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经典简介(鲁迅经典作品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7:37:37 浏览
1、鲁迅经典作品简介

1932年夏天,哈尔滨突遇洪灾,一个漂亮女人从旅馆三楼顺着绳子逃出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女人就是传说中民国爱折腾、孤独也寂寞的才女萧红。鲁迅先生与萧红是忘年交,他曾经预言:“萧红是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当然萧红也没有辜负鲁迅的期许,她用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了近百万字的经典作品。萧红的一生是极其悲苦的,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却命运多舛,只活了31岁。她一生发表了《弃儿》、《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多篇文学作品,影响巨大。她先后与六位男子有过感情纠葛,很多当时有名的男作家都爱慕萧红,可是她19岁离家出走,十多年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两次生子均没有养育成人,终在香港因肺结核去世。她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女人!”可事实真是如此吗?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那天是迷信人所称的大恶之日,要么生子夭折,要么祸延父母,她后来八岁“克”死母亲,受到了父亲和继母的忌恨。好在自小祖父很袒护她,并教授她文化知识,萧红自小便喜欢文学和绘画,养成了很好的文学功底。父亲对他刻板冷酷,要把他嫁给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汪恩甲,萧红宁死不从,跟着帅气的表哥陆哲舜偷偷去北京读书。当家人听说萧红和表哥在校外租房同室而居,家人顿感羞耻,陆、萧两家就停了这对年轻男女的经济来源,两个人还没来得及幻想,已经成家的陆表哥就乖乖回了家,萧红第一次的爱恋失败了。萧红被父亲软禁了七个月后,又从家里逃了出来,再次去了北平。未婚夫汪恩甲的哥哥在北平状告萧红,要代弟休妻,萧红败诉,父亲一气之下将萧红送回哈尔滨老家关了起来。这一次她又找机会逃出来,从此开始了坎坷悲苦的一生。后人这样评价萧红:“她有文学才华,但在感情上极其幼稚。”从老家逃出来后,她在哈尔滨街头巧遇了未婚夫汪恩甲,令人不可置信的是,落魄的萧红竟然答应和已经解除婚约的汪恩甲同居。1932年夏天,两人已欠东兴顺旅馆六百多块大洋的食宿费用,身怀六甲的萧红被汪恩甲押在旅馆内等着赎身,不料汪恩甲一去再无踪影。旅馆老板恼羞成怒,要把萧红卖到妓院。萧红惊恐之下向哈尔滨国际协报求救,报馆的编辑萧军十分同情她,便到旅馆去看望她。萧军看了眼前落魄的萧红,听着她伤心的诉说,他被萧红过人的文采所折服,虽然他无力拿出几百块大洋,却决定救她出牢笼。萧军是军人出身,已婚,比萧红大几岁,对这个身处绝境满,脑子新思想的年轻女子产生了极强的保护欲,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来旅馆看望萧红。虽然无钱施救,但他的爱慕之心感动了萧红。这年夏天,哈尔滨突遭洪灾,萧军趁机找来一条小船,从旅馆后墙接住了顺着绳子从三楼爬下来的萧红,这次营救成了两个人一世孽缘的开始。萧红被萧军的爱情迷的神魂颠倒,她称萧军为三郎,萧军是她走上文学的领路人,也是她生命中的劫数。因为肖军有暴力倾向,经常打她,还四处沾花惹草,终两人于1938年在上海离婚,这是萧红一生中难忘也受伤深的一段感情。在上海时,萧红和鲁迅成了忘年交,萧红会背诵鲁迅的很多作品,她内心深处极为崇拜鲁迅。鲁迅对萧红在文学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萧红和萧军两人穷得连喝粥的钱都没时,鲁迅和许广平一起给他俩捎钱。鲁迅还经常介绍文学圈的朋友给二萧认识,请他们吃饭,家里随时向二萧开放。萧红离婚后,又与熟识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结婚,这个人给了萧红心里上的安慰,让她感到了自由平等尊重的爱情。萧红曾经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投入萧军的怀抱,然后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两个孩子都夭折了,萧红这一世再也没有了做母亲的机会。萧红一生悲苦,她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在生命后的岁月里,端木蕻良的爱总算给了她一丝慰藉。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重,恰逢日军轰炸香港,青年作家骆宾基受端木蕻良委托,到病房照顾萧红陪伴着他度过了人生的后44天,并为萧红记录了留在人世间的后作品《红玻璃的故事》,两人还有过一段短暂的感情,骆宾基后来说:“萧红曾表示我们能死在一起就好了。”骆宾基和端木蕻良还因此反目成仇,无论骆宾基和萧红有私情,还是端木蕻良想抛弃萧红,在萧红病逝时,两人一直陪在她身边。萧红离开得太早了,还未及充分绽放便凋零了,她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一生爱折腾,不愿守本分,感情上四处碰壁。她在一群人狂欢之孤独,却在一个人孤独时向往着狂欢,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结局很凄惨,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她在文学上的才华。 #鲁迅经典简介#

2、鲁迅祝福简介

鲁迅经典语录:“面具戴的久了,就会长到脸上”!字字珠玑,震撼人心!深以为然:面具戴的久了,就会长到脸上。”这句话出自于鲁迅先生的名言,意味深长,让人们深思。它揭示了人性隐藏真实内心的一种方式,即戴上面具以隐瞒自己的本质!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掩饰内心真相,制造出各种假象,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和弱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戴面具是一种可悲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阻碍了我们的内心增长和成长。如果我们想成为更好的人,必须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是能够让我们逐渐摆脱我们自己的阴影,逐渐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方式。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呼吁人们应该坦率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真相。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加真实和有力量。戴面具不仅会限制我们的个人成长,还会给我们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借鉴鲁迅先生的话:“我们必须抛掉面具,这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人类。”我们应该努力剥去面具,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有力量,从而成为我们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因为面具一旦戴久了、人的灵魂就会扭曲,自己对自己都会真假难分,终就会自我迷失了方向、成为妥妥的悲剧人物!

3、鲁迅作品简介

【鲁迅先生经典的吸烟姿势,这也是鲁迅【鲁迅生前后一张照片】1918年“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他所写的《狂人日记》的署名上,随后不仅出版了多部杂文合集,而且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文学作品,他用犀利的文笔在作品中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对社会的弊端进行了阐述和批判,被公认为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去世,年仅55岁。图为1936年10月8日,鲁迅带病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与4位青年木刻家交谈,这也是鲁迅生前后一张照片。

4、鲁迅文章简介

鲁迅经典杂文集,收录鲁迅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及一些笔战文章。冷嘲热讽讥评时政,文字曲折而犀利,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

5、鲁迅简介视频

今天打卡看看鲁迅的文章,先介绍一下鲁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主席评价他是伟太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9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就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的杂文集,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现有十八卷本《鲁迅全集》印行。

6、鲁迅经典简历

1923年的一天,鲁迅的弟媳羽太信子哭着对丈夫说:“大哥竟然偷看我冲凉!”周作人听后,气得捶胸顿足,提笔就给大哥鲁迅写了决裂信,而一旁的羽太信子却暗暗窃喜。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两人一起长大,关系甚好,那么鲁迅真会偷看弟媳冲凉?还是另有隐情,事情的经过,还得从羽太信子说起。羽太信子原本是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期间,请的一个家中保姆。她的年龄与周作人相仿,性格活泼又热情,很快便吸引了周作人。两个月后,周作人就娶了羽太信子为妻。羽太信子家十分贫穷,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就靠她赚钱养活一大家人。自她嫁给周作人后,养家的重任就落在了周作人身上。鲁迅又十分疼爱弟弟,时常拿出自己的钱资助他们,还要供羽太信子弟弟妹妹的学费。一家人的花费实在太大,鲁迅为了弟弟的幸福,放弃了赴德国留学的机会,回国就业。即便回国工作,鲁迅也还在担心弟弟一家的生活,多次给羽太信子寄钱,交代她好好照顾弟弟周作人。当时,羽太信子对鲁迅很是感激,给他写了多封信表达感激之情,鲁迅怕弟弟误会,并没有私下回信。1917年,周作人在日本完成学业后,就带着羽太信子回国,鲁迅也给弟弟介绍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为了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用自己所有积蓄,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一套四合院。鲁迅特意将宽敞的后院让出来,留给弟弟和弟媳妇住,怕羽太信子住不习惯,还把房子装修成日本风格。全家搬进四合院后,必然要一个人来管家,按理说,鲁迅应该把管理大权,交给妻子朱安,但朱安大字不识,没有文化。鲁迅看羽太信子精明能干,就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她来管理,并给她一个月500大洋。羽太信子开心极了,刚开始确实尽职尽责,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时间一长,羽太信子开始膨胀,不再任劳任怨。她把自己当成家里的女主人,一下请了十多个仆人。还时常对下人摆出一副高贵姿态,稍微不合她心意,对下人就是一顿痛骂。花钱更是毫无节制,每次逛百货店,都要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不喜欢就扔掉。周作人性格软弱,对妻子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也不敢多说什么。而鲁迅忙于工作,也没时间管理家中事务,只得任由她挥霍。羽太信子生生把鲁迅当成了摇钱树,每个月几百大洋,过着豪门阔太的生活。但羽太信子并不满足,竟然还打起四合院的主意。她想把鲁迅夫妻俩赶出去,霸占四合院,让自己的父母住进来。羽太信子思考良久,想好一个计策,就等着鲁迅自投罗网。一天,羽太信子在房中冲凉,恰巧鲁迅回到家中取东西。看到鲁迅进屋,穿着单薄的羽太信子就开始大声吵闹:“大哥非礼我,偷看我冲凉”。鲁迅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污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他没想到弟媳竟然来这一招,但为了避免街坊领居看热闹,只得先行离开,想等后面再跟弟弟解释。不久周作人回到家中,羽太信子开始哭哭啼啼,周作人看到妻子泪眼婆娑,赶忙问:“发生什么事了?”羽太信子抹着眼泪说:“大哥偷看我冲凉。”眼睛却偷瞄着,观察丈夫的反应。周作人听到此话,犹如晴天霹雳,气得捶胸顿足。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敬重了近40年的大哥,竟然会做出如此下作的事。羽太信子看到丈夫愤怒的表情,又趁机在旁边煽风点火,将此事夸大其词。周作人一气之下,当即给鲁迅写下一封决裂信。羽太信子却在一旁暗暗窃喜。鲁迅看完信,更是云里雾里,弟媳冤枉自己就算了,没想到,一起长大的弟弟竟然不相信自己。他气得满脸涨红,一下把信撕成碎片,顿时一股寒流袭来,从前心凉到后心!半个月之后,鲁迅带着原配夫人朱安和母亲搬出了八道湾,搬进了砖塔胡同。羽太信子终于成为了八道湾四合院真正的主人,随后将自己的父母亲戚接过来一起住,她“谋夺”家产的目标终于实现。鲁迅后来在文章里说八道湾四合院里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便是周作人,其她都是羽太信子的家人。此后,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他与弟弟周作人都再未相见。羽太信子从贫穷的保姆变成豪门阔太,如果不是鲁迅资助他,她也不会过上生富足的生活,但她不知道感恩,反而设计陷害鲁迅,让他们兄弟决裂。鲁迅跟周作人几十年的亲情终究抵不过枕边人的一句话,而且还是没有证据的诬告,曾经的手足变成再无联系的陌生人,着实让人心寒。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有颗感恩之心,方得始终!对羽太信子的做法,你怎么看待呢?

7、鲁迅经典事迹

[太阳]一天,鲁迅刚要躺下休息,突然,朱安爬到床上,哀求说:“大先生,你就给我一个孩子吧!”哪成想,鲁迅竟然一把将朱安推下床,还摔碎了床头的杯子……说起鲁迅,大家都听说过他的大名,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都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了写作,奉献给了文学。读了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们会感到无比的震撼,那些作品仿佛有生命一般,批判着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而在想到鲁迅先生,我们又不得不提起和他一生中有极大关联的女人。关于徐广平和鲁迅先生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另外一个女人,朱安。相信许多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朱安”这个名字,也不知道她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当你再去读一些有关鲁迅先生的传记时,你会发现,她仅仅被用了极少的篇幅描写。作为鲁迅先生的原配,为什么她会是这种待遇呢?故事还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在鲁迅的父亲死后,鲁母一直艰难地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然而,随着长子鲁迅的长大,鲁母便开始操心起儿子的终身大事。后来,经过媒人介绍,鲁家和朱家定下了婚约。起初,鲁迅对这场包办婚姻是十分反对的,他身为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一直主张的是自由恋爱。但是,鲁迅又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面对母亲的坚持,他不得不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可是,对于这桩包办婚姻,鲁迅虽然面子上并没有特别反对,在心里还是有些排斥的。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鲁迅曾经给朱安写过一封信,他希望朱安可以改变自己,不再被旧式的封建礼教所束缚。并且,他在书信里建议朱安放脚,进学堂读书,接受新思想。后来,鲁迅就没有再给朱安写过信。后来,鲁母听说儿子在日本的公园里挽着女人的手散步,怀里还抱着孩子。鲁母慌了,开始想办法让儿子回来成亲。1906年7月,鲁母给鲁迅寄过去一封书信,在信中她谎称自己病重,希望远在日本的鲁迅回国照顾自己。收到信的鲁迅心里十分着急,急忙买了票回家。等到鲁迅回家之后,发现母亲并没有事,才知母亲故意将他骗回了家。成亲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只等他和朱安成亲。无奈之下,鲁迅只好留在家中,与朱安成了亲。成亲那天,所有人都很高兴,除了鲁迅。朱安的轿子来了,从轿子里伸出了一只正常大小的脚,在下轿时,没有踩稳的脚上的绣花鞋掉了,露出一只裹得很小的三寸金莲。原来,朱安怕惹鲁迅生气,故意穿了一双大鞋,鞋里塞了很多棉花,却在下轿之时不小心败露了。那天在婚礼上,鲁迅不情愿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繁琐的结婚仪式。他觉得,这场婚礼是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的狂欢。结婚的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鲁迅的脸被印花被子的靛青染青了,他们纷纷猜测,鲁迅昨夜很有可能是哭了。不过,朱安也并不好过,鲁迅昨晚一直背对着她和衣而睡,这让她内心十分不安。第三天,鲁迅就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离家回了日本。后来,鲁迅很少再信中主动提起朱安,面对鲁迅的冷淡,朱安只是把难过放在心里,继续照顾着鲁迅的母亲。1909年,鲁迅从日本学成回国。1912年五月,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并和家人在八道湾居住。鲁迅曾经希望朱安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不要一辈子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可是朱安依旧执着地随着他来到北京。某天,鲁母看到邻居家的儿媳妇又生产了,便忍不住问朱安:“你一个女人,怎么就生不出孩子?”朱安什么话都说不出,只能默默流眼泪。可是,哪怕朱安主动,鲁迅都不肯看她一眼。后来,鲁迅认识了许广平,还和她有了儿子,朱安心里更多的却是高兴,因为大先生没有断后。说起朱安,你就会觉得十分可悲,在那个年代,女性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只能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连鲁迅都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由此可见,朱安和鲁迅的婚姻,自始至终都是残缺的,他们两人从来没有从这场婚姻里获得幸福。相反的是,他们两个都被束缚着。鲁迅所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只知道三从四德的女子,也不是一个日夜操劳的保姆。接受新思想的他,需要的是一个灵魂上的伴侣。和那个人在一起,会有聊不完的话题。两个人相知相守,有着同样的眼光和高度。显然,朱安不是这种人。所以说,不对等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