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马良简介(蜀国马良资料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6:58:16 浏览
1、蜀国马良资料简介

刘备明明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什么诸葛亮非要重用马谡?马谡是襄阳宜城人,家中兄弟五个,都有才华,人称“马氏五常”。刘备为荆州牧时,聘请马谡为荆州从事。212年,马谡跟着刘备入蜀。夺取益州后,马谡先后被任命为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巂(xi)郡太守。在任期间,刘备与马谡打交道,发现马谡说话夸夸其谈,说出的话超出了他实际的才能,所以对马谡的影响不是特别好。221年,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亲自率兵攻打东吴。结果,刘备在猇亭被东吴都督陆逊击败,退守白帝城。马谡的哥哥马良在这次战争中战死。刘备遭遇这次惨败,精神恍惚,不久就撒手而去。临终前,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并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满口答应,转身就把刘备话忘得一干二净。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上讨伐魏国,用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劝告,败给张郃,街亭失守。诸葛亮按照军法治罪,将马谡处死。因为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战机,诸葛亮只好下令撤兵。诸葛亮后悔不听刘备的遗言,错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违背刘备遗言,重用马谡呢?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与马良的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道“马良与诸葛亮结为兄弟,关系亲密;诸葛亮年长,故马良称呼诸葛亮为尊兄”。马良牺牲后,诸葛亮代替马良负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十分关照马谡。北伐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诸葛亮关照马谡,让他当先锋,目的是让马谡立头功。可惜,马谡自己不争气,辜负了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二、马谡才器过人,熟知军事,经常与诸葛亮讨论军事,从白天谈到深夜。马谡在诸葛亮身边担任参军,在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的时候,建议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马谡的建议,“七擒孟获”,令孟获彻底心服。之后,孟获治理南中,再也没有反叛。三、对待人才的判断,诸葛亮和刘备曾经就有分歧,诸葛亮认为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存在偏差。庞统投奔刘备时,刘备让他当耒阳县令。庞统觉得官职太小,不肯用心。刘备生气,免了庞统的官。诸葛亮知道后,与鲁肃一起告诉刘备“庞士元非百里之才,应该给他更大的空间,让他发挥”。刘备再次接见庞统,发现庞统果然非同反响。蒋琬任广都县令时,刘备去视察工作,发现蒋琬竟然不去衙门办公,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刘备很生气,打算砍了蒋琬,多亏诸葛亮劝解,刘备才手下留情,只是免了蒋琬的官。后来,蒋琬成为“蜀汉四大名相”之一。刘备当初平定蜀地,任命彭羕为治中从事。彭羕骄傲自满,出言不逊。诸葛亮告诉刘备“彭羕不忠心”,后来,彭羕果然出现反叛的想法,被处死。有了这三位的前车之鉴,诸葛亮认为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也不准,便以他自己的标准来衡量马谡,认为马谡是“当世英杰”。@苍月史话 综上所述,诸葛亮重用马谡,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他本想让马谡立功,飞黄腾达,结果马谡没把握住,还葬送了性命!

2、蜀国马良的简介

马谡兵败丢失城池,诸葛亮怒不可遏说:“本丞相今日如果不杀你以示军法,就对不起为你自负死去的将士们。”马谡听完,流泪跪着恳求说:“末将罪不可赦,我只求丞相将我押回成都再处死!”马谡,蜀汉大臣马良的弟弟,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遂州,先后被刘备命为绵竹和成都县令,后来又被命越嶲太守。而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爱好是喜欢谈论军事,因此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但刘备总认为马谡不切实际,夸夸其谈,说话不踏实,有言过其实的缺点,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对他重用,丞相要对他多加留意才是。”不过,诸葛亮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将马谡视为心腹,命他担任参军,经常召见一起议论军事,从白天谈到黑夜。公元225年,诸葛亮攻打雍闿,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便问他说:“我和你虽然谋划已有多年,今天就请你再一次提出此次出征能凯旋的好计划。”马谡回答说:“南中依仗地形和路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即使今天我们将他们打败,我们一离开他们还要反叛。目前丞相集中所有兵力北伐,他们知道就会加快速度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死,就不是仁厚所为。用兵的原则首要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于是,诸葛亮就听从马谡的建议,果然斩杀雍闿并生擒孟获,马谡又对诸葛亮说:“丞相要是把孟获给放了,可以使南中上下人心归服。”诸葛亮听后,就把孟获给放了。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国,命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军占箕谷,自己亲自率十万大军攻打据守祁山的魏军。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等人,众人都认为以这些人为先锋,而魏延请求以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夺取长安,但诸葛亮不听众人的意见,也不同意魏延的请求,就任命马谡为先锋,率各路兵马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后,派大将张郃率各路兵马在街亭阻挡马谡,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指挥安排,放弃了水源而到山上驻扎,马谡的先锋王平多次劝马谡,马谡不采纳,又不在山下守城池,张郃就断了马谡取水的路,并对他发起进攻。结果,马谡兵败土兵溃散,诸葛亮进军没有了落脚点,只得夺取西县一千多家百姓退回汉中,将马谡和在街亭作战的将军张休和李盛等全部斩首。但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对马谡的死却有三种不同的记载:第一种:马谡兵败逃跑改名。《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记载在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向诸葛亮谢罪,而是害怕治罪逃跑改名了,结果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罢官。第二种:狱中病死。《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即街亭之战后马谡被诸葛亮捉下大狱,死了在狱中,诸葛亮因此很伤心。第三种:诸葛亮下令处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马谡街亭兵败,诸葛亮大军没有了落脚点,就抢了西县一千多户百姓返回汉中,然后将马谡和张休等下狱处斩,马谡死后诸葛亮还亲自去吊丧。可是这三种说法却均出自于一个人,也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同一个作者,同一本史书对同一个人的记载出现了三种不一样的情况,看上去马谡的结局是有矛盾的。如果用以上三种说法假设,马谡在街亭不听诸葛亮安排,因兵败害怕治罪逃跑,身为丞相府长史的向朗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直到马谡被捉后罢官,而诸葛亮也下令将马谡斩首,由于还没行刑,马谡就病死狱中了。其实不论马谡的结局如何,街亭一战是检验他军事指挥的能力,可马谡急于成名,不听安排,又犯了兵忌,终也如他所愿一战成名。#蜀国马良简介#

3、蜀国马良的主要贡献

如果蜀汉时期五虎上将都在的情况下,怎么安排能打败魏国。荆州军团取襄樊:大将关羽,副将:关平、周仓、赵累、廖化。参谋马良。凉州军团取凉州:大将马超,副将:马岱、关兴、张苞、邓芝、李灰、吴兰、雷铜。参谋法正。雍州军团取长安:汉中王刘备,副将:黄忠、张飞、赵云、吴班、吴懿、李严、王平、严颜、马谡、傅彤、陈式。军师诸葛亮。上庸军团取东三郡,大将魏延,副将:黄权、刘封、孟达,蛮王沙摩柯,冯习、张南。军师庞统。如此四路大军齐头并进,比如巨石压卵之势,魏国必败。

4、蜀国马良的女儿

214年,刘备成功入主益州,之后派马良出使东吴。马良担心孙权不给面子,就对诸葛亮说:“大哥!你在外交文书上替我美言几句吧!免得那碧眼儿瞧不起我!”诸葛亮笑道:“文书给你,你自己爱怎么写就怎么写!”马良,字季常,乃是荆州“马氏五常”里的老四。马良兄弟五人都是才名俱备,而长着白眉的马良又是兄弟中的佼佼者,所以乡里有言:“马氏五常,白良良”。他弟弟马谡,表字幼常,而三个哥哥却无史料记载。根据古代“伯(孟)仲叔季”的命名习惯,估计三个老哥应当分别叫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马氏兄弟于刘备在荆州期间加入,不久就被予以重任,刘备与诸葛亮都很看好马良。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将诸葛亮留在荆州辅佐关羽。213年,刘备又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征调入蜀,特地留下了马良在荆州辅佐关羽。可以说,马良算是接替诸葛亮之位来盯着关羽的。马良与诸葛亮关系亲密,裴松之推断两人应该是在荆州期间结为义兄弟或有亲戚关系。诸葛亮较马良年长6岁,所以马良都叫诸葛亮为大哥(尊兄)。马良和诸葛亮即便身处两地,也经常以书信交流,马良的看法大多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刘备入主益州后,又把马良征召为“左将军掾”。由此,马良便离开荆州去益州跟着刘备。刘备需要派人去继续忽悠孙权,毕竟之前答应过要还荆州,而这个使命落在了马良头上。诸葛亮曾在赤壁之战前见过孙权,孙权对诸葛亮较为尊重。马良担心孙权因不了解自己而轻慢,便请大哥诸葛亮在文书上美言几句,介绍下自己的情况。诸葛亮却很放心地让马良自己来写。马良也不客气,信手拈来,文书里颇有点自夸自擂的意思:“本国君主特派马良来与贵国继续维持友好同盟关系。马良此人乃是吉士,曾在荆州为官,拥有周全的美德,很少有轻率鲁莽的时候。希望您能屈尊降贵,好好接纳他,助他完成使命!”(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孙权收到此文书后,果然毕恭毕敬地接待了马良,马良也因此完成了使命。相较擅于军略的弟弟马谡,马良更擅长外交与内政。在《三国演义》中的马良与史料有着巨大出入:一是荆州之战期间,马良并不在荆州。在小说中,马良一直留在荆州辅佐关羽,与伊籍两人一起为统领文官,在关羽刮骨疗毒时与之下棋,在关羽兵败后被派往成都求救而逃过一劫。而实际上,这段时间里,马良应该是待在刘备身边的,哪能与关羽隔空对弈。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在荆州之战上对很多人都进行了改编。除了硬把马良扣在荆州,还虚构了周仓这个忠心耿耿的人物、将原本被俘后事迹不详的赵累写成死于乱军、将原本死于夷陵之战的王甫写成与周仓一起死于麦城。这三人与关平都为关羽而死,故关帝庙里都供奉有这四人。二是夷陵之战期间,马良并不在刘备身边。在小说中,马良跟随刘备伐吴,多次劝谏刘备不被采纳,便回成都告知诸葛亮而逃过夷陵大火。而实际上,马良在刘备攻占秭归后,就被派去武陵一带联络五溪蛮夷和百越。马良的外交能力也确实不错,说服了许多部族首领接受蜀汉的印信封号,沙摩柯也因此加入蜀军,协助攻打吴军。夷陵大火烧起来时,马良还在武陵接着搞事情呢!三是马良在夷陵之战后就已逝世。在小说中,马良病死于诸葛亮准备大举兴兵平定南蛮之时,相当于公元225年,享年39岁(与马谡享年相同)。而实际上,马良死于公元222年,享年36岁,也就是夷陵之战后不久。当马良在武陵收到刘备兵败的消息后,准备撤回蜀中,却遇上东吴的步骘。虽然陆逊在夷陵击败了刘备,但武陵、零陵等荆南四郡的蛮夷和百越仍蠢蠢欲动,故步骘就领兵前来平叛,马良也因此遇害身亡。因而,在《三国演义》中,马良经历了关羽的荆州之败和刘备的夷陵之败,两次都因跑到成都找诸葛亮而侥幸活命,他所劝谏之言均未被采纳,看上去好像颇有军事眼光。而历史上,马良却是一次在益州,一次在武陵,想劝也劝不了,其才能更多体现在外交和内政上。马良与诸葛亮以兄弟相称,马谡也颇受诸葛亮待见。也许正是与马良的深厚情谊,在马良亡于国事后,诸葛亮对马谡更加爱屋及乌,比起与马良的兄弟情,与马谡更像是父子情。或许也因此,诸葛亮才会在北伐时力排众议提拔马谡为先锋,之后又让他去守街亭吧?素材内容来自白泽述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蜀国马良之死

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成人。马良兄弟五个人,都因为才华出众而闻名于当世,当里人常常说他们兄弟:"马氏五常,白眉良”因为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所以人们用白眉来称呼他,刘备在荆州时。请他任州从事。刘奋率军进入西川,诸葛亮后来也去了益州。马良留在了荆州。后来,马良出使东吴,他对诸葛亮说:"今天接受君主义命,促使两国关系和睦,希望您能向孙权将军介绍我的情况。”诸葛亮说:“那就请您自己来起草文书吧。”马良写道:“本国君特派官员马良前往,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发扬我们的同盟友谊。此人是吉士,曾在荆楚为官,虽没有机敏捷辩的才华,却有善始善终的美德。希望能屈尊接纳相处,使他完成使命。”孙权见信后恭敬地对待他。刘备称帝后,任马良为侍中。讨代东吴的时候,派马良到武陵安抚五溪蛮夷,蛮夷首领都得到封号,所有做法都符合刘备的意思。后来,刘备兵败夷陵,马良也遇害身亡。马良的儿子马秉官至骑都尉马良的弟弟马谡,字幼常,曾经凭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地,受任绵竹、成都令、越信太守。马谡才能超凡出众,喜欢谈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很器重他,待他比别人更好。刘备临终前告诫丞相:“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够将重大的职责交付于他,您一定要认清其能力!”丞相还是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他任命马谡为参军,经常招他过来谈论事情,有时从白天一直谈到深夜。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发祁山,当时熟悉作战、经验丰富的有老将魏延、吴壹等人,谋臣们都认为应该派他们做先锋。但是诸葛亮却违背了 众人的意见,提拔马谡做先锋。马谡率大军在前方征战,与魏国将领张郃激战于街亭,被张郃打败,士兵都四散溃逃。诸葛亮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将军队撤回汉中。马谡被治罪,关入了监狱,在狱中病死。诸葛亮为他痛哭流涕。马良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6、蜀国马良的故事

一曲《失街亭》,马谡被斩,反而光大了马谡的名气,湮没了其兄马良的声名。在马家兄弟五人中,"马氏五常,白眉良",应是马良更杰出,更有名一些。《三国演义》小说中,马良一直活跃在诸葛亮导演的战争舞台上,虽未见奇功惊世,倒也勤勉任事,文武近晓,无大败错。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真实的马良应该是文官,资格也较老,刘备在荆州时便纳于帐下,与诸葛亮书信往来,以兄弟相称。刘备入川时,他本来是留在荆州的,寄书诸葛亮要求随去蜀地,信写得情意恳切,文采飞扬,诸葛亮便同意了。留在荆州,应当是辅佐关羽,不知为何要求换上司,是否聪明的马良不愿与这位刚愎自用的"二将军"共事?这是笔者妄猜了,存疑。看来马良确有才情,史载他出使吴,马良要求诸葛亮给孙权写一封信,诸葛亮便让他代写,他在信中毫不谦虚地称自己"辞无造次之华,而有志终之美"。他的后来经历也证明,他担得起这句话,他的弟弟马谡不正是多"造次之华",而未能有"志终之美"吗?他是随刘备伐吴兵败就义的,小说中却让他一直活下来,随诸葛亮伐南蛮,出祁山,沙场横刀跃马,辛劳多多。看来蜀晚期确少大将了,捏造了一个马岱,复活了一个马良,让张苞、关兴投笔从戎,廖化当先锋也就不足为奇了。#蜀国马良简介#

7、三国中蜀国的马良

三国解读:马良之死的巨大影响。马氏五常白眉良,马良字季常刘备称帝后官拜侍中。夷陵之战刘备失败跑路,马良留在荆南地区寡不敌众被杀。马良之死对蜀汉的影响有多大?之大原因有三:一,刘备少了一个智囊,马良如果活着出谋划策,处理政务可是一把好手。诸葛亮的位置可能先传给马良而不是给蒋琬。二,诸葛亮少了一个助手,如果有马良诸葛亮可能不会用马谡当参军,也不会重用杨仪的。失街亭斩魏延贬杨仪都不会出现。三,间接导致北伐的失败。马良乃诸葛亮好友,诸葛亮把这份情意转移给了马谡,所以把守街亭这种大活派给了自己人。想让马谡立功以便提拔,没想到马谡给搞砸了。诸位看官你怎么看?关注我聊三国。

8、蜀国马良

马家五常,白眉良,马谡这辈子,一直生活在哥哥阴影里。马良一直在刘备身边伺候着,马谡也没什么机会发展抱负,他就跟着诸葛亮抄抄写写。一把手跟一把手,二把手跟二把手。机会来了,刘备夷陵一仗损兵折将,自己挂了,顺带着连马良也死于乱军之中,不管怎样,马良是自己亲哥哥,马谡还是很悲痛的,但也因此自己上了一个台阶,因为他跟随的二把手诸葛亮升级成了一把手,马谡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第一次崭露头角就是南中平定,马谡建议自己顶头上司诸葛亮不要武力镇压,要靠拉拢人心。诸葛亮采用了他的计谋,并且顺利的收复孟获等一众势力,为今后的北伐打下基础,这次的马谡在战略部署上应该是大功臣,虽说诸葛亮应该也能想到,但作为下属,能够优先想到老板所不能考虑的事情,帮助老板排忧解难,这种人要评比,是优秀员工的的首选之人!第二次街亭之战,其实这里也不能全怪马谡,因为第一次他遇到的孟获太容易对付,在今后的战事中轻敌也很正常,谁没有年轻气盛?而这次他遇到了司马懿,张郃那样的三国曹魏后期名将,失败也是在所难免。对于是否“当道扎寨”根本不是原因,“当道扎寨”只是诸葛亮杀马谡的一个理由,对于司马懿、张郃大军的来袭,仅凭马谡那点兵力,就算他筑起城墙也挡不住!那马谡错在哪里?马谡错就错在出发前为什么要立军令状,我相信他硬要去,诸葛亮也不会执意不让。但是你马谡立了军令状,又打了败仗,就不好向旁人交代,大伙都看着呢,这锅只能由马谡来背。只能说马谡太倒霉,要是换成别的将领,如换成赵云,一样挡不住,这就是简单的人数比拼,因为在谋略上,司马懿也不输任何人(除了诸葛亮),单独蜀汉的将领被他玩死。好吧,现在大家还觉得马谡是否“当道扎寨”意义重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