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人生简介(辛弃疾人生第一首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5:55:55 浏览
1、辛弃疾人生第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是个特别的存在,人们称他为“南宋会带兵的文人,会写诗的武将”。论文,他一生写了629首词,比排名第二的苏东坡整整多267首;论武,他23岁即能带几十人从五万敌军中取叛徒首级,全身而返。公元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当时,此地已是金国的沦陷区。爷爷辛赞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金朝做官,但他一直怀揣着收复中原的梦想,并且把希望寄托在了辛弃疾身上。爷爷为他取名“弃疾”,是希望他像汉朝的霍去病一样,能为国家“扫除疾病”,建功立业。因此,辛弃疾自小刻苦读书、习武,逐渐成长为满腹经纶,且一身武功的人才。在爷爷的影响下,辛弃疾自少年时代起怀揣报国之志,像一面饱满鼓胀的帆,随时准备着为国效力。辛弃疾17岁去参加科举考试时,一路暗暗观察金军所在城镇的军事布防,并画出完整的地形图,赢得了爷爷对他的第一次称赞。21岁,当他听说金主完颜亮又一次率兵南侵时,忍不住怒气冲天,当即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起义军,目标只有一个:杀尽金兵。为了更好地与金人作战,辛弃疾放下读书人的身段,带着人马加入另一支起义军。这个队伍有25万人,头领叫耿京,耿京很信任他,让他做秘书。不料加入耿京不久,出了一件事:耿京的帅印不翼而飞了。一查,是辛弃疾带来的一个叫义端的人偷走的,这人是个软骨头,想拿着帅印投降金国。辛弃疾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必追回帅印,否则提头来见!”辛弃疾抄小道快进,埋伏在义端必经的路上,果然等来了那贼。义端看见从天而降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跪地求饶。辛弃疾二话不说,手起刀落,完活。回到大帐,辛弃疾向耿京建议,我们这样单打独斗不是个事儿,应该找大后方支援。大后方是谁?南宋王朝。耿京派辛弃疾为特使,去拜谒南宋朝廷。辛弃疾动身去临安,不料事没办完,传来噩耗:耿京手下一个叫张安国的败类,为了荣华富贵,杀了耿京,提着他的头降了金国。起义军没了首领,作鸟兽散。辛弃疾听到消息十分愤怒,快马加鞭回到济南,要将叛将张安国捉拿归案。他动员起义军精锐50人,奔袭千里来到足有5万人马的金军大营,在进行了缜密的观察后,决定智取。此时,败类张安国正在金军营中喝酒庆祝。辛弃疾只带几个人进去,说与张安国有要事相商。张看见他只带了几个人,放松了戒备,让他进去。辛弃疾见了张安国,让张附耳过来,喝得晕乎乎的张安国以为又有什么好事,走近前来。只见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抓住张安国,随即快速出帐,将张一把掳上马,与外面接应的人飞奔而去。待金军回过味来时,辛弃疾一行已如疾风般跑远。张安国像一只待宰的鸡,被辛弃疾一路提到临安献给了南宋皇帝。皇帝大喜,将张斩首示众。这一年辛弃疾23岁,一战封神,成了举国皆知,百姓崇敬的青年英雄。可辛弃疾不知道的是,这一战竟成了他的人生巅峰,随后他的人生将一直怀才不遇,直到郁郁而终。因为辛弃疾立下了大功,皇帝给他封了官,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辛弃疾以为终于有了实现爷爷夙愿的机会,开始踌躇满志地谋划北伐。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根本没有考虑到,此时南宋偏安政府,早已“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朝廷中主和、主降派占了主导地位,根本不想打仗。他们只是拿辛弃疾当枪使,哪儿有麻烦,哪儿有漏子,就把他派往哪里。比如把他派到滁州搞建设,又把他派到湖北去治理茶商的叛乱。偏偏辛弃疾是个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他在哪儿干都能干出政绩。可只要干出政绩了,政府就又把他派往别处,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不超过三年。在这期间,他写了关于如何北伐收复中原的著名政论《美芹十论》和《九议》,都被皇帝束之高阁,不予采纳。有志难伸、报国无门成了他一生的痛。他勤勤恳恳工作,上杀贪官,下伐乱贼,刚正不阿。在湖南组建飞虎军,征酒税投入军队建设,却被人弹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被降了职。就这样,他怀着一腔报国梦来到南宋王朝,生活40多年,不是被弹劾,就是被罢官,还有20多年赋闲在家。他一腔怨愤无处散发,尽数赋予了诗词。明明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却遭遇6次弹劾,40余次调动。酒入愁肠,愁更愁,他转而寄情乡村生活。他在上饶建“稼轩庄园”当农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征战沙场的夙愿,只能在醉梦中实现;北伐收复中原的梦想,成了他心中永远的泡影。他想为国打一场酣畅淋漓的仗,就那么难。后来朝廷陷入十万火急的窘境,朝中有人力荐他出征,急召他进京,却为时已晚,辛弃疾已含恨长辞,享年67岁。“欲上沙场建功业,岂料诗文撼古今。”辛弃疾留给我们的词作,将继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滋养和启迪后人。

2、辛弃疾李清照人生简历

辛家兔​​这兔子,您看它那两根耳朵,似利剑高耸。这是读辛弃疾“倚天须长剑”“醉里挑灯看剑”句,得到启发,故意这么造的。这样,我说此兔是辛弃疾他们家的兔,大家当不会怪我乱说吧?​​辛弃疾,字幼安,自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辛出生时宋室已南渡十三年。辛生性豪爽,文才武略,尚气节,一生矢志收复中原。曾上书朝廷,提出抗金收复失地的大政方略,未得理睬;做地方官,惩治贪吏豪强,几次被弹劾罢职。壮志难筹,雄心不已,满腔豪迈,寄于词章。六十七岁病卒于绍兴铅山。​​一生喜读辛词,评价甚高。他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毛曾说自己对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中豪放派中,辛词为典型代表。毛年轻时,在闽西临江楼养病期间教贺子珍学诗词,首先抄的一首词即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后在行军途中,在d的会议上,在与身边工作人员闲谈时,很多次引述辛词,寄情胸怀,抒发思绪。到晚年,因患眼疾,无法阅读,让有关部门为他录制的配乐古诗词中就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毛自己的诗词中,我们也能读到辛词的影子。

3、辛弃疾的一生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辛弃疾的一生值得写的点有很多,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也是他的风流豪放,激昂豪迈。他所代表的也是南宋豪放词的高成就。我喜欢的还是他的人生百年,壮志未酬。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4、辛弃疾人生若只如初见

公元1162年,辛弃疾挑选50名精兵,冲进金人的军帐中,兵不血刃地生擒叛徒张安国,令金兵望而却步!辛弃疾,南宋爱国诗人,他文武兼备,不但会写词作对,还亲临战场,参加到抗击金军的斗争之中。辛弃疾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他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13年之久,他一直生活的历城则长期在金国的统治之下。孩童时代的辛弃疾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艰苦,因而对于金国统治者十分痛恨,下定决心要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绍兴三十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统帅金军主力大举南侵,此时已经21岁的辛弃疾听闻此消息后,十分愤慨,当即就召集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与金军作战。后续,在在他人的引进之下,辛弃疾率众投入到了义军统领耿京的麾下,1162年,义军统领耿京派遣辛弃疾南下去往建康,与南宋朝廷进行联络,辛弃疾完成任务返归的途中,从南宋将领李宝的口中获知,义军统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张安国在杀害义军统领耿京之后,便领着义军队伍投降了金国。辛弃疾一听,悲愤至极,大骂张安国的叛徒之举,他越想越生气,当即就骑上战马,领着50个骑兵战士,去往济州捉拿叛徒张安国。这个时候,张安国因为率义军归降,被金国委以重任,担任济州知州一职,麾下拥有5万人马,但辛弃疾并没有胆怯,反而是率领50名骑兵战士去往达济州捉拿张安国。当时,张安国正在和金军将领在大营中喝酒吃肉。张安国见到辛弃疾之后,以为辛弃疾是前来归降于他的,因此便没有对辛弃疾进行设防,反而是将其请到大营中,一同喝酒作乐。而辛弃疾并没有忘记自己此次前来济州就是为了捉拿叛徒张安国,为义军统领耿京报仇雪恨,因此,辛弃疾见到张安国后,二话不说,一手举起手中的宝剑,一手抓住叛徒张安国,让身边跟随而来的下属拿出绳子将叛徒张安国捆绑在马上,而这个时候,张安国麾下的部将以及金军将领围拢而来,辛弃疾见状,当即大喊道:“冲啊”,手持刀剑,领着50名骑兵从敌军的大营中冲杀了出去,然后快马加鞭跑出了济州之地。随后,辛弃疾将叛徒张安国带回了南宋朝廷,交由南宋朝廷来处置这个叛徒,不久,叛徒张安国就被就地处死,事后,南宋朝廷对其进行了封赏,将其封为江阴签判,以表彰其功绩。至此以后,辛弃疾就一直在南宋朝廷为官,担任要职,辛弃疾担任朝中要职之后,便多次上书南宋皇帝,请求其出兵攻打金国,收复失地,但是事与愿违,由于南宋朝廷的抗金斗争很不稳定,南宋朝廷之中,投降派一直在排挤主张抗金的文臣武将,作为主战派一员的辛弃疾也因此受到打压,被罢免了官职,去往上饶过起了田园生活。在上饶生活的那段日子里,辛弃疾心中忧虑,也常常为时局感到伤感和悲哀,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辛弃疾只能够通过诗词来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怀。辛弃疾写的词,不仅充满了爱国的热情,还展现出他雄心壮志没法实现的沉重和痛苦。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担任浙东安抚使,而重新被启用后的辛弃疾并没有忘弃自己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目标,因此在随后进宫面圣时,他向南宋天子宋宁宗进言,请战攻打金国,收复失地,但是南宋天子宋宁宗却是一个“苟且偷安之人“,他不仅对辛弃疾的进言无动于衷,还将其外派到外地为官。来到外地为官的辛弃疾直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雄心壮志是无法实现的,这个理想和目标终究是“南柯一梦”,这就使得辛弃疾萌生退意,想要辞官回乡,以青山为伴,了却余生。开禧三年,这个时候的辛弃疾垂暮老矣,卧病在床,在弥留之际,辛弃疾用尽全身的力气仰天长叹道:杀贼啊,杀贼啊!说罢,辛弃疾就含恨而逝,时年68岁,终究,辛弃疾并没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雄心壮志,使得自己抱憾终身,虽然说辛弃疾没有完成他人生的夙愿,但是他却给后世留下了无数传世诗词佳作,诗派从豪放到婉约,风格从战场到田园,令世人叹为观止!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曾这样评价辛弃疾,说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后世则称颂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我们回顾辛弃疾的一生,他作为文人,他一生留词620余首,无论是从词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在两宋时期独领风骚,同时,他还作为一个战士,一生行军打仗120余次,无论是气概还是功绩,都是“旷古至今”的文武奇才。#辛弃疾人生简介#

5、辛弃疾的人生理想诗句

辛弃疾:世人都以为我是一介文弱书生,其实俺是大宋第一古惑仔,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没错,这就是大宋第一猛人辛弃疾,文武双全,既是词坛宗师,也是百战名将。他一手握笔诗词千年不朽,一手拿刀万军丛中来去自如。辛弃疾这个名字,各位看官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上学的时候没少背他的诗词。辛弃疾的词流传千年,名句频岀。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如为赋新词强说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是一代词宗,许多词作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然而对于辛弃疾而言,写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辛弃疾的主业是拿大刀片子砍人,他的人生远比那些词句要精彩,比你想象中更为生猛。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金朝大举进攻宋朝,攻破北宋都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年,也就是北宋灭亡后的第十三年,在山东济南府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小男孩就是辛弃疾。此时的北方正处于金元统治之下,国破山河在,汉人在外族的驱使下受尽屈辱。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辛弃疾少年便怀有壮志,一心想要驱逐外敌,恢复中原,重拾旧山河。公元一千一百六十一年,金朝皇帝完颜亮集结六十万大军再次攻击宋朝,大军分四路南下。野蛮的金人暴虐无道,途径中原大地,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汉人不堪其扰,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北方大地狼烟滚滚烟。各路义军中要数山东义军首领耿京声势为浩大。血气方刚的辛弃疾,在老家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反抗队伍投奔耿京,那一年的辛弃疾二十一岁。作为日后宋朝词坛的一代宗师,辛弃疾学识过人,文笔了得,深得耿京的信任,被耿京任命为军中掌书记,负责管理文书印信。不过相比于笔杆子上的锋芒毕露,年轻的辛弃疾显然是刀把子功夫显得更为娴熟。当初辛弃疾投奔耿京所在队伍中,有一个和尚名叫义端,这义端是个花和尚,在寺庙因为行为不端被住持赶岀了寺庙。义端加入义军的队伍,根本不是什么民族大义,而是想趁乱捞点偏财。没多久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一日他趁着辛弃疾不备,偷走了印信文书,送往金军大营邀功。辛弃疾发现之后暴怒,直接翻身上马,单骑追击义端至金军营前,将义端斩落马下,成功追回了印信。辛弃疾单枪匹马斩杀叛徒,耿京对于辛弃疾愈发器重,逐渐让其进入到核心管理层参与重大决策。不久金国朝政内乱,金主完颜亮被杀,金朝诸王忙于争夺权利,无心再觊觎大宋,宋朝压力大减,国内又是歌舞升平,只把杭州作汴洲。正当辛弃疾大松一口气时,辛弃疾却突闻噩耗,耿京率领的义军发生哗变,主帅耿京被暗害。凶手为耿京部下一名首领张安国。此人之前被金人收买,于辛弃疾下临安后发动叛变,杀掉了耿京。辛弃疾又一次气得暴走,耿京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辛弃疾召集自己的五十名亲兵要为耿京报仇雪恨。然而当时张安国掌控着五万大军,而辛弃疾只带了五十人前去,五十人对五万。谁曾想到辛弃疾就是靠着这五十人,生擒了叛徒张安国,张安国被押回临安斩首示众。一般形容猛将都说是万军从中取敌将的脑袋,比如关云长的温酒斩华雄。辛弃疾则是于万军丛中把敌将生擒,难度系数只高不低。生擒活拿叛匪的壮举让辛弃疾声名鹊起,连宋朝皇帝都知道义军中有一员猛将辛弃疾,年轻有为能文能武。辛弃疾二十三岁那年被任命为江阴佥判。原以为辛弃疾可以展开自己讨伐金朝的大篇章,自己收重中原驱逐鞑靼指日可待。没想到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早就忘了靖康之耻,辛弃疾屡次建言北伐都是石沉大海。对于腐朽偏安的南宋朝廷来说,像辛弃疾这样的热血青年,反倒成了异类,与大家格格不入。他们看不惯辛弃疾的刚直不阿,豪迈倔强,更无法忍受他对于收复中原的执着,只有把他拱倒,他们那醉生梦死的小日子才能过得安稳。终在公元一千一百八十年,辛弃疾遭到弹劾罢官,赋闲家中。这一年,辛弃疾四十一岁,正值壮年。此后二十年,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寄情于诗词山水之间。当然虽然嘴上说着壮志难酬,英雄迟暮,但辛弃疾的那一腔热血并没有完全冷却,他始终留存着一丝期盼。所以写岀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词篇。终于在公元一千二百零三年主战派韩侂胄主政,大量的主战官员得到重用,辛弃疾也迎来了自己所期盼的时代。那一年,辛弃疾六十四岁,此时他虽然已经年迈不堪,但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神,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过辛弃疾真的老了,再猛的人也躲不过时间的摧残。即便是在韩侂胄的主持下,北伐如火如荼,辛弃疾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披甲上阵。公元一千二百零七年冬,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临终之前,躺在病榻上的辛弃疾嘴唇颤抖,目光死死望着北方大呼杀贼、杀贼,长呼数声气绝身亡。

6、辛弃疾叹人生不如意全诗

1162年,大词人辛弃疾英勇抗金,得到朝廷嘉奖。再次回到前线得知,老窝被端了,叛徒率众降了金国。辛弃疾二话不说,率50人就闯入了50000人的金军大营。辛弃疾生于1140年,山东济南人,出生的时候,北方大部分被金占领,辛弃疾目睹金人残暴,自小就有抗金与恢复旧山河之志。1161年,金军大举南下,各地纷纷起义抗击金军,辛弃疾也集结了2000人马,在金军眼皮子底下打游击,时年才22岁。同为济南人的耿京,号召山东,河北各地起义军联合,此时已有数万人。辛弃疾也投靠了耿京。辛弃疾有一个朋友也集结了2000人马,还是个和尚出身,耿京这边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辛弃疾就劝说和尚一块归顺耿京。谁知和尚竟然悄悄偷走耿京的印信,准备投降金军。耿京大怒,自然也就怀疑辛弃疾的初心,下令将他处斩。辛弃疾大呼:“且慢动手,我去追和尚,必给大帅一个交代,不成功再杀我不迟。”耿京同意了,辛弃疾单人单骑,沿着金军的方向策马飞驰。三天后,辛弃疾带着和尚的首级来见耿京,耿京从此更器重辛弃疾了。山东义士虽说有正义的理想和复国的追求,毕竟都是草台班子,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既然是爱国抗金,涉及到征集粮草就难免给世人的印象是又一个zheng权所为。考虑到这一层关系,耿京,辛弃疾等人商议投靠朝廷。于是辛弃疾就带着一小部分人前往建康(南京),去见宋高宗赵构,高宗很高兴,授辛弃疾官职,和耿京官职,并安排辛弃疾带着朝廷印信,去召耿京入朝。辛弃疾回到前线,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自己的老窝被端了,耿京被杀了,兵马不见了。这怎么跟朝廷交代呢?原来队伍又出现了叛徒张国安,张国安杀了耿京后,带着一部分人投降了金军,不愿意投降的大部分四散跑了。眼见如此,辛弃疾很快镇静下来,果断组织了50人的敢死队去雪恨,对方是50000人的金营。真是英雄虎胆呀!史料《稼轩记》记载,辛弃疾找到正在营中和将领喝酒的张国安后,三下五除二杀掉旁人,绑了张国安后,扬长而去。真是帅呆了!关注我@徽徽伴读后来的辛弃疾其实过得很不顺心。皇帝赵构面对金军凶猛的进攻,和皇权带来的爽感,没有斗志。丞相史浩对“归正人”颇有意见,不仅不重用,还要打击。辛弃疾就是“归正人”,人是炎黄子孙,但是出生在金国控制的地区,后来南下重新归宋的。皇帝,丞相都对事态的发展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对爱国心切的将领,军民也没有正确的态度。辛弃疾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颇具战略眼光,可朝廷不用,辛弃疾就开始了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战场上不能抗敌建功,收复河山,那就只能用纸笔写下自己的一腔抱负。大多数人知道辛弃疾是个才华横溢的诗词大家,其实人家首先是个有胆有识有才华的将领,其次才是诗词大家。人品也是一等一的棒,从来都是打抱不平,仗义疏财,放在现在那是任何一个企业老板争抢的对象。可惜了,他的老板是个封建帝王,他的“企业”是僵硬腐朽的zhuan制体制,白瞎了辛弃疾这个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关注我@徽徽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