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年,贾诩病逝,活了77岁。三国谋士,贾诩活久,他知道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保全自己和家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毫不含糊。汉末三国,是谋士辈出的时代,贾诩令人敬佩,他懂得生存的法则。贾诩由孝廉为官,回家路上被氐人劫持,同伴无一幸存,贾诩却安然无恙,还能好吃好喝。189年,贾诩投奔董卓,担任讨虏校尉。192年,董卓因专权跋扈,任意凌辱后宫,被王允、吕布联手处死,贾诩没了依靠。董卓被杀后,王允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不知道笼络人心,关中大乱。李傕、郭汜等将领逃出长安,半路被贾诩劝回来:“独自逃走,岂能活命;王允已经下令捉拿西凉将士,斩草除根。”贾诩这么一说,李傕、郭汜更加害怕,急忙询问对策。贾诩建议:“应该率兵杀回去,一路招兵买马,战败后再跑也不迟,放手一搏吧。”李傕、郭汜觉得有理,便返回长安,沿途将士纷纷投奔,得到十万人。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吕布在巷战中败逃,王允被处死。旋即,李傕、郭汜、樊稠相互攻杀,纵兵劫掠,长安化为灰烬。如果不是王允滥杀,如果不是贾诩的“毒计”,汉朝也许能挺过“董卓之乱”这一关,实现中兴。可惜,李傕、郭汜杀回来,一切都变了,东汉没戏了。贾诩看到李傕、郭汜不是做大事的料,便找借口离开,带着一家老小前去投奔段煨。贾诩能力强,计谋狠辣,段煨害怕他夺取兵权,动了杀心。贾诩很聪明,他知道段煨“脆弱”的心理,便独自离开。段煨实力小,希望得到外援,贾诩投奔张绣,却没有带家属,他一定会救自己,这样就安全了。至于张绣,他急需得到谋士协助,一定对贾诩言听计从,以礼相待。贾诩就是看准了段煨、张绣的为人,才敢独自离开,不用担心家人安全。果然,贾诩离开后,段煨喜笑颜开,对贾诩一家礼遇有加。张绣看到老乡贾诩来投奔,将其奉为座上宾,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197年,曹操攻打张绣,贾诩建议张绣投降,不要硬刚。后来,曹操让张绣的婶子邹夫人侍寝,惹恼了张绣。贾诩抓住机会,建议张绣夜袭营帐,曹操战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战死。198年,曹操再次南下,张绣采纳贾诩建议,战败后再次率兵追击,将曹操的断后部队杀得丢盔弃甲。张绣毕竟弱小,想要生存下来,必须投靠强者,张绣选择袁绍。贾诩直言:“袁绍不靠谱,并非做大事的料”,建议归顺曹操。张绣犹豫不决,自己杀了曹操的儿子,他岂能放过自己。贾诩告诉张绣:“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况且曹操兵力较弱,他需要拉拢盟友。”如此,张绣下定决心归顺曹操。曹操很高兴,设宴款待他们,还跟张绣结为儿女亲家,张绣后来也是善终。至于贾诩,曹操更是如获至宝,有这么一个高手协助,何愁不能建功立业。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作战不利,粮草耗尽。贾诩让曹操抓住机会,采纳许攸的建议,敢于放手一搏,方才有火烧乌巢,大破袁绍的奇迹。208年,赤壁之战,贾诩让曹操驻扎江陵,整训兵马后再战。曹操不听,执意南征,结果遭到惨败,狼狈逃回北方。211年,曹操攻打马超、韩遂,没能取得进展,受阻在潼关一线。曹操想到了贾诩,便问他破敌之计,贾诩让曹操书信韩遂时,故意“涂改”字迹,挑起敌人内讧。韩遂跟曹操是老朋友,马超一直担心他,此时又得知书信被“涂改”,便怀疑韩遂要投降,两人兵戎相见。曹操抓住机会,将其各个击破,平定了关中。贾诩的计谋,一用就准,比郭嘉、许攸强太多,但他很精明,也很低调。贾诩毕竟不是曹操的原班人马,不能表现太过张扬,否则就是杨修的下场。儿女的婚姻大事,贾诩低调,不与士族联姻。平日生活,贾诩独来独往,不跟朝臣多说话,还闭门谢客,以此打消曹操的疑虑。曹操私底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起原因,贾诩:“我在思考袁绍与刘表的事。”曹操大笑,他知道贾诩的意思,不能废长立幼。220年,曹操病逝。曹丕想取代东汉,贾诩建议他搞“禅让”,不要给后人留下口实,曹丕当即采纳。曹丕称帝后,感谢贾诩的帮忙,让他担任太尉,册封魏寿乡侯。223年,贾诩病逝,享年77岁,是人生赢家。但是,贾诩在“德”上有缺,跟陈平一样,后世史家对其多有诟病。
2、贾诩怎么读贾诩,能在三国时期善终,活到自然老死,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祈祷]
3、贾诩真正高人是贾诩,寿命长是真的,那时候活了77岁,老油条就是他了。
4、贾诩怎么读音戏说三国谋士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在三国演义中,第一谋士的头衔给了诸葛亮,都已经有点妖化的感觉了。今天书虫想给大家说一下另一个人,纵观其一生,可谓“善奇谋算无遗策,计安邦鼎定乾坤”,并且得到了善终,这个人就是“三国第一聪明人”贾诩,贾文和。那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会被称为“毒士”呢?咱们要澄清一点,毒士这个称呼不是来源三国演义,也不是三国志,而是来自于日本的三国游戏,后来以讹传讹,就成为了理所当然了。贾诩被称为“毒士”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贾诩一计使得王允丧身、吕布逃命,长安大乱,百姓死亡无数。贾诩的很多计谋都有两个特点: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另一个就是损人利己。贾诩眼光毒辣,乱世中看人极为准确,屡试不爽。还有就是在保命这件事上,三国演义里没有比他更牛了,所以他是三国里谋士少有善终的。在曹操死后,曹丕继位,贾诩还能位列三公,但是却不结d营私,保持孤臣身份,屹立朝堂不倒。活到了77岁,这在三国乱世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5、神话故事-三国对立真相。魏国的曹操,一位光明弟弟的分身,主要军师有:荀彧(光明者)、荀攸(光明者)、郭嘉(光明者)、贾诩(黑化者)、程昱(黑化蜀国的刘备,慈儿的分身,主要军师有:诸葛亮(黑化者)、庞统(光明者)、法正(光明者)、陈登(光明者)。吴国的孙权,一位光明弟弟的分身,主要军师有:周瑜(光明者)、鲁肃(黑化者)、吕蒙(光明者)、陆逊(光明者)。被封印后的家人,一直都是被反派要的团团转,让好人自相残杀,人家还打着各忠其主的名义,其实呢?就是扇风点火,看着我们自己人互相杀戮,然后民不聊生的,一世世磨灭光明家人。这就是历史真相,真正一点都不复杂,都是安排的剧本,相爱相杀,不得实不然。他本是鸿钧的第二次分身,而且自幼没有封印,伪善者,有一次他想利用续命灯延寿,其实他是想夺刘禅的寿元,而且是28年的寿命,后来因为魏延的闯入,没有成功,魏延是觉醒者,慈儿的48爪金龙,属于大智若愚的那一种,其实他是故意过去破坏的,虚界里,元神之间是要打斗的,诸葛亮元神斗不过48爪金龙的,但是魏延也被灭了两个分元,自古以来,恶人都是超级会伪装的,世人只看到表面却看不透实质!觉醒者都是孤独因为没有人能懂,又没有同伴,一个人的力量又无法对抗剧本。
6、贾诩虽才华横溢,心机无伦,但终究阴谋为体,不可用于堂堂正正之大业
7、贾诩,堪称三国“毒”谋士,也是三国聪明的人之一。他的一生,出过不少"毒”计,就连曹操,也曾遭他"毒"打,可曹操为何还是那么喜欢他,任信他,就连立储大事,都要跟他密谋呢?毒计第一条,引“狼”入京,血洗长安公元192年,王允使用“美人计”,唆使吕布斩了董卓。董卓死后,手下将士纷纷落荒而逃,狼狈之相,不言而喻。李傕、郭汜,原是董卓的得力干将,但董卓死后,他们不得不逃离长安。在逃跑途中,他二人一边逃一边收拢残兵,打算回到西凉,东山再起。然而,就在逃跑途中,李、郭二人遇到了贾诩。贾诩对他二人晓以利害,劝他们反攻长安,否则就算他们回到西凉,怕也是死路一条。李、郭二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带着他二人沿途收拢的残兵,连夜杀回长安,打了王允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攻破长安后,李、郭二人不但杀了王允,就连长安城的普通百姓,也遭到了血腥的屠杀和疯狂的掠夺。一时间,长安城内哀鸿遍野,一片狼藉。贾诩,虽然给李、郭二人指了一条生路,但是他并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以他的聪明,不可能看不清这俩人的秉性。所以,在助他二人攻下长安后不久,贾诩就离开了他们。毒计第二条,败中取胜,痛打曹操离开李、郭二人后,贾诩先是去了段煨那里,但因被段煨猜疑,所以不久后便又离开,转投到了宛城张绣帐下。公元197年,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抢占了张绣婶婶邹氏,引发张绣不满。在贾诩建议下,张绣袭击了曹营,为保护曹操,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战死。次年,曹操再次讨伐张绣,还未交战,就听闻袁绍欲攻取许昌,曹操只能撤军。看到曹操开始撤军,张绣就想乘胜追击,贾诩出来劝阻,但张绣不听,终只能大败而归。归来后的张绣,显然有点失落,而就在这时,贾诩又站了出来,说道:“将军,现在可以出兵,而且一定能胜!”听到这话,张绣一脸愕然,但看着贾诩严肃的表情,又不像是在开玩笑,他便询问贾诩现在可以出兵的原因。贾诩说道:“曹操主动撤军,肯定是后院起火,曹操用兵如神,自然会留下精兵断后,将军追击必败,而当他打败将军后,就不会再防备将军了,这时将军追击,必能取胜。”见张绣有些迟疑,贾诩又补充道:“用兵之道,在于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是此刻将军派兵前去,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此时的张绣,还在为刚刚没听贾诩的话而后悔。所以,这一次,他相信了贾诩,没有犹豫,立即集结人马,率兵直奔曹操大军而去。曹操这边,跟贾诩料想的一样,根本就没想到张绣会杀个回马枪!所以,一点防备都没有,结果被张绣一顿痛击,大败而逃。毒计第三条,离间马、韩,平定关中虽说曹操在张绣这里没少吃亏,但宛城这块地,曹操势在必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宛城,地处南阳盆地的腹地,三国时南阳郡的治所,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往北是去往中原的方城通道,往西是通往关中的武关要道,南边则是荆州的军事重镇襄阳。除此之外,南阳盆地本身就是个产粮区,可以养兵。你说,这么重要个地,曹操他能不争夺吗?而贾诩,也正是认清了这点,所以才劝张绣二次归降曹操。张绣,内心也是想降,因为他明白,靠自己这点实力是守不了宛城的。但由于之前的反水,他怕投降后会再遭曹操报复。得知了张绣的担忧后,贾诩劝说道:“曹操目前实力较弱,但志向远大。只要我们投奔,不论是从增加实力,还是收买人心,他都会不计前嫌,反而会比较重视。”张绣听后,觉得有理,于是便投降了曹操,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其实“劝张归曹”也是贾诩一生中重要的一计,但这一计谋算不上毒计,反倒是一条善谋,避免了不少无辜的伤亡。但是在后来的潼关之战中,他所出的离间计,就算得上是一条毒计。这条计,不但让马超、韩遂两人反目,还让十万关中联军瞬间瓦解。公元211年,曹操以攻打汉中为名,借道关中,结果引起了关中诸将的猜疑,于是他们纷纷起后反抗。很快,他们就以韩遂、马超为首,集结了十万大军,屯于潼关一线,以拒曹操。而曹操,在率兵到达了潼关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巧妙地将大军迂回到了关中,然后再渡过渭水,在渭水南岸与马、韩等人形成对峙。失去了地理优势,且粮草不济的马、韩联军,被迫向曹操求和。贾诩认为可以假装答应他们,曹操就问贾诩有何良策,贾诩说:“离间他们就可以了。”曹操听后,便答应了马、韩等人的请和。随后,曹操趁机使计离间马、韩的关系,等到二人势同水火时,曹操抓住时机,大举进攻。联军一败涂地,韩遂、马超败走凉州,杨秋投降。至此,关中平定。三国时那些著名谋士,结果可都不大好,早夭的郭嘉, 神秘去世的荀彧,死于非命的许攸……但贾诩,历经两朝,四易其主,却安然无恙,寿终正寝。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人性的洞察,二是有自知之明,三是对别人需求的理解。这三条,相辅相成,条条精华,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