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周简介(南开周连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07:58:50 浏览
1、南开周连昌

总理在南开上学时的演出剧照总理,1913年8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求学。1914年,南开中学成立了早的新剧(即话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周总理积极参加学校的戏剧活动,编新剧、演新剧,还担任了布景部副部长。图1为1917年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图2为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左后立者为。 在剧中多演女角。图3为他在新剧《一元钱》中饰演的女主角孙慧娟(右一)。图4为1915年11月,在新剧《一元钱》第七幕饰演女主角孙慧娟时的剧照。图5为1915年12月,在天津南开学校演新剧《仇大娘》饰演女主角范蕙娘(左二)时的剧照。

2、南开周学长是谁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一个世纪前,南开大学学生撰写了这副对联。今天,南开杰出校友学长的对联成为了高考作文题目。启学习交友之思,悟责任担当之道。欢迎高考学子报考南开,做周总理的校友,我在南开等你!

3、

1915年秋,在南开中学,、李新慧和吴国桢三人效仿桃园三结义,结拜成了异姓兄弟。三个人商定,以后互称别名。是老大,别名为翔宇,李新慧是老二,别名为福景,吴国桢小为老三,别名为峙之。他们仨被南开校友称之为南开三剑客。南开毕业后,三人分开各奔前程,东渡日本后转留法,吴国桢考入清华后赴美留学,李新慧则赴英学工程,李不问政治,周吴两人在政治上走了不同的路,一个成为马列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则参加了国民d,成为蒋介石的宠臣和干将。1926年,吴国桢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启程回国不久即步入仕途,开始了他将近30年的宦海生涯。有一天,吴在上海乘电车去法租界,在车上碰见一个像周的人,于是他脱口而出喊了一声,“翔宇兄”,可那人只是瞟了一眼吴没有应答。电车到了一个站停了下来,那人匆匆下车,消失在人流之中。吴国珍怔住了,心想,难道我认错人了,应该不会呀,可他为什么不搭理我了?突然,他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不由得对周的安全感到了担心。1932年吴国桢任汉口市市长。1938年南京政府撤退武汉,此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上将副部长,有一天,周突然到吴市长官邸拜访吴,不巧吴不在,周留下一张名片走了。吴回来看到名片后喜出望外,立即驱车到18集团军办事处,两个久别重逢的好兄弟热烈的握手拥抱,双方对视良久,一切尽在不言中。吴国桢道,我们二十多年没见面了,今日重逢十分的兴奋,我是汉口市长,该尽地主之谊为大哥结接风婚洗尘,请你定个时间,不请外客,只请南开同学作陪。在吴宴请之后,周也回请了吴国桢夫妇,一来二往,双方又恢复了往日的友谊,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大家谈的都是学生时代和留学的往事,并不涉及两d和本职工作。1938年10月25日,日军侵入武汉。此前半个月,是吴国桢这个武汉市市长空闲的一段日子,市府已全部撤离并停止办公。吴作为市长不得提前撤退,只留下了一个厨师。周打电话问吴,“峙之,你的厨子还在吗?”吴答,“在”,周闻之便说,“好极了!从今天起我每天来吃饭”,果然周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去吴处吃饭,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天南地北的神侃,唯独不谈及两d之事。撤退那天,周对吴说,“峙之,今晚在汉口是后一餐,我要带一瓶酒来。”晚上果然带了一瓶法国成年香槟,周告诉吴,“这是从法租界巴黎公司买来的,作为今日的庆祝之用。”吴听后很是惊讶,“今晚我的市长终结了,还庆祝吗?”周大笑道,“怎么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呢?”吴一楞,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二,正是自己生日。20年前他们结拜兄弟时互相交换了生辰八字帖,记得清清楚楚,这使吴感动不已。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到北京参加国共谈判,颜氏对吴国桢赏识,他对说:"你们只想做对中国有益的事,现在我们有一个好的上海市长,但你们却把他列入头等战犯。"当时,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中,吴国桢位列第17位。回答说:"那丝毫没有关系,你瞧瞧傅作义将军,他也是头等战犯,但他到我们这边来了。你回去告诉吴国桢。要他就呆在那里,既然你们喜欢他,我们让他留在上海当市长。"在的安排下,几天后,中共地下d果然派人与吴联络,遗憾的是坚持反共立场的吴国桢拒绝了的好意。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1982年冬,吴国桢在美国见到女婿从中国带来的与吴国桢结拜兄弟时的照片,睹物思人,泪流满面,他遂在照片的背后赋诗一首:七十年事,今又目睹。约为兄弟,后来异主。龙腾虎变,风风雨雨。趋途虽殊,旨同匡辅。我志未酬,君化洒土。人生无常,泪断沙埔。1984年,吴国桢先生接受了全国政协主席的邀请,准备来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国庆观礼,可惜的是,当年6月6日他病故于美国的萨凡那,享年81岁。

4、

周总理的故事之二十三:1913年至1917年4年时间一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图片是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小传。

5、

是南开好的学生1913年8月,考入南开中学,开始了他四年的中学生活。南开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04年的私立学校。创办人严范孙曾是清朝翰林学部侍郎,是一名主张教育救国的开明人士。校长张伯苓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学校学习氛围浓厚、自由,教风民主,管理严格。张伯苓提倡“允公允能”,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认真实行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一.勤奋刻苦,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四年的中学学习生活中,一如既往地刻苦勤奋学习,各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由于是名校,一个班内各省和华侨学子很多。南开的学杂费是很贵的,每年学费36元、住宿费24元,每月伙食费4、5元,这对来说,是难于负担的。第一年的学费是四伯交的。由于品学兼优,第二年以后学校就免了学费,四伯就支付生活费和伙食费,八妈(八伯母)做些针线活补贴些费用。帮助学校做些抄写、刻腊版来补贴些费用,即使这样,也时有不济。张伯苓校长就经常把带回家中,给他做贴饼子、稀饭、熬小鱼。张伯苓经常对家人说:“是南开好的学生”。周总理也经常回忆在张伯苓校长家吃饭的事情。贫苦的生活不仅没有磨灭的求学意志,反而锻炼、磨砺了青年,在困境中拼搏、坚持、不屈的品格融入了他的血脉。在后来艰苦的革命历程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鼓舞着无数的革命志士。二.读书做到“两点头”。读活书,不读死书。他边阅读、边思考,有感想时就做笔记,经常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他认为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自督。古语有云:“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论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读书求理,与人说理,都做到了这“两点头”。把“两点头”也运用到了演讲上,锻炼出了以理服人的演讲才能。每年天津各中等学校都要举行演讲比赛。1914年和1915年,连续两年被推举为学校三名代表之一,南开学校连续两年获得第一。1915年他被推举为演说会副会长。1916年,在学校以《中国现时之危机》为题即兴演讲,他慷慨陈词,直击时弊,博得热烈掌声,全文刊载在同年第45期的《校风》上。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所以能无数次气势不凡、透衍深刻地即席发表演讲,跟他青年时代在学校的锻炼和实践是分不开的。三.南开创办人书写的“容止格言”对影响很大。周总理留给世人深印象应该是和蔼可亲、仪容得体,永远都是令人信赖的谦谦君子。这得益于南开学校的严格要求,在南开学校东楼上课时,一走进东楼大门,甬道左侧有一大立镜,镜上端的横匾上镌刻着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逝世后,南开学校东楼于1978年被辟为“同志青年时代在津活动纪念馆”,并复原了大立镜和“容止格言”。四.积极参加各种团体,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南开有集会结社自由。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了校内剧团,演出过《一元钱》、《千金全德》、《华娥传》等;与人合作,创办“敬业乐群会”,主编会刊《敬业学报》,校刊《校风》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南开学校期间,具有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聪明才干。他先后担任了“敬业乐群会”副会长、会长,《敬业学报》主编,《校风》总经理,演说会副会长,江浙同乡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总干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全面锻炼,为他以后在中国的政治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还认为,人立足于世,不能只靠自己,必须依靠公众的帮助,“而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也。”他对学校的课外活动总是积极参与,心甘情愿去做那些为公众“服役”的事,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或许就是周总理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缘由,当然人民也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在南开的四年,把读书与救国密切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开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