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历史简介(氨历史)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6:17:46 浏览
1、氨历史

这一定是世界上争议大的一位科学家,他利用科研成果杀死了数百万人,却也拯救了数十亿人,他到底是恶棍还是英雄?这就是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哈伯,可其他获奖者却拒绝与他同台领奖,并表示抗议,就连《纽约时报》都发表了一篇批评他的文章。这位如此遭人嫌恶的科学家到底做了什么?其实,真要说起来,哈伯对于人类的贡献更大一些。事情要从美国很奇葩的一条法律讲起:如果美国公民在一座全新的岛屿上发现很多鸟屎,那么他就可以宣称这个岛屿是美国的,并且美国会派出军队来保卫这座岛屿,目前美国有10个岛屿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宣誓主权的。为什么美国人会对鸟屎如此着迷?这其实是因为鸟屎中含有20%的氮,而氮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人类每天都要从食物中摄取氮。我们吃的很多植物,如水稻、大豆、麦子等都是从土壤中获取氮的,可问题是土壤里的氮含量有限,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耕种,就会将土壤中的氮消耗完,这样生长出来的农作物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叶子变黄、生长受阻,极容易受害虫和疾病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当然就是往土壤中添加氮,所以富含氮的鸟屎才会显得如此珍贵,甚至为了鸟屎,人类还不惜发动战争。显然,光靠数量稀少的鸟屎不足以拯救含氮量越来越少的土壤。1898年,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做了一个十分恐怖的预言: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土壤中的氮将会被耗尽,人类将再难种出粮食,我们将面临吃不饱饭的致命危险,那时全世界很多人都将死于饥饿,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人类必须生产出氮。其实,空气中78%都是氮,但这种形式的氮,植物却无法直接使用。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化学家经过无数次失败,直到1909年,哈伯才成功生产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滴液态氨气。而氨气是氮和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催化剂合成的液化形态,因此合成氨可以当作氮肥来使用。随后,氮肥立马在德国被大规模生产出来,土壤中添加了氮肥后,农民能种出4倍多的粮食,地球人口也随之爆增。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每个人体内有50%的氮原子,都来自于哈伯的实验成果。既然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那么说他拯救了几十亿人也不为过可是哈伯做了如此伟大的发明,为什么他还会如此遭人痛恨呢?这也跟他的这一发明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哈伯自愿服兵役,战争进行了几个月后,德国的炸药就用完了,哈伯很快用他的专业知识帮助德军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他发现氮肥中的硝酸铵不仅是一种肥料,还是一种炸药。两个氮原子聚在一起形成键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哈伯根据这一点研发出了火药、TNT炸药等爆炸品,后来,他还将化肥厂改造成德军制造炸药的军工厂。很快,哈伯的实验成果就变成了德国战争的核心武器,他还极端地认为,化学能为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哈伯成了丧心病狂的化学武器制造者。几个月后,他生产出骇人听闻的氯气,在第一场实战中就夺走了敌军5000人的性命,也是因为这场战争,哈伯被德军提升为上尉。之后,哈伯继续经营着他的化学武器研究所,到1917年,他更是雇佣了1500人,其中包括150名科学家。这个化学武器研究所为德国贡献了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却也制造了数不清的罪恶,一战结束后光是死于化学武器的士兵就多达10万人。这也就是爱好和平的其他科学家嫌恶哈伯的原因。1934年,这位极具影响力和臭名昭著的化学家,在瑞士的一个酒店里死于心脏衰竭。哈伯是有争议的一位科学家,他的发明造福了人类,却也夺走了数百万条人命,我们无法去评判他。其实每一个研究成果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它。#氨历史简介#

2、氨的发现史

二甲醚混合对氨的高温着火延迟期的影响价值氨(NH3)具备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碳燃料,然而,与使用氨作为燃料相关的挑战之一是其相对较高的点火延迟,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更是如此。点火延迟是指喷射开始和燃烧开始之间的时间,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策略来提高氨的燃烧性能,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是添加二甲醚(DME)作为混合燃料,因为DME具有良好的点火特性。了解点火延迟:点火延迟期是燃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因为它影响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它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化学成分、温度、压力和燃料混合物。较长的点火延迟会导致不完全燃烧、低效的能量释放和增加的排放,因此,减少氨的着火延迟对于优化其燃烧性能至关重要。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几个理想的燃烧特性,它具有高十六烷值,这表明它具有优良的自燃性能和快速燃烧。DME还具有较低的点火温度、较宽的可燃极限和可忽略不计的烟灰形成。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增强氨燃烧性能的合适候选材料。已经进行了几项实验研究来评估DME混合对氨的高温点火延迟期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各种实验装置,包括快速压缩机(RCM)和激波管,来模拟与实际燃烧系统相关的高温条件。在薛等人(20XX)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使用激波管来测量高温下氨和DME混合物的点火延迟,结果表明,随着二甲醚的加入,氨的着火延迟期显著降低。DME的存在改良了混合物的总体反应性,减少了燃烧开始前的延迟时间,该研究将这种效应归因于燃料-空气混合的增强、化学反应性的提高以及DME分解反应中间产物的存在。李等人另一项研究利用快速压缩机器来探索氨-DME混合物在各种条件下的点火特性,研究表明,随着二甲醚含量的增加,氨的着火延迟期呈指数下降。它还强调了DME浓度、初始压力和温度在决定点火行为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添加DME可以显著降低着火延迟,促进氨更快速和完全的燃烧。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造成观察到的效应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也采用了计算建模技术,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详细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允许研究复杂的燃烧过程,包括氨和DME之间的相互作用。在Chen等人的计算研究中,使用详细的化学动力学机理分析了氨-DME混合物的反应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DME的加入加速了氨的分解,促进了自由基的形成。这些活性物质有助于混合物的整体反应性,从而减少点火延迟。该研究进一步强调了理解燃料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燃烧动力学的影响的重要性。二甲醚掺混对氨高温滞燃期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改良氨作为燃料的燃烧特性,使用激波管和快速压缩机器的实验研究一致表明,添加DME导致氨的点火延迟显著降低,通过在混合物中加入DME而提高的反应性和增强的燃料-空气混合有助于这种降低。此外,计算模型研究为氨-DME燃烧的潜在化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机理见解,这些模拟强调了DME在加速氨分解、促进自由基形成和影响整体反应性中的作用。通过揭示燃料组分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燃烧过程,并指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对氨作为燃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DME混合缩短了点火延迟,提高了整体燃烧效率,改良了能量释放,并可能降低排放。优化氨燃烧特性的能力对于其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包括运输、发电和工业过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理解氨-DME燃烧的复杂性。需要彻底研究不同DME浓度、温度、压力和其他操作条件的具体影响,以建立燃料配方和燃烧优化的综合指南。此外,应详细研究DME混合对其他重要燃烧参数的影响,如火焰稳定性、污染物形成和排放特性。理解添加DME的更广泛含义将有助于评估使用氨-DME混合物作为替代燃料的总体可行性和潜在环境效益。总之,研究二甲醚混合对氨的高温着火延迟的影响对于改良氨作为燃料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研究和计算模型研究一致表明,添加DME减少了点火延迟并提高了氨的反应性,这些发现有助于优化氨的燃烧特性,并为其在各种应用中作为无碳燃料的有效利用铺平道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氨-DME混合物有可能在向更可持续和更环保的能源领域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

3、氨的简介

【武汉制氨厂】湖北省早的氮肥厂,1958年7月正式动工兴建,由北京化工设计院设计,武汉市建筑工程公司和湖北省安装公司施工。因大办钢铁,工程时停时开,并多次因工程质量事故而返工,直至1962年9月第一期工程才基本竣工。1963年,投资90万元,在第一期工程基础上填平补齐和改造,使年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固定资产原值增至356万元;1964年投资270万元,生产能力扩大到4000吨,固定资产原值增至650万元;1973年又投资778万元,生产能力到1万吨,固定资产原值增至1630万元;1975年投资440万元,生产能力再次扩大到2万吨,固定资产原值增至2354万元。工厂投产后,先后经过6次填平补齐进行扩建和改造,使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1985年全厂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职工1626人,固定资产原值2050万元。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1万元。1985年,该厂经受第二次化肥滞销,市生产资料公司减少当年计划收购43%,同时也是历史上化肥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大、自销数量多、积压产品严重、原材料提价不利因素较多的一年。当年增加经济负担100余万元。经过努力,全年完成利润69万元;吨氨总能耗1530.62万大卡,耗白煤1102.67公斤标煤,耗烟煤455.68公斤标煤,耗电1345.9千瓦时。

4、氨特性

干腌火腿中肽的形成机理研究干腌火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加工工艺繁琐,对原料产地、加工环境要求严格,因此火腿具有特殊的风味。长期的发酵也让腿肉中的营养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更快补充蛋白质、脂质和微量元素,成为深受世界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功能性肽(尤其动物来源的肽)是指来自动物食物中由2~30个氨基酸组成且对生物机体的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一般分为生物活性肽和呈味肽。生物活性肽是指除基础的营养功能外,还可在生物体内起重要的生理作用,发挥特定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一般具有调节血压、提高免疫力、消除炎症、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和抗凝血等作用。呈味肽是干腌火腿产品特殊滋味的重要来源,呈味肽产生于蛋白质降解,主要包含的特征滋味有:鲜味、甜味、苦味、酸味、咸味及浓厚感。干腌火腿中肽的功能特性研究干腌火腿在原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内源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肌肉蛋白质发生显著降解,产生一系列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肽。火腿中生物活性肽总结起来有以下功能特征:抗氧化活性、降血压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降血糖和抗炎症功能。抗氧化活性研究成果很多,西班牙干腌火腿、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等均分离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肽。肽的抗氧化活性主要与氨基酸序列有关而且抗氧化肽序列中通常含有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一般来说疏水性越高,肽的抗氧化能力越强。降血压肽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移酶(ACE)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收缩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降血压肽通常在肽段的C末端和N末端对氨基酸种类有特殊要求,使得肽的结构与ACE的作用底物血管紧张素I类似,因而能与ACE结合,使得ACE失去原有的活性。抗菌肽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其两亲性的结构,该结构使得抗菌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干扰细胞正常的功能进而发挥抑菌作用。干腌火腿的风味主要由滋味和香味组成,来源于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蛋白质水解、脂质氧化以及其他成分的降解。香味物质一般具有挥发性,主要来源于食品中各类营养素的化学反应,形成各种醛类、醇类、酯类、酸类、酮类和烃类等物质。在火腿的滋味特征中,各类呈味肽发挥着重要作用,呈味肽是指在产品中呈现滋味的肽,来源于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研究表明呈味肽在发酵食品中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可以呈现出苦味、鲜味或浓厚味。干腌火腿中肽的形成机理研究干腌火腿的加工过程包括原料腿筛选、腌制、晾晒整形、发酵和后熟,较长的加工时间导致肌肉蛋白质发生降解,各种功能性肽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在加工前期的腌制阶段,低温和高盐的环境下肌肉内源酶的作用是导致蛋白质水解、活性肽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组织蛋白酶B、D、H和L和外肽酶(肽酶和氨肽酶)以及钙激活蛋白酶。在发酵及后熟阶段,适宜的温湿度能够激活蛋白酶的活力,同时由于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代谢或者分泌胞外蛋白酶进而降解肌肉蛋白质产生多肽及其衍生产物,因而在这个阶段火腿区系微生物与肌肉内源酶共同主导蛋白质的降解。研究发现火腿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是发生降解的主要蛋白。不同干腌火腿原料的选择不同,如金华火腿选用金华“两头乌”的鲜猪后腿,宣威火腿选用宣威乌金猪,伊比利亚火腿选用伊比利亚猪,巴马火腿选用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火腿加工条件如环境温湿度和处理时间在不同产品中要求不同,主要在腌制和成熟这2个阶段存在较大区别。不同加工工艺导致干腌火腿中蛋白质降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各类肽的功能特性以及含量。小分子肽尤其是寡肽在干腌火腿的滋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分离得到的众多呈味肽大多数为寡肽,而寡肽的形成对火腿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且通常在加工后期才开始大量积累。基于对呈味肽的形成过程的认识,目前许多学者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来实现小分子肽的富集,进而增强产品的滋味实现风味调控。干腌火腿中各类肽来源于肌肉蛋白质的降解,在组成肌肉的各类蛋白质中,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降解程度高,基质蛋白降解程度低。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有许多内源酶参与,目前研究较多而且在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肌肉中组织蛋白酶B、D、H和L和钙激活蛋白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能检测到蛋白酶的活性,并且蛋白酶的活性与小肽的生成数量及火腿的感官特性高度相关,表明组织蛋白酶的酶促蛋白质降解作用在干腌火腿的特征性风味和质地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肌肉中的内源酶种类较多,不同的pH条件下,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干腌火腿中随着加工的不断深入,环境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火腿内部理化性质的改变均能够影响内源酶的活力。因而探究加工过程中肽的含量和相关特性的变化结合内源酶的活性升降进一步解释酶与肽的关系,对于从工艺条件入手调控内源酶活力实现功能肽的富集是当前肉制品研究的重要方向。

5、氨原理知识

人工合成氨的历史。前言人工合成氨是人类在化学工业领域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从氨的重要性、人工合成氨的发展历程、技术突破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综述了人工合成氨的历史。通过对人工合成氨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在化学领域中的创新与进步。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领域的重要化学品。在农业方面,氨被用作植物肥料;在工业方面,氨被用作制造肥料、化肥、燃料和塑料等产品的原料。而在生活中,氨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清洁剂、染料、医药和塑料制品等。人工合成氨的出现,使得氨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农业、工业和生活领域的快速发展。人工合成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00年,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成功制备出氨气。随后,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1828年利用一种称为氨气水的化学物质,成功合成出了氨。这标志着人工合成氨的历史正式开始。然而,在当时,人们还无法利用这种新型化学品进行大规模生产。直到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和卡尔·博丁联合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哈伯-博丁法。这种方法基于利用高温高压下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的原理,可以大规模生产氨气。哈伯-博丁法的发明,标志着人工合成氨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系列制备高效催化剂的方法,使得合成氨的产率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人工合成氨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化学家拉尔夫·斯洛恩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氨技术,被称为斯洛恩循环。这种技术可以使得氨的产量和效率更高,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通过模拟氨合成反应的过程,来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设计,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效率。人工合成氨的出现,对农业、工业和生活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农业方面,氨被用作植物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工业方面,氨被用作制造肥料、化肥、燃料和塑料等产品的原料,这些产品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氨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清洁剂、染料、医药和塑料制品等生活用品中。笔者观点自从法国科学家阿莫斯·普勒在1901年成功合成氨以来,人们对合成氨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没有停止过。合成氨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对农业、工业和生活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工合成氨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发展机遇。参考文献【1】李亚伟. 从化学革命到人工合成氨. 科技资讯, 2018(2):50-51.【2】邱伟刚, 黄志勇, 袁继海, 等. 人工合成氨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化工, 2009, 36(6):1-5.【3】侯义峰. 人工合成氨发展史及其应用前景. 化工设计通讯, 2006, 10(4):7-9.【4】王德刚, 张卫华, 江淼, 等. 人工合成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2011, 39(2):21-23.【5】张静, 唐婧, 王建民, 等. 人工合成氨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8, 21(3):9-11.【6】王凤英, 王岩. 人工合成氨技术的历史及其应用. 无机盐工业, 2005, 37(2):34-37.

6、氨的发展历程及原因

皇帝都吃过的酱油。我敢只要你看了这个视频,再也不会吃带有科颜氏很火的老抽生抽了。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老抽、生抽极鲜,说实话。第一个是为了它的口感。第二个就是为了它的颜色从来不去了解配料表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今天我再详细的讲一讲酱油,目前在市面上但凡能够看见的老抽、生抽、极鲜等等这些所谓的酱油都是勾兑配置的。别的不用说,你看看它的配料表,看这些老抽、生抽它的配料表里面有什么呢?·第一类就是增鲜剂。像这个酵母提取物:肌甘酸、安钠、鸟甘酸、安钠、橙色和甘酸、安钠还有谷氨酸氨钠。·第二类就是甜味剂:三氯焦糖色、甘草酸、酸钾、安赛蜜。·第三类叫着色剂,也就是焦糖色。焦糖色并不是焦糖色,焦糖色是添加剂的一种,过量的食用会致癌。·第四类就是防腐剂:三磷酸钾、苯钾酸钠。其实传统的酱油根本不需要这些科技与生活真正的传统酱油,它的配料表是干净的,只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食用盐。现在市场上为什么那么多老抽、生抽及鲜?就是因为传统酱油的成本太高了,利润太低。所以这些企业为了利润没办法,搞起了这种科技很活。这个视频我想你看完之后应该就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一定要选择这种传统的酿造酱油,配料表的干净,只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食用盐。像这款传统的酱油是从二百年前一直到现在,坚持做这种传统酿造从来没有生产过任何的老抽、生抽。当然这种酱油只适合那些吃过传统老酱油的人,一些吃惯了科技与很活的人一定是吃不惯的。因为酱油就是原味原味既没有焦糖色,也没有增稠剂,也没有增味剂,增鲜剂,这些通通都没有。如果想吃这种老式的酱油,干净的、健康的、放心的点击下方的小黄车,就可以直接购买这款中坝酱油。它是有着百年的品牌历史道光皇帝亲自题名中坝酱油四个字,成为了皇宫的贡品。被誉为川菜未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每一滴都是经过足足一百八十天的日晒夜露酿造出来的。它的配料表只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只有盐和口蘑的营养,丰富,味道也是极其的鲜美。像味精、防腐剂、色素这些通通都为零,并且减盐百分之二十五。吃过的朋友都知道,它就是小时候吃的味道。这个之前都是原价四十九块九的。现在厂家搞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吃上自己的酱油,知道自己的品质二十六块八,买一瓶送一瓶还包邮到家。数量不多只有两百单。如果想吃,没有添加剂的酱油,这款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如果你不在乎添加剂,那无所谓了,因为身体是你自己的。

7、氨知识总结

人为什么不吃腐肉?理论上高温消毒的东西都可以吃,肉类腐败只要杀菌彻底就没问题才对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着大道理,也代表着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的过程!咱们先说原始人类,这个时期通常会被定义为 200万年前的“智人”,和我们现在的人类同宗,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此时的人类茹毛饮血,靠捕猎和少量坚果为生。在这个阶段,腐肉是难以避开的话题,因为体型等问题,人类想要获得食物困难。那么当时人类吃腐肉吗?有证据表明,人类必须要吃,并且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腐肉。可能有人会问,吃腐肉难道不会死吗?当然会死!只不过当时的人类消化系统和现在大不相同,并且进食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现在大多数肉食性动物都保持着吃腐肉的习惯,比如豺、犬等动物,它们在寻找到食物后,往往会不顾新鲜度,直接下肚充饥。但是它们有足够的底气,那就是强劲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力。这些食腐动物的胃中有强大的胃酸,远比人类胃中的PH值高,足以杀灭大多数细菌。同时他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要更强大,时刻应对体内出现的感染风险。早期人类是不是也拥有同样的特性呢?相信是这样的,毕竟我们的祖先一路走来,经历过类似的过程。那么人类何时失去了这种功能!又是因为什么失去的呢?当然是伴随着火的发现和使用!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200-300万年前,而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火”则要晚许多,大概是7000年前。我们可以推测出,火的出现和使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觉醒,也伴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比如加热到120℃以上,肉类中几乎所有的细菌都会被杀死,残留的一部分“顽固分子”也会在胃酸中失去活性,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排出体外。当然人类的饮食转变肯定也伴随着残酷的淘汰,许多进食腐肉的人被疾病害死。我们从进化论中得出推断,不爱吃腐肉的人更容易活下来,而喜欢腐肉的人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留在我们这批“不吃腐肉人种”体内的遗传信号也特别明显,那就是腐肉散发出的“尸氨”这种独特气味。“尸氨”就是甲烷等气体混合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不但具有刺激性气味,更会让人产生辣眼睛、皮肤痒等反应,让人不自觉的想要远离。而这种气味对食腐动物则不一样,更像是一种“美味”,诱惑它们胃口大开。至于人类的胃肠系统是进化还是退化,我们拿印度的“食腐族”做个对比就清楚了。印度有一群独特人,他们信封湿婆,在恒河中寻找腐烂的动植物,不做处理直接吃下去,其中包含人尸。我们尊重他们的信仰,但是也会为他们的生命安全担忧——这群人的平均寿命不足50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放弃腐烂食物是人类进化中伟大的表现之一!小伙伴们能接受腐败的食物吗?有没有想到火腿和皮蛋这类食物呢?作者:旧时梦话      校稿:川川#氨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