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为古代府级官衙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淮安府署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占地五万多平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淮安府署正堂高10米,面积500余平米,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淮安府署一度被工厂占用,经过保护性的修缮,于2017年始逐渐开放。淮安府署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已成为国内大的古代官衙景区。现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区。这里也是千古奇冤窦娥案发生地,是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李毓昌赈灾案”发生处。来这里游览,可通过府署实物实景,了解我国古代地方府衙在机构设置、职能运转等方面的情况,这样的旅游资源其它地方很难见到,是值得一游的人文景观。
2、官衙村图片淮安府署淮安府署,始建于元代,据说是国内现存占地面积大的古代官衙。地处淮安老城东门大街,运漕总督府院之北,历史上著名的“窦娥案”就发生在此。府衙仪门内建有“圣谕戒石坊”,背面刻联:“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至今振聋发聩。大堂前有一副楹联,道出了为官之本,令人叹服。“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内楹联有云:“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此联中,“愧”字少一点,“民”字多一点,意在提醒官员每日“三省吾身”,多做一点利民之事,以求心中的惭愧少一点。……淮安府署的这些楹联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3、博茂官衙村副村长广西来宾市有什么风景区?登临前景主张。被名为“河北乡地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官衙,是大洋洲下存局面大、保留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装有“中南首先汤泉”徽号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是寻幽探险的超级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景物好,全副大瑶山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鲜有的避暑胜地;壮族的“季春三”、瑶族的“盘王节”等中华民族节日怀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来宾市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草花石素以形态各异、人品两全其美而名声大振全世界,有“来宾奇石名扬天下”之美誉。来兵不好玩的,我就住在那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有哪些地方切合国旅的?来宾市有什么著名的山山水水?1、忻城县薰衣草庄园忻城县薰衣草公园景区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面积约亩,社稷AAAA级国旅景区。忻城县薰衣草庄园景区是集农业观光、漫游者畅游以及婚纱录像基地、电影摄像驻地、薰衣草深加工家事和性状划得来幼株桔园和夏枯草市集等为联贯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忻城县薰衣草庄园景区用作广西大香草咖啡园,公园内遍植上百个香草部类,几乎何尝不可闻遍世界兼备香草味道,尤以薰衣草的植苗面积大。公园将以制作成五洲大薰衣草庄园。2、金秀县风光瑶城景区金秀县青山绿水瑶城景区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群山侧重点上,社稷AAAA级游历景区。金秀县风物瑶城景区是国内将版纳与瑶族学识相结合的首个登临景区,是一个感人的社会风气瑶都,是发扬光大世界瑶族知识窗口,是展示瑶族知识办法为重。金秀县景物瑶城景区是社会风气上瑶族人聚居至多的地方,茶山瑶、坳瑶、山子瑶、盘瑶和花篮瑶五大旁支聚拢在这边。是瑶族知识浓厚的地方,是金秀县城与景区结节在联机的景区,在此处山与水与私宅和衷共济在一块,培养了特征瑶族风俗人情。3、古象汤泉度假村古象汤泉度假村雄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郊花池村,江山AAAA级观光景区。古象温泉度假村有着“中南第一温泉”之名望,历来“浴可去疾,浸可烹鲜”之特征。古象温泉度假村以健康清心为特点,是广西极具贺词的温泉度假景区。度假村依山就势、音量糅杂、绿顶白墙,为中华遗俗庭院式民居作风,亭台楼阁相互烘云托月环境优美。4、金秀古沙沟景区金秀县古沙沟景区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管标治本,景区面积公亩,社稷AAAA级遨游景区。金秀古沙沟景区平生为“广西小九寨”之称,是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美景之地。景区处处儒雅,主峰连篇,山泉清澈得像块电石,碧绿得好似夜明珠,水质柔软,清甜可口。金秀古沙沟景区包罗长六河漂移、岭祖古村落、天岚山采风、牛岭顶红枫园、岭祖大峡谷和巴勒老林氧吧等。景区生态环境阒寂无声,林子景致绿茵茵,气候舒适宜人。5、宾客圣堂湖景区来客圣堂湖景区位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部,是大瑶山自然风光的菁华到处。社稷AAAA级周游景区。来客圣堂湖景区荒山秃岭大有文章、直插高空,浮云在峰林间飘渺,看似海市蜃楼、蓬莱仙国。景区处处秀气峰奇,处身内中,尤如在画中之感。宾客圣堂湖景区一言九鼎风景有:雾锁重山、石河外观、双龙吐玉和神秘石墙等。#官衙村简介#
4、官寨村简介游牧民族转型农耕,元朝初年的农业生产秩序是如何恢复的?(上)随着金朝的落寞与蒙古族的日渐强大,1260年忽必烈在中原儒臣以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自号大汗,并与1271年颁布《建国号诏》,正式建立元朝。但蒙古族本是一个“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原本活动在北疆地区的辽阔草原,他们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畜牧业,加上常年战争,种种因素造成了国家建立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局面。为了充分发展国民经济,全面提升国力,自忽必烈以后,历代元朝统治者都曾提倡农牧并重,极力强调农业生产。那么原本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是如何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元朝建立初期的统治者们又是如何平衡农业与畜牧业的关系呢?设置官衔督促农田开垦与发展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国内出现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和经济文化大交流的局面。而早前习惯于金戈铁马生活的蒙古游牧民族,也随着大融合的深入,逐渐意识到先前的游牧生活生产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国家的发展模式。于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们开始接受汉族的生产模式,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并由此开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时代。但元朝初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因遭受常年战争,耕地荒芜严重,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为恢复农业生产,完成由游牧社会到农耕社会的过渡,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就是设立专门的机构:为了解决朝代建立初期畜牧业导致生产力不足的情况,元朝统治者于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全国农业的高行政机构,并在其下设立“劝农司”、“大司农司”、“十路宣抚司”等官衔,以督导民间种植业生产。并责成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司农司的指导精神“劝课农桑”,命令各路宣抚司挑选通晓农事的人当劝农官,将一种临时差遣变为固定官衙,以行政手段动员、鼓励和实际督劝全国的耕作活动,努力发展农业发展。政府还发布了官吏升降的条例,明确规定“户口增”、“田野辟”,即将督农勤惰作为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王恽在担任河南北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就在《全农文》中写道:“提刑按察司钦奉圣旨,所至劝课农桑使职。”此外,在基层农村还发展了自金代延续下来的村社组织,令社长组织农户和村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通制条格》中有记载基层农村“劝农立社事理条画”的场景:“诸县所属村疃,凡五十家为一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设为社长。……官司并不得将社长差占,别管余事,专照管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不致惰废。”由此可知当时,基层农村社长的职责就是监督村民务农,就连当地官吏也无权命令社长做与监督务农无关的事,可见当时政府对于耕地的重视。另外,政府还多次招集流民,鼓励垦荒,组织军民屯田,实行耕地免税一年,第二年税收减半等的政策,例如1288年颁布:“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差役三年,其输租免三分之一。”,1291年又诏令:“募民耕江南旷土,户不过五顷,官授之劵,俾为永业,三年征租。”等。兴建水利元朝统治者不仅十分重视督促农耕,并且还认为“农桑之术,以备旱暵为先”。于是下令大力建设水利工程。1291年元朝政府在中央与地方分别设都水监与河渠司,以整治黄、淮水系。规定:“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或民力不足者,提举河渠官相其轻重,官为导之。地高水不能上者,命造水车。贫不能造者,官具材木给之。”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元代前期的水利事业尤其繁盛。出现了如贾鲁,郭守敬等多名水利专家,而水利沿线的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其中浙西之所以成为元朝农业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就是得益于以太湖为中心充足的水利灌溉系统。也是因为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政策,至元年间,元朝就先后开辟了胶东河、神山河、通惠河等河道;治理了因气候而经常发生的黄河水灾;修治了太湖、澱山湖,极大地促进了元代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也正因为多处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元朝尤其是水利工程沿线的城市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水利灌溉系统的实施减少了水患,令河水导进、导出农田,使农耕不必发愁缺水少水,以及水患淹田的问题。而相关的水利灌溉法规不仅提高了元朝人民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元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官衙村简介#
5、官衙村铁锁关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西村箭杆岭的豁口处,贯穿陕西境内的307省道和河南西南部的331省道在此交汇,如今这条公路已经升级为344国道,每天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交通甚是繁忙。河南省卢氏县与陕西省洛南县的界碑就立在箭杆岭的北山上。当年的关口成了现在的豁口,当年的关门今已不见踪影,只有陕西洛南县委、县政府在这里立下的两座巍峨碑塔矗立于此。站在碑塔两侧,从河南往陕西看,碑身之上右书“洛南祝福您”,左书“欢迎君再来”;从陕西往河南看,右书“华夏文明摇篮”,左书“仓颉造字故里”。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的关门,周围是用青石条砌成的,门洞上圆下方,五尺多宽,九尺多高,关墙两丈多厚;关门为木胎内质铁皮外质,门墩和门槛均为石头做成;关门上方有阁楼,阁楼内有土地、山神像;关门两边有关墙,顺着两边的山脊南北延伸;关墙上有垛口和枪眼,应对随时发生的战事。1957年此关被拆毁,石条、石碑被运到兰草小学和兰西小学建学校,很多压在了教学楼的根基里。由于此关像一把大锁锁住了豫陕通道,故名铁锁关。铁锁关所在的箭杆岭,据说有当年李自成义军战斗时遗落的箭杆而得名。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李自成大将李过奉命迎接投奔义军后回县城接取家眷又被官衙逮捕的牛金星,偷袭了卢氏城,劫了大狱,烧了官署,救出牛金星,从铁锁关进入洛南,转到石门寨。1932年11月,、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从洪湖地区北上,向陕南豫西一带转移,曾攻克铁锁关,到达商洛、汉中一带,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让红军的故事在这里传扬。1934年12月初,由程子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出发,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官坡兰草入驻,并在铁锁关击败200余人的洛南保安团,进入陕南,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站在铁锁关,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金戈铁马、炮轰隆隆的声音……铁锁关是卢氏通往洛南的重要通道,也是河南通往陕西的重要通道。明末李自成的义军在此打过仗,战争年代的红三军、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从此进入陕西。站在此豁口近观箭杆岭,蜿蜒曲折、迤逦延伸南北;远望西南山连绵起伏、纵横不知千里。当年的关口成了现在的豁口,当年的关门今已不见踪影,只有陕西洛南县委、县政府在这里立下的两座巍峨碑塔矗立于此。站在碑塔两侧,从河南往陕西看,碑身之上右书“洛南祝福您”,左书“欢迎君再来”;从陕西往河南看,右书“华夏文明摇篮”,左书“仓颉造字故里”。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的关门,周围是用青石条砌成的,门洞上圆下方,五尺多宽,九尺多高,关墙两丈多厚;关门为木胎内质铁皮外质,门墩和门槛均为石头做成;关门上方有阁楼,阁楼内有土地、山神像;关门两边有关墙,顺着两边的山脊南北延伸;关墙上有垛口和枪眼,应对随时发生的战事。1957年此关被拆毁,石条、石碑被运到兰草小学和兰西小学建学校,很多压在了教学楼的根基里。由于此关像一把大锁锁住了豫陕通道,故名铁锁关。铁锁关所在的箭杆岭,据说有当年李自成义军战斗时遗落的箭杆而得名。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李自成大将李过奉命迎接投奔义军后回县城接取家眷又被官衙逮捕的牛金星,偷袭了卢氏城,劫了大狱,烧了官署,救出牛金星,从铁锁关进入洛南,转到石门寨。1932年11月,、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从洪湖地区北上,向陕南豫西一带转移,曾攻克铁锁关,到达商洛、汉中一带,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让红军的故事在这里传扬。1934年12月初,由程子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出发,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官坡兰草入驻,并在铁锁关击败200余人的洛南保安团,进入陕南,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站在铁锁关,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金戈铁马、炮轰隆隆的声音……
6、官衙村名字的来历丰沛大沙河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在安徽砀山蟠龙集决口冲出的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河道,是属于黄河故道的分叉。黄河故道在徐州境内分为两道,主河道称为故黄河,是从丰县二坝起,经丰县、铜山、徐州市区和睢宁,滚滚东流入黄海,全长173公里。原黄河分洪叉道又称大沙河,是从丰县二坝起,经丰沛两县入昭阳湖,全长61公里。忆往昔,黄泛风沙接连不断,大沙河两岸"只长茅草不长粮","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民间甚至流传着"有女不嫁沙窝村,西南地里刨茅根。抓钩子能把手磨破,糊涂汤子灌死人。"大沙河上游是在河南开封、兰考一带,自华山以北即傍沛县西部,由南向东北流入昭阳湖。翻开《沛县志》就可以了解到,明朝以前的黄患暂且不表,仅清朝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就有十余次,两岸百姓深受其害。大沙河原来是沙为主,水为次,黄土高原的大量流沙冲积到这里,把本来十分肥沃的土地或冲刷成河,或覆盖在数米之下。东西宽十多公里,绵延数百里的沙滩,成了淮海平原上的"小沙漠"。风沙肆虐,土地瘠薄,农田被毁,道路淹没,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数百年来,历任官府虽有治理大沙河的想法,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大都半途而废,治末不治本。过了一年半载,大沙河依然风沙肆虐,愁了官衙,苦了百姓。 清咸丰六年黄河决口于兰仪岸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城西北12公里,东坝头村西。),夺大清河入海,河道彻底北移,沛县地区才从此彻底免除了黄患。新中国成立后,对大沙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尤其是2012年以来,徐州市启动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工程,大沙河被纳入"黄河故道"的开发范畴。大沙河才得以彻底改观,开始造福两岸的百姓。如今,大沙河已从昔日荒滩变成绿色湿地,沿岸植绿率已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防风林带一万余亩,已从根本上控制住了风沙。经过对大沙河清淤、护坡、植绿,系统设计规划,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现已成为丰沛人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看今朝,大沙河美不胜收。远看节制闸耸立,大桥如虹飞架东西;近观两岸花木锦绣,沙鸥翔集。尤其是大沙河沛县金水河段,更是美景醉人,令人留连忘返。南北十余里,东岸是刘邦故居刘邦店,西边是朱集新区千秋集,相传为明皇朱元璋祖籍地。春天,万木吐翠,花香遍野;夏天,岸芷汀兰,风凉世界;秋天,果实累累,坠弯技头;冬天,雾凇蒙蒙,冰莹剔透。这里也成了众多自驾游和骑行爱好者的打卡之地。这次我和几位四中老同事相约来到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是初春时节。流连在沙河岸边,只见芦苇摇曳,群鸟云集,远处的村落古朴典雅,果树成林。湿地、水鸟、村落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一位老家住大沙河东岸的同行者就是喝着沙河水长大的,触景情,他不禁诗兴大发:"沙河两岸风光好,水天一色鸟飞翔。绿草红花蝶飞舞,喜鹊鸣唱树梢上"。大沙河是丰沛人民的母亲河,尽管她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但凭借其柔韧坚强和百折不屈,一定会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7、宝丰县官衙村关于内乡县衙三副著名对联的浅析与思考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古代县衙保存完整的历史标本。它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府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官衙,也被戏为"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内乡县衙中具特色的景致,是雕刻在各个院落门庭中的十多副各式对联。这里的院落是县衙为政执法的各个单位,这些对联刻在门上,是为了警示执政执法者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执法公正。这些对联中著名的有三副。第一副是: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第二副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第三副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已也是百姓。这三副对联讲的是封建社会对官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当官执政要不负国家,不欺民众;言行一致,顾全大局;为官一处,造福一方。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执政者,深知吏治的重要性,对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皆有明确的要求,并根据不同单位特点,用通俗的语言,刻于各个门庭,以时时进行警示,让百姓进行监督。这不失为对官员队伍开展警示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现在是立d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d和国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官员的根本宗旨,并经常开展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反腐倡廉,廉洁奉公各种教育活动。对内乡县衙的这些对联,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借鉴,列入警示教育的一项内容。封建社会官员能做到的事情,共产d的各级干部不但能够做到,而且会远远超越他们,真正造就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队伍。
8、官厢自然村简介参观内乡古代县衙2023年5月22日到河邓州市办事,在朋友的推荐下,于下午参观中国保存好的内乡古代县衙。内乡县衙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1996年11月20日,内乡县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用了一个多小时游玩,百闻不如一见,赏古代内乡县衙景观,品内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雅韵!让这些历史文化景观,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