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简介(马燧人物形象)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3:45:05 浏览
1、马燧人物形象

回到凤翔,李晟向唐德宗李适推荐了新的泾原节度使,同时上了另外一道奏疏:河西、陇右陷落,并非因为吐蕃力取,而是因为戍边将帅贪婪残暴,导致士兵离心离德,百姓不堪压迫,进而辗转向东迁移,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这些地方。况且吐蕃土地贫瘠,百姓不堪征役之苦,向往大唐的心从未停止,吐蕃的人心值得我们利用。对于李晟的奏疏,李适皇帝深表同意。自此,李晟开始行动,不仅动用公家财物安抚吐蕃降者,在公家财物不足时,李晟甚至搭上了自己的私人财物。在一系列招抚行动中,李晟着重培养了一个榜样。榜样的名字叫浪息曩,李晟奏请皇帝李适将浪息曩封王,同时用锦袍玉带将浪息曩好生打扮一番,每逢吐蕃使者到访,焕然一新的浪息曩必然在座,而且深受李晟恩宠。时间一长,效果就出来了,吐蕃思慕唐朝之心越来越盛,浪息曩就是他们的好榜样。李晟的招抚计划还在进行,吐蕃的无间道计划也同时启动了。这次无间道计划的目标人物有三个:李晟、马燧、浑瑊。整个唐朝就这三位武将为厉害,如果将这三人除掉,在吐蕃眼中,唐朝从此不设防。

2、马燧历史功绩

比如王武俊就窝了一肚子火。他认为:既然是他亲手宰了李惟岳,那他的功劳在张孝忠之上,凭什么张孝忠能分到三个州,还能当节度使,而自己才分到两个州,并且只封了个小小的“都团练使”,这不明摆着瞧不起人么?非但如此,皇帝还下了一道居心叵测的诏书,让他给朱滔送去三千石粮食,给马燧送去五百匹马……王武俊越想越愤怒:这又是什么意思?这岂不是在削弱我王武俊的实力?你李适是不是想借我之手先把魏博的田悦收拾了,接下来再来灭我?——《大唐兴亡三百年(全七册)》

3、马燧拼音

李怀光: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在唐朝有个将军,十分警惕,皇帝发给他丹书铁券之后,他竟然认为这是迷惑他的手段,于是毅然反叛,这是因为什么呢?年轻有为的将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怀光,而他本来并不姓李,甚至不是汉族人,靺鞨族,祖籍是现在的吉林敦化市。他本姓茹,他的父亲茹常当时立了战功,被李唐皇室赐姓为李,于是他家才改姓李。看到这,有人可能会疑问,不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为什么唐朝还有其他民族的将领,不怕他们有异心吗?其实,在唐朝,外族人当官和当兵是个很平常的现象,经常有少数民族的人来唐朝为官。在唐玄宗时期,节度使之一的高仙芝其实就是朝鲜人,而节度使是边境的个军镇的高指挥官,节度使的权力极大,唐玄宗时期只有十个节度使,所以说唐朝是不忌讳外族人当地方官的。李怀光从小就在军中生活,并被唐朝的中兴大将郭子仪看中,在军中,他勇猛异常,并且他一点不居功自傲,十分谦虚,不用自己的权势为家族牟利。当时他公正廉明到什么程度呢?即使他的亲人在军中犯了罪,他也照罚不误。郭子仪因此十分赏识他,让他掌管军中的律法,而他完成得也十分出色,郭子仪军帐中的其他将军都夸他做得好。从李怀光此人在军中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从小勇猛过人,在战场上带头冲杀,功劳非凡。可是即使他有这些功劳,他还不居功自傲,甚至连亲人犯案他仍然秉公执法,这是十分难得的。朱泚之乱后来,唐德宗即位,免去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位,并把郭子仪管辖的地区封给他手下的将领管辖,而李怀光一次就担任了朔方节度使一职。前文说过,节度使只有十个,而李怀光能够成为其中之一,也证明他是有能力的。后来,陇右节度使朱泚叛乱,唐德宗为了躲避叛军,逃到了奉天这个地方(今陕西乾县)。朱泚叛乱之后,先是杀害了没有逃离长安的李姓皇族后代,断绝人们想要重新拥立皇帝的心,之后又派兵攻打奉天,想要杀害唐德宗,就此灭了唐朝。李怀光知道此事后,率领士兵日夜奔袭,直奔奉天,终解救了唐德宗,而在路上,他却十分粗疏,一路上都在说皇帝身边的近臣卢杞、赵赞、白志贞等都是奸臣,皇帝是因为任用了这些奸臣才导致国家受此灾难。于是卢杞等人知道了,暗中作梗不让李怀光见皇帝,而李怀光的军队在咸阳驻扎,准备攻打长安。免死铁券引谋反之后,李怀光不停上奏弹劾以上的人,唐德宗没办法,把上述人等贬官的贬官,赐死的赐死,而此时,李怀光就没有理由不去攻打长安了。可是李怀光不敢发兵,又怕拖延时间受到惩罚,于是他此时就有了造反的心了。于是唐德宗甚至派使者出使吐蕃,请吐蕃派兵来帮忙收复长安,可是吐蕃的丞相以使者带来的公文因没有李怀光的大印而拒绝了。这时,唐德宗又派官员到李怀光这里商议借兵的事宜,可是李怀光却多次坚持说不行,并对使者出言不逊。后来,唐德宗派人给李怀光赏赐丹书铁券,又封他为全国高军事长官——太尉。可是李怀光大怒,把丹书铁券扔到地上,认为皇帝是觉得他要反叛了,用丹书铁券来麻痹他,他的手下将领们听了都很害怕。后来,他真的勾结了朱泚起兵反叛,刚开始,他的军队占领了关中的一部分地方,看起来这次造反十分成功。但是实际上,他手下的大部分将领都是不愿意反叛的,在他领兵出去攻打其他城池时,手下的一个将领就杀了他留下来守城的另外一个将领。后来,唐德宗收复长安之后,终于有能力全力解决李怀光的叛乱,于是让河东节度使马燧,浑瑊及镇国军节度骆元光、邠宁节度韩游瑰、鄜坊节度唐朝臣合兵一起讨伐李怀光。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怀光被重重包围,还因为李怀光手下的将领其实是不想反叛的,于是朝廷派来的军队甚至招降了李怀光手下的几个勇将,这意味着,李怀光的叛乱即将被平定了。几天之后,李怀光手下的一个将领割下了李怀光的头颅,这次反叛终以李怀光身首异处而结束。不久之后,唐德宗下令立李怀光的一个儿子为李怀光的继承人,把李怀光的妻子流放。后来,有人劝谏唐德宗,要善待李怀光的后人才能让天下人感觉到唐德宗的仁慈,于是唐德宗下令送李怀光的妻子王氏到李怀光附近生活,并把李怀光的一个外孙赐姓为李,并且给他封关,让他当李怀光的继承人。可李怀光不是有儿子吗?为什么要外孙当他的继承人?其实,在李怀光死后,李怀光的大儿子十分刚直,认为他和他的兄弟们不能死于士兵之后。于是李怀光的大儿子用剑砍了他的七个弟弟的头,把头堆起来,后用剑一剑刺穿了自己的胸口,因此李怀光的儿子们都死了。其实,唐德宗可能并不是认为李怀光会谋反,反而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才给他赏赐丹书铁券,可是李怀光实在太警惕了,竟然直接起兵反叛。唐德宗在李怀光死之后,还对他的后代赏赐,所以说,唐德宗是真的看重李怀光,不然就不会不给他的家人们治罪了。

4、封神马燧

德宗朝应该是中晚唐可惜的时期了吧?唐德宗时期的名臣名将不是一般的多,谋臣李泌陆贽,武将李晟,马燧,浑瑊、马璘,还有镇守蜀中的剑南节度使韦皋。快赶得上玄宗鼎盛时期的班底了。还有杜黄裳,李抱真,张万福,高崇文,李光进,李光颜,曲环,韩滉,骆元光,尚可孤等贤臣名将,可惜李适手段不行,没能扭转安史之乱以来的颓势,而且这个时候唐朝的情况还没那么糟糕,宦G还没开始闹,藩镇也只有江淮一带不听话还没遍布各地,对于吐蕃后期也是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他要是好好操作,是能够再造大唐盛世的。可惜他能力也就那样,虽然情况好转了一点,但治标不治本,还弄出了宦G这玩意儿,还搞出了泾源之乱,唉[黑线][黑线][黑线]

5、马燧将军

时间进入到了公元785年,经历了一场泾原兵变,皇帝李适吓出了一身的毛病,为了给自己冲冲喜,他决定改个年号,名曰“贞元”。可是,这场兵变虽然已经被扑灭,李适也已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然而当初被皇帝逼到墙角,被迫举起反叛大旗的李怀光还没有解决。那么,李怀光此时是个什么状态呢?比起当初称帝的朱泚,李怀光这个“叛贼”当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他没有给自己定什么封号,也没有出兵去攻城略地,哪里像是穷凶极恶的反贼,分明就是个受了委屈而无处宣泄的孩子。长安城内,经过此次惊险的哗变,李适已经被吓破了胆,刀兵之事,真不是什么好玩的游戏,他思虑再三,试图用和平的方式挽回李怀光。翻了翻朝廷的官员花名册,李适把目光锁定在“孔巢父”三个字上。孔巢父,字弱翁,是孔子的第三十七代孙,他也继承了家族的儒式基因,算得上是满腹经纶,还曾与大名鼎鼎的李白并称为“竹溪六逸”。说了半天,一个儒生而已,李适怎么会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呢?这里面,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孔巢父曾经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深入魏博战区,说服即将反叛的武将重新回归朝廷。所以,如果孔巢父能够发挥自己的舌尖功夫,保不齐李怀光也能重新回到皇帝的怀抱中。贞元元年七月十一日,孔巢父接到李适的命令,带着“太子太保”的委任状出发了,这个官职,就是他给李怀光的见面礼。毫无疑问,这是一趟充满危险的苦差事。孔巢父倒是没有怨言,充分发挥了他先祖孔子的优良作风,风尘仆仆地上路了。七天之后,孔巢父终于抵达了河中,前方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没人能猜到。此时,李怀光正满腔悲愤,一肚子的委屈无人诉说,如果时间能倒流,他宁愿去找皇帝赔罪,也不蹚造反的浑水。正当郁闷,孔巢父来访,还是带着朝廷的诚意来的,李怀光一个机灵,赶紧出去迎接。孔巢父看到李怀光,颇感意外,没想到这个胡人,竟然还懂“素衣待罪”的礼节。此时,李怀光脱去了官袍,穿上了平民的服装,谦卑地站在一边,欢迎孔巢父的到来。按理说,这不过是一场“秀”,就是要秀给孔巢父看的,说明我李怀光是没有反意的,只是一场误会,希望钦差回到朝廷能够为自己斡旋几句。按道理说,孔巢父是来安抚人家的,既然见到如此场景,就应该配合李怀光把戏演完。人家都“素服待罪”了,你肯定得给人家个台阶下,上去好生抚慰一番,说上一篮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话,如此,大家都有脸面。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巢父并没有让李怀光赶紧换回官服,而是只顾自己,一屁股坐在了客堂的上位,任凭李怀光穿着素服尴尬地站在那里。见到如此场景,在场的汉人官僚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只不过是在演戏罢了。可是,李怀光的朔方军,构成复杂,胡人的占比是高的。加上李怀光本就不是汉人,所以身边的心腹有不少都是胡人。这些没有接受过汉人文化教育的胡人,当然不懂汉人文化里面的这些“弯弯绕”。在他们看来,既然李怀光没有穿回官服,就是出大事了。于是,他们就大声嚷嚷着:“坏了,大帅的官位丢了!”听到这些窃窃私语,李怀光如同坐蜡,毕竟是带兵的将领,要是把面子栽倒在这里,以后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在士兵的面前扬威?令人无语的是,孔巢父好像并未察觉到气氛的异样。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军中可有能代替李太尉领军的人选?”其实,这句话后面应该就是任命李怀光为太子太保的话,可是,一切都晚了。听到孔巢父要找人将李怀光取而代之,李怀光身边的随从武士已经坐不住了,一拥而上,举起明晃晃的横刀就是一顿乱砍。本来,李怀光是可以阻止这场暴行的,可他却呆呆地站在原地,默然不语。可怜这孔巢父,话都没说完,都已经被大卸八块。也可怜李怀光,这几刀剁下去,他与朝廷和解的希望被彻底掐灭。这一切,都是文化差异惹的祸。孔巢父的这些行为,或许是李适安排的,也或许他只是想宣示朝廷的威严,给李怀光一个威慑。可是,在这群舞刀弄枪的粗人眼里,孔巢父是来挑衅的,这是对自己领导的羞辱。于是,孔巢父惨死,和平希望破裂。听到孔巢父的死讯,李适勃然大怒,他没想到李怀光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斩杀朝廷钦差,这不是相当于往皇帝脸上吐口水吗?盛怒之下,河东节度使马燧、邠宁节度使韩游瓌、河中绛州节度使浑瑊、鹿坊节度使唐朝臣、镇国节度使骆元光都被调动了起来,五路联军,兵指河中,战火再起!接下来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且看下回分解。

6、马燧读音

组合大pk,哪一组更厉害?第一组:李道宗,李大亮,李君羡第二组:李晟,马燧,韦皋

7、马燧怎么死的

公元787年六月,李泌被唐德宗李适委任为中书侍郎兼任宰相,就此开始宰相生涯。几天后,李泌与宰相柳浑一起觐见李适皇帝,与他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两位已经退居二线的老臣李晟和马燧,别人只把这次觐见当成一次普通的觐见,而李泌则要与皇帝做一个约定。李适皇帝见到新任宰相李泌,打心眼里欣慰,李唐王朝从祖父李亨那辈起就想拜李泌为相,一直想了三十多年,如今终于梦想成真。对于拜李泌为相,李适皇帝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给李泌定一个规矩:不准挟私报复。这个规矩是李适皇帝痛定思痛后琢磨出来的,他从杨炎、卢杞身上看到了挟私报复的严重危害。因为公报私仇,杨炎整死了刘晏,因为公报私仇,卢杞整死了杨炎,一环扣着一环,简直成了杀人的食物链。报仇的人快意恩仇了,终损害的却是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李适皇帝和颜悦色地对李泌说:“昔日在灵武时,卿就应该官居宰相之位,是你自己推辞掉了。如今朕终于将你拜相,在这里跟你做个约定,希望你上任以后,不要挟私报复,公报私仇,如果你要报恩,朕帮你报。”内心坦荡者无私仇,李泌就属于此类。李泌正色回应道:“臣向来信奉道教,与别人没有私仇。以往陷害臣的李辅国、元载已经自毙,不需要报仇了。至于对臣有恩的人,要么已经显达,要么已经辞世,臣也没有需要报恩的人。”李适皇帝一抬手:“卿所言极是,不过小恩也是需要报的嘛!”李泌接话道:“既然陛下与臣有约,那么今天臣也想跟陛下做个约定,不知可行与否?”李适皇帝点点头:“有何不可,但说无妨。”李泌拱了拱手:“臣恳请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受陛下厚恩,说话就没有顾忌了。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家,现在外面有很多人说他们的坏话,想必陛下也不会听信那些谗言。今天当着他们两位说这番话,就是让他们内心不再忐忑。倘若陛下加害他们,则禁卫将士、地方节度使们都会扼腕叹息,内外变乱就在旦夕。对于人臣而言得到陛下信任就是大的幸事,当不当官,没那么重要。臣在灵武时,没有官爵,但将相都听臣差遣;相反,陛下委任李怀光当太尉,他却惶恐不已,以至于后叛乱,这些都是陛下亲眼所见。如今李晟、马燧已经富贵到顶点,如果陛下能坦诚对待他们,国家有事则挂帅出征,无事则回朝随侍左右,这是何等的幸福。臣恳请陛下不要因为两位大臣功大而猜忌,两位大臣也不要因为位高而惶恐不安,如此,则天下无事。”李适皇帝听完,信服地点了点头:“朕初听卿言,不知你想说什么,等到听到你的细细剖析,方知是有利于江山社稷的良策。朕当将这番话书写在衣带上,两位大臣与朕一起共勉。”李晟、马燧听罢,禁不住流下热泪,从登上琼楼玉宇那一刻起,他们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富贵不能持久,有朝一日被打落马下一无所有。如今李泌的仗义执言将李适皇帝架到了为了江山社稷的道德高度,如此一来,此生无忧。李晟、马燧向皇帝李适拜谢,同时向李泌致意。六年后,李晟在长安去世,年六十六岁;二十四年后,李晟之子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淮西叛乱。又过了两年,马燧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年六十九岁;又过了五年,浑瑊去世,年六十四岁。至此,唐德宗李适手下三大名将全部凋零。三大名将凋零意味着唐德宗李适一朝大规模对外作战已无可能,想要争取长时间的和平,只能靠外交途径了,而高屋建瓴的布局,还得靠李泌完成。先给李泌点时间。#马燧简介#

8、马燧自荐

公元785年,节度使马燧在李怀光叛军面前,解开胸前的衣扣,张开双臂,指着自己的心窝,大声吼道:“你们若不信,尽可射死我!”城上的弓弩手箭在弦上,只等一声令下。马燧如此兵行险着,实在是不得已为之。早在二十多天前,唐德宗李适愁眉不展,大军讨伐李怀光一年都无功而返,可不巧的是这一年蝗灾旱灾并发,继续打下去粮草无以为继,赦免李怀光又会让朝廷威信荡然无存。为了让李适下定决心,马燧连夜入宫,许诺一个月之内必能拿下李怀光。听到马燧的许诺,唐德宗下定了主意。对于唐德宗来说,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一直是难搞的刺头,但现在眼下李怀光更是让他头疼的难题。河朔三镇只要老老实实待在驻地,也不会对都城构成实质威胁,唐德宗尽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河中不同,虽然李怀光势力不大,但河中位于黄河中游,直接贴近京都,可以说是肘腋之患。有了马燧一个月的承诺,唐德宗当即下定决心,还派出侍中浑瑊同去。在征讨李怀光的路上,马燧一开始势如破竹,但打到长春宫之下,这是李怀光的重将徐廷光固守的城池,凭着马燧的兵力,要强行攻下并非不可能,但一方面不仅容易损兵折将,另一方面更是拖延日久。于是马燧把心一横,决定采取攻心计,一面“马”字大旗高高举起,单骑来到城下。“来人是马燧马公吗?”面对长春宫外围着的唐朝大军,徐廷光心里并没有发怵,整座长春宫固若金汤。但看到城下高高飘扬的马字大旗,徐廷光不由得心头一震,马燧是从赵城县尉的基层位置上一刀一枪发家,曾立下三败魏博藩镇田悦的骄人战绩,四海之内名声赫赫。“老夫正是马燧!”马燧洪亮的声音从城下传来,看到名将马燧如此坦诚地站在城下,徐廷光不由得躬身揖拜。看到徐廷光在城上弯腰揖拜的身影,马燧心里又多了几分把握,于是策马向前,进一步逼近了随时准备万箭齐发把他射成刺猬的城池。几万双眼睛都盯着马燧,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马燧早在心里想好了劝降的说辞,大声说道:“你们原本是朔方的将士,在安史之乱后保家卫国,谁都没有你们赤胆忠心,谁都没有你们立下的功劳大!”马燧此言一出,城上徐廷光的将领们不由得眼睛一湿,此时驻守在城上的李怀光兵马,在安史之乱时原是驻守在朔方、郭子仪麾下的精兵,平叛安史之乱的主力。甚至是五年前,朔方将士和马燧奉命征讨田悦,是忠于朝廷、同一个阵营中的战友。可惜,李怀光因为不忍朝中卢杞等奸臣出言不逊,被唐德宗怀疑,于是起兵反抗。但李怀光麾下之人,有不少是仍心向朝廷的,马燧一番话一下击中城中人马的心扉。马燧顿了顿,让城上将士镇守朔方之时的忠诚之心逐步唤醒,随机话锋一转,“为何抛弃祖宗的勋业,背叛朝廷,走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马燧说出这话是有底气的,就在昨天,他已经攻下了焦篱堡,断绝了徐廷光城中之人撤退的路线,徐廷光除了死守到底,便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城上将士像是一下又被浇灌来一盆冷水,在作为朔方将士的荣耀中扯回了现实,在马燧一抬一压的语言策略中一下跌入了谷底。城上弓弩手原已轻轻松开的箭靶子不自觉又紧紧攥在手上。马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放出杀手锏,“现在为时未晚,只要你们听从我的话归降朝廷,不仅可免于叛变的罪名,还可以安全回乡!”这相当于为此时城中之人给出了免罪金牌。说完这一句话,两边都是死一样般的沉寂,没有人敢回应,徐廷光也在犹豫着。突然,马燧敞开胸口的衣服,做出了文首中让人膛目结舌的一幕,喊道:“不相信我,尽可以射死我去邀功!”所有人都震惊了,马燧话音刚落,只听到长春宫的城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徐廷光在城上喊话:“请马将军进城一叙!”马燧整了整衣裳,当即准备骑马入城。和马燧一同前来平叛的侍中浑瑊喊住马燧:“马将军,小心有诈!”马燧看了看城上的徐廷光,说道:“无妨,我去去就来。”看着马燧单人单骑进入了全副武装的长春宫,徐廷光眼睛一下湿润了,在藩镇割据的中晚唐,稀缺的就是信任,皇帝对节度使不信任,节度使对手下的副将不信任,尤其到某个藩镇节度使去世、权力交接之时,往往也是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之际。而马燧对镇守长春宫的将士如此坦诚相见,毫不设防地孤身入营,让徐廷光很是受用。突然城内一阵喧哗声响起,在城外的浑瑊和城上的徐廷光心头一紧,难道是长春宫将士哗变,马燧遭遇不测?但仔细一听,原来城内发出的声音是,“我们又可以做大唐的子民了!”就这样,马燧兵不血刃地攻下了李怀光依赖的后的守城长春宫,随后势如破竹,从进入都城向皇帝许诺一个月攻下李怀光,到后打下李怀光,只用了27天的时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马燧在长春宫的成功,不仅在于稳扎稳打地推进,做好了围城的充分准备,更是深刻把握住守城将士的心理,用至诚之心打动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