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通宝简介(大顺通宝什么价格)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4:53:09 浏览
1、大顺通宝什么价格

张献忠于明崇祯十七年入成都,在皇宫(自己修的里,一天登高远望,忽然望见了回澜塔和九眼桥。不觉说道:“桥似弯弓塔似箭,弯弓直射承天殿!”张献忠认为不祥,遂派人去把塔拆了。拆塔后在塔基上现出了一座碑,上面刻着“修塔余一龙(该塔为余一龙所见),拆塔张献忠,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中”二十个大字。箫不用竹,隐注肃亲王的“肃”字,预兆张献忠后来在西充凤凰山被肃亲王豪格所射死。张献忠退出成都时,将库中的银铸成银饼埋于九眼桥下江中。后来遂有“石牛对石鼓,银子二万五”张献忠埋银的流言。在二百多年后,抗战时期40-42年竟有人组成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河中淘起沉银来。第一年毫无所获,隔了一年又干起来,后果然挖出了一只石牛,一个石鼓,而银子呢?却杳如黄鹤。有人说:银子可能被水冲移到下流去了,是真是假,就作为一个传说去听吧!70年代,武侯区永丰乡的农田中曾先后发现张献忠大西政权铸造的“大顺通宝”钱币五十多公斤。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字样清晰可见。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它为破解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之谜找到了证据。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史海沉钩,欢迎关注周周)

2、大顺通宝真品

有幸看一档鉴宝节目,这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说话好听,鉴定一个钱币时,老师聊起了张献忠,给我们普及了张献忠发行的大顺通宝,激起了我学习的兴趣,我主动搜索学习了下,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啊~

3、大顺通宝川工

大顺通宝(明末张献忠铸币)折二,背下工,28mm。#大顺通宝简介#

4、大顺通宝背文

1984年,四川一位老人去一位农妇家要水喝,却看到家里挂着一面雕有双龙的铜镜,用来辟邪。老人拿下铜镜,脸色突然变了!这位老人是四川的一位考古学家。今天,他去了四川彭州周边的农村地区(属于成都)。翻过一座山后,我突然感到口渴。我在烈日下走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村庄。当老人看到一个村民的小屋门开着时,他不顾一切地闯了进来,碰巧撞上了一位中年农妇。老人很快向农妇道歉并解释了他的意图。起初,农妇有点慌乱,但看到老人穿着干净得体,说话温柔有条理,他以为自己是镇上的干部,于是笑着说:“你坐着等,我给你倒茶!”四川人善良温柔。像这样的陌生人来取水喝酒,农村人一般都很乐意帮忙。很快,农妇从后院拿了一个大茶缸。虽然茶缸很旧,但很干净,老人一饮而尽。农妇笑着说:“你还渴吗?我再给你倒一个罐子。..”农妇接过茶缸,走到后院。老人喝了一杯茶缸水,慢了下来,于是环顾四周,看了看小屋的环境。这个家庭条件很艰苦。除了两张桌椅,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说是一家人!突然,一面挂在墙上的铜镜吸引了老人的注意!老人立刻走到铜镜下面。虽然铜镜很常见,但这一块似乎有些不同。这时,农妇又带着茶来了。老人和她打招呼,得知农妇的丈夫和孩子都在成都工作,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顿了顿,老人突然转过头来,指着铜镜问:“你的铜镜是从哪里来的?”农妇惊讶地说:“原来是铜镜。是在村头河边挖的时候捡的。..“顿顿顿,她又继续说:“我看上面雕了两条龙,所以把它挂在墙上辟邪!”老人听了两条龙,脸色微微变了,继续说:“我能看看吗?”农妇犹豫了一下,爬上桌子摘下铜镜!老人拿着铜镜仔细看了看,突然脸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有点激动。事实证明,这种铜镜铜质地厚重,装饰光滑自然。镜背装饰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外部区域为图案带,内部区域有两条高浮雕龙图案相互追逐。两条龙头大,身体细,胡须飞,身材强壮,看起来有一种龙从海上升起的感觉。这面铜镜布局整齐,雕刻精美,实在是精品。重要的是,铜镜中心有三行楷书“大顺三年孟夏月制”铭文。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使用过“大顺年”:唐昭宗李烨和明末建立大西政权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唐昭宗的大顺年号只用了两年,而张献忠的大顺年号用了三年。此外,明代铜镜的风格明显,所以这种铜镜很可能铸造在张献忠的大顺三年!张献忠出土的文物很少。这种装饰精美、工艺精湛、保存良好的铜镜自然珍贵。老人也很喜欢镜子,他抬起头对农妇说:“老乡,这面镜子啊...这是一件文物。你能把它给我吗?”农妇一听到老人要拿自己的镜子,立刻拉下脸,立刻拒绝了,夺走了铜镜。尴尬的老人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于是立即向农妇道歉,开始慢慢引导。老人展示了自己作为考古学家的身份,同时普及了什么是文物,什么是文物保护法等等。说了很久,农妇的态度渐渐软化了,但还是不愿意把铜镜给老人。老人想了想,跑出去找村长。找到村长表示身份后,他们来到农妇家工作。经过村长和老人的反复劝说,农妇终于同意把镜子交给老人。张献忠的大顺三年铜镜被带到市文物站。为此,文物站奖励了献宝农妇50元。大顺三年铜镜直径12cm,边厚0.8cm。1644年(明崇祯17年)正月,张献忠入川,8月10日攻破成都,5天后建立大西政权。然而,1646年(顺治3年)11月27日,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被清军射杀。大顺年号只用了三年,铜镜的铭文“大顺三年孟夏月造”不是人名,而是指夏历七月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面铜镜铸造三四个月后,张献忠被杀。正是这样,这面铜镜的历史价值才更加珍贵。张献忠成都后,以蜀宫为宫殿,设立了官、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这面雕刻精美的铜镜需要在战争频繁的四川铸造,民间铸造的可能性更大。据推测,应该是大西政权工部管理的著名工匠铸造的。张献忠大西政权工部在四川发现了更多的铜币“大顺通宝”,工部下属的工匠也可能除了铸币外还铸造日常工艺品。由于大西政权的延续时间很短,这一时期的文物很少被发现,因此更加珍贵。铜镜目前收藏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大顺通宝简介#

5、大顺通宝详细介绍

大顺通宝古币鉴赏(1644年,张献忠攻入四川,张献忠以成都为都城,建立大西国(1644-1646),改元大顺,开钱局,铸新币。大顺通宝有光背、背工、背户三个品种(谱有背川户者,未见开门实物),其中以光背版较少。多阔缘大样,制作精美,铜色金黄。)

6、大顺通宝尺寸

张献忠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衙门里当过捕快,也当过边军,不过一根筋的他老是喜欢替别人打抱不平而得罪长官,因此遭到陷害被革役回家。明朝晚期,内忧外患,张献忠的家乡陕西境内又连连发生大旱和虫灾,老百姓饭都吃不上了,朝廷为了打仗又进行了一系列敛财式的财政,导致陕西饿殍遍野,农民起义的烈火开始燃烧。崇祯三年(1630),走投无路的张献忠在老家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当时起义的号召,投靠了当时王自用的农民军。由于以前当过兵,受过军事训练,再加上读过书重义气,很快就在义军中显露出了自己的才能,而张献忠的部队也成为了王自用手中强劲的一直部队。因为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张献忠的队伍很快便从几千人壮大到几万人。到了崇祯六年的时候,张献忠已经从一个低级军官成长为了十三家起义军首领之一。到了崇祯九年的时候,张献忠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已经成为了明廷的“眼中刺,肉中钉”,是明军重点打击对象。虽然在明军的对抗中屡次失败,也遭到过招抚,但是张献忠屡次不敌时都假装接受明朝招抚再伺机休整军力,等待再起之日。经过长期的奋战,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张献忠已经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并在武昌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自称“大西王”。为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谋求长期发展,张献忠带兵入川蜀,一路攻下重庆、成都等重地。随后在四川成都正式称帝,国号“大西”。他还效仿明朝设置了官僚机构,颁布律法,发行货币“大顺通宝”,甚至还开科取士,俨然成为了一方诸侯。终清军入关,崇祯帝上吊身亡,明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但是清军依旧没有放过张献忠的意思。终川北一战,张献忠的大西军被清军击溃,而张献忠也中箭身亡,时年40岁。虽然张献忠死了,但是他背后的势力并没有迅速的瓦解,而是一直在积极地与清军做斗争,一直到康熙初年才被平定。而关于张献忠的传说也是精彩万分,其中有名流传至今的莫过于“江口沉银”一事了。据说当时清军入关,四川境内连年发生混战,张献忠自感不敌,想要退出四川。在兵败时将整个大西国的所有金银财宝秘密藏起来,为自己的东山再起以备不时之需。传闻张献忠将携带的千船金银珠宝沉到了岷江的某一个位置,张献忠还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不至于因为年代久远而迷失,而谁能得到石牛和石鼓,谁就能得到这一笔神秘财富。对于这一传说,在张献忠死后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前往岷江寻宝,就连当时的清廷也派人寻找过,三百多年来都一无所获,这也让后世的人纷纷猜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巨型宝藏。一直到2005年,四川省彭山县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江口镇“老虎滩”一带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时,一铲就铲出10枚银锭,银锭上还能清晰的看见“纹银五十两”和“崇祯十六年八月”的字样。随后彭山县考古队初步断定,此次挖掘出来的银锭确为明代官银。此后经过多次挖掘,在江底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以及金银珠宝,银锭上还刻有“大西”的年号,自此可以断定这个地方就是当初张献忠沉银的地方,而这次发现也证实了三百多年的传闻是正确的,张献忠的确是藏匿了一批财富。到了2017年的时候,文物局打算彻底打捞张献忠沉银,用围堰的方式,将江里的水给抽干,露出河床。终考古面积达到两万多平方米,出水文物超过3万件,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堪称的考古大发现。话说如果当时明军能得到这一笔财富的话,有了充足的军饷犒劳前方的将士,再拿出一部分来慰劳受灾的百姓,明军能否抵挡的住清军的铁蹄呢?

7、大顺通宝版本及价格

1646年,在江口遭遇伏击的大西王张献忠,仓惶逃到凤凰山,被豪格部下一箭射死,他携带的千船宝藏,也随之不知所踪。370年后,专家为了找到宝藏,抽干了岷江的水。2016年,彭山江口镇,警方侦破一起水下盗宝案,追回的涉案文物价值超3亿元。其中的“虎钮金印”被盗宝份子捞出后,第二天便以800万人民币价格卖了出去,而被文物贩子一转手,竟卖出了3200万的天价!“西王赏功”钱币因为极其稀有,一枚的拍卖价格就高达200多万!经考古专家研究,这些文物属于大西王张献忠。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张献忠至少拥有白银数千万,按照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600元人民币计算,他在当时拥有相当于现代数百亿的财富。也就是说,张献忠的巨额宝藏仅仅露出了冰山一角。家庭贫困,底层出身的农民 起义领袖张献忠,巨额财富从何而来?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的财富有三个来源:其一,攻城略地后,从明王朝的国库或者藩王手中获取。明朝各地藩王都有钱,是起义军的重点猎杀对象。起义军每当攻下一座城市,就会杀掉当地的明朝贵族,分掉他们的财产。从1641年至1644年,就有福王、岷王、代王、蜀王等14个显贵王爷,被农民军整家杀掉。1644年,张献忠包围成都府。蜀王朱至澍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成都文武官吏登门请求蜀王赞助军费。朱至澍说了句名言:"要钱没有,王府的承运殿倒是闲着,要不你们把它卖了换钱?”巡抚刘之勃是个暴脾气,见蜀王死到临头还这么贪财,来了句妙对:“王爷,这承运殿只有李自成张献忠敢要!”结果无人守城,张献忠打进成都。蜀王见势不妙,投井自杀。张献忠令人打开蜀王府银库,发现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仅银子就有数十万两。张献忠一阵狂笑:“蜀王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不招兵买马,白白送给老子,真是头蠢驴!”其二,从占领的地盘上征收而来。涉案文物中,一枚50两的银锭,证实张献忠曾在眉山收过税,银锭上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锭,银匠右闵季”的字样,从字样内容来看,说的是眉山征收的粮税,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右闵季。其三:从民间搜刮而来。文物中,有10枚刻有文字的银锭,上面刻着制造地点、工匠名称、制造年代等信息,银锭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这与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图一致,能够从侧面证实,张献忠一路抢杀富人。还有一些碎银,都是寻常百姓所用,说明张献忠也抢过老百姓。张献忠一路杀抢,特别是对大户人家,搜刮抢尽,敛财数量惊人,进入成都后,他的财富更是达到峰值。然而,1646年,这些巨额财富,随着一场著名的战役——江口之战,消失无踪。而江口沉银盗宝案的地点,就是张献忠兵败的地方。人们不禁好奇,江口还埋藏多少财富?张献忠究竟有多壕?2016年,为了解开宝藏谜团,考古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决定“围堰筑堤,滩涂考古”,这个解决方案,打算围出2万多平方米的堤堰,,整体面积相当于四个世界杯决赛足球场一样大。如此大规模的方案,对于整个考古界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壮举。经过2个月马不停蹄的工作,围堰被高高堆彻了起来,20多台超大马力的抽水机昼夜不停地作业,足足抽了一个月才把水全部抽干。令人惊喜的是,此次发掘收获巨大,累计出水文物多达40000多件,其中大多数都是金银珠宝,专家们进行了5次反复的鉴定,将100多件珍贵文物鉴定为文物、8件鉴定为一级文物,2件是文物。如此庞大数量与规模的文物,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其价值已经难以用金钱估量,而这些还只是岷江江底中的一部分,其他区域的珍贵文物至今还在等待被发掘。@知否文史在成都当了皇帝的张献忠,用缴获的财宝来维持国家的运行,但不分青红皂白地缴获,让身为农民 起义军领袖的他,逐渐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不断高涨起来的民愤注定了大西政权,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仅仅在明朝灭亡3年后,大西国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张献忠所铸造的“大顺通宝”铜钱与银锭,都说明了张献忠并非打算做一辈子的流寇,他是想在四川扎稳脚跟,就像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但他却没有刘备一般的胆识与大度,导致大西政权很快就夭折了。而就是这么一个短命的政权,所积累的财富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张献忠到底是一名起义军领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你怎么看?

8、大顺通宝是哪里的

古泉十大著名坑口之5⃣️-成都石灰坑,代表钱币:大顺通宝。在1975年4月和1976月2月,在四川成都望江公园附近的锦江岸边和成都市郊永丰公社的农田里,先后出土两批大顺通宝,每批均重达十几公斤,一时引发极大轰动。大顺通宝为明末割据军阀-张自忠所建立大西政权所铸,而大西政权所在地正是在四川成都。因出土铜钱覆有白色包浆,故称为“成都石灰坑”钱币,是早也是负盛名的石灰坑。成都石灰坑钱币,以大顺通宝背下户为主,也有部分光背,钱币特点为做工精良、直边割手、红斑白锈,整体呈现“淡灰偏白”未流通的状态~~你还想了解哪些坑口?后续我会聚合整理著名坑口知识,作为学习记录,也分享给大家~~想了解连云港坑、祈福坑、邯郸坑、西溪坑的同学,请翻阅之前的分享~~ 注:为了更好呈现坑口特点,部分钱币来源于网络,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