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民俗简介(泸州纳溪特色民俗文章)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4:25:14 浏览
1、泸州纳溪特色民俗文章

每年假期都会播放的《西游记》,又一次出现在荧屏上,到如今,唐僧师徒陪伴了不知道多少孩童度过假日。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师徒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除了在电视剧和动画里能看到,在很多演出里也会出现。在泸州,也有这样盛大有趣的演出,就在美丽的纳溪。狮舞在民间流传许久,又被称为耍狮子、狮灯,纳溪的“班打狮子”源于清光绪年间,在川南各地流行,无论是庆新年、贺丰收,都会舞起来。与舞龙不同,狮子更加灵活,因此舞狮的动作技巧也特别精彩。“纳溪班打狮子”作为民间杂技,集舞狮和杂技为一体,以奇、险取胜,分为 “地游狮舞”和“高台狮舞”两大部分,其中“高台舞狮”具特色。从一张桌子开始,层层上叠,一直表演到6、7张桌子,厉害的表演者,多时能达到12张桌子。上面的一张桌子,桌腿朝天摆放,狮子足踏四个桌足耍四方,伴着鼓、锣、钵的伴奏,引得观众兴致高涨,欢呼阵阵。两人扮成的狮子是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凌空在桌足上交替过足,正因为是高空动作,扮演者需要有过硬的武功和高超的技艺。除了“高台舞狮”以高难度表演和没有安全保护而著名,班打狮子还有“沙和尚逗狮”“地游狮子”“猴子爬竿”等等。“猴子爬杆”的表演者,会扮成孙悟空的模样,在一根一两丈高的竹竿上做出翻滚倒立、下坠等各种动作。而地游狮舞,顾名思义是在低处的表演,其中有孙悟空、沙和尚和被降服的狮精,还有戴着笑脸面具扮演沙和尚表演的“和尚戏狮”。从民间能人施展绝技的舞台,慢慢演变而来,成为融武术、杂技、歌舞于一炉,集文狮、武狮于一体的民间高空艺术,“纳溪班打狮子”在2007年3月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一开始在春节里走街串户,昼夜在大户人家门前表演,到后来80、90年代变成白天耍,专门被人邀请演出,祝贺喜事,“纳溪班打狮子”如今已经成为泸州纳溪的非遗表演艺术。新春舞狮,舞出一年欢腾喜庆,也舞出吉祥与幸福。#纳溪民俗简介#

2、四川纳溪风俗

(原创)泸州纳溪大渡镇祠堂坡

3、四川纳溪的民俗有哪些

@乡村明二锅 今天农村四哥请喝茶,一起请来的还有另一位好朋友刘老九,可是喝茶的地方让明二哥和刘老九纳闷。不在茶馆,不在街上,农村四哥而是把两兄弟约到山顶。这不是一般的山顶,是种茶的茶山顶凉亭里。在四面都是茶园的山顶喝茶,这哥环境太巴适了吧。原来是为家乡纳溪县做宣传,看看纳溪都有哪些历史故事、土特产?纳溪茶,可是其中的一宝哦,且听三兄弟怎么说[赞]乡村明二锅的视频

4、纳溪家乡的风俗资料

秀美纳溪,云朵歌唱神往纳溪,为我家乡点赞加油!农村登勇的视频

5、纳溪的民俗

陶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52年),距今已有160年历史,属清代古民居布局,呈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大院。从1916年2月14日至3月6日,英勇顽强的护国军战士在将军的指挥下,与来势汹汹的北洋军激战了20多天,牢牢地扼守着棉花坡一线,牢牢地控制这纳溪的东翼屏障。在“讨袁护国”战争中,时任护国军第一军支队长的曾将作战指挥部设在陶家大院,坐镇指挥棉花坡战役,以一敌十力克北洋军,成为护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陶家大院曾是当年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役指挥的作战指挥部。

6、泸州纳溪月下体验传统民俗

纳溪木绣球。纳溪马房坐龙滩线班线车4元5角,到丰乐下车(也可坐纳溪丰乐百节的车,直接到入口),走30分钟,门票14元。 沿途可以观赏成片沃柑基地。回城路边可坐 到纳溪的班线车六元。还有一周花期呦。

7、纳溪县风俗文化

纳溪浓浓的年味让我倍感亲切!大年初三我们去到了我姐的家——泸州纳溪区,这是一个娟秀的长江边小城(以前是纳溪县)。我们下午三点半才出门,街上依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小摊鳞次栉比,吃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我还看到了散发出浓厚乡土气息的糖人儿和自制糖果,感觉好亲切!江边更有一幕幕欢快的场景。家长陪着孩子进行各种亲子活动,尽情享受这轻松的春节快乐时光。浓浓的家乡年味,真叫我流连忘返!

8、泸州纳溪古楼山民俗

欢迎来到泸州纳溪[送心][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