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吉简介(叶圣陶个人信息)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7:35:03 浏览
1、叶圣陶个人信息

历史上的今天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叶圣陶资料简介

叶圣陶的校长不也说他从来没教过这么笨的学生吗,叶圣陶选择了退学,并对校长说,拾年后我是你的老师,天才是埋没不了的,拾年之后,考古专家叶圣陶做到了。

3、叶圣陶爬山虎

1916年,叶圣陶迎娶了未曾谋面的妻子。洞房夜,两人第一次见面。他用颤抖的手,掀开了新娘的盖头。看到眼前的一幕,他的心忍不住砰砰跳…新婚之夜,送走宾客后,他马上要第一次见到对方的模样,叶圣陶的心里无比忐忑。真正看到妻子的容颜,他忍不住窃喜,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大概,这就是他心中的妻子模样吧。虽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两人对彼此的印象都还不错。胡墨林比叶圣陶大一岁,因为从小失去了父母,所以跟着姑姑生活。姑姑很喜欢这个侄女,从小就教她读书,才貌双全。到了结婚的年纪,姑姑想让胡墨林找个好人家嫁人,也算是对去世的哥嫂负责。一天,姑姑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了叶圣陶,看他一表人才,而且还没有结婚,姑姑便决定找人去叶家说媒了。叶圣陶的父亲,听说对方长得不错,重要的他听说“女方是个新女性”,还不收彩礼,便决定了这个婚事。“新女性”就意味着,和叶圣陶一样读过书。而且,不是传统的小脚女人,更不是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因为当时流行包办婚姻,叶圣陶被迫同意。就这样,在两个人在互相都没见过面的情况下订婚了。1916年,叶圣陶和胡墨林正式结为夫妻。婚礼当天,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内心都很激动,当叶圣陶掀开胡墨林的盖头,看到她的脸:如花似玉,唇红齿白...一瞬间,叶圣陶的心砰砰跳不停,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吓得一动不敢动,好像在庆幸是对方。两个人对对方都满意,婚后的生活也很甜蜜。两人志趣相投,有共同的爱好。可谓是,先结婚后恋爱的“代表”。胡墨林怀孕后,因为叶圣陶要去北大教书,他放心不下,刚教一个月就火急火燎地回家去照顾妻子了。叶圣陶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墨不在家,便觉异样,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两人的相处,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1918年,胡墨林生下大儿子。叶圣陶捧着一大束鲜花看望母子俩,还给儿子取小名叫“小墨”。有了孩子后,叶圣陶更加有了生活的仪式感。他还买了一款相机,就是为了记录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后来,女儿出生后,叶圣陶更是高兴。他还亲手给女儿做连衣裙,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一针一线都饱含着父亲的爱。婚后叶圣陶很少再选择离家远的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往家走,陪伴妻子和孩子。好友朱自清羡慕他说:“叶圣陶结婚之后,就变得好像小孩子一样,他的衣着都是由他的妻子打理的,他基本上都离不开家了...”每次买菜,叶圣陶都会陪着去,因为一家人的菜要买很多,妻子一个人提回来会很重。两人互相支撑,一路有说有笑。战乱时,家里条件很差,又赶上冬天。胡墨林要给孩子们做棉衣,可她从没有做过,于是不分昼夜的硬着头皮做了下来。叶圣陶只要有时间,也会帮着缝上两针。终于,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家人渡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黄女子来也】1957年,胡墨林去世后,相伴了40多年的妻子离开了自己,叶圣陶每天拿着她的照片看,好像妻子一直陪在身边。妻子去世后,叶圣陶一直独身,没有想过再娶的事。直到1988年,94岁的叶圣陶去世之前,他嘱咐孩子们每年都要记得去看母亲。说完,他放心地闭上眼睛,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叶圣陶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正是因为没有停止读书学习,才让他拥有一脑袋的知识。遇到胡墨林时,可以说是,除了才华,一无所有。在当时看来,包办的婚姻,能有如此美满的结局,可以说是很少见的。两人的婚姻,的确让人羡慕。可以称得上是,人世间的神仙伴侣。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便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幸福的婚姻。我想,一段婚姻过得好不好的秘诀,当然是双方的经营,但其实关键的是男方。一个男人兼顾家庭,爱护孩子,尊重妻子,就是婚姻中大的宝藏。幸福的婚姻背后,都有一个好男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4、叶圣陶详细资料

昨天(3月16日),对一怪的小店来说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叶圣陶老先生的孙子叶永和先生来到“一怪食府”品鉴正宗苏帮菜。(1图,中间为叶永和)遗憾的是,一怪却未能在店里迎候,一怪受邀赴开封参加三生缘昆曲社河南分社成立大会的活动。叶永和先生,1952年生,原北京吉普厂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一生有两段时期特别重要,一段是草桥中学上学期间,一段是甪直镇教学的四个年头,是叶圣陶少年青年两个关键的时期,对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叶圣陶后人认为,甪直古镇就是叶圣陶先生的家,他们每年都会来甪直小住。当年叶圣陶在甪直就住在跑马楼里,又称走马楼,离一怪食府仅100多米,早已拆除,可以说一怪食府的跑马楼就是叶圣陶的故居。昨晚,甪直叶圣陶研究中心主任周民森老师特意选择一怪食府,真正是带叶永和先生回家里吃饭。我们提前准备,拿出了本店招牌菜,清炒虾仁,松鼠桂鱼,一怪酱排骨,红烧甲鱼等,希望能让叶永和先生享受家里的美味。图2,2021年10月31日,一怪在甪直古镇第一次与叶永和先生见面认识(右2),右3为叶圣陶的孙女、叶永和的姐姐叶小沫女士。(一怪于河南开封随笔) @一怪食志

5、叶圣陶的简介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在中学时代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学的三角、理化、历史、地理、国文、英文、经学、体操等课程都掌握得很好,考试成绩都为优等。他的业余爱好广泛,喜欢绘画、刻印、特别是喜好文学,为后来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奠定了基础。叶圣陶课余爱读古诗文、旧小说和外国文学作品,也喜欢南社诗人的诗,抄录了诗人胡石予的大量的诗作。课余他还喜欢读报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民立报》《民国报》《时事新报》等报刊他都经常阅读。叶圣陶课余还热心于文学社的组织工作。1908年,他在苏州草桥中学读二年级时,与同窗好友王伯祥、顾颉刚、吴宾若等组织了诗社,名叫“放社”,意在放言高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见。他也经常组织社员吟诗作诗、填词、对对子,每隔三五天轮流出题,各人参赛,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叶圣陶喜欢作诗,他的诗想象丰富,表达深细,在同学中堪称。他又乐于教别人作诗,所以大家“甘心推他做诗社的盟主”。中学三年级时,他还和同学创办了一个油印的文学刊物,自撰、自刻、自印。正是叶圣陶中学时代对文学的孜孜追求,他终于走上了文学之路。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下种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相。他的文笔朴实、冷隽、自然,语言凝练精致,因而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美称。叶圣陶的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主要作品收入《叶圣陶文集》中。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职。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叶圣陶年轻图片

1922年,叶圣陶签约北大任教2年。哪料,刚上一个多月课,他就焦躁起来。不久便找人代课,不顾阻拦地跑回了家。叶圣陶出身于苏州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勤奋好学,颇有才名。十八岁时,在朋友婚礼上,他写了一幅立轴祝贺,被主人挂在新房内。宾客看到纷纷夸赞好字好词。这引起了一个女人的注意,她正在为侄女的婚姻大事着急,连忙打听, “这个青年婚配了吗?”当听说叶圣陶还是单身,她立刻找人到叶家说亲。叶家父母得知,对方是一名受过教育的新女性,而且不要彩礼,满心欢喜应下了亲事。但双方家里,并没有安排两人见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妥妥的包办婚姻啊。可是,四年后叶圣陶与妻子胡墨林,在婚礼上见面,待宾客散去,揭开盖头的那一刻,两人却一见钟情,倾心一世。婚后,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通教书。书信成了他们传达思念的忠实使者。相同的职业,同样受过新式教育,叶圣陶发现,新婚妻子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十分认同。他们彼此吸引,先结婚后恋爱。他们几乎达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为了互诉相思,写信成了他们每天不可缺少的事情。往往是一封信还没到达,另一封就已经在路上,两人有着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在那个战争动荡年代,洗衣,买菜,做饭,倒马桶……一切都要两个教书匠亲力亲为。叶圣陶总是和胡墨林一起分担。1939年,日军轰炸乐山,叶圣陶家被大火烧得衣服被褥一件不剩。天气转凉,胡墨林笨拙地为家人,缝制御寒衣物。叶圣陶心疼妻子,就拿起针线:“来,我帮你一起做。”灯下,望着并不齐整的针脚,俩人不时会相视而笑。不擅女工有什么要紧?那一年,全家人穿着他们亲手缝制的衣物,感觉格外温暖。缺吃少穿的艰难日子,彼此的相濡以沫和爱的滋养,却成了艰难岁月中的一露甘甜。叶圣陶与胡墨林夫妻共同生活41年,两人从未吵过架。叶圣陶也十分恋家,他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哪怕是,抹不过面子勉强接受邀请,也会很快辞职。那次,叶圣陶在北大不顾2年期的任教签约,刚上一个多月课,因想念在家待产的妻子,找人代课,自己却跑回了家。回到家,他赶忙送妻子到医院,全程陪伴在妻子身边,直到产下女儿。那个年代,生孩子是女人一道关,妻子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感受到了他真切的关怀和暖暖的爱意。即使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叶圣陶也是一位合格的好丈夫。同时他还是一位好父亲。他时常拿着老式相机围着妻儿转,家里因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瞬间。作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对子女的教育很有方法。长子叶至善中学时成绩不好,叶至陶要给他转学,妻子不乐意:“这所学校很多人,想考还考不进来,为什么要转学?”叶圣陶劝导她:“这所学校要求严格,而至善生性活泼太受约束,换作是你,心情压抑怎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转到一所私人学校后,叶至善的成绩果然提升了不少。生死是考验人性。妻子胡墨林患重病,叶圣陶寸步不离地守护,他握着妻子的手,常常回忆过往的点点美好。眼看她日渐憔悴,脸庞已经瘦得变了形,叶圣陶心在流泪,但他克制自己不表现出来。可妻子在生命的后时刻,依然放心不下丈夫,她苦口婆心地劝道:“我走之后,一定要再找一个女人来照顾你。”为安慰妻子,叶圣陶只得哽咽地点头应下。可是,往后余生,他却将她的照片悬挂于卧室31载,就如她还在一样。本是世事难料的开局,但在叶圣陶与胡墨林二人,用心经营下,却收获了婚姻好的模样。愿我们珍惜眼前人,你要的爱情就在一蔬一饭中。多一些真诚付出与责任,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对此你如何看呢?#叶圣陶吉简介#

7、叶圣陶具体简介

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人认为名人的孩子也会成为名人,因为条件便利,有各种关系网。其实,名家的孩子优秀,音乐家的孩子懂音乐,天赋是一部分,出生后的熏陶也很重要。就像叶兆言回忆祖父叶圣陶时说过:“我祖父他和我没有直接的教学关系。在家庭中,他是一个老人,我写错了字他会给我指出,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对我总是鼓励多。”叶圣陶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父亲是地主家的帐房先生,一家人生活清苦,叶圣陶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到一个初等小学做教员,到了1914年,因为受到排挤离开学校,闭居期间开始写作,先是写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他受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又成为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老师……1949年后,叶圣陶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纵观他的经历,大多数时间不是与文学打交道,而是与教育相伴。正如在叶兆言的印象里,祖父并不是个专业的小说家,他把更多时间花在教育上,如果严格说,叶圣陶的精力大概只有10%左右放在了写作中。但是,这样一位教育家,对孙子却更多是鼓励,反而很少真正教育。在叶兆言的印象里,叶圣陶“是一个长者,一个慈祥的老人。他给我父亲改过稿子,但没有给我改过,所以在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我的语文学习影响大的是我的语文老师。”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却好像从来没有亲自参与孙子的教育。但事实上,一个家庭的风气和传承,早已浸染了整个家,影响着几代人之间的相处。教育,从来不单纯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言传身教,而是潜藏在时时刻刻,家人的每一种习惯中。叶圣陶关于教育的智慧,必定通过叶兆言的父亲,延续到叶兆言的身上。所以,没有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是那些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出在水边建造楼台的能力,才能先人一步,揽明月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