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简介图集(明史大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18:41:40 浏览
1、明史大全

1375年的一天,朱元璋打开一份“万言书”阅览,刚看两眼就勃然大怒“来人呐,把上万言书的家伙给朕抓起来,狠狠地打”,被朱元璋处以廷杖之刑的这名官员名叫茹太素。茹太素在洪武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明史》对他的评价是“以平允称”,“抗直不屈”等。“刚直不屈”就是说他极富责任心、原则性强,为人正直。那么既然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朱元璋当众责打呢?原来在洪武八年(1375年)的时候,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了一道万言书,朱元璋一看到万言书就头痛,朱元璋日理万机,性情急躁,哪有时间阅览这么长的奏章,于是找来中书郎王敏给他朗诵,当中书郎王敏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朱元璋越听越烦,感觉茹太素讲的都是空话大话,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是欺君之罪。突然大怒曰“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立即下旨将茹太素痛打一顿。打完茹太素朱元璋仍感觉不解恨,然后在第二天的早朝时候,就万言书一事,征询文武百官的意见。此时众说纷纭,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趋炎附势者,为了取悦朱元璋,都称赞朱元璋痛打茹太素没错,还指出茹太素的万言书就是无理取闹,还有的大臣指责茹太素目无皇帝,不仅违法礼制,而且还不合法制,应该问罪下狱。看着大臣们众口一词的指责茹太素,朱元璋在内心暗暗窃喜,自认为是明察秋毫,赏罚分明的明君,在环顾了一圈群臣的表现,突然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因为他看到宋濂孑然独立,并没有附和自己,然后就不高兴的问宋濂“大家都认为茹太素该打,你为何默不作声,难道你认为朕做错了吗”宋濂回答说“陛下前日下旨要广开言路,让文武百官谏言,茹太素谏言,如果合理可以采纳,如果不合理也不应当问罪,因为茹太素对圣上是一片中心,如果责打谏言的人,圣上就再也听不到逆耳忠言了”,朱元璋事后认真读了茹太素的万言书,感觉确实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于是,在次日早朝的时候,当着群臣的面直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虽然朱元璋没有再追究茹太素的罪责,但是茹太素却并非是宋濂所说的忠贞之士,而是一个迂腐的酸儒。在朝廷中不仅无所作为,反而为了博取虚名,总是阿谀奉承,随波逐流。有一次朱元璋赐酒给太素,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朱元璋听后,感觉此人太过虚伪,华而不实,没过多久就把他从户部尚书贬为御史。茹太素降为御史后,不思悔改,反而依然随波逐流,为了死谏,茹太素与同僚12人一起戴脚镣上朝,后被连坐处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职场中如何和领导相处,关系着自己的前途命运,相处舒服就能获得荣华富贵,相处不舒服,轻则丢饭碗,重则身败名裂。那么如何与领导相处呢,要掌握“三会”第一:会做人所谓会做人就是“合群”,不要做曲高和寡的“君子”,做一个“流俗”的人,才能让你在职场中更加顺利,善于隐藏锋芒,养精蓄锐,终才能“一鸣惊人”,而不是处处争强,哗众取宠。在上文中的茹太素,本来可以有一个好前程,但是却由于锋芒太露,特立独行,后却死于非命。生人勿近,熟人勿扰。在坚守与妥协之间,寻求一种智慧的平衡,这是应有的为人处世之道。第二: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揣摩人心,怎样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核心只有六个字“多看,多听,少说”。在朱元璋要求广开言路的时候,宋濂并没有上万言书,在朱元璋责打茹太素的时候,他并没有落井下石,在我看来,情商高就是会听话,听得懂别人说的话,才能够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怎么说。人终究是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少,傲慢与偏见不允许自己向别人低头。第三:会装糊涂高级的城府是看透不说透!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得过于聪明。上司喜欢聪明的下属,但讨厌自作聪明的下属,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则天下无难处之人矣。人生成败,靠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智慧,为什么才高八斗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为什么功勋卓著的人终却落个兔死狗烹,都是因为不谙人情世故,不懂人际关系,如果你因为不懂人际关系而孤立无援,建议你读一读《中国式人际关系99条操纵术》, 这本书全方位地分析了社交中的利益和权谋,教会你圆滑的处世技巧和睿智的生存哲学。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可以阅读全部内容。

2、明史简介大全集

【一则让郑成功蒙冤三百多年的谣言——清修《明史》之“郑成功淹死鲁王朱以海”说证伪】郑成功在建奴入关之后,坚持抗清多年,并且收回被荷兰人侵占的台湾,是民族英雄。可有一件事,郑成功却被冤枉300多年,直到一座古墓的发现,才还他清白。金门与福建的厦门隔海相望,归我国宝岛台湾管辖,是台湾离大陆近的岛屿。1959年,当地的农民在炸山取石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古墓。墓葬的规模很小,墓室在山上开凿而成,仅能放下一个棺材大小。通过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棺材中只是简单的陪葬了几只瓷碗,还有几枚明朝的铜钱。开始考古人员认为这只是一座普通墓,可随后墓中发现的一块石碑,彻底推翻了考古人员的结论。在一块长方形的石碑上,清楚的写着“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个大字,原来是大明朝鲁王的墓葬,墓中埋葬的是鲁王朱以海。鲁王的封地是在山东,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出现在金门?这就要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说起了,为了巩固全国的统治,朱元璋将儿子封为藩王镇守一方。第十个儿子朱檀被封为鲁王,封地就在山东兖州,而朱以海就是第十一任鲁王。1644年,朱以海刚刚继承王位一个月,兖州就被清军占领,鲁王被迫与属下流亡到江南。退守浙东的朱以海被明朝军民拥立为监国,领导抗清大业。清军的攻势越来越猛,朱以海只能退守金门,依靠到郑成功这里。到达金门以后,朱以海就突然就从史料上消失了。关于鲁王朱以海的下落,满清所修的《明史·诸王传一》中写道:“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清修《明史》的意思是说,郑成功开始对朱以海以礼相待,但时间长了之后,因为抗清事业的不顺利,两人产生了矛盾,郑成功一怒之下,将朱以海扔下海中淹死了。这说法一直流传了300年,郑成功也就背着淹死朱以海的罪名被冤枉了300年,直到朱以海的墓碑被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中记载:“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鲁王朱以海是因为哮喘病发,不治身亡的,并非被郑成功扔进海中淹死。而且朱以海死亡的时间是1662年11月,当时郑成功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把死在他后面的朱以海淹死。问题来了,清修《明史》为什么要故意将鲁王之死栽赃给郑成功呢?学界分析,此举主要是想挑拨离间郑成功与南明抗清组织的关系,抹黑郑成功,瓦解抗清的力量。在鲁王墓发现的这年冬天,蒋中正路过金门巡视,听说发现了明朝鲁王墓,就亲自到现场进行祭拜。并要求金门的文物部门在太武山营建一座新的墓葬,重新安葬鲁王棺椁。新的墓葬共修建了三年,直到1963年才完工,同时当时台湾的历史书上也有大量颂扬南明抗清英雄和郑成功的内容,将他们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加以歌颂。如今,鲁王朱以海的墓葬已经成为了金门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图片依次为鲁王朱以海疑冢墓碑,台湾两蒋时期历史书上关于郑成功的记载,蒋中正祭拜鲁王朱以海的照片,以及关于鲁王朱以海真冢疑冢的一点小考证。

3、明史高清图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为了溢美自己贬低对手,官家史书会掩盖或歪曲事实,但在在民间笔记中往往会保留真相。比如清朝修的明史中记载崇祯想迁都,却不敢背负责任,遭东林d人阻拦后,崇祯心中极为怨恨,只能痛骂他们是亡国之臣,显出了一副既想逃命又要立牌坊的猥琐形象。然而在当时文人钱士馨的《甲申传信录》和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的《崇祯遗录》等笔记中却根本不是这样,在他们的笔下,崇祯从来没有想过要迁都,提出这种建议的大臣都遭到他的严词斥责。清朝在明史中如此编排崇祯,无法是为了丑化明朝,抬高清朝。所以,相比较正史,鲁迅更愿意信野史,相比较正论,他也更相信笔记。所以对官修史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而是要批判地审视,还要做科学独立地分析。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4、明史简述

“一时宠利有尽,千秋青史难欺。”——《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三》【句意】:一时的恩宠与利禄总会完结,一时的蒙骗是难以改变公正的历史记述的。图片源自头条号“摄影世界FOTO”。

5、明史概述

明朝的江山,基本上是朱元璋及其安徽人,也就是那个淮西集团打下的天下,只可惜,洪武皇帝太狠,把那些功臣基本上团灭了,要不然,《明史》中的安徽列传人物必坐头把交椅。由于战争的创伤,安徽中北部,到了清朝还没有翻过劲来,只是到了清后期,安徽北部才开始有所改观,人才开始兴盛,出了李鸿章、段祺瑞、徐树铮等。图片中介绍的是明朝的大将军,安徽籍的多是开国功臣,陕西河南江苏等省大多是戍边大将军。[赞][祈祷][玫瑰]#明史简介图集#

6、图解明史

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一代新人换旧人,有的人追随建文帝殉节,有的人投诚朱棣,还有的人惶恐不安,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徐达有一个儿子叫徐增寿,曾经任职左都督。那时候是建文帝朱允炆时期,朱允炆曾经问徐增寿:“燕王是不是谋反了?”徐增寿面对着建文帝,仔细想了想,说:“燕王和先帝同气,现在已经地位高,都已经这么富贵了,怎么会谋反呢?”后来朱棣起兵,徐增寿悄悄地给朱棣传消息,这时候建文帝其实已经察觉了,但是他没有说。待到朱棣的将士们渡江,朱允炆把徐增寿叫来,劈头盖脸地怒斥,后来察觉异常,就把徐增寿杀了。当朱棣攻入南京城,看着徐增寿的尸体,想起来他对自己的帮助,忍不住抚尸哭。即位后,朱棣曾经和徐皇后讨论过应该怎么对待徐增寿。朱棣想给徐增寿封爵,徐皇后虽然和徐增寿是一家人,但是在这事情上,她劝朱棣,不能这样。在徐皇后的心里,徐增寿还不够封爵的资格,不能因为他是自己的弟弟,就徇私。有明一代,奇葩事很多,像建文帝朱允炆,是不是真的失踪?如果是失踪,他又去了哪里?经过各种争议说法后,越发扑朔迷离。明朝还有宦官乱政,明朝四大宦官,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这四个宦官,不知道的人应该比较少。但是明朝的外戚,还真谈不上特别厉害,这一点,应该和明朝的皇后有关,像徐达之女,她是皇后,但是她公私分明,以身作则。还有的皇后是平民皇后,本身没有什么实力,又谈何外戚之患?尽管徐皇后不想让朱棣册封自己的弟弟,但是朱棣坚持着要追封,竟然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且命他的儿子世袭。把这些都处理完了,朱棣才告诉徐皇后。徐皇后是这么回答朱棣的:“这不是我的志向。”徐皇后也没有感谢朱棣。朱棣和徐达家很有渊源,除了娶了徐达的长女徐氏,徐达还有一个儿子叫徐辉祖,他是徐达的长子,靖难之役的时候,是朱允炆这边的主将,在朱棣渡江时,徐辉祖仍然不肯放弃。在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徐辉祖守在父亲的祠堂里,拒绝出去迎接朱棣。朱棣下令让他供述罪状,但是朱元璋曾经给徐达发过免死铁券,面对着此情此景,朱棣也没有办法,于是肖去了他的爵位,后来把他囚禁起来。1407年,徐辉祖死去。面对着靖难之役,徐家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徐辉祖忠于朱允炆,徐增寿选择了朱棣,徐皇后当然也是选择朱棣,后朱棣赢得这场战争,每个人也都有了各自的结局。史料参考:《明史》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7、明史资料

2009年,央视主持人董倩问当年明月:你把明史写成了喜剧,是不是不尊重历史,太儿戏了?当年明月的回答,让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董倩大吃一惊。他很认真地回答说:“为什么我写历史可以卖到几百万册?可以和二月河相提并论?因为我理解他!很多人觉得我写的历史很幽默,但历史是残酷的,整个大明朝276年,留在史书中的都是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就是一篇传记甚至一句话。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人看历史以为它就是个故事,其实它真实的发生在过去的时间中。当年明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有很多种选择,低的是温饱,然后是金钱,超越金钱的是名望和权力,但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的,还有一种东西:就是智慧!喜欢看书的人肯定知道当年明月这个人,特别是喜欢历史书籍的人,当年明月就是妥妥的大神,在2006年接受采访之前,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出生,湖北宜昌人。从小到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扔在人堆里,可能都没有人认出来。石悦从小性格内向,懂事听话,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出去玩。一次去新华书店,五岁的石悦在书店里上下跳跃,突然对放在书架上的一套《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兴趣。父亲见了,只好咬牙花了五元钱将其买下。可回到家里,石悦却完全忘了这本书,碰也不碰。父亲看到严厉地说:“买了就得看!”还为此打了石悦一顿,毕竟五块钱在当时还挺贵的。上学时,其他同学玩游戏,谈恋爱,他却整天抱着文学历史研读。工作后,其他同事下班后泡吧聊八卦,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电脑前的奋笔疾书。石悦爱书,准确说是爱史。他爱读书到了一种手不离书的痴迷地步。也正是因为读书,他的人生得以改变。石悦开始了自己的历史研究。中小学的时候阅读《上下五千年》 12次。进入大学后,石悦读完《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通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大学同学评价他说:在我们眼中,石悦就像个神仙。叫他出去吃饭,要么就是不去,去了也不怎么吃。每天抱着本书,总是一副神游在外的样子。在校期间,一次晚上外出洗手之后回去,宿舍门锁上了,于是他就在门外苦等了三个小时却不敢敲门,想的就是等里面的人出门自己可以进去。毕业后他按照家里人的意愿去考公务员,后如愿地考上了全国只招5人的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对于他的工作,家里人都满意。每天下班后,他不像别的年轻人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而是潜心研读《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明代史籍。对于别人来说,当年明月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苦闷了,但是他却乐在其中,只要能推掉的应酬,他都会选择待在家里,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待在家里看书更舒服,自在的事。2006年,正是网络文学开始发生的黄金时期,他在闲暇之时阅读了一些网络小说,少年时期对于历史的热爱重新被激发出来,他萌生了写作网络小说的想法,于是他在论坛里开了一个名叫"明朝那些事——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的帖子。当年明月说: 这个朝代我很熟悉,而且这个朝代有很多被人误解的地方。像嘉靖年间的胡宗宪,他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是他的手下,一生精力都投入到抗倭中,可以说是有名有功的大英雄。此文一出,作者有别于传统史书、历史类读本的古板、呆滞,用语幽默风趣的写法,也迅速的获得了粉丝的一致好评。石悦对历史个人化、个性化的解读,拉近了大众与历史的关系,使得关注历史的人越来越多。石悦把自己的心血放在了史书上,而史书也回馈了他,不仅回馈了他金钱名利,也回馈了他精神上的富足和灵魂里的透彻。所以,当当年明月再次升官的消息传来时,读者并没有过多惊讶,人们有的多的评价是,能写出这样大气磅礴、探讨人性和人心这部大部头的书的人来说,仕途这点事对他来说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当年明月活得太通透、智慧了。网上大火的《明朝那些事儿》被出版社看到了。于是他们找到了石悦,然后出版成书。而石悦从成册出版的9本书的版税中赚了4100万元。《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风格嬉笑怒骂,用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流行语汇去描述历史,可读性强,但其内容却绝不是所谓的戏说,石悦查找了上千种史料,包括古本、笔记以及杂谈等等。我们读的轻松,可他写的却一点也不轻松。《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历史小说,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将一段段明朝历史娓娓道来,即便是平时不怎么喜欢历史的人,读了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也会被吸引,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因为真的很好看。柳传志曾说: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觉得这部书太妙了,很多东西很可以值得我们去对比参考,能挖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出来!如果你也是一个爱历史、爱看书的人,那么这部《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不要错过。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学到历史,更能了解人性,懂得人生,在谈笑之间,获得超然物外的智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