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晒着大太阳,看完了《苏轼传》,十分崇拜我的老乡东坡居士。看到北宋知州和通判互相掣肘,有所悟[捂脸]
2、苏轼传林语堂共读《宋史•苏轼传》-熙宁元宵灯会[玫瑰][嘿哈] 宋代的元宵节,盛况空前,灯市火树银花,神宗皇帝为奉二宫之欢,特下令从两浙低价收购彩灯,皇帝买灯,百姓赔钱,苏轼的第一篇进言就是劝皇帝赶紧收回成命,不能为了耳目不急之玩,而夺百姓口体必用之资。神宗皇帝只好即诏罢之,心里肯定一百个不爽,朝云说他满肚子的“不合时宜”,确实如此[偷笑]…其实坡公自己也是喜欢这份热闹的!否则在密州也不会因为与杭州灯会的落差而写下很多感叹的诗句!
3、苏轼传纪录片“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是读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苏轼十二岁那年,其父苏洵从虔州(今江西赣州)回来,告诉儿子,在虔州城附近的山上,有一座天竺寺,寺壁上保留着白居易的一首亲笔题诗。也是第一次读到的。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是人们所熟悉的,他的“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更是激励了很多人!但这首是第一次看到!仔细品读,也是美丽的一首诗!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首富有哲理和地理气息浓厚的“《大桃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山来”
4、苏轼词传简介不给别人使绊子,是一种修养《诗酒趁年华:苏轼传》一书中写道:治平二年,苏轼在凤翔担任签判的官期已满,即将回京述职,听从新的工作任命。当时,对苏轼赞赏有加的皇帝宋英宗,迫不及待想让他进翰林院做知制诰。可惜,此举遭到当朝宰相韩琦的反对。韩琦认为,苏轼不适合这个职位,若贸然提拔他,会惹来非议。尽管苏轼通过了一系列考试,韩琦也没有让他去翰林院。而是把他调任到直史馆,做一些可有可无的闲差。原来,韩琦一直以来都跟苏轼政见不合,生怕苏轼得到重用之后,对自己打击报复。于是,选择先下手为强,挡住了苏轼的去路。和韩琦不同的,是苏轼的恩师欧阳修。苏轼和弟弟苏澈,曾被张方平举荐给他。欧阳修和张方平虽素来有恩怨纠葛,却没有因此将怨恨转嫁到苏氏兄弟身上。相反,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文章时,欧阳修就对他的才华大加肯定、不吝夸赞。这才有了后来名传青史的苏东坡。《青春寄语》里说:“教养不是轻易地从别处买来贴在身上的调性,而是你本人的生命里侧,皮肤底层,渗透出来的光彩夺目的情操。”真正的教养往往就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与其花时间嫉妒别人,不如放下偏见和执念,专注于自身。不给别人使绊子,遇到同行者,给对方侧身让让道,一起并肩同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让出的路、给出的糖、付出的所有善意,终都会回到你身上,成为照亮你前行的光。#苏轼传简介#
5、苏轼传近日读《苏轼传》,偶得苏轼、苏辙兄弟的一段往事,竟与泉城济南有关。更妙的是,由此往事所牵出的一首千古佳作。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这一年,苏辙因久慕济南泉水,申请来到济南,出任齐州掌书记一职。苏轼与苏辙情感深厚,但两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都异地为官,不得常见。因此,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三年任满后主动上奏朝廷,希望能调任到靠近济南的州县。苏轼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只是造化弄人,苏轼赴任密州后公务繁忙,兄弟二人竟不得相见。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密州任职即满,来到济南看望弟弟苏辙,恰巧苏辙进京述职待选,又未得见,但也在济南逗留一月有余。分别期间,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互诉兄弟之情。就在兄弟二人错过团聚的那年中秋节,苏轼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彼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7年未见,“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这“千里”,大概就是苏轼所在的密州(诸城)与苏辙所在的齐州(济南)之间的距离吧。
6、苏轼传电视剧【兰心书院】《苏轼传》读书心得《苏轼传》的作者是王水照、崔铭。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北宋的政治、社会、文化大环境为背景,记述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人生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学作品多产的得意的文人,也看到了一位在其仕途生涯中失意不少的官员,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苏轼积极乐观心境的形成和成长。【内容概括】此书特色在于传记中加入苏词、苏诗、苏文及解读,使我们在苏轼的人生轨迹中、具体情境下来了解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感知和品读其词、诗、文背后的鲜活的生命故事。倍感亲切,又易于理解,也让我们在苏轼的人生祸福交替间、大起大落里体悟一个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图书亮点】书中语言耐人咀嚼,可圈可点处很多。初读完意犹未尽,我就印象深刻的分享几处。例如“人生的烦恼即在于过分地关注与执着外物”。苏轼早在杭州做通判时候,就有了这样的体悟。这句话可细细品味,我们时常烦忧可能也是这样,容易计较得失;或者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和看法;或者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说错了、做错了,或者他们应该为我们而改变什么……前段时间刚产后的我就是这样,各种不适应加各种不称心,每天努力照顾好小宝宝的同时,对于家人等的话语或行动很敏感,总感觉这不对那不合适,也很不快乐。其实,很多外在的人或物,我们很难改变,多倾听,多关注自己的成长,追求内心世界的丰盈,或许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者,苏轼经历的苦难中, “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很大。在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而后贬官黄州。难能可贵的是,在狱中的一百多天,并没有让苏轼一蹶不振。他认为“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明知“平生文字为吾累”,却并没有因此绝笔,不沾文字,而是依然保持一颗诗心,用文字抒发内心世界的声音,才让我们今天还能读到他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平常之人很难做到,可敬可佩。又如:书中写到“苏轼立足现实,从苦难中寻求快乐,从凡夫俗子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愉悦自身的美”,这一点也很值得欣赏。他不平凡的地方就在于此,总能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们可以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心态,直面自己当下的现实。而我之前接触过苏轼的一些词、诗、文,也讲过他的部分作品,但是没有这样认真、系统的读过苏轼,只是就作品了解作品,就作者书写某一个作品的当时背景来辅助理解文章等。虽然获得了一知半解,然而对苏轼文学创作的演进并不知晓,其实是不太懂苏轼的人和文的,也谈不上理解苏轼作品背后鲜活的生命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次品读《苏轼传》,对苏轼的了解有所增加,不仅看到了在大富大贵中不迷失自我的苏轼,而且也看到了在大灾大难里可以寻找心灵慰藉的苏轼,更懂得他乐观旷达、恬然自得的人生心境之可贵。值得我今后有时间再次品读、收获成长,也相信每一个品读苏轼的人都会有所得。【个人感受】
7、苏轼传小说处于人生低谷时,不放看看苏轼如何自我调整看完了《苏轼传》,内心似乎也随着苏轼的境界得到了升华。苏轼的仕途大起大落,被贬的时间更长。但他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被贬的漫长时间里,他有很多打发时间、提升自我的好方法。一、在喜爱的领域深耕苏轼在不被重用的时候,曾经潜心研究书法和绘画,在书法方面造诣很深,他写的字,人们争相收藏,成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早期经常同文与可切磋画竹的方法,绘画的造诣也很深。二、进行精神救赎在高人的指点下,开始学习静坐默修的禅定功夫,坚持整整五年,终于达到了“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的境界。现在不提倡学佛,可以换成冥想来看见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得到精神的救赎。三、结交朋友苏轼不管到了何处,总是能够结交到很多的朋友,好友遍布大江南北。好朋友的陪伴能让自己度过无聊的闲暇时光,好朋友也能一起分担忧愁,在困顿之时也是得到朋友的救济。特别是在困顿之时依然交往的朋友,更是难能可贵。四、游山玩水,岂不快哉苏轼每到一处,总会到当地有名的山水尽情游览。不辜负大自然的美景,也在游玩的时候释放心中的苦闷。苏轼在游玩的时候写下了很多名篇。其中《赤壁赋》就是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五、学习养生的方法苏轼被贬在黄州时期,一系列的死亡变故让他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于是对养生延年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巨大的精神打击,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三管齐下,苏轼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倒下,或许正是得益于他对道家养生术的研习与实践。六、著书立说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有追求的封建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三种途径。于是在谪居赋闲的日子,躲进安静的书斋,著书立说,为人类精神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不也一样有补于世吗?看完了这本书,内心异常地安静、平静。也许以后烦躁的时候,会想起苏轼曾经遭遇的那些苦难,以此来慰藉自己。如果你也面临着很多压力,不知道如何排解,不妨看看《苏轼传》,了解传奇苏轼的人生轨迹。
8、苏轼传的简介读胡明刚编著的《苏轼传》,发现其绝大部分内容是抄袭林语堂先生著的《苏东坡传》。这就是“编著”与“著”的区别?1、从第2页“苏轼八岁到十岁的时候”起,到第3页“以期将来文名大噪”,抄袭《苏东坡传》第23——25页内容。2、从第3页“苏轼十六岁时”起,到第4页“她的身体就迅速垮了下去”,抄袭《苏东坡传》第30——31页内容。3、第7页,从“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很美好的故事”起,到“正在轻轻地哭泣。”抄袭《苏东坡传》第31——32页内容。4、第11页,从“苏洵在给儿子苏轼完婚之后带着两个儿子启程赴京”起,到“父子三人到了汴梁城”,抄袭《苏东坡传》第34——35页内容。5、从第11页“开封是中国名城”起,到第12页“也要身着读书人的装束”,抄袭《苏东坡传》第36页内容。6、第13页,从“苏轼的仕途正要开始”起,到“名唤二十七娘”,抄袭《苏东坡传》第38——39页内容。7、从第13页“嘉祐四年十月,父子三人又出发了”,到14页“有前途、有信心”,抄袭《苏东坡传》第42、43页内容。8、第15页,从“无人不知长江三峡的风光壮丽”,到“全都系在舵夫手中”,抄袭《苏东坡传》第44页内容。9、第16页,从“有时他们在一座孤单的茅屋下驶过”起,到“相信自己也可能会成仙成神”,抄袭《苏东坡传》第45——47页。10、第18页,从“苏家次年二月抵达京城”,到“不得随意驰骋”,抄袭《苏东坡传》第50、51页内容。…………#苏轼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