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宫简介(江都宫复原图)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0:15:11 浏览
1、江都宫复原图

隋炀帝杨广遇弑的那天,即618年3月10日夜里,江都城内曾经有三个人拼出性命想方设法要救他,可惜都没成功。第一个是他的孙子,十六岁的燕王杨倓。杨倓是杨广的长子“元德太子”杨昭之子,当时跟随隋炀帝出巡江都。因为他已经成年,所以并未住在江都宫内。当天晚上天黑之后,骁果军在城内调动,杨倓听到了动静。禁军天黑调动反常,这引起了杨倓的警觉,他认为必定是有人想要发动叛乱,必须立即向皇帝汇报。杨倓机警,此时此刻他谁都不信任,所以不敢从正门入宫,而是从江都宫北墙芳林门旁边的排水口爬入宫去,然后顺着宫中小路直奔隋炀帝的寝宫成象殿。可惜功亏一篑,半路上满身污泥的他被巡逻的侍卫当做刺客抓获,扭送到负责江都宫宿卫的裴虔通面前,裴虔通是杨广身边的老人,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服侍左右,当然一下子就认出杨倓,问他,“燕王你偷偷入宫,所为何事?”杨倓说,“我中风了,马上就要死了,想临死前见陛下一面!”哎,杨倓还是太年轻!这是什么理由啊!不过,裴虔通是江都之变主谋之一,他的任务就是隔绝内外,所以,即使杨倓换个更合理的说法,他肯定还是见不到杨广。裴虔通下令将杨倓关押起来。第二天天亮之前,宇文化及屠戮杨氏宗室时杨倓遇害。第二个是裴蕴。裴蕴是隋炀帝的宰相兼御史大夫,他发现叛变的苗头纯属巧合。山阳县令张慧绍10日晚上和几名骁果军将领喝酒,无意中探知他们将要叛乱,于是连滚带爬跑去向裴蕴汇报,裴蕴起初还不信,待到夜里满大街都是部队调动的时候,他才确认叛乱已经发生了!他知道,这个时候进宫已经晚了,有可能叛军已经控制了宫中。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矫诏!冒充皇帝的名义下诏书,将江都宫外所有的军队都让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接管,并武装南巡船队的船夫,让燕王杨倓率领,捉拿叛乱的宇文家族。他不知道此时杨倓已经在宫中被抓。不得不说,这是当时可以一搏的法子。来护儿忠心耿耿,在军中威望很高,骁果军只是一小部分人急于北归对隋炀帝不满,大部分将士都是被裹挟或者在观望,这个时候如果来护儿手持诏书登高一呼,局面翻转有很大希望!隋炀帝的诏书全都由另一个宰相,内史侍郎虞世基起草和发布。裴蕴要想矫诏,必须通过虞世基。哪知道,裴蕴找到虞世基,好说歹说,虞世基就俩字:不干!虞世基出身名门,字写得好,文章,但是胆子特小,没有担当。矫诏可是灭族的大罪啊,他怎么敢?急的裴蕴跺脚大骂,“谋及播郎,竟误人事!”其实,是裴蕴自己糊涂!生死关头,哪要这么多讲究?碰壁虞世基之后,他应该第一时间想办法通知来护儿,武将的霹雳手段是这些文人想象不出来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第二天,裴蕴、虞世基一起被杀,来护儿也在上朝的路上稀里糊涂地遇难。第三个是独孤盛。独孤盛是关陇贵族之一,隋炀帝的右屯卫大将军,负责成象殿的宿卫。轮到这位老将军出场时,已是3月11日的凌晨了。此时,隋炀帝的贴身侍卫五百给使营已被太监魏司官支走,江都宫的北门玄武门的防卫也已经被叛乱的骁果军接管。裴虔通、司马德戡率领几百名骁果军直扑成象殿,独孤盛站在殿前大喝:“何物兵?形势大异也!”哪路部队?情形不对啊!裴虔通对他说,事已至此,不关将军事情,将军不要乱动。独孤盛大怒,“叛贼怎敢这么说!”率领十几名殿卫奋勇拼杀,全部战死!至此,隋炀帝身边的防卫全部解除,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任由叛军宰割了。不过,参与叛乱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司马德戡被宇文化及绞死,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斩首,裴虔通被李世民流放、追杀!参考书目,资治通鉴

2、江都宫复原效果图

这是一个横跨了1400年的巧合,2013年一个叫杨勇的人,挖出了千年前赐死“他”的人的墓。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个房地产项目施工时,意外挖出不少古代碎砖,感觉事情不简单的开发商赶紧把情况上报给了相关部门。接到消息的考古队赶紧赶到现场,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可惜墓葬被破坏得有些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有村民们还曾把房子盖在墓穴上面,当时挖的一个粪坑就位于主墓室中心的上方,粪坑底部距离墓室仅半米。经过发掘,考古队发现1号墓的墓葬构造简单,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从规模上看,很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墓葬标准。可奇怪的是,墓中却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特别是其中的十三环蹀躞带,在古代金镶玉的结合,加上13环是帝王专用的规制,这可不是普通官员不可享用。这证明墓主身份非凡,那么他会是谁?又会有何种身份呢?随着墓志的出土,考古人员发现他们很有可能打开了隋炀帝的真正陵墓。墓志上刻有“隨故煬帝墓誌”,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隋炀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墓中还发现了两颗牙齿,通过体质人类学的鉴定,他们属于同一个体。从磨耗的程度看可以确定牙齿主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这与史书记载的隋炀帝死亡年龄是一致的。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此墓墓主为隋炀帝杨广。巧合的是,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赐死了他的哥哥杨勇,可他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墓会在2013年,被一个同样叫杨勇的开发商给挖出来。不过,此墓作为帝王陵墓可以说是寒酸之极,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米,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考古人员发掘时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而且墓中没发现棺椁和骨骼遗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从隋炀帝的生平说起了,《隋书·帝纪·炀帝》记载,炀皇帝,名广,从小就长得好看,聪明敏锐,为隋文帝及独孤皇后所钟爱。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即位,次年改年号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名声很差,说到他就让人想起弑父杀兄、荒淫残暴、劳民伤财的暴君形象。但其他是一个功过是非很复杂的人物。他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设科举,对当时经济、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三征高丽、修建运河、大建宫室,不仅把老爹隋文帝杨坚积累下来的丰厚的家底基本败光了,滥用民力更是致民不聊生。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为巡幸扬州,杨广曾造船“数万艘”,从者数万之巨。大业元年的巡幸,龙舟船队从东都洛口起航,50天才发尽。他的这些行为,终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起义和叛乱,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缢死了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门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作为亡国之君,且隋末唐初扬州地区并不太平,炀帝陵的简朴也符合当时情况。不过,此墓虽然简朴,规格并不算小。唐皇室为炀帝立墓,不可能参照帝王标准,而是以王侯标准。这样来看,隋炀帝墓的规格其实不小。至于为什么没有遗骸,一种可能是因为江南土壤酸性较强,加速了尸骨的腐蚀。另一种可能是隋炀帝是因禁卫军兵变被绞死后,被就近安葬,后经多次迁移,唐代很可能就是根据这一推断寻找他的遗体并重新安葬的。当时炀帝的遗骨很可能已经遗失或不完整。那么与隋炀帝一同埋葬的2号墓中会谁呢?当年,炀帝的禁卫军杀死他后,并没有杀死萧皇后,而是带着她北归。不过,这支流窜军终败给了起义军窦建德,萧皇后也曾作为外交筹码被送往突厥。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这次发现的两座陵墓似乎印证了这一点。2号墓是一座腰鼓形的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铁器、玉器等600余件(套),而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冠饰和各种饰件。而且墓中还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虽然没有文字信息,但是根据文献记载和陪葬品,判定墓主人是隋炀帝的萧后。在这个陵墓没有发现之前,扬州槐泗镇、陕西武功县和河南洛宁各有一座隋炀帝墓。是真是假众说纷纭,直到2013年,发现了真正的隋炀帝墓,这些争议才盖棺论定。

3、江都宫复原照片

上官仪。今天咱们来说一下上官仪。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上官仪出生在繁荣富庶的江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扬州。他的父亲是隋炀帝江都宫的副总监。大家知道隋炀帝死前就是在江都度过了后逍遥的时光。后来因为隋炀帝死赖在江都不走,于是禁军叛变被司马德堪等叛将缢死在了江都宫里。而上官仪的父亲也死在了这场江都之变中。此时上官仪年仅十岁,为了生存也为了隐姓埋名,上官仪不得不出家做了和尚。但他六根未净,同年唐朝建立为了能重新入世。上官仪在做和尚的岁月里也不忘发奋读书,一心想通过科举重新入世,跟他父亲一样做个大官。皇天不负有心人。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开科举,上官仪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了进士,成为唐朝第一批科举入仕的官员。唐太宗对上官仪的才华赏识,让他做了弘文馆直学士,后来又做了秘书郎,成为皇帝的秘书。到了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时,上官仪就在门下省任职,很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662年,唐高宗将上官仪提拔做了宰相。一时间上官仪风头无两,也是中国史上一个从和尚当上宰相的人。不过正所谓:祸兮祸所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上官仪成就人生巅峰的那一刻,他的灾难也随之到来了。上官仪当上宰相后,身为唐帝国权势高的两人,唐高宗和他的皇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也在快速酝酿,终上官仪也很不幸的成为了他们二人之间斗争的第一个牺牲品。众所周知,唐高宗后来因为眼疾的缘故,身体一直不太好,不能承受太繁重的朝政事务。因此唐高宗的很多奏折都由武则天处理,以至于唐高宗后期的朝堂上出现了二圣的说法,也就是这时候唐朝的天是有"二日"的身为唐朝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也是个传统的男人,所以不论他再如何爱妻,但为了唐朝的江山不至于出现变故。此时的唐高宗,也不得不对她的皇后,武则天采取一些举措而他能想到的就是废后。于是唐高宗把自己的宰相上官仪叫来征询意见,而上官仪知道皇帝的心事后也赞同废后。正所谓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上官仪的做法彻底得罪了皇后武则天,也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当唐高宗李治听从了上官仪的意见准备废后时,提前收到风声的武则天便来到唐高宗面前,与他声泪俱下的诉说起了曾经患难与共的情分。心软的唐高宗听了也顿时犹豫起来,很快就打消了废后的主意。事后武则天间起唐高宗为何会对她发难时,李治则把锅全扔给了宰相上官仪。可怜的宰相上官仪一时之间就得罪了唐朝第1号和第2号权贵,其下场可想而知。没过两年,在武则天的暗中指使下同为宰相的许敬宗肆意,两千上官仪与梁王李忠图谋不轨,于是上官仪被诬陷入狱。不久被抄家灭门,只剩他刚刚出生的孙女上官婉儿活了下来,却也成为了宫中的女奴。所幸上官婉儿继承了她爷爷的才华,长大后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成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权势更是显赫一时,被人称为女中宰相。上官仪满腹才华前程似锦,却因为卷入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婚变而死于非命。实在遗憾,后来唐高宗的儿子唐中宗继位后,上官婉儿被唐中宗封为昭容,正二品的嫔妃。然后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唐中宗恢复了上官仪的名义,并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4、江都宫真实图片

公元644年,46岁唐太宗命人传召16岁的徐惠妃待寝,左等右等不见人。徐惠妃姗姗来迟,见龙颜大怒,立马在他耳边私 语几句,没想到唐太宗转怒为喜,并笑道:也只有爱妃你敢这么对朕!徐惠妃就是徐惠,湖州长城(今江省长兴县)。生于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是南朝梁慈源徐文整四世孙女,延州临真令徐孝德的女儿。徐惠八岁的时候,她竟然出口成诗:“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首诗是以比性手法赞美屈原的德操,以《离骚》的形式将幽岩,桂枝和荃之美与屈原有关的意象连缀在一起,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用我们现代的话翻译为:凝视幽静的山谷,心中充满了敬仰,抚弄桂树的枝条,产生了无限遐想,像你这样的伟人真是千载难逢啊,犹如香草般高洁,为何要含愤独往。一个年仅八岁的女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不得不说,徐慧真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手。徐孝德的女儿八岁成诗,堪称神童事情逐渐传开,传入京城,被深宫中的唐太宗得知了。唐太宗是惜才之人,作为大唐天子的他当然要见识一下这位才女,于是召徐惠入宫。这一年徐惠才十一岁。陪伴在帝王身边,徐惠没有像其他妃子那样想着如何得宠,而是把宫中的藏书作为自己日夜读书的一大便利条件,恨不能将宫中的书全部读完。一个喜欢读书的妃子,很快得到唐太宗的提拔,先后被纳为才人,婕妤,又升为充容。太宗虽爱惜徐惠的才华,但是不表示他会纵容她的一切。有一次太宗传唤徐惠,徐惠梳妆打扮了很久,才徐徐露面。由于等待太久,太宗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怒气冲冲地将要把火发出来。聪明的徐惠当然知道太宗因为她的迟到而生气,她对太宗温柔一笑,当即作出一首诗来献给太宗。太宗念过诗以后居然怒气皆无,爽朗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立刻轻松起来,身边的人也总算放下心来。诗文是: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孰能来?这首诗用灵动的语句表达了徐惠的聪明可爱,诗的意思是,我早上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可梳妆好了,还是有犹豫,古人千金得女人一笑,为何我就是一纸诏书就能传来的呢?不过一首二十字的小诗,却能化解天子的怒气还逗得他开怀一笑,徐惠的才华果然非同小可,也可见太宗对徐惠是多么上心。这首诗也表达出徐惠内心对女人的一种自爱的体现。更让太宗对她赞赏的是她胸怀天下的爱人之心。唐太宗虽然堪称是一代明君,将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百姓安居乐业,邻里相处融洽,甚至有“天可汗”之称。但是到他统治的后期,就开始征战外域,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结果引来百姓强烈的不满。徐惠看见太宗的所作所为觉得很不妥,可是苦于自己是后宫的妃子,没法劝导太宗。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太宗很欣赏他的诗文,就用写诗写文的方式与就用写诗写文的方式与太宗交流。徐惠妃很有名的一篇谏文,应该要数公元648年太宗游玉华宫时所谏的一篇千字文了,其中有几句话足以流传千古: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这千字文句句真情字字都写着徐惠的担忧,不仅列举了当年隋炀帝修建行宫的场景,还写了修建行宫后对太宗的不利之处。当年隋炀帝建洛阳宫时就花钱无数,死人无数,他不仅不停止自己的行为,还跑去扬州修建江都宫,修建行宫苦了百姓,更是让天下的百姓对他的行为不满,加上连年战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太宗是个明君,他知道徐惠的目的是让他少征战,不要大兴土木,更多地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她和太宗之间,一个懂得欣赏,一个懂得感恩,所以夫妻情深,举案齐眉。但是,公元649年,太宗还是抛下了深爱他的徐惠去世了。当时按着太宗遗诏,所有没有孩子的后宫妃子都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这条规矩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才人武则天都不能违背,但是徐惠却被批准例外,由此可见太宗对她的用情至深。公元650年,长期思念太宗的惠妃生病了,但是她拒绝吃药,她知道自己得的是心病,能她心病的人,是太宗。她希望自己早一点能与太宗在另一个世界相聚。年仅24岁的她,也香消玉损。她被葬在昭陵,从此陪伴唐太宗。@海凡讲故事在慧妃的眼中太宗除了给她无穷的宠爱后,更让她感动的是欣赏他的聪明才华,欣赏他的才气,太宗把她捧在心里。虽然她不是太宗的所有,但却是太宗的崇敬之爱,对于一个处在深宫中的女人,她不仅仅以貌取悦于人,因为她知道,美丽的容颜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风霜,而自己的才华却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很钦佩她的勇敢,无畏生死,敢于用用诗文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女人,哪个帝王不爱呢?对于慧妃的一生,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我海凡讲故事,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故事。

5、江都宫复原全过程

618年,隋炀帝被权臣宇文化及暗 杀在扬州的江都宫,同时还诛杀了一大批朝廷重臣,其中就有江淮名士许善心。但面对许善心的死去,母亲范氏白发人送黑发人,不仅不哭,反而格外热忱,说了一句:我儿子死得其所,这是好事啊。许善心,出身南方贵 族江淮许氏。他的父亲就是一位江淮名士,当年就是陈朝的重臣,但许大人英年早逝,没有给与儿子太多教导。是寡母范氏含辛茹苦把许善心养大的,而许善心,确实是一位学习的好苗子,在他六七岁时,已经能够写下洋洋洒洒的文章了。当时就被人们称为“神童”。后来,隋朝把陈朝吃掉了,隋文帝杨坚也听说了许善心的大名,十分热情的征兆许善心来长安做官。但许善心就是看不上隋文帝,他认为隋文帝过于苛刻暴躁,自己不愿意服侍这位主子。于是和隋文帝说到:我本想去长安,奈何故土难离,母亲又年迈,所以您还是留我在江南做官吧。隋文帝一听,也很感动许善心的孝顺,于是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还对身边人说到:我得江南不喜,所喜者唯得善心耳(我得到姜娜都没觉得很高兴,但是得到了许善心,这才是我的 大的收获啊)而许善心,在回到江南之后,一边给母亲尽孝,一边在江南做官,因为政绩颇佳,为人忠义,所以一直都被南方人推崇备至。而要说许善心真的和隋朝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休戚与共,那还得说是隋炀帝时代。大业年间,隋炀帝多次来到江都巡游,并且给了江南很多好处。免除江南的赋税,广纳江南的人才,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就是在这一时期跟随隋炀帝的。而许善心也觉得高兴,就跟着隋炀帝去了两京做官,可能在他的心中,这才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君主。也正是在隋炀帝的多番提携之下,许善心也好,虞世基也好,慢慢都进入了隋朝的权利核心。许善心做了隋炀帝近臣,虞世基更是成为朝廷五贵之一,做了炀帝的贴身秘书。但是炀帝对于官员百姓,还是过于严苛了。他做不到爱民养民,只知道一味的蔑视百姓,压榨百姓。东建洛阳,西巡张掖,北修长城,南开运河,太多太多的徭役严重压垮了隋朝的老百姓,令他们苦不堪言。 后在忍无 可忍的情况下决定造 反了。隋炀帝本来还是想镇 压,奈何反叛的百姓越来越多。隋炀帝没有办法,决心逃到江南,和叛军划江而治,自己在南方继续做皇帝。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隋朝的根基在长安洛阳的中原地带,并不在南方。古人又安土重迁,不喜欢到处搬家,所以,跟随的士卒大多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跟着炀帝去江都。但是皇帝命运还是不能改变的,很多士兵就在这样不情不愿的情况下跟着炀帝到了扬州。可到了扬州,野心家宇文化及就开始利用起了战士们想家的心理,鼓动他们发动兵变,诛杀炀帝。士兵们也大多被隋炀帝打 压的疲惫不堪,于是同意了这一举动。 后,隋炀帝被暗 杀在江都宫,还有很多跟随而来的重臣也都遭到了杀害。但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许善心许敬宗父子和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他们的不同命运。本来,许善心是让宇文化及尊重的,他这个人性格刚毅,文采风 流,本来是得到宇文化及青睐的,在炀帝死后,宇文化及还热切的想让许善心做自己的下属,想许他一个大官做。结果许善心完全不领情,不仅拒绝任命,还把大门关上,自己在家祭奠炀帝。因为在许善心的心中,炀帝那才是他唯 一的主人,宇文化及诛杀了自己主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怎么能够为自己的仇人服务呢?可这样一番举动无疑是激怒了宇文化及,他大发雷 霆,当即把许善心给斩首了。而此时,寡母范氏在看到儿子被杀之后,不仅没有悲痛,反而很是欣慰的说了一句:我儿子为国尽忠死节,英武殉国,这儿子没有白养。于是自己也不吃不喝,过了几天绝食而死。而看到这对母 子这般忠义,宇文化及生气了,他拉过许善心的儿子许敬宗,当即就想把他也杀掉。可许敬宗显然很惜命,他当即跪下叩头,希望可以饶他一命,以至于前额都磕出血了,还没有停止。宇文化及一看他这么贪生怕死,也就放过了他。而和许敬宗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二虞兄弟。虞世基一直和宇文化及有过节,所以早早被宇文化及盯上了。这次炀帝被杀,他也被宇文化及拉入了“黑名单”。但虞世基在临死之前,弟弟虞世南突然跑了过来,向宇文化及扣头,请求代兄而死。也是磕的前额出血,泣不成声。但宇文化及没有答应,还是处死了虞世基,放过了虞世南。与正因为这个原因,唐朝初年虞世南一直都受到重视,人们感念他的忠直,而对许敬宗颇有微词,一直以他“胆小怕事”对他奚落嘲讽,而他一直到“废王立武”事件时,坚定维护武则天才真 正迎来仕途拐点,不仅深受厚恩,还官拜宰相,死后还得到了武则天的特别追赠。很明显,一个人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才能真的体现出真 正的性格。许善心不惧死亡,儿子许敬宗却贪生怕死;虞世基朝不保夕,弟弟虞世南居然敢代兄受死,人格的坚毅与卑劣在此刻彰显的淋漓 尽致。至于后代,人们推崇虞世南,把许敬宗评价为奸臣,这可能也是道理之一吧。#江都宫简介#

6、江都宫遗址

这是管子讲国侈民贫的一句话。国家太过奢侈,那么开支就大。开支太大,人民就贫困。任何一个朝代,君王一旦喜欢大兴土木,都会劳民伤财,导致国家贫苦,百姓遭殃。管子说:“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隋炀帝杨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重点工程有以下几个:一、营建东都洛阳城。征调百万民夫,历时十个多月,才终建成。二、开凿隋唐大运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死者竟达250万人。三、修建江都宫。江都宫有十座之多,有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等等,共计一百多间华丽房屋,每一房都装饰得富丽堂皇。仅仅其中的一座宫殿迷楼,就动用民工数万人。据唐人冯贽《南部烟花记》载:“迷楼,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由此可见隋炀帝大兴土木之盛。隋文帝积攒下来的钱财,很快就被隋炀帝挥霍一空。而走投无路,贫困交加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起义军遍地都是,国家风雨飘摇,隋炀帝终也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所以说真正的明君应该:“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而不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就不可使他执掌国家大权。

7、江都宫全景图片

建议扬州尽快建设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和隋文化博物馆,自2013年隋炀帝墓发掘以来已经快10年了,当年这一发现可谓是石破天惊,隋炀帝可谓成也扬州,败也扬州,江都是他一生爱的城市,扬州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扬州。隋炀帝可谓中国历史有争议或者评价低的帝王之一,在我看来隋炀帝确实不是仁君,但所谓的残暴难道历史上的著名帝王还少吗?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包括李世民哪个不是?显然隋炀帝的这一面放大了,他的功绩反而被忽略很多。之所以要建设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和隋文化博物馆在我看来至少要告诉世人他的四大功绩:1、隋炀帝和他的父亲隋文帝是结束国家分裂近300年的伟人,并且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重新掌权。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国家分裂300多年,而且北方长期由匈奴、鲜卑族、氐族等少数民族统治,南北之间早已活不通,俗不同,如果没有历史的机缘和父子俩的雄韬武略,中国的历史将改写。2、征战南北、开疆拓土。隋炀帝在位短短十四年,可谓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但其军事成就不容磨灭,早在隋朝当年灭陈他就作为伐陈统帅参与了统一战争,在位后西征吐谷浑、北征契丹、南征琉球、占城(今越南中部)、三征高句丽,使外族不敢侵扰中原,中原王朝的军事强盛又重回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3、开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大运河不是隋炀帝一个人开凿的,但是将运河贯通南北隋炀帝是第一人。对于隋朝大运河史书评价不高,侧重于滥用民力,野史更是杜撰看琼花、赏美女,这都是无稽之谈。隋朝大运河的贡献我认为是中国工程历史上成就高的,远超长城。大运河大的贡献在于沟通南北,巩固政权,当时国家统一时间不长,南方还有大量独立势力。隋炀帝通过运河的联系包括他三巡扬州极大的巩固了中原王朝对南方的控制,南方的疆土彻底成为中国的行政版图。在经济上,运河使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淮安、洛阳等城市真正的发展起来,受益至今。4、开设进士科,一般人脸谱化的认为隋炀帝是个暴君一定也是个不通文墨的粗人,可事实是隋炀帝重视人才,尊重文化,自我修养很高。史书记载,大业二年隋炀帝继位不久就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创造性的增设进士科,设定十科举人,开创了影响至今的考试制度。学术上对进士科正式开创在隋还是唐虽然有争议,但我认为唐承隋制,科举制度的成熟肯定是在唐朝,但是科举制度的开创和发展起于隋炀帝。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叛军绞弑于江都宫,后被埋葬于雷塘,扬州槐泗镇还有他的假墓地,直到2013年才重见天日,建立丰功伟业的隋炀帝下场如此潦草,后世评论也是荒淫的暴君,我觉得有必要建立隋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现一个虽不但也真实、传奇、伟大的帝王。

8、江都宫有多大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至今还在使用隋朝自581年至618年,仅存在短短的37年,但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如此短暂的存在,隋朝还是建造了许多雄伟的建筑物,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隋朝时期,建筑风格已经开始向大规模建筑转变,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开始大力修建宫殿和寺庙。其中,隋唐时期的大明寺便是其中一座著名的建筑。大明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中心,它是隋唐时期南京城中大的寺庙之一,也是南京佛教界的重要场所。大明寺的建筑风格简约而雄伟,其规模之大可以与当时的开元寺相媲美。隋朝还建造了一些城池和宫殿,如江都宫、大梁城等。这些建筑不仅在建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建筑的艺术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其中,江都宫建于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是隋文帝杨坚的宫殿。这座宫殿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其建筑工艺也达到了当时的顶峰,令人叹为观止。在隋朝的建筑中,著名的要数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大运河了。这是中国古代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776公里,连通了黄河和长江,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大运河仍然是中国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隋朝的建筑遗产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还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隋朝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都被后世的建筑师们借鉴和发扬光大。这四座建筑分别是洛阳大兴善寺、隋炀帝陵、大运河和雁塔。这些建筑的存在不仅见证了隋朝的辉煌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大兴善寺建于隋炀帝开皇年间,是当时世界上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藏经楼、玄奘塔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佛教寺院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唐朝时期,大兴善寺更是被誉为“东都第一胜地”,是当时洛阳城内著名的景点之一。隋炀帝陵是隋朝皇帝杨广的陵墓,建于公元605年。陵墓共有五层,高约46米,坐落于今天的洛阳市东南部。隋炀帝陵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布局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陵墓内部雕刻精美,构造复杂,展现了隋朝时期的建筑技艺和文化水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宏大工程,贯通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总长达1794公里。大运河的建造始于春秋时期,历经数代修建,隋朝时期完成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拓展。隋朝时期的大运河是世界上长、大的运河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雁塔位于今天的西安市南郊,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是为了纪念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而建造的。雁塔高约64米,共有十三层,采用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结构精巧,外观华丽。塔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佛经和文物,成为研究唐朝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尽管隋朝的历史很短暂,但它留下的建筑遗产却珍贵。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不仅见证了隋朝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这些雄伟的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将其保护好,让它们永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