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出版前后一九二九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就读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认识了自己的老乡,当时在“青大”任教的王统照先生。王统照先生与臧克家是老乡,都是山东诸城人。当时,王统照先生是中国文坛显赫人物,文才横溢,诗路开阔。臧克家为诗作经常请教王统照先生。一次,臧克家手拿诗稿来到王统照先生寓所。王统照先生先教他背诵唐诗、宋词和白话韵文。臧克家竟背的的滚瓜烂熟。王统照先生再阅读臧克家写得诗,眼前一亮,有种清新隽永的感觉,心中格外欣喜。此刻的王统照先生用热情目光,审视着眼前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臧克家。王统照先生没因与臧克家是老乡而有意大加赞扬,去吹捧。而是诚恳地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了不足“不缺乏尖巧的本领,只是需要更深进,更远大,更朴素”。之后,王统照先生又领着臧克家引见了当时我国诗坛泰斗闻一多先生。从此,他们三人常在清晨,在霜夜,在月光下,在灯火旁,谈诗论文,认真坦诚。很快,一九二九年底,臧克家开始发表诗作。虽然没引起诗坛注意,但是,一颗新星正在升起。至一九三二年,诗人臧克家已发表了不少诗作。一九三三年初,他与别人再三选择,编成诗集《烙印》,准备出版。遗憾的是出版社不给出版,还挑剔他的诗是“客观的”,“雕塑式的”。王统照先生知道此事异常气愤,“固然只是良玉精金,即同是自己人也不避嫌说它是瓦砾,不值一顾。这期间容不得自私,也容不得过分地矜持。”王统照先生要为臧克家说话了。他要资助臧克家,担任发行出版人,以就“鉴先”的笔名为其出版。同时,又教臧克家持《烙印》诗集送闻一多先生。因为,王统照先生深知闻一多先生是爱才的,肯定是欣赏臧克家诗的,更何况王统照先生已提前向闻一多先生介绍和引荐过,闻一多先生对臧克家早有所闻了。一九三三年七月,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正式出版了,闻一多先生还写了《序》文。出版后,得到了文坛先辈和读者的欣赏。“茅盾君是头一个认识了他的歌咏的力量与朴素的技巧”。接着老舍撰文称赞臧克家的诗是“石山旁劲竹”。臧克家谈及此事,曾说“没有剑三就不大可能有这本小书问世”(剑三即王统照)。
2、臧克家怎么读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数学交了白卷,0分,语文也只写了3句话,仅28个字。闻一多看了这3句话后极为欣赏,不仅给了98分的高分,还拍案叫绝道:“破格录取!”臧克家,山东潍坊人。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父母是知识分子,所以他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可不幸的是,他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让他从小就尝遍了人间冷暖。于是他发奋读书,盼望着能早些改变贫穷的命运。臧克家大约在八 九岁的时候,上了私塾。1919年,考入县城的“第一高等小学”,学习了三年。受到当时新思想的影响,他的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但本应“高小”三年毕业的他,当中因为丧父休学的原因,被推迟了一年毕业1923年,臧克家开始向《语丝》投稿,并于1925年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处 女作《别十与天罡》,当时的署名为少全一直以来,臧克家都期盼着可以考入青岛大学,当时报考青岛大学必须要考国文和数学两个科目。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私立学校的老师不太注重数学的学习。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看到数学考卷的那一刻,他顿时感觉心灰意冷,0分也是毫无疑问的。而在国文的考试中,他的发挥也是令人诧异。当时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一为《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为《杂感》,要求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3句话,28个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却饱含哲理,令评卷的闻一多先生再三感叹,对此极为欣赏,当即就给出了98分的高分。在闻一多的极力坚持下,即使臧克家的数学考试吃了个“鸭蛋”,他还是被青岛大学破格录取了。事实证明,臧克家确实有才学,又有能力。臧克家进入青岛大学后,开始读的是外语系,后面转到了闻一多的国文系。在闻一多的精心教导下,臧克家成为了国文系优秀的学生之一。很快,臧克家就在《新月》、《现代》等书刊上发表了《罪恶的黑手》、《忧患》等作品,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成为了诗坛上的一科新星。臧克家的创作的《烙印》一出,一度洛阳纸贵,文坛各大家纷纷给出了高度评价。后来忆及于此,臧克家深情地说:“这一切还幸得闻一多先生的慧眼识珠,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石头读历史臧克家和闻一多他们两个都是诗人。当时青岛大学的国文考试,臧克家写的杂感只有3句话,28个字,明显就不是一篇文章,不符合考试的要求。但臧克家这匹千里马他很幸运,他遇到了伯乐,恰巧这位伯乐也刚好是一位诗人闻一多。他看到这份考卷的时候,当即就认定,这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学生,把他破格录取了。所以说臧克家能遇上闻一多是臧克家的幸运而我们当代诗坛有臧克家,也是我们文坛的幸运对此,你怎么看?#z臧克家简介#
3、臧克家的资料1905年10月8日,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臧克家出生。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被誉为“农民诗人”。#z臧克家简介#
4、臧克家的事件1930年,报考青岛大学的臧克家,面对数学卷子一筹莫展,交了白卷。谁知不久,他却收到了青岛大学英语系录取通知书。原来,臧克家在国文考试中写下的短短三行诗,深深打动了主考官,得了当年国学考试的高分。经学校批准,他在数学得了零分的情况下被破格录取。臧克家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毅然投笔从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革命战斗中。在讨伐革命叛徒夏斗寅失败后,他开始了长时间的逃亡生活。由于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残酷,想到革命的艰难,臧克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笔墨来警醒世人,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他迫切想进入大学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于是,臧克家决定报考国立青岛大学。当时青岛大学的招生考试只考国文和数学两门,但是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臧克家,几乎没有接触过数学,他硬着头皮上了考场。第一场是国文考试,当时的考题只有两道题目,让考生任选其一:一是描写一下对生活的感悟;二是说说为什么要报考青岛大学。臧克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极好的文学修养,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描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确定好题目,臧克家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他略作思考后,只在答卷上写了三句话,便自信满满地交了卷,监考老师和诸多考生惊讶不已。可到了考数学的时候,看着发下来的卷子臧克家傻了眼:满满一张卷子的题他都不会做。他心想:真正是题认识我,我不认识题呀。此时,看到其他考生都在埋头做题,臧克家心急如焚但只能交了白卷。回家后,臧克家自感考学无望,决定听取朋友的建议,先找份编辑工作,一边继续和文学打交道,一边好好学习数学,以备明年再考。谁知没过多久,臧克家竟意外地收到了青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臧克家的数学虽然得了零分,但是他在国文考试中写下的短短三行诗,深深地打动了主考官。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一开始看到臧克家的国文卷子上只有寥寥几句时,不禁眉头一皱。可是等他仔细看完那三行字后,忍不住拍案叫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就是这简单却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三句话,深深震撼了闻一多,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的他,立即给了臧克家98分,是当年国学考试的高分。就这样,臧克家成了青岛大学的学生。入学后,他又在闻一多的帮助下从英语系转到了国文系。从此,闻一多成了臧克家亦师亦友的知己,对臧克家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大。而臧克家也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写出了许多经典作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臧克家这匹有文学天赋的千里马,幸运地遇到了闻一多这位爱才惜才的伯乐,这便成了一段文坛佳话。
5、臧克家简介介绍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告诉你人民是什么臧克家,老诗人
6、臧克家有的人1947年,诗人臧克家接到家里的来信,他和前妻的2个儿子要到上海来生活,臧克家正想拒绝,没想到,妻子郑曼却说:“把他们接来吧,越快越好。”原来,臧克家的前妻是出身大户人家的王深汀,两人结婚后,因为聚少离多,终离婚,而生下的2个儿子交给了臧克家的妹妹抚养。后来,臧克家遇到了真爱郑曼,两人结婚后定居上海,有一天妹妹写信,自己无力抚养两个孩子,希望能送到上海。臧克家本来想拒绝,但没想到,妻子郑曼却让他把孩子尽快接来。在郑曼的细心养育下,两个儿子终都成了人才。
7、臧克家从军行臧克家晚年情系向阳湖五七干校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关于五七干校的回忆,可以说莫衷一是。有人把五七干校比喻成牛棚,在那里经受着虐待与摧残。而有人却把五七干校视为生命的加油站,多年以后还思之犹酣。著名诗人臧克家关于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回忆,则是属于后者。他说道:想起来真好笑,过去我有些多年求医问药都治不好的老毛病,到向阳湖以后竟不治自愈了。以前每晚失眠,吃大剂量的安眠药照样在床上辗转反侧。可到了向阳湖,每晚身子一沾床板便鼾声大作了。过去吃饭时,每顿吃得很少很精还常常消化不良。而在向阳湖,每顿粗茶淡饭能吃上好几碗。去向阳湖前,我是弱不禁风的病号,上二楼都要坐电梯。从向阳湖回来,我步履轻捷,中气十足,越活越年轻了。他真诚地认为,知识分子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一是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对社会底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是克服了自身虚浮的毛病,变得更接地气了。说实话,跟当时的农民相比,这些城里人算是过着神仙的日子。当年有首顺口溜,对他们充满着羡慕嫉妒恨:穿着旧衣,戴着新表。月月有工资,周末睡懒觉。种田不问收成,回城大包小包!尊敬的读者: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