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简介诗(于谦写了哪些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1:06:09 浏览
1、于谦写了哪些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什么,你知道吗?女儿在抄明代于谦做的诗《石灰吟》,我在边上看书。她突然说“妈妈,怎么办?我把粉骨碎身抄成粉身碎骨了!”什么?《石灰吟》第三句本来不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吗?我赶紧各种查,发现原来是真的,《石灰吟》的第三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我一直以为是“粉身碎骨”的[捂脸][捂脸][捂脸]……#于谦简介诗#

2、于谦作的诗

浙江杭州。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这是明朝名臣于谦所写的。于谦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明朝危在旦夕的时刻,是他挺身而出,稳住了大明的江山,可以说是他保住了大明的国祚!说实话,个人认为他的功绩不下于岳飞!然而,世人几乎都知道写下《满江红》的岳飞却很少有人知道写下《石灰吟》的于谦!……很多人去杭州的时候都会游览西湖,然后会参观一下西湖边上岳飞墓,但是很少有人去参观同样在西湖边上的于谦祠。岳飞墓密密麻麻全是人,于谦祠冷冷清清几个人。真的很不应该!

3、于谦入京诗

幽燕杂谈: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话说明代于谦明朝重臣于谦,于谦曾与岳飞、张煌言称为三杰。开头句为于谦《石灰吟》中后的两句全句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得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前时曾经两次写了于谦祠和西裱褙胡同23号院意犹未尽,前时提到西裱褙胡同保留的四合院子就不能回避明代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于谦,此文主要抒写的于谦、录入的诗词也是于谦先辈自身思想的真实体现,这首词表述了于谦洁身自好,不与贪腐为伍内心自白,于谦作为明朝重臣在维护明王朝利益上功不可没!。由于于谦的杰出贡献使得明朝又延续了一百八十七年,于谦文集著有《于忠肃文集》于谦的诗句体现在廉洁修身等理念还有那首《入京诗》“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论短长。据悉闾阎应译为街巷既不让老百姓感到不满,在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谗言被掠去北地,于谦与太后合谋力主新君继位,成功的完成了京师保卫战重要的战役,当时于谦思想的主旨忠君、报国、庶民、为奸邪小人所不容终为其害------。但于谦那种浑然正气矗立于天地之间啊!就连抄家的人都感到失望没有家私可查,还有当时杀害于谦的刽子手也羞于人世自裁了断,但于谦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被后人弘扬------。历史只能正说黑白分明不是随意可以篡和涂抹的!。据悉当英宗皇帝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十分后悔,连说“好于谦”“好于谦”!。其后对当初的京师保卫战也充分给予了肯定!。自宪宗皇帝、及孝宗皇帝以及怠政的神宗皇帝也恢复部分历史的正确评价啊。为人及做官都应自律洁身自好不贪不沾不巧取豪夺、计利要计天下利留名要留万世名!------。注:所配图片源于网络。辛丑年十一月初八太一浩瀚草成于简庐。

4、于谦简介诗句

谈到明朝名臣于谦,大家首先会想起他那首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借咏石灰托物言志,表明于谦刚烈正直、不畏强权,重名节不重名利,为了国家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也是于谦作为民族英雄人生的真实写照。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宣德五年(1430年),得到宣宗器重的于谦,被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在巡抚山西时,于谦曾写过一首《晋祠祷雨晓行》的诗:“晓行数里未天明,路绕汾河听水声。斜月带星横远汉,清风传漏报残更。中心但愿灵祗格,远道何须父老迎。好挽银潢作甘雨,溥沾率土润苍生。”诗中写道,作者已晓行数里,天尚未明,于谦勤政如斯。虽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却不须父老乡亲前来迎接。作者是何等的清廉简朴。虽然祷雨是迷信行为,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者心忧苍生为民解难的情怀是真诚感人的。于谦生活的时代,朝廷上下已相当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宦官把持朝政,明朝政权已危机四伏。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到了“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于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在任山西巡抚时,于谦要进京奏议汇报工作。当时,地方官进城奏议,都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关节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这已成普遍的社会风气。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有人就劝他带些山西名产手帕、线香和麻菇,进京后分送朝臣。于谦于是写下《入京》诗作答:“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山西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品,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贡品。闾阎(lǘyán):闾:古时候25户为一闾,在此代指老百姓。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这首诗既有讥讽,又有斥责,表明作者不屑阿谀奉迎、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和体恤民情光明磊落的情怀。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为官廉洁。作者不怕得罪权贵,而无所畏惧的个性着实让人感佩。于谦也因刚直而得罪了当时大太监王振。通政使李锡为逢迎王振,在王振的指使下,弹劾于谦。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情激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囚山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上言力保,皇上才再命于谦为巡抚。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埜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即徐有贞)提议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在此期间,于谦写了一首《岳忠武王祠》诗,痛斥议和派:“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于谦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把主张议和的人都当作“负国奸臣”。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于谦力挽狂澜,痛斥逃跑主义,统兵抗击也先,迫使也先放归被掳的明英宗。但由于谦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于谦也因此在后来的夺门之变中被杀。于谦不顾个人安危,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来说服朝中君臣同心戮力抗击外族入侵,在取得胜利后,又积极把英宗迎回,这种光明磊落的情怀永远值得后世景仰。于谦被杀后又被抄家,这时抄家官员发现为官多年的于谦已贵为兵部尚书,却家无余财。真正做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5、于谦讲诗

权力牺牲英雄,污浊玷污清白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好的写照。瓦伦堡之变后,瓦剌大军压境直取京城,于谦危急之际挺身而出,率羸弱之旅击败来势汹汹的犯敌,保卫了京城疆土不失。本来功勋卓著,应受礼遇,却被俘皇明英宗记恨京城之战时瓦剌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相拒,英宗复辟后,即将守城英雄于谦杀害。真所谓权力之重,盖过英雄之命。当于谦遭此牢狱之灾时,一些宵小之辈以为于谦当政之时,也会像他们那样挟势而大捞其财,进谗英宗派人查抄于谦家室,查抄人员在于谦家中只见到皇帝赏赐的蟒袍和普通生活用具,并无一分额外之财,连查抄人员都敬其清廉,未取一物而悄然退出。真所谓清白人品反遭污秽人性玷污。守卫国门社稷重,英雄义拒瓦剌哄。俘帝心剩失权恨,复位先思刃英雄。奸佞小人己贪度,进馋诬陷查抄汹。廉士家底净如许,腐官眼拙清白翁。

6、于谦咏石灰诗

德云社经典之作,郭德纲于谦爆笑相声《郭德纲做诗损老师》,请您欣赏。相声大集合的视频

7、于谦的诗咏煤炭

《石灰吟》(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这首诗写的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它选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用“千锤万凿”来描写石灰石,经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从深山老林开探出来。用“烈火焚烧”来形容它把熊熊烈火的烧炼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用“粉身碎骨”来形容他,即使弄得一身碎骨也全然不怕,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这首诗通过层层加码的方式,描述了石灰石从开探到烧炼成石灰所经受的磨难,然后写它追求的是要将练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通过这样的描写,石灰的形象也透露出少年于谦的决心。经过刻苦磨练,他立志成为栋梁之才,成为节操高尚的人,使形象在符合生活之真的基础上给人以拟人化的不凡精神追求,甚至成为一种有着象征意义的诗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象征意义发展得更加深刻,具有更深广的思想意蕴。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别的人或事体现的思想意义。这首诗中没有出现象征,但它的形象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象征。如何找到这种没有出现的象征?要找到这种象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初衷。于谦长大后发奋读书,长大后成为一名廉洁正直的官员,为平反冤狱而奋斗。他在正方,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刺入侵,英宗被俘,于谦建议立景帝,率领军队坚守北京,打败了瓦刺。但英宗复位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石灰的形象可以说象征了这位英雄的成长历程和工作精神,为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以及坚持廉正清白行为的人。它将物的经历和人的经历、物的品格和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让人不需要提到于谦就能想到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忘记于谦的经历,但作品中石灰练成的经历和拟人清白品格会一直作用于读者的头脑,象征会扩大为:不避千难万险立志成才的人,或为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人,或坚持廉正清白行为的人。读者的联想会使象征一个个跳出,但更重要的是本体提供的联想条件。联想条件关乎作者的初衷,但不可忽略的是形象的客观张力,往往会突破作者的初衷。艺术的魅力,往往体现在这种客观张力上。

8、于谦写煤的诗

没想到于谦居然还写有这样的诗词:以前从课本上所知道的于谦,就是他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力挽狂澜,以及那首著名的《石灰吟》,没成想,他还留有其它诗歌墨宝。昨晚在等车时,偶遇这首诗,写得虽然通俗,但道理却异常深奥。由此对《石灰吟》也有不一样的认识,都是于谦个人用以表明心迹的作品。可惜了,就是这样一位好官,因为卷入到明朝政治斗争,结果断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