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渔简介(明末文人李渔)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4:08:17 浏览
1、明末文人李渔

文雁书写空间之正午阅读时光柳贵乎垂 不垂则无柳 柳贵乎长 不长则无婀娜之致——《闲情偶记》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代表作《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都列入中国戏曲宝库的精神文化遗产《闲情偶记》是部系统性的戏曲理论专著 林语堂评价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赞赏李渔人生态度及生活哲学 并引用《闲情偶记》里的很多相关内容 这也是两位跨世文学巨人之生活艺术的灵魂共鸣愿我们都能把生活过成艺术 午安[玫瑰]#明朝李渔简介#

2、李渔明朝

距浙江兰溪县城约五十华里处有个夏李村,村里住着四五百户人家全部姓李,李渔(1611年-1680年)就出生在这里。李渔是谁?来来来,我给你做一下简单的介绍。李渔,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据说,李渔出生前,李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一家人住在伊山头的一间破旧的祠堂里。他的父亲长年在外做药材生意,母亲靠着在村里做帮工挣点儿零花钱。故事里常说,凡是奇人出世,天象都会有所昭示。李渔的出生就显示了与一般孩子不一样的特征。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足足怀了10个月都没有生产,直到11个月上,才有了预兆。母亲的肚子足足痛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把这个难缠的孩子给生下来。后来,村子里正好来了个白发长老,他看了看产妇,又绕着她居住的小祠堂转了一圈,很震惊地说:哎呦!这位娘子怀的本是“仙之侣,天之徒”,你们李家要有“星宿降地”了!可是屋宇阴暗,地盘太轻,载不住"星宿"啊,不如把她抬到夏李村总祠堂去吧。听了长老的话,李家人七手八脚地,就把产妇抬到的总祠堂里安置下来,不久星宿果真顺利降地了。那天是八月初七,李家的族长给他取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以后被他更改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光宗耀祖,李渔母亲曾学孟母"三迁教子",可是由于父亲去世,以及明清交替的社会动荡,李渔的梦想终于折在了求取功名的路上,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李渔真是个才子,尤其对戏曲、美学有着极深的造诣,据说他还建了个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李渔被后人喻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据说,《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李渔其人,不知对否。他编著的《笠翁对韵》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很大,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儿童必备的诗词启蒙书籍。《笠翁对韵》是一本教导孩子如何用韵如何对句的启蒙书。在这本书里,李渔将平水韵的上平十五韵部,下平十五韵部,总共三十个平声韵部里的常用字都用对句的形式例举了出来,用词优美,内涵深刻,朗朗上口。包含了用韵、用典、平仄、对仗等诗词知识,对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由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出版的有声伴读儿童精典诵读版本,包括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两部分。这套书的好处是可以一书多用,足以陪伴孩子成长。当孩子两三岁时,可以通过语音伴读的形式,让他们在懵懂期就接触到声律,开蒙益智。当孩子进入了幼儿园,接触了汉语拼音后,可以通过拼音阅读,把他们的心里埋下声调和押韵的潜意识。当孩子们进入小学一年级,笠翁对韵就成了他们必须背诵的教程。家长们可以在孩子们的背诵过程中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帮助他们掌握书中的典故,并且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宏大、高雅,源远流长。点击图片下方的链接即可购买。

3、唐朝李渔

李渔把医生分为三种:良医、中医、庸医。他说良医寥寥无几,中医、庸医遍布天下,庸医纯粹是害人,中医不害人也不救人。扯淡的是,大明太医院,高医学机构,也没有多少良医。因为太医可以保举,嘉靖时曾经清查太医院,四十二个太医被除名,一百六十二个太医直接开除医籍。被开除医籍的162个太医,居然不会把脉用药,给权贵们看病完全瞎整。这种情况,并非中国传统医学不行,而是朱熹批注《论语》那句,导致医学被视为小道。医户子弟都想着考科举,根本没多少正经学医,滥竽充数到处招摇撞骗。#明朝李渔简介#

4、明末李渔身份

明末清初的生活大师李渔认为“蕙不如兰”。当时人们认为蕙兰不属于兰花,且比兰花逊色。李渔认为蕙不如兰,就如同芍药不如牡丹。芍药比牡丹逊色,不是因为形状和花色,而是花梗。牡丹是木本的,故“壮其威仪”;而芍药是草本的,很容易“委而仆于地”。蕙不如兰,“不在花与香而在于叶”。在李渔看来,蕙的叶子太长太肥,在审美上“大逊于兰也”。古代蕙兰没地位,卖不出价钱,主要是连兰花都算不上。

5、清朝李渔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是李渔继《无声戏》一、二集之后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约成书于顺治末年。共收小说十二篇,每篇故事中都用一座楼作为中心关目,可见它们是作者有计划创作的,这也体现着作者一向追求故事新颖奇巧的创作思想。这些小说的个别篇章,如《十卺楼》《生我楼》,因过分追求情节的奇巧,不免有描写失真之处,但总的看来,它们还是生动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不愧为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佼佼者。

6、明代李渔简介

写出了《肉 蒲 团》的李渔,自己一生的风流就是成书好的素材。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被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不仅写剧本,还带着美女搭台唱戏,过着羡煞众人的生活!原本,李渔想走科举之路。可惜,他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他还想再奋斗一把,谁知明朝直接亡了。李渔不想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相当于主动断了仕途之路。那么,他该怎么养活自己呢?一天,李渔走在杭州的街头,发现老百姓一听说前面有人唱戏,立马就跑去看。李渔跟着去凑热闹,听了几句摇了摇头:“古老而陈旧,没有任何新意。”突然,他灵光一闪:“我何不自己写几个剧本出来?”于是,他一口气写了《凰求凤》《玉搔头》等好几个剧本。很快,李渔的笔名“湖上笠翁”,在杭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结果,因为太红,他的作品被不断盗 版。李渔一气之下,带着家人搬去南京,然后自己开了一个印书局。从此以后,他多了一个新身份——书商。不久,李渔觉得开个“出版公司”还不过瘾,又想开个“影视公司”,上演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于是,他又成立了一个戏班子,全 国 选 美,培养新秀。李渔的审美水准不用说了,他的《闲情偶寄》曾是文人审美的教科书。很快,李渔身边就姬妾成群,个个貌美如花。后人形容理想中的女人,常用这样一句话:“沈复的妻,李渔的妾。”可想而知,李渔的姬妾有多么美。这些姬妾大多才貌双绝,因为她们要同时打两份工:一边照顾李渔的生活,一边兼 职 演 戏。其中,乔姬和王姬,在演戏方面有天赋。1666年,56岁的李渔经过山西临汾的时候,当地太守送他一个13岁的女孩乔姬。乔姬虽非绝色,但在唱曲方面是个天才。李渔大喜,请来名师教她。乔姬领悟力极强,老师教3遍,她就能自己唱了。老师满意地说:“我教过很多学徒,她们学几十遍能微知大意的,就算是聪明人了。像乔姬学这么快的人,真没见过!”很快,乔姬就出师了。她隔着屏风清唱,客人都听得食肉忘味。不久,一朋友又送李渔一个女孩——13岁的王姬。和乔姬不同的是,王姬自带英气。于是,李渔将两人培养为一对惊世的旦角和生角,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李家戏班。之后,李渔带着李家戏班演出自己的话本子,送戏上门以及各地巡回演出,很快便红遍大江南北。就这样,李渔形成了写作、出版、演出一条龙服务,大赚特赚。而乔姬、王姬两位妙龄美女,成了他的灵感缪斯,为他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李渔得此二姬可谓如鱼得水,度过了6年快意时光。未料,乔姬18岁那年生下一个女儿,还没做好月子,她就登台唱戏,奔波演出。结果,她病倒了。偏偏她又争强好胜,讳疾忌医,结果越病越重,以至于客死汉阳。乔姬去世的时候,年仅19岁。王姬悲痛欲绝,不到一年也郁郁而终。一生一旦两主角俱亡,李渔陷入极度痛苦之后,不久就解散了戏班子。之后,李渔把家搬到江宁,盖了新居“芥子园”。这时,他把心思转到书画方面,编著了《芥子园画谱》。1680年,李渔与世长辞,走完了70年人生。其实,李渔一生作品瀚如烟海,《肉 蒲 团》只是他毫不起眼的小说之一。他既写过艳 情 小 说《肉 蒲 团》,也写过清代雅士生活指南《闲情偶寄》、绘画艺术界的临摹必备品《芥子园画谱》, 甚至还有写给孩子们的诗歌押韵入门书《笠翁对韵》,当然还有数不清的戏剧与小说。他用一生证明了:天生的才华也需要靠折腾才能够发挥出来。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