宜。就在所有人都喜不自禁时,忽然有人发现这个瓷瓶很可能与近南京被盗的一个大墓有关,于是赶紧上报给了有关部门。接受调查的陈新民一看大事不妙,自己花了10根金条换来的宝贝,闹不好是一件珍贵文物,一旦被追查,很可能被认定为与盗墓团伙是一伙的,到时候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于是赶紧将瓷瓶上交给了有关部门。当专家们见到瓷瓶后,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件极其难得的珍贵文物,赶紧对其展开了研究,这只瓷瓶造型端庄挺秀,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28.4厘米,底部直径13厘米;颈短而细,小口,无盖,口沿平厚,平底;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画面十分富有个性。这正是近被盗的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里的文物“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沐英是安徽凤阳人,元末明初,年仅八岁的他认朱元璋为义父,从此追随朱元璋夫妇在战乱、征途中生活。到了十八岁,开始担当军事要任,被朱元璋授予帐前都尉,镇守镇江。1371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升任大都督府同知,掌管天下兵马。沐英办事无不精明,深得朱元璋器重。1381年,沐英奉命率兵三十万征云南,平定后留滇镇守。1382年,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的沐英开始患病,到了1392年,终因常年疾病缠身而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十分痛惜,命归葬于南京,追封黔宁王,后来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沐英作为朱元璋十分器重的人,下葬时自然少不了陪葬各种奇珍异宝,这只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也被朱元璋放进了他的墓中。如此一座大墓,却被南京盗墓高手康永海给盯上了,他趁墓地工作人员不注意,利用高超的盗墓手法,将沐英墓里珍贵文物几乎全部盗走,其中就有这只元青花瓷。元青花十分珍贵,当时工匠们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颜色以蓝色和白色为主,工匠们用十分昂贵的青花原料在瓷器上作画,然后制作出造型矫健雄浑、通体气韵高雅的精美瓷器,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存世的正宗元青花稀少,带有人物画的元青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其艺术价值高。后来,“盗墓状元”康永海被缉拿归案,终被执行了枪决。而古董商店负责人陈新民也因私藏国宝、无法说清楚宝物来历等罪,被定为盗墓贼和潜伏的间谍等罪名30多年,家人全部受到牵连,直到1983年才获得平反。可幸的是,这只“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终被妥善地保护在了南京市博物馆,成为文物,为人们欣赏元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和研究元代青花瓷绘画、烧制等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实物史料,其价值不可估量。#萧何墓简介#

4、萧何墓的真身在哪里

那张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宣传册里,有一页介绍的,恰好也是梅瓶。这是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于五十年代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是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的镇馆之宝。在这个梅瓶的文字介绍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世传明初梅瓶只有三件,除了这一件,还有两件藏于日本大阪的安宅博物馆。除此以外,再没有第四件了。(其实台北故宫也藏有一件,不过一直要到1996年才正式公开,此前无人知晓。)——《古董局中局(全4册)》

5、萧何墓的准确位置

“人之初,性本善。”千锤百炼的经典箴言。话说我家二嫂,没上过学,不识字不说,家教也有些不怎么滴。添烦,好事,心眼小又自私。但终究还是有她一点点的善良。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快到家门口时,看见我两三岁的大侄女(大嫂的孩子)手拿半个馍馍在吃,一不小心被一只正在寻食的母鸡叨掉在地上,同时又过来几只鸡想抢走掉在地上的馍馍。小侄女吓得"哇哇"大哭。正好被路过的二嫂看见,上前就去赶鸡,并捡起了被鸡叨掉在地上的馍馍,吹吹馍上的土,又用手掐掉一些粘土重的馍馍,再递给正在哭泣的侄女手上。如果这件事放在别人身上不值一提,但放在二嫂身上,便显出她的善来。因为当时她和大嫂吵架闹矛盾,是互不说话的。人性的善在此刻显露了出来!(下图为老家村后萧何墓)

6、萧何之墓在今何处

公元前197年,萧何晋升到相国的位置,他高兴;为此,萧何大宴宾客,就在众人喝得很爽的时候,门客的一句话,让萧何惊出一身冷汗。大家都知道,刘邦和萧何的关系不简单。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刑徒修骊山陵墓。按照当时的惯例,同事都要封个红包送行。大家都给了刘邦三百钱的红包,只有萧何给了五百钱。也就是说萧何是处处照顾刘邦。刘邦攻入关中后,将领们都忙着抢金银珠宝。而萧何却一头扎进秦王宫的档案库,把重要文件、地图和各种统计数据全搬走,给刘邦保留了重要的战略数据。正是靠着这个数据库,刘邦在跟项羽对战的时候,才能根据既有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哪里适合防御、哪里适合进攻、哪个县征多少兵、征多少粮合适等等,都尽在刘邦的掌握之中。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留守关中,他安抚民众,通过高效的行政管理,不断将粮草、兵员补充前线。刘邦自己说,就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无论刘邦输多少次,萧何总能再集结新的部队送上前线,源源不断地给刘邦提供支援,这才是刘邦与项羽一直耗下去的资本。对此,刘邦看得清楚,所以在建国后,论功行赏,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是第一功臣。公元前196年,陈豨自立为王,刘邦亲征,当时已贬为淮阴侯的韩信与陈豨有约定,便写信给陈豨偷袭长安,自己则假传圣旨赦免长安的罪犯和奴隶,去袭击吕后母子。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豨谋反是韩信的主意,并且将韩信与陈豨偷袭长安的计划也说了出来。吕后一听事关重大,就找萧何商量。因此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称有病,婉言谢绝了。萧何便亲自上门说: “本来你受怀疑,如果皇帝征讨大军成功,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去祝贺一下,就更会让人怀疑了,就算你真有病,这个时候也要硬挺着去宫里走一趟的,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可都是为了你好。”韩信的情商肯定是干不过萧何的,被他这么一忽悠,就跟着萧何进了宫,结果一踏进宫门可就完了。韩信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擒住,吕后便将韩信杀死并下令诛杀三族。刘邦得知萧何用计杀了韩信,又是高兴又是可惜,但无论如何,萧何还是立功了,于是刘邦升萧何为相国,还加封食邑五千户和派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萧何的护卫。为此,萧何在家举行一个盛大的宴席,文武百官都纷纷踏来道贺,萧何有点欣欣然。这天,门客召平却身穿孝服,跑进来哭丧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见状大骂道:“你喝醉了吗?我位至丞相,陛下对我恩宠有加,况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半点疏忽,你今日何出此言?”召平说道:“皇帝在外拼了老命的平叛,您在长安很舒服,却增加封邑,还有私人护卫队,这不是好事,是皇帝被韩信吓到了,他害怕你跟韩信一样,那护卫队其实是监视您的。”萧何听后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便急匆匆入宫面见刘邦,退回刘邦赐给的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用来当军需,刘邦十分高兴。不久后,淮南王英布也起兵谋反,刘邦又御驾亲征,此时刘邦年事已高,又不在朝里,刘邦心想萧何主政多年,有政绩,深得人心,如果萧何自立,那就完犊子了。于是每次萧何派人送粮草时,刘邦总是问萧何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说:“相国爱民如子,除了办军需外,就是安抚民心,体恤百姓。刘邦听后不说话,使者将此事告诉萧何,萧何还是没领会到刘邦的意思。一位门客说:您已经位极人臣不能再升了,然而从十多年前起您就深得民心,现在还在赢取百姓的爱戴。皇上数次探询您,是因为怕您尽得关中的民心啊。现在您何不多置买田地,放点贷出去来贬损自己?这样皇上才会心安。于是,萧何故意贱买长安百姓的田宅,就在刘邦平定英布,撤军返回长安时,城中百姓拦路状告萧何,刘邦把萧何召进宫,命他去向百姓谢。萧何却请求说:“上林苑空地很多,希望皇上下令让城中的百姓进去耕种。”刘邦大怒,立即把萧何关到监狱里去。过了几天,王卫尉去问刘邦为什么要把萧何关起来。刘邦说:“相国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他们,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听后,为萧何求情说:“相国如有异心,早在陛下外出征讨平叛时,相国只要有一动,函谷关以西之地就不属陛下所有了。所以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相国呢。”于是,刘邦把萧何给放了。其实刘邦把萧何进牢狱,目的就是敲打他“有成绩就要归于主上,有罪过要自己承担,不要只顾着向老百姓讨好卖乖”。多可怕,你觉得是妙计,领导早就看透了!很多人就特别害怕领导,完全不敢造反作乱,就是因为害怕领导的洞察力,他全知道!萧何去世前,继位第二年的孝惠帝去床前探视他,问他“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萧何只肯回答一句:“知臣莫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