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东方 | 殷墟博物馆·司母辛鼎:穿越时光洪流 讲述殷商王朝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 | 殷墟博物馆·司母辛鼎:穿越时光洪流 讲述殷商王朝故事 - 今日头条
2、司母戊鼎2013年发行“青铜器第2组—商·司母辛方鼎”5盎司精制纪念金币重量:5盎司成色:99.9%材质:金直径:60mm计划发行量:2000NGC69量:135NGC70量:57面值:2000元该枚纪念金币分别由深圳造币厂、上海造币厂制造。背面图案为商代司母辛方鼎,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司母辛方鼎”字样及面额。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司母简介#
3、司母是个什么人物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据说是商国国君祖庚为纪念母亲而铸造,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现今世界上出土大的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后母戊鼎安保措施严格,放在几厘米厚的密封玻璃罩里,任何人只能看不能摸,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展览名单,足见其历史价值。2005年,为纪念后母戊鼎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特批让大鼎重回出土地安阳展览,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到现场,提出想亲手抚摸一次大鼎,镇国之宝怎么能随便摸,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拒绝了老人的请求,就在老人失落的准备离开时,一位专家认出了老人,赶忙上前拦住他,特别邀请老人走近大鼎,让他仔细抚摸,工作人员诧异,专家却说“他叫吴培文,没有他,我们现在也看不到后母戊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上世纪三十年代,自从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挖宝人的天堂,专业的古董商、盗墓贼蜂拥而至,就连当地农民农闲时,也加入挖宝队伍,希望一夜暴富。1939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家住安阳武官村的吴培文吃完饭正在休息,堂兄突然找上门,说吴氏族们下面有宝贝,自己拿不定主意,让他一起去看看,吴培文跟着堂兄来到祖坟,发现洛阳铲从地下带上来有铜锈,他根据经验判断,这下面应该埋有青铜器。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裕仁天皇胞弟成立金百合组织,专门搜集中国文物,作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也是日军重点关注地区,为了防止日军抢走宝贝,吴培文立即叫来20多个青壮劳力进行挖掘,一直挖了13米深,发现一个坚固东西,吴培文扒开泥土,一个铜锈斑斑的大家伙映入眼帘,乖乖,现场的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东西,目测高1米多,有耳有腿,现场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是个啥,但大家心里知道,这东西应该是千年以上的宝贝,但决不能让日军发现,终,吴培文带着小伙子们把大鼎偷偷运回村里,藏在吴培文家里。后来,村民们找来被北平的大古董商肖演卿做鉴定,只看了一眼,肖演卿就大概知道这东西不是凡物,可他不说出来,张嘴就开出了收购价—20万现大洋,村民们一听都惊住了,这可是个无法拒绝的天价,但肖演卿随后提出的一个要求让他们无法接受,肖提出,这个大鼎太过巨大,为了安全起见,要切成几块运走,虽然村民们很想挣这个钱,可毁坏老祖宗留下了的东西,他们不能干,终,理智战胜了金钱,村民们拒绝了古董商的收购。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日军很快听说了大鼎的消息,立即组织军队进村搜查,为了防止被日军发现,吴培文把大鼎埋进垃圾坑底下,日军多次搜索都空手而归,后来,大鼎经过多次转移,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真实的藏宝地,吴培文知道日军不会善罢甘休,终,他选择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直到日本投降后才敢回家。1946年7月的《民生报》上刊登这样一则消息“7月11日,夜派队并商的驻军部协助。至村掘至终夜,于天明12日早晨将古炉用大马车运县存放至古委会处”,人们这才知道,吴培文把大鼎上交政府,运往南京,作为蒋介石六十大寿礼物,存放在南京博物馆,解放前夕,国民d溃退,蒋介石曾计划把大鼎运往台湾,可鼎又大又重没能成功,建国后,大鼎从南京运回北京,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司母戊鼎整体呈现方形,口宽79厘米、长110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大832.84公斤,制造难度堪比“瓷母”,用了1000多公斤的铜料,由数百名工匠制作而成,除双耳外,鼎身和鼎足是一次浇铸成型的,可谓铸造工艺上的一个奇迹,技艺之精湛堪称殷商青铜器魁首。郭沫若经过考察,因内壁所铸铭文形似“司母戊”而命名为“司母戊鼎”,后来,随着考古资料不断完善,学者们提出不同意见,殷商时期字体书写比较自由,左右不分,上下不别,既可正写,亦可反写。“司”与“后”正好一正一反,故更名为“后母戊鼎”。吴培文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有着中国人的民族骨气和智慧,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宝,如果没有他,我们要想瞻仰司母戊鼎,只能去岛国看了!
4、司母大方鼎司母戊鼎上的文字是后面印上去的,这个鼎是禹制九鼎之一,虞舜部落所有,舜子义均,封于商,是为商均,可见商也是有虞氏的分支之一。虞为狮子,夏为鹰,加上蛇合起来就是龙就是华夏,两河为巴,尼罗河为虞夏,商在今阿联酋。后稷,后羿,后启,后戊,后辛,那个曲蹲的母字应为帝的意思,虞夏才是正统,这个司母戊鼎。极有可能商从虞夏抢的。
5、司母戊鼎全名已故王迅教授,为您讲述司母戊鼎的传奇继考古系第一好人刘绪教授之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又痛失一位教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王迅教授今天上午离世。为纪念王教授,如下转发一篇他的公众号(窦尔玩)文章。【迅说考古】 中国考古演义|第七回 司母戊鼎祠祀祭慈母 安阳国宝安然沐朝阳司母戊鼎乃商王武丁之子为祭祀其母妇妌所制,鼎腹内壁铭文“司母戊”三字中,“司”与“祠”相通,有祭祀之意,“母戊”乃商王武丁之王后妇妌庙号。司母戊鼎为现存青铜器中大重者,重达832公斤,高133厘米,器口长112厘米,宽79厘米。造型庄重典雅,雄壮长方形器身竖立两耳,鼎身饰华美图案,腹部刻饕餮纹、蟠龙纹,鼎足部饰蝉纹,颇具神秘色彩。1939年3月,司母戊鼎被发现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田地中,村民吴培文与其堂兄吴希增于野地探宝时发现,此时当地已经被日冦占领了,为了防止被日寇发现,二人白日封堵所挖洞口,夜晚继续挖掘,连挖三夜,方挖到此巨鼎。消息走漏,日冦得知,当时驻扎在安阳的日军也在寻找地下宝藏,为了不让日军抢走宝贝,吴培文立刻回村组织了20多位青壮劳力进行挖掘,一直挖了13米深,才在下面的泥土中露出一件青铜大鼎。由于大鼎太过于巨大,吴培文等人找来架子和辘轳,才将大鼎拉出地面,日冦多次前往吴家搜索,皆空手而归。原来吴培文早就将大鼎埋在了家中的垃圾坑下。北平古董大贾肖寅卿闻风前来看货,欲出价20万银元购之,肖寅卿提出将大鼎分割,分批装运。村民先以钢锯锯鼎,因大鼎十分坚硬,未能如愿,继而以铁锤砸鼎,砸落一只鼎耳,鼎被严重破坏。村民也觉大鼎砸坏可惜,终止分割大鼎,复将大鼎埋藏于地下。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6月,司母戊鼎再被挖出。当时安阳政府“陈参议”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劝说吴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1948年夏天,司母戊鼎在南京公开展出,据载,蒋介石曾亲自前往参观,于是大鼎轰动了金陵。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欲将此国之重宝运至台湾,刚运到南京机场,准备空运时,解放军已然攻破南京,蔣军残兵败将弃司母戊鼎而逃之夭夭,解放军将大鼎转移至南京博物院。1959年,国家博物馆建成,司母戊鼎由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略有删改)愿窦尔玩老师在天堂里继续窦尔玩。[流泪]#司母简介#
6、司母的历史地位司母戊鼎也被称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商代后期的大墓中。它是中国古代重的青铜器,也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雄伟庄严,工艺精巧。1964年、2012年和2016年,中国邮政三次发行有司母戊鼎图案的邮票~
7、四羊方尊简介安阳今天很热,但是在殷墟转了半天,大人和孩子都没有喊累喊晒,看到司母戊大方鼎和司母辛大方鼎就够门票了
8、司母是谁发现的根据我对考古文物的铭文分析,司母戊鼎并不是商王祖庚祖乙祭母之鼎,也不叫什么后母戊鼎,而是大名鼎鼎的殷侯商均(契)祭父舜之鼎。为什么呢?因铭文“司”即是继承启位之手捧鼎形,“戊”是殷墟之戈(亚长墓青铜戈),“女”是面具人(亚长墓主人/三星堆戴胜王),所以“司母戊”的含义是“亚长持戈受启”义,汉字即殷!又因亚通北,蒙通长,故亚长即北蒙殷侯!亚长墓即殷王亥墓,史称北蒙殷墟!另据图腾分析,亚长墓岀土青铜水牛及青铜戈,符合史载尧受舜之土正(驯兽司马)官职图腾,亚长又因七处戈伤而死符合《山海经》“有易杀王亥”史实,故推司母戊即司马仆牛者高祖王亥虞舜也。依据史料分析,妇好墓应是商均佐禹治水有功后,受舜封火正司其启之均台之享也!即《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妇好墓为商均受夏启之舜祠,武官村为丹朱命商汤之景亳,而且两人在史记中都是“不肖子孙”,十分巧合奇怪…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