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倒马金枪传》-- 八虎闯幽州03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太祖,驾坐龙庭一十七载,收取河东、三下南唐、两伐幽燕,博得四海宁靖、天下承平。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爷病重驾崩,位传二弟匡义,庙号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是为二帝雍熙王。雍熙二年[985],二帝赵匡义登基即位已满九阳之数,四方安宁无事,早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朝廷武备日渐废弛。这一日正是腊月二十二,小年儿将至,二帝早朝升在大庆朝元殿,文武百官朝会,又有西夏、高丽等国的使臣上殿礼贺,送来珍奇异宝无数,二帝见了龙颜大悦。可惟独没见着契丹国使,雍熙帝正跟这儿纳闷呢,兵部急呈三关的告急本章:说探马刺得,腊月头几日里,北辽大梁天庆王耶律尚与承天王后萧绰率番汉众臣齐着戎装,五更三点坐朝点兵,鼓乐宴饮,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礼仪完毕,举国武士皆随狼主饮马琉璃河,萧后为她的大闺女铜镜公主耶律琼英招选驸马。有燕山王之子韩昌韩延寿日搏十熊、箭贯双鹿,围场夺魁,做了北国的大驸马,被拜为征南兵马大元帅。单等聚齐了三川六国的勇士精兵就要兵发三关口!三关总镇贺令图上本奏请朝中早谋兵备,一旦战事打开好从容防范。这个时候大宋朝开国已然是二十六载,九王八侯十三公等开国名将仅余半数,只有呼[延赞]、杨、高[怀德]、曹[彬]四位老王尚在朝中,虽雄心不减,却难免年迈体衰;当年名扬四海的那些位少年王侯也多远镇边疆,朝中眼下只有高琼和郑印两位。雍熙帝闻听战报,“可恨北国胡儿不守盟约,又来犯我国门,扰某子民,咱天朝自当演兵选将以备边防。但不知哪位卿家愿殿前请缨,担此扫北戍边之责?”群臣听皇上叩问……一时默然,无人答言。这种要紧事大家伙心里头都能琢磨明白:如今朝中众家将领是能征惯战、斩将夺旗的武夫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少,本来只有两个人让人大家膺服的:头一位是老帅太原王曹彬,他早辅佐太祖爷打江山,虎帐为帅凡三十余年,征南唐、扫北汉、战东齐、灭西蜀,博得开国炎宋第一功;二一位就是山王金刀令公杨继业。现如今,曹老王爷已年逾七十,难耐鞍马劳顿,早已不胜疆场拼杀,故曹王没有出班讨旨的意思。杨老令公今年是五十九,可称的上是宝刀未老,但也是心存谦让,无意出头。其余大将又都在等着曹、杨二王讨旨,所以皇上问完了一时之间竟无人回复圣意。雍熙皇帝问完了等了半晌见无人答言,刚要发作,端坐龙书案旁的皇侄贤主八王站起身形,躬身对皇上说道:“叔皇万岁,侄臣以为山王杨老令公声震北域,当年雁门关一捷,番贼闻‘杨’之名丧胆;望红令字军旗溃逃,前朝汾阳王郭令公花甲高龄走马卸甲尚能退敌,侄臣信有本朝杨令公挂此帅印,定能得旗开得胜、再定北番。”群臣闻言都纷纷点头称是。这位皇侄八王爷乃是太祖皇帝的次子,一个人身上就挂着八个王子的爵位在南清露华宫监国摄政。这是为什么呢?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降大雪,太祖皇帝赵匡胤重病卧床在万岁殿,自觉天年将尽,传召二弟晋王赵匡义携太子德昭进见。谁知道赵匡义早与总管太监谋通,未宣太子,自己一个人进入太祖寝殿商议传位之事。太祖要二弟辅助太子登基,随后屏退左右,众人但见室内烛影之下晋王作逊避之态,后太祖用金鸡斧击地,大吼一声:“汝好为之!”声绝驾崩,这就是野史上盛传的“烛影摇红”疑案。第二天早朝由丞相赵普、太师潘洪开诏,假借太后遗命“金匮之盟”,说赵家江山应代代位传同宗年长之人,以防“主少国忧”,说太祖皇帝遵太后的遗命传位给了晋王。大典之日百官朝贺,太子赵德昭身穿孝服上殿质问赵匡义,赵匡义命镇殿将军捉拿,德昭气急之下当殿触柱而亡。惹得贺皇后带着次子德芳上朝骂殿,逼太宗让位,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2、德昭介绍视频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个谜,他死于开宝九年(976年)10月20日,终年50岁,在位17年。当时,他的儿子赵德昭26岁,赵德芳18岁,完全可以继承帝位,他为何不传子而传弟?宋太祖病重时,赵光义入宫探视并摒退宦官、宫女,身边近臣都只能远远地望见。烛影之下,光义不时离开座位,好像有所谦让或躲避。一会儿,太祖一边拿着柱斧戳地板,一边大声对光义说:“好为之。”当夜,太祖死于万岁殿,这就是流传甚广的“烛影斧声”。赵光义继承皇位,据说是杜太后的遗嘱,杜太后病危时急诏太祖、开国功臣赵普入受遗命。杜太后吸取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而亡天下的教训,令太祖死后,将皇位让给三弟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再传德昭。杜太后叫赵普当场写下誓书,令太祖装入金匮,叫做“金匮之盟”。这个“金匮之盟”在太祖死后6年,才由已罢相在家、郁郁不得志的赵普说出。赵普因此得到太宗赏识,再度入相。太祖为何不传子而传弟?历史的发展似乎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德昭简介#
3、德昭之死驴车能跑过辽军铁骑?宋太宗“高梁河车神”之称因何而来北宋建立以后,宋太宗为了中原不再受北方的威胁,于是决定收复契丹国夺取的幽云十六州。后却因高梁河战败,让幽云十六州与中原隔绝长达两百年。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四年(979),亲自率领大军朝北汉进攻,北汉老城太原被转。还击败了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的援军。北汉君王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后,宋朝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宋太宗见此战胜利地如此容易,这让他头脑发热,从而对自己实力的认知有些脱离现实。于是,他决定马上率军向东,准备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诸将士们则觉得士兵在外时间已经很长,都很疲倦了,粮草也不足,不适合继续战斗。可太宗根本听不进去。就在当年六月,宋太宗等不及各路兵马的会合,就迫不及待地进军向辽国,直接冲到涿州,随即又在沙河打败辽国北院大王子耶律希达部,然后与辽国南院大王子耶律斜轸在胜口恶战得胜。宋军势不可挡,辽国守将见状都纷纷投降,这让宋太宗更加意得志满。辽国涿州判官刘厚德举城投降,六月二十六日,宋军又挺进了幽州城南,耶律希达和耶律斜轸只能退守清沙河。当时守在幽州的是辽国名将韩德让,兵临城下,他首先做的就是安抚人心,然后做了严密地防守,静待援军。这让宋太宗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都没办法取得幽州城池。高梁河之战此时辽国由于辽景宗耶律贤病疾,无法理事,朝政是由皇后萧燕燕代理。萧皇后听到宋军进攻的消息后,马上就召集大臣商议,随后发出了寺院的兵马,分别由子律沙和耶律休哥等将带领,分道去救援幽州。七月初六,耶律沙率大军到达幽州,直接与宋军在高梁河大战。宋军占了人数多的优势,而且士气激昂。耶律沙这里虽然也是奋力厮杀,但大战一天下来损失也很惨重,于是,就准备率军北撤。正当要撤退时,耶律休哥率领的精锐骑兵赶到了。耶律休哥和字逊宁等名将,听说耶律沙即将战败,就命令士兵每人手持两个火把,趁天黑直接冲到宋军的一侧。宋军看到铺天盖地的火把,一时不知道对方到底来了多少援军,开始慌乱了,士气也开始低落。这时候,驻守在清沙河的耶律斜轸也闻讯赶来支援。于是,两帮人马分别向宋军的左右两侧进行夹击。此时的宋军已经战了一天,士兵们个个精疲力尽,实在经不起两支主力军的夹击,一时间纷纷溃逃这时的韩德让也找到机会打开了城门,率军杀了出来,宋军溃不成军,死亡受伤万余人。乘坐驴车逃命宋太宗也在战乱中受了重伤,逃到了涿州,还没等他休息,耶律休哥又率大军杀到。重伤的太宗已经不能骑马,他坐在臣子们给他找的一辆驴车上,混在乱军中向南逃去。宋军在逃亡过程中,丢弃了很多粮草和车马,同时以前收复的各州土地又被契丹人占领了。等大军逃到安全地方,稳定下来后,发现找不到宋太宗人,很多人都在想他是不是在战争中遇难了。于是,就有人提议让太祖的儿子德昭继位,直到终于找到太宗,才没有人再提此事。回到汴梁后,因为此次北伐失败,宋太宗决定不赏赐灭亡北汉有功的将领们。德昭因此事就去为将士们请赏,没想到的是太宗记仇,直接回他一句:“等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德昭听太宗此话,吓得回家后就自杀了。大败高梁河以后,许多经过苦心训练的宋军伤亡惨重,而先前众臣拥戴德昭为天子的事情更是让太宗害怕。由此,太宗在战后不但不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反而对军队进行了强力控制,这让宋军的战斗力一日不如一日。
4、德昭简介是什么德昭黑带跆拳道推出暑期特惠,19.9元即可两节体验课,采用一对一私教课,教练均具备专业素养,耐心教学。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拥有更多技能,不妨考虑一下左下角的活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5、德昭简介和历史简介947年,南唐皇帝李璟立李景遂为皇太弟,有大臣反对:“陛下有多个儿子,却传位给弟弟,皇子们必不甘心,只怕到时候祸起萧墙。”但李璟却说:“我的儿子们不会这么小气。”然而多年后,皇子李弘冀派人毒杀了李景遂。李璟之父李昪为杨吴的权臣。935年,李昪被为齐王后,立长子李璟为世子。937年,李昪建立南唐,封李璟为吴王,李景遂为寿王。当时李昪对第三子景遂也比较看好,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在940年立李璟为太子。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继位。李璟认为景遂有能力,又曾得到先帝的赏识,便想把皇位让给弟弟。大臣得知后,急忙劝阻:“陛下万万不可,先帝当初立你为储,就是为了今天!难道陛下想违背先帝的意思么?”李璟听后,觉得有理,于是作罢。大臣们本以为李璟会“安稳”点了,可没想李璟又做出了一件不寻常之事。李璟与皇弟景遂、景达在李昪的灵柩前立下誓言,其大致内容就是他在百年之后先把皇位传给两个弟弟,然后再传回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兄终弟及”。李璟随后便封景遂为齐王、兵马大元帅,景达为燕王、副元帅。李璟的嫡长子李弘冀则被封为南昌王、江都尹,无论爵位还是官职都显然不如他的两位皇叔。不过李璟并未正式立皇弟为储君,李弘冀倒也没有多想,所以他在江都扬州认真地工作,期望得到父皇的认可,好早日回朝。但事与愿违,李弘冀并没有得到李璟要立他为储君的消息,甚至连回京任职都成了困难。因为在947年,李璟不顾群臣反对,立景遂为皇太弟。景遂知道这储君不是这么好当的,便多次推辞,奈何李璟硬要塞给他,他只能接受。李璟既立景遂为储君,便让弘冀改镇润州,并改封其为燕王。身为嫡长子却不能做太子,李弘冀自然是十分不满。然而对他来说,当下有件比争夺储君之位更紧迫的事,那就是守住润州。当时后周与吴越国联合进攻南唐,广陵等地纷纷失守,局势很是危急。李璟认为儿子年少,没有作战经验,怕是镇不住场面,所以打算召其回京。赵铎向李弘冀分析,大敌当前,李弘冀身为主帅,若是临阵脱逃,必然会打击润州守军的士气,那润州也难以守住。而润州若失,国都金陵就危险了。李弘冀很是认同赵铎所言,于是一面派人告知李璟不可回京的理由,一面整兵备战,决定死守润州。当时吴越国的军队正围攻常州,李弘冀知道常州若失,那润州将会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困境,于是他决定先解常州之围。他得知柴克宏英勇善战,便不顾众人反对,破格提拔其为主将,并用性命担保柴克宏不会战败。柴克宏不负重托,率军大破吴越军,斩首数万级,成功解除常州之围,扭转了局势。经此一战,李弘冀威望大增,不少大臣都建议李璟改立李弘冀为太子。废立储君不是小事,所以李璟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李景遂深知当初他被立为皇太弟,已经让很多人不满,如今更是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多次上书请求辞去储君之位。958年,南唐与吴越交战,李景达战败逃跑,李弘冀则得胜而归。如此一来,景遂、景达的声望便完全被李弘冀盖过。958年,李璟在大臣的劝说下,改立李弘冀为太子,改封李景遂为晋王。弘冀掌权后,采用严厉的方式打击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其中就有李璟的宠臣。于是宠臣们向李璟说太子的坏话,李璟对儿子产生了疑心,打算废黜儿子,复立景遂为储君。李弘冀得知后,很是惶恐,便派人毒死了景遂。李璟因此大怒,怒斥李弘冀不念亲情、藐视皇权,但李璟并没有废黜他。959年,李弘冀因经常梦到李景遂,受惊吓而亡。李弘冀死后,李璟因第六子李煜不贪恋权位而立其为储君。961年,李煜继位,南唐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弱,终被北宋所灭。李煜非帝王之才,若是让李弘冀继位,想必让南唐多延续几年也不是难事。自周朝以来,父死子继便是主流的传位方式。李璟舍弃儿子而立弟弟,确实不太应该,终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两年后,宋太祖听从其母杜太后之言,任命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开封即储君的象征。至于儿子德昭和德芳,宋太祖并没有对他们委以重任,甚至连亲王的爵位都没给,结果在他去世时,德昭、德芳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为了稳固皇位,将德昭、德芳、廷美先后害死,所谓的兄终弟及也就到此为止。由此说来,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很不靠谱,宋太祖没有从南唐那里吸取教训,结果导致两个儿子英年早逝,后代散落民间,直到南宋时才“取”回皇位。参考:《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6、王德昭医生简介清代甘肃书院之三、皋兰书院皋兰书院,位于兰州城关区曹家厅。道光二十二年(1842),皋兰知县徐敬利用右营参将署创建皋兰书院。二十九年(1849)前营游击移驻,知县董平章将书院移建于其西;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皋兰县高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皋兰县立小学;948年皋兰县政府移入;解放后为曹家厅小学;“文革”后为城关区检察院;现为城关区d史办等机构办公楼。书院坐北朝南,按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为牌坊、照壁、大门、仪门、讲堂、书房,两侧为东斋院、东斋房,西斋院、西斋房。讲堂北上厅山长居住,南下厅监院居住,斋房学生居住。书院设山长1名,每年修金100两、薪水膳金每月5两,端午中秋节仪各4两。设监院1人,薪水80两。设书办1人,纸笔卷价24两。设门斗1名,工食银10两。设院夫1名,工食银8两。皋兰书院只招考皋兰县籍生员,童生人院肄业,以考取举人或进学。设生员正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1两;副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8钱。童生正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8钱;副课生20名,每月奖膏火银6钱。知县徐敬等官员捐银6300两,知县李镜湖捐银900两,均发商生息,以作书院经费。另有学田433均,收田租添作经费。皋兰书院要求学生把每天所读文章,所讲书名均载入功课本,次晨呈送监院,摘送山长逐一查考。若查出功课荒疏,不勤奋者,监院严加责惩。每年二月至十一月为皋兰书院考课期。每月考三次:初四为官课,十四、二十四日为堂课。每次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每月初十、二十日、三十日,山长出题考策论、经古文。历任山长有:张炳,安徽天长人,道光癸已(1833)进士,建院初在职。田毓采,字贡五,皋兰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著有《家园杂吟诗草》,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职。金玉音,字德昭,号南泉,道光壬辰(1832)举人,著有《挹兰山房时艺录存》,道光时在职。李绍晟,字少溪,皋兰人,道光癸卯(1843)举人。工医术,善抚琴,通天文学。仿制球体浑仪,上绘星辰,置木架上,运转球体则与天行相合,道光时在职。马世焘,皋兰人,咸丰初在职。张怀仁,字北楼,皋兰人,咸丰壬子(1852)举人,咸丰中在职。鲁尊孔,字卓堂,皋兰人,咸丰戊午(1858)举人,著有《卓堂文稿》,咸丰中在职。孙学文,字博卿,皋兰人,咸丰辛西(1861)举人,咸丰末在职。张淑,字慎庵,皋兰人,恩贡,咸丰同治间在职。年,字东皋,皋兰人,同治癸西(1873)举人,同治末光绪初在职。刘宝泉,字伯珍,皋兰人,同治癸西举人,光绪时在职。刘正名,字义山,皋兰人,同治癸西举人,光绪时在职。清代徐敬题牌坊联冠五六邑之区,开广厦养士尊贤,自今伊始;扶九万程而上,愿群材立名砥行,与古为徒。清代赵簌题皋兰书院天步日艰难,望诸生学究中西,去我短,取彼长,身体力行,造就全材储国用;官墙粗补葺,愿后此官行牧令,兼名师,为良友,陶甄作育,相与观成竟厥功。清代音得正题皋兰书院汇众力以续前功,一志同心,幸得重开广厦;原萃英而尚实学,尊贤取友,定然高步云程。清代唐树义题皋兰书院讲舍喜初开,所愿二三子同心,切磋琢磨,莫负此长官雅意;英才群待育,安得千万间广厦,藏修游戏,都教他寒士欢颜。
7、德昭嗣顺1885年,在蕉岭新铺镇下南山村,林云轩在焦急和盼望中迎来了自己的第三子。林家是南洋富商之家,可家道中落,林云轩早年还因家境贫寒到印尼忽里洞岛当矿工,一生漂泊无依,只有一个小锡矿赖以为生,面对林家的新生命,自是满心欢喜,遂起名林修明,字德昭,将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于他身上。林修明童年经历很难进行考证,但是七岁回国读书的他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几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公学,那时候的他只要认真学习,安心毕业,在当时还普遍文盲的旧中国,可谓前途无量,可是,此时的上海却不是中国人的上海,祖国的积贫积弱,列强的横行霸道,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很难去猜想林修明的想法,对于国家现状的愤慨,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否成为了他在上海公学退学的根本理由,我不清楚,但我确信,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对于他后面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5年,林修明赴日留学,并在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07年,受同盟会指派,回国宣传革命思想。林修明回到了家乡梅州,由于他在日留学学习的专业是体育,所以在家乡他与同盟会成员谢逸桥、温靖侯等人组建了梅州早的体育会,即梅州体育会,林修明旅日同学江伯轩任校长,招收学生180余人。虽说是体育会,但却以军事训练为主,期间,也有多位同盟会成员过来帮忙,其中就包括后来参与广州起义的周增。林修明除了学校的工作之外,还兼任了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三堡学堂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中学的体育教练一职,要知道,对于当时的梅州学生而言,一位留学回国的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能走出大山的桎梏,接触新先进的思想。自然而然,林修明老师成了学生受欢迎的对象。他平易近人,教学认真,是公认的好老师,他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了学生们,其中就有后来的开国元勋。后来回忆,林修明老师对于他大的改变就是帮他剪掉了心中的辫子。在当时正值清政府末期,腐朽凋敝,纲纪混乱,列强凌辱,民不聊生,正是人人思变之时。但是,在封闭狭隘的村落,封建势力依旧顽强,所以,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林修明摘下帽子,摘下发辫之时,就不难想象那帮学生心里的震撼了。“先生,我们这个发辫也可以剪掉吗?”“当然剪得!”在那一堂课上,林修明仔仔细细地讲述了清政府强迫民众削发留辫的历史和剪掉这辫子的意义。在那堂课后回宿舍就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也从那时刻起,心里的辫子也被破除了。当然,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虽然此时的清政府其统治力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投射基层,但是,封建的士绅仍然对此“悖逆”感到愤恨,愚昧的乡民们也对此行为感到不解,纷纷孤立等学生。在那时,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熬的,毕竟在那闭塞的环境里,主流的意见就会使人深陷一种感觉,那就是全世界都在反对你,这种时候,一个学生,又能坚持多久呢?也许在那些乡绅们看来,这种行为只是暂时的,他们终会重新留起辫子,并低下原本高傲的头颅,重新回到“正统”的怀抱,当起所谓的良民。他们并没有,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老师林修明也剪掉了辫子。其实,他们面对的羞辱,林修明也一样在承受着,但这些他都扛下来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林修明无愧于伟大的教师!他成了学生好的榜样。革命d人参与的教育工作,对于山区的孩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深刻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乃至中国革命的前途。如果一直教书育人,我相信林修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教育家。但是,外面的世界已经燃起熊熊火焰,对旧世界的讨伐已经开始了。…点击卡片继续阅读#德昭简介#
8、德昭郡王看漫画有感:赵匡胤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赵德昭去买大彩电,德昭神采飞扬,路过陡坡用脚刹车的故事情节。联想历史解读:自行车寓意宋文明的高度繁荣,文化的昌盛。兄终弟及抑或子承父业是摆在赵匡胤面前的重大难题,藩镇割据刚刚结束,武将乱权的争斗一再上演。赵匡胤有心辅佐儿子德昭,让儿子见识一下外界,买个彩电寓意让儿子体验新事物,开拓眼界,做一个有能力的开拓之君。路过陡坡寓意道路曲折,满地荆棘,也预示着道路上的阻碍,赵匡胤刹车,预示帮助儿子扫清障碍,可是身在陡坡,也回天无力,尽在浮影烛声。历史是回不去的过往,敬畏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