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7月,皇后徐妙云病逝了,皇帝朱棣痛不欲生,发誓永 不娶妻。转身,他就追起了小姨子。还说,你嫁给我,我封你当皇后。小姨子二话没说,直接削发出家了。徐妙云,1362年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15岁嫁于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妃。徐妙云,自幼十分聪慧,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的父王徐达不但是开明的将领,而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容小觑的。她不仅每天练习琴棋书画 ,没事的时候她还可以躲在父亲的书房里学习兵法,在历史上还被称为女诸葛。徐妙云一生恪尽职守, 生育7个子女。她不但是贤内助,还在闺房中为朱棣出谋划策,为朱棣将来登基帝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洪武十三年,建文帝朱允文一登基,就开始削藩,而燕王朱棣无疑成了他要削藩的第 一个对象。当时朱棣犹豫不决,他绞尽脑汁想“我是坐以待毙,还是起兵反抗”,致使他茶不思饭不想。此时,徐妙云帮朱棣下定了决心,发起“靖难之役”。战役持续了4年之久,朱棣主外带走了精兵强将,留下徐妙云镇守家园。在当时的,靖难之战中,徐妙云毫不畏惧,当时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攻城,她披盔戴甲,给留守城里的妇孺老弱,发放兵器,组建了女子队。并对他们说“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并鼓励他们,激起了民众的斗志。在激烈的战斗中, 她效仿前人的做法,在寒冷的冬天让士兵往城墙上泼水,一夜之间整座城就变成了冰城。李景隆也只能望洋兴叹。徐妙云利用她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1402年,朱棣称帝,昭告天下,册封徐妙云为皇后,她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后。朱棣为了表达对徐妙云的爱和感激,举 行了隆重的封后大典。由此可见,徐妙云跟随朱棣30多年来,不仅在生活起居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治理朝政上也为他出谋划策,为他的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人一直恩爱,感情是相当深厚的,验证了夫妻一体,生死与共。然而,由于长期的劳神费心,永乐5年(公元1407年),徐妙云病倒了,不久便离世,年仅46岁。他的离世让朱棣痛心不已。徐妙云去世后,朱棣时常想念她,每当他批完奏折,就思念徐妙云。有一次无意中看了一张画像,无论是神态外貌,都很像 徐妙云。朱棣跳起来奔到画像前,急忙问宫人“画中的人是谁”?当得知是徐达的三女徐妙锦时,他认为是老天看他十分思念皇后,而眷顾自己。让他妹妹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并得知徐妙锦也是和姐姐一样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更是欢 喜。他想,如果娶了徐妙锦,一来可解自己的相思之苦,二来能像徐妙云一样一起共患难。于是,他急忙派人去徐家说媒。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徐妙锦不顾皇 家的威严,也不管家里的反对,直接拒绝了皇上的赐婚。还对下旨的人说,“我相貌平平,实在不配和姐姐相比”,朱棣三番两次让人去说媒,还说“只要你进宫,就让你当皇后”。而徐妙锦直接托人送给皇上一个精美的盒子,朱棣满心欢喜打开后,发现是一缕发丝。徐妙锦宁愿出家为尼也没有嫁给朱棣。 她不愿意嫁给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此后,朱棣发誓永 不娶妻,不再立皇后。17年皇后位一直空置。1424年朱棣驾崩,享年65岁,临终之际,他一再叮嘱要将自己与徐妙云埋葬在一起。自古都说帝 王无情,但对朱棣而言在徐妙云去世后,长达十七年都没有再立后,可见他也是很专情的。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不息的家文化,就阐述了,“有家才有国,家和万事兴”。每个家庭的幸福安稳,都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共同维护。“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朱棣和徐妙云的爱情,后世流传。
2、大明历代皇后的身世结局众所周知,明朝的皇后出身都不算高,但有一人是例外,她就是徐皇后,称得上是明朝家世为显赫的皇后,父亲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徐达,从小博览群书,天资聪颖,人称女诸生,可见其才学见识不一般。徐皇后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亲自选定的儿媳,许配给第四子,燕王朱棣为妻。洪武六年,徐皇后12岁的时候,进宫由马皇后亲自教养,可以说,她和朱棣是青梅竹马的少年伉俪。洪武九年,徐氏正式成为燕王妃。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欢,马皇后去世后,她守丧吃素三年,恪守礼节;甚至在马皇后去世多年后,婆婆当年的教诲,她都能背诵出来。后来,太子朱标和朱元璋相继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当政后开始实行削藩政策,诸王被废。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开始时,朝廷派大军偷袭北平。这时燕王率部在外打仗,城中只有世子朱高炽留守,兵力薄弱。燕王妃徐氏身为将门虎女,兵书可是没少读,她亲自披甲上阵,带领城中所有百姓成功守城。终于,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登上帝位。即位后,徐氏被册封为皇后,成为明朝首个昭告天下的皇后。徐皇后在世时,朱棣一个妃嫔也没有册立。徐皇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朱棣治国理政,出谋划策,劝谏进言。比如,徐皇后曾对朱棣说:“这些年,每年都在打仗,兵民疲敝,应当休养生息。”又说:“当世贤才都是太祖高皇帝培养造就出来的,陛下不宜区分新臣和旧臣,应该一视同仁。”朱棣始终十分重视徐皇后的意见,都一一采纳了。一天,徐皇后询问:“陛下,什么人和你一起治理国家呢?”朱棣回答:“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就是说,六部官员负责管理政务,翰林负责思考和起草治国方略。徐皇后便召见这些大臣的夫人,赏赐夫人们冠服和钱币,并且对她们说:“妻子照顾丈夫,不仅要考虑起居饮食,其他方面也要有所帮助。对朋友说的话,可听可不听,但是夫妻之间,对于妻子婉言劝说,丈夫更容易听进去并接受。百姓安则国家安,国家安,君臣才能共享富贵,造福子孙后代。徐皇后的工作,都做到官员家属那里了。徐皇后勤俭朴素,严格管理内宫外戚,还收集了古人的嘉言善行,编写成书,书名为《劝善书》,收录于《永乐大典》,颁行天下,影响深远。公元1407年,四十六岁的徐皇后病危辞世,朱棣再没有册立皇后。(图片为剧照)
3、大明皇后张妍1956年,万历皇帝的定陵被发掘,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与他一起合葬的皇后王氏的陪葬品极其稀少和简陋,其中一把银壶和一件银盘,竟然布满缺口和破洞。堂堂的大明皇后,而且儿子也继承了皇位,这是何其尊贵的身份,死后的陪葬品,按道理不应该如此简陋,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隐情。翻开史书你会发现,这位皇后王氏的一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这一切还要从她和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相遇说起。王氏出身平民,十几岁的时候通过选秀进了宫,王氏不仅长相漂亮,而且低调内敛,受李太后的赏识,一直是李太后的贴身侍女。一天早上,万历皇帝朱翊钧,给李太后请安,然而不巧的是,李太后出去晨练还没有回来。王氏看到万历皇帝后,连忙给他敬茶。19岁的万历皇帝,当时正值青春,当他看到长相俊美的王氏后,的心动,心血来潮,当场便宠幸王氏。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年轻的万历皇帝来说,就是平常的一件事,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甚至上次都没有,拍拍屁股便走人了,很快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然而无巧不成书,王氏和万历皇帝的这次偶然结合,并没有因为万历皇帝的冷漠而结束,因为有一天,而是发现自己怀孕了,情急之下,让这件事告诉了李太后,李太后也是平民出身,对于王氏很是同情,而且此时李太后也抱孙心切,于是立马找到万历皇帝,让其册封王氏。万历皇帝听到后大为震惊,他不但没有因为王氏怀了自己的孩子而高兴,反而因为王氏是平民出身而感觉烦恼,于是他百般抵赖不承认这件事。不过这种事,不是万历皇帝能够抵赖得了的,因为皇帝的起注,都有专门的人来记录,他和王氏那天早晨的事,明明白白的记录在案。万历皇帝无奈只好承认,于是封王氏为恭妃,并且安排专门的寝宫来备孕。8个月之后,王氏生下一个男孩,那就是万历皇帝的长子,取名为朱常洛。朱常洛的出生,除了让李太后高兴外,并没有引起万历皇帝的喜悦,因为万历皇帝此时,喜欢上另一位女人郑氏,郑氏出身名门,聪明伶俐,得万历皇帝的欢心,他遇到万历皇帝的时间,比王氏还晚,但是她早早的被封为贵妃,后来郑氏也为万历皇帝生下一个皇子,取名为朱常洵。面对朱常洵的出生,万历皇帝表现出来,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喜欢朱常洵,并且还有意立他为太子。然而朱常洛是长子,这样的安排,违背大明嫡子继承制的传统,因此不光糟到大臣们的反对,即使李太后也不同意。万历皇帝烦恼,把这一切的原因,统统归结到王氏身上,王氏彻底被打入冷宫,就是想见儿子朱常洛一面,也是不被允许,母子分割,王氏整日以泪洗面,后来哭瞎了双眼,也透支了身体。万历皇帝的做法,引起的大臣们和李太后的强烈不满,事关国本,大臣们和李太后,据理力争,要求万历皇帝立朱常洛为太子,王氏为皇后。万历皇帝一开始并不妥协,这次国本之争,先后持续了15年,终万历皇帝无奈以朱常洛为太子,王氏为皇后。升级为皇后的王氏,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提高而改变现状,她依然待在冷宫中孤独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太监们发现,王氏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于是在朱常洛的再三请求下,王氏母子,才得以相见。看到儿子的王氏,激动的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是太子,将来还要做皇帝,自己这一年来受的苦也值了,此时的她太累了,没过多久便离开了人世。王氏的离世,并没有引起万历皇帝的同情,相反,身为大明的皇后,太子之母,皇帝竟然不同意,以皇后之尊厚葬王氏。于是,王氏就被以普通嫔妃的身份,草草安葬在定陵。陵墓的随葬品,简陋。安全和皇后的身份不搭配。几百年后,万历皇帝的陵寝被发据,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墓中的随葬品,也正好验证了,史书对于王氏的记载。王氏的悲剧,只是封建王朝后宫女人的一个代表,他们的命运,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命运的起伏。
4、韩剧大明皇后明朝皇帝和皇后夫妻照:图1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图2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图3是明仁宗朱高炽和张皇后,图4是明宣宗朱瞻基和胡皇后,图5是明英宗朱祁镇和钱皇后,图6是明宪宗朱见深和王皇后,图7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图8是明武宗朱厚照和夏皇后,图9是明世宗朱厚熜和陈皇后,图10是明穆宗朱载垕和李皇后,图11是明神宗朱翊钧和王皇后,图12是明光宗朱常洛和郭皇后。你感觉哪对夫妻有夫妻相?
5、大明传奇皇后简介1407年,大明皇后徐妙云去世。朱棣痛不欲生,不吃不喝为皇后守灵。他发誓,此生再不册立新后。没想到,没过多久,他便看上了皇后的妹妹徐妙锦,许诺道:“只要你嫁给我,我就让你当皇后。”徐妙云是明初大将徐达的长女,出身将门的她不仅长得清秀可人,从小更是聪慧好学。她熟读经典,甚至就连兵法,都从父亲那学到了不少。徐达很开明,时不时还和闺女在沙盘上对阵几个回合。久而久之,远近四邻都知道了,徐家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色艺兼备的姑娘。一次酒席上,朱元璋半开玩笑地向徐达提亲,徐达自然不敢怠慢。于是,1376年,15岁的徐妙云嫁给了17岁的朱棣。四年后,两个人一起回到了北平。在北平的日子里,徐妙云一手打理起燕王府里里外外的事情。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小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399年,朱允炆继位。他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亲叔叔对着干,彻底削藩。于是,朱棣率大军南下,而徐妙云,则带着一家老小留在了北平。尽管不能随夫出征,但她要求部下每天递送军报,随时摆弄着沙盘,关注着前线局势。这天,她收到线报,朱允炆的50万大军向北平奔袭。稍加分析,她便得出结论。敌人远道而来,本方却以逸待劳,而且北平上下团结一心,这场仗必胜。果不其然,她利用对手的轻率冒进,设下了伏击圈,轻松取得了一场大捷。然后,她又指挥军民坚守,自己更是身披铠甲,率领一群女兵身先士卒,硬是扛住了敌人的轮番进攻。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成为了新皇。登基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颁布诏书,册封徐妙云为皇后。这可是明朝第一次为皇后单独颁诏。成为皇后的徐妙云,格局更大了。对内,她在后宫带头节衣缩食,节省开销;对外,她劝朱棣起用旧臣,减少杀戮。自古以来,皇帝都担心外戚。偏偏徐妙云却经常告诫娘家人,要恪守本分,不要总是依仗着开国功臣的身份。因此,老徐家也能平平安安地开枝散叶。有这样一个贤内助般的皇后,朱棣怎能不喜欢?然而,事与愿违,1407年,徐妙云因病去世,年仅44岁。失去爱妻的朱棣悲痛欲绝,他不吃不喝为皇后守灵。他暗自发誓,只有徐妙云能做他的皇后,此生再不册立新后。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在整理皇后的遗物时,朱棣突然发现了一张画像。画像上有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正是徐妙云。而另一个,居然和她极为相似。原来,她就是徐妙云的妹妹徐妙锦。朱棣大惊,曾经听皇后提起过这个妹妹,没想到她们竟然如此相像。于是,朱棣便前往徐家,让徐妙锦入宫,承诺道:“只要你嫁给我,我就让你当皇后。”然而,徐妙锦果断拒绝了他。徐妙锦想的更明白,尽管徐家是开国功臣,姐姐更是母仪天下,但是说到底,宫廷毕竟是个凶险之地,自己可不想陷入这个旋涡之中。更何况,当初朱棣囚禁大哥徐辉祖,二哥徐增寿惨死在朱允炆手下,可都没给父亲、姐姐面子。思虑已定,她便告诉朱棣说,自己虽然生在豪门,但已礼佛多年,无意婚配。朱棣不信,还要强求。没想到,徐妙锦竟然剪了发,真的投到尼姑庵去了。徐妙云作为朱棣发妻,文能安邦定国,武能率军打仗,无论是北平,还是后宫,都能打理的井井有条,无愧于“一代贤后”的英名。然而,身与皇室,尽管母仪天下,但种种束缚与制约,一定让徐妙锦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身处在权力中心,即便是世家豪门,也抵不过皇权的威严。徐妙锦拒绝皇帝,恰似一种通透。用看似极端的方式,保全了自己和家族的名声,这可不仅仅只是勇气就可以做到的。【别说,还真是段传奇】
6、大明皇后都有谁大明后宫:嘉靖有三位皇后,他爱谁?终结局如何?1528年十月的一天,嘉靖和陈皇后闲坐,张顺妃和方德妃向嘉靖和皇后敬茶。此时嘉靖不过21岁,正是喜欢美好事物的年纪,他看到两位爱妃肤白貌美,双手白嫩可爱,于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么一个微小的细节,被陈皇后全看在眼里。陈皇后正身怀有孕,不知道是这个影响到她的情绪,还是她本性就是如此,看到嘉靖如此“爱美”的细节后,陈皇后居然生气地扔掉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就要走。嘉靖一向不是什么好脾气,看到陈皇后给自己脸色看,他当即龙颜大怒,一时现场气氛格外凝重。陈皇后被嘉靖吓坏了,因为惊惧过度,不久之后就连同腹中的孩子一起离世而去。只是简单的一次茶会和明显的“吃醋”,陈皇后却付出了两条生命的代价。对于妻子和孩子的离世,年轻的嘉靖根本没表现出任何悲痛或者后悔的情绪,他仍然余怒未消,直接下旨降低陈皇后的丧礼规格,将她简单地葬在袄儿峪,赐谥号“悼灵”,虽然不算恶谥,但也没有多少褒奖的意味。陈皇后虽然出身平民,但是她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相貌和性格都很好,正因为享有美好的名声,所以她才被选入宫中,于嘉靖元年被立为皇后。那时的嘉靖和陈皇后一样,两个人都不过十五、六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维护陈皇后的娘家人这件事上,嘉靖做得一点儿都不含糊:陈皇后荣登宝座后,嘉靖立刻提拔她的父亲,书生陈万言,为都督同知,然后在皇宫西安门外赐了一座宅院。当时有大臣向嘉靖进谏:陈家宅院离皇宫近,所以建筑宅邸之时不要把宅院建得过于高大。没想到,好心好意的一番话却惹恼了嘉靖,他立刻将负责营建的官员治罪下狱,接着又封陈万言为泰和伯。对于陈万言从今以后的横行乡里,嘉靖充耳不闻,如果有官员依法惩治了陈家的家人,嘉靖则会恼怒地治官员的罪。大约是嘉靖对陈家人的纵容使陈皇后产生了错觉,她将嘉靖的这种纵容当作是对自己的爱,内心难免会生出“骄娇”二气。恃宠而骄,没想到受害的正是自己。正是因为有嘉靖的“厚爱”作底气,当陈皇后看到嘉靖贪婪地欣赏两位妃子漂亮的双手时,她难忍心中的嫉妒和恼怒,马上摔杯站起,拂袖而去。她以为嘉靖会像以前一样来哄自己,年轻的小夫妻斗几句嘴,一场爱的纠纷就此了结。可是她错了,和嘉靖强烈的自我尊严相比,任何人的情绪甚至性命都不值得一提。嘉靖非但没有追上陈皇后,反倒龙颜大怒,吓得在场的人都跪地不起,就连刚才还满面怒色的陈皇后也不例外。一场简单的茶会,只因多看了纤纤玉手几眼,引发的居然是一场后宫的惨剧。对于陈皇后的离世,嘉靖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去哀悼和慨叹,他没让皇后之位空置太久,很快就册立张顺妃为皇后。张顺妃能被立为皇后,显然一直深得嘉靖欢心,嘉靖喜欢的恐怕不只是她的纤纤玉手,还有出众的美貌与柔顺的性格。但是,即便如此,张皇后也没能陪嘉靖走到后,1534年,也就是张皇后在位六年后,嘉靖废掉张皇后,将其打入冷宫。两年后,张皇后去世。张皇后被废后不久,嘉靖就把方德妃册立为皇后,方德妃就是和张顺妃一起为嘉靖和陈皇后敬茶的那位。和张皇后一样,方皇后也没有为嘉靖生育任何子女。实际上,从嘉靖1521年即位到1531年,整整十年时间里,除了陈皇后以外,嘉靖的任何妃嫔都没有为他生育任何子女。嘉靖很郁闷,于是大臣为他出主意:广求天下淑女。1531年,嘉靖一下子册封了九位嫔,后宫妃嫔数量猛增,一直到1533年,嘉靖的庶长子朱载基才姗姗来迟,两个月后却又匆匆离去。好不容易才有儿子的嘉靖郁闷得无以复加,或许是为了祈福,或许是为了求子,他更加着迷于修道参玄。方皇后显然比陈皇后更富有智慧,也许是因为在后宫浸淫日久让她更多了些自保的手段,总之三位皇后中她的皇后之位保持得时间久,长达14年时间。方皇后终结于1548年坤宁宫的一场大火,起火原因不明,而方皇后之所以遇难,有人猜测其原因是嘉靖不让人们去救火。为什么眼看皇后处于危险之中却不施救?其中原因或许和方皇后处死曹端妃有关。后宫妃嫔如雨后春笋,曹端妃则是其中貌美的一位,嘉靖一度宠爱她,这难免让方皇后心中不平。虽然如此,方皇后显然明白“吃醋”这种行为在皇宫里是多么不合时宜,所以她成功地隐藏起自己的嫉妒,在嘉靖面前始终保持着平和的态度,直到“壬寅宫变”发生。那是1542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嘉靖像往常一样夜宿曹端妃宫中。半夜时分,杨金英等十几位宫女趁嘉靖熟睡之际,将绳索套进了他的脖子。嘉靖惊醒后奋力挣扎,宫女张金莲一时害怕,连忙跑去禀告方皇后。方皇后赶来救驾,蓄谋已久却一时手软的宫女行刺行动宣告失败。方皇后救下嘉靖的同时,借嘉靖的旨意将曹端妃、宁嫔及杨金英等人一网打尽。经过长时间的调节后嘉靖逐渐康复,经过进一步调查后他确认曹端妃与宫女行动无关,事先并不知情。只是斯人已去,嘉靖再也不能挽回。方皇后借机除掉嘉靖的心头所爱,这终究是梗在他心头的一根刺。
7、大明孙皇后简介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对胡皇后说:“你这么多年生不出儿子,不如让孙贵妃来当皇后吧!”胡皇后羞愧不已,一气之下当了道姑。几年后,朱瞻基道出当年实情,却让众人无比气愤!大型明朝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的播出,向大家演绎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帝王之间的故事。其中更是引用了“靖难之役”来对电视剧情节进行合理的解读,尤其是朱瞻基的两位皇后。朱瞻基有个外号,叫做“蛐蛐儿天子”,因为他晚年沉迷于斗蛐蛐,荒废了政务,而且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尤其是他的一项制度,直接为大明百年之后的“宦官专权”,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朱瞻基执政的后几年,每日阅读大量的奏折对他而言工作量实在是有点大,于是他就任命身边识字的小太监,代为阅读。皇帝只需要负责听,再给出处理意见,太监代笔写上。这个制度直接导致皇帝身边的太监都必须会识字,写字,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干涉朝政。明朝是历史上少数,对后宫嫔妃出身和家世不重视的,大一统王朝,这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朱元璋布衣出身所以对后宫要求不高。而且在明朝由于第一任皇后是马皇后,她是陪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发妻,也是以贤德著称的皇后,因此明朝皇后不看重家世,但是人品性格重要,贤德才是首位的。朱瞻基是作为朱棣的好圣孙,他的婚事自然不能儿媳,尤其是正妃的选择。当时热门人选有两位,一个是济宁胡氏,还有一个就是永城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这两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并非是电视剧中所演的“亲姐妹”。先说胡氏,她的姐姐胡善围是宫中的高级女官。当时朱棣命钦天监“推算”皇太妃的位置,得到的结果是在山东一带。于是明成祖便派太监黄琰去山东暗访,正巧又听闻济宁胡氏家中的“奇闻”,说是胡氏居住的地方烟雾缭绕,久久不能散去。根据经验,只要是此人未来有所成就,定会出现异常现象。所以朱棣就将胡氏选为太孙妃。但是朱瞻基心中的正妃人选并非爷爷相中的胡氏,而是青梅竹马的孙氏。孙氏自小貌美,这在永城是人人皆知的。朱瞻基的外婆,朱高炽的岳母彭城伯夫人回乡探亲,刚好路过永城,在路边看见了孙氏。孙氏就这样跟着彭城伯夫人来到了京城,见到了朱瞻基的母亲,当时的太子妃,后来的张太后。太子妃对于孙氏也很满意,就想促成她和儿子的亲事。当时的孙氏才十余岁,朱棣下令让太子妃亲自抚养孙氏,教导规矩。朱瞻基自然就可以经常见到这个漂亮的女孩,所以他们在婚前就有很深的感情基础。要是没有后面胡善祥的出现,孙氏成为太子妃是水到渠成的事。当朱瞻基得知本来属于孙氏的太子妃之位被胡善祥顶替的时候,他内心自然是极其不情愿的。但是册立胡氏为正妃是朱棣下令,太孙也不敢违抗。胡善祥成为太孙妃之后,心中也明白朱瞻基不喜自己,尤其是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表现的更加明显。当时胡善祥是皇后,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女子孙氏受委屈,朱瞻基将孙氏册封为皇贵妃,还授予她金宝金册,也就是说,孙氏和皇后的权利是一样大的。尽管胡皇后的谨小慎微,还对婆婆张太后孝顺体贴,也没能阻止废后旨意的到来。朱瞻基在登基三年之后,以胡氏无所出为理由废除了她的皇后之位,张太后明白被废不是胡氏的错,所以尽力保全了胡氏的性命。当时的大明朝还有殉葬的传统,只有皇后或者特经允许的功臣之女不必陪葬,胡氏失去皇后之位后,也无子女傍身,到后难免落得殉葬的下场。是张太后保护了她,也不枉当初她孝顺张太后这个婆婆一场。孙氏本身也无子嗣,在《明史》上记载的很清楚,“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就是孙氏抢了一个宫女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大明战神”朱祁镇。
8、大明皇后顺序表明朝马皇后是明朝第二位皇后,她是明成祖朱棣的妻子,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她在位期间,曾经为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她在英宗即位后,因为与权臣魏忠贤的矛盾而被废黜,终被迫害致死。马皇后去世后,英宗为了安抚群臣和民众的情绪,决定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但是,由于马皇后在位期间与魏忠贤的矛盾,魏忠贤担心葬礼会成为群众发泄不满的场所,于是他下令禁止群众前往送葬。这时,一位名叫智圆的和尚,为了救群臣于水深火热之中,写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马皇后的怀念和对魏忠贤的不满,同时呼吁群众前往送葬。这首诗很快传遍了京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许多人都前往送葬。智圆的这首诗是:“皇后葬日,万民哀号。魏忠贤禁锢,百姓无路。智圆一诗,挽回天道。众人齐集,送葬还乡。”这首诗的出现,让群众得以表达对马皇后的哀悼和对魏忠贤的不满,也让马皇后的葬礼得以顺利进行。智圆的这个行为,被后人称为“智圆救难”,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智圆救难的事迹,得到了当时的皇帝英宗的赞赏和嘉奖。英宗认为智圆的这首诗,不仅挽回了天道,也挽救了百姓的心灵。他下令赐给智圆一块金牌,并赐予他“智圆救难”的称号,以示嘉奖。智圆救难的事迹,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广为传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一份善良和勇气,就能够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和财产,也能够挽回天道,让正义得以伸张。#大明皇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