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可简介(姜维哪里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20:04:37 浏览
1、姜维哪里人

姜维,字伯约,号幼麟(小麒麟)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

2、姜维与邓艾

姜维与诸葛亮的差距究竟在何处呢?愚以为主要有五:第一,他缺乏诸葛亮的资历与人脉。诸葛亮是在刘备创业阶段被三番五次请出来委以重任,姜维却是兵败被招降过来。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后主尊为“相父”,权倾朝野,而诸葛亮刚死的时候,姜维虽有军权,“总督诸处人马”,但政治地位在蒋琬、费祎之后,在汉中还有吴懿牵制。也就是说,诸葛亮并未把他选为接班人,只教给他一些军事技术(连弩法)和战术,而不准备让其享有自己原来的地位,他也不可能获得诸葛亮那样的权势。这样,姜维征伐起来后顾之忧与掣肘之处就比诸葛亮更多。他本是魏将,蜀汉朝廷内部不论是北方势力圈还是荆州势力圈、益州势力圈的人都与姜维没有过深交情。所以姜维倚重的是同样原为魏将而比他降蜀更晚的夏侯霸,再就是蜀汉原来的二三流战将廖化、张翼和张嶷,以及他自己新提拔的将领蒋舒和傅佥。皇宫内小人黄皓作祟,他就奈何不得。其次,他的出师失去了诸葛亮原有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刘备活着时总打着“匡扶汉室”旗号,形成蜀汉朝野公认的意识形态,产生某种精神凝聚力,同时也使自己的政权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刘备死后,诸葛亮以继承刘备遗志名义北伐,仍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诸葛亮死后,原为魏将的姜维再打这个旗号,就显得没有说服力,甚至有些滑稽荒诞了。姜维伐魏,其实还是为个人功名。《三国志》裴注说姜维出道之前就“好立功名”,并引用孙盛的话对姜维的道德表示质疑: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道德受质疑的人带兵征讨,其号召力与凝聚力肯定大打折扣。第三,姜维自身能力有欠缺。战略方面,姜维不能审时度势,做到知己知彼,而常自大轻敌。夏侯霸给他介绍魏国后起之秀钟会和邓艾如何了得,他不以为然。后,他恰恰败在这二人手中。费祎提醒并劝阻他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比诸葛丞相差远了,丞相尚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他却称自己“深知羌人之心”,以为羌兵可以依赖,后来恰恰吃了羌兵的亏。战术方面,他与魏兵交锋偶有得手,但总的来讲是败多胜少。蜀将张嶷为救他还丧了命。第四,失去军心民心。姜维不断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屡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使本来人脉就不太强的他更加失去人心:“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也未成功,但有几人埋怨过?第五,性格弱点明显。姜维的性格及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有重要问题:他动不动爱发怒。诸葛亮祈寿时被魏延误将主灯扑灭,他发怒欲杀魏延,可见他仗着丞相宠信,对资格比他老地位比他高的魏延毫不尊重。廖化是跟随关羽多年的老将,面对姜维的一意孤行,冷静分析形势:“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再说魏将邓艾也不是等闲之辈,将军你强行难为之事,不合适吧?”这些话本是金玉良言,却惹得姜维勃然大怒,并威胁“逆我者亡”。他与后主的关系远不及诸葛亮,诸葛亮对后主还保持尊重态度,姜维在一些细节上却不太注意:得知后主身边宦官黄皓使坏,他带着几个人直闯进宫中,要后主杀黄皓。后主不从,姜维“忿忿而出”。虽然姜维本人没有反意,可他这样做派,让后主心里怎么想?能不戒备提放他?姜维为人比较阴狠。后主投降后,他假意投靠钟会,鼓动钟会造反独立。因担心钟会手下诸将不服,他鼓动钟会将其全数坑杀。总之,姜维的继承诸葛亮,是继承了其错误一面;而由于他才能、素质与人脉、机缘均不及孔明,他的一意孤行成为促蜀汉走向灭亡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他投靠和依附钟会,又加速了钟会的灭亡!说到底,姜维是将才,不是帅才。诸葛亮说他“思虑精密”,实在是高估了他。也有许多《三国》迷推崇魏延、为魏延的命运惋惜,其实魏延的才能与性格弱点与姜维有些类似:魏延也是可以做军区司令员,不适合做三军总司令。他俩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被诸葛亮一眼看中,另一个诸葛亮一见就不对眼。《三国志》引用郤正的话为姜维辩解,说他为官清廉,为人严谨,生活艰苦朴素,而且他这样做并不是要做给人看,而是觉得这样就满足了,没有过多欲求。这话不假:他当蜀汉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多年,没有为自己购买或修建几十套几百套豪宅,没有存款,没养二奶三奶,家里也没有文工团女演员常来常往常住,衣服不求名牌,就穿公家发的;出门不乘宝马奔驰,不大肆公款吃喝(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这在今天来说也属罕见的好干部。但他坏就坏在个人野心。一个人的追求如果合乎时势、合乎自己能力实际,那叫雄心;否则就算野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如果不损害百姓利益,那是悲剧英雄;若仅仅为满足个人野心而不顾百姓死活,那就是罪人。

3、姜维个人简介

256年,姜维率军从祁山出发,可约定好会合的同事迟迟不到,这时前方出现一支军队,姜维只能叹一声无奈:“胡济失约,此次北伐已成泡影了。”这一次已经是姜维第九次举行北伐,此前一年他在洮西大破王经部,斩杀数万魏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因为陈泰的支援而不得不撤退。姜维心机颇深,他没有退守汉中,而是留在钟提,被晋升大将军,这次北伐他要求镇西大将军胡济一起出兵,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胡济居然失约了。这胡济可不简单,当年诸葛亮还在隆中种地的时候,身边朋友不多,仅有博陵崔钧、颍川徐庶和他关系好点,彼此间不以贫富相比。之后卧龙腾飞,又结识到南郡董和、义阳胡济等好友,诸葛亮称这四人为能纠正自己过失的益友,所以后世也称四人为“诸葛四友”。四友中崔钧下落不明,徐庶做了魏国的臣子,董和深得刘备器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的董允就是董和的儿子,而胡济则成为诸葛亮的主簿,并多次随他北伐作战。胡济性格沉稳,为人正直,交友不看身份,只重品德,虽然重臣费祎、董允都算是他的晚辈,但胡济和他们都聊得来,没有端着长辈的架子,众人一起协助诸葛亮,将蜀汉事业做大做强。诸葛亮去世后,胡济任命为中典军,封成阳亭侯,此时蜀汉的战略规划也由进攻改为防守,对汉中前线开始加强防备,而胡济以资历高、性格稳的原因,接替去世的王平担任汉中都督、镇西大将军。胡济在汉中待了八年,期间经历后主怠政、费祎被害、黄皓专权、姜维北伐等大事,姜维北伐一度将战线推前到陇西一带,汉中倒是成为了后方,胡济虽是汉中都督,但也没什么事情好做。公元255年,姜维率夏侯霸、张翼经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大战于洮西,此战姜维立功颇多,但他不听张翼劝阻,执意拿下狄道城,结果魏征西将军陈泰赶来,姜维差点被反包围住。此战后,姜维进取之心不息,没有回成都,下令全军驻扎在钟提,他想要出其不意,要求胡济率汉中军队前来,趁第二年秋天收成之际再次发兵,出祁山、南安,收割粮食做持久战。姜维对自己太自信了,不等胡济前来就出兵,没想到魏国还有个邓艾,他早看出了姜维的心思,一直在等着他来。一开始姜维走祁山道,可邓艾已安排重兵等着,只好从董亭转往南安,谁知邓艾已占据武功山,严阵以待,武功山上姜维强行上山抢占据点,被邓艾居高临下打退。这时候姜维才想起还有胡济可以依靠,于是驻军上邽,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胡济居然没来,倒是邓艾军队已经进驻段谷,对上邽成包围之势。姜维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蜀军死伤无数,陇右地区民怨鼎沸,姜维只好自请降职为卫将军,但依旧掌管军事,有种自罚三杯的意思,至于胡济,因为他的失约而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可却不见对他有任何处罚。实际上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提到这次战事对胡济的影响,他依旧还是汉中都督、镇西大将军,后还升为右车骑将军,官职不升反降。不少人觉得是胡济导致了这次失误,但我认为实际上姜维应该负大责任,他没有摸清邓艾的军事部署,贸然出兵,在祁山被堵、在南安被截,才导致段谷惨败,和胡济是否失约关系不大。而胡济的失约到底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呢?从他在战后居然没受到任何惩罚来看,或许姜维和他只是同事之间的约定,没有报告给刘禅知道,胡济没有收到命令,自然不可能会出兵了。

4、三国志姜维

朱有勇乃三国时之姜维也。不信可割其胆验证大如面盆世之罕见的。(当面对全国及全世界听众都能不面红心慌浮夸数据其胆真大也。)#姜维可简介#

5、姜维资料

公元263年,姜维抬起洒落血迹的脸仰天大吼:“我计不成,乃天命也!”说罢,自刎而亡。此时天空电闪雷鸣,闪电照亮了他的脸,他两眼悲愤地望着天,死不瞑目,魏国士兵还剖开他的腹部,取胆而出。三国时期群星璀璨,但等到三国的后期,真正称得上风流人物的却已经寥寥无几了。而在这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之中,姜维可以说是优秀的一个,也是具有悲剧色彩的一个了。姜维原来是魏国的一个小将,在魏国的时候姜维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有勇有谋了。当时的诸葛亮带兵攻打到了天水城,他本以为天水城可以轻松地被他拿下,没想到却是在这里遇到了姜维这个不凡的人物。姜维此时还只是一个白袍小将,但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能力,先是一眼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假装中计以后又突然杀出,打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后来更是与老年时候的赵云战成了平手,引得赵云连连叹息,既感叹自己已经老迈不朽,又对姜维的武力进行了一番夸赞。正是姜维的这番有勇有谋,让诸葛亮下定决心要把姜维收为己用,他借着天水城太守疑神疑鬼的性格。在一番操作之下,成功逼迫姜维加入了蜀国,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姜维虽然机智,但还年轻的他显然无法与孔明相提并论。姜维投降蜀国以后,诸葛亮对他看重,在各方面都是很照顾姜维,甚至将他当成了衣钵传人来对待。而此时的姜维已经反应了过来,他明白自己之所以被逼出魏国,完全是因为诸葛亮的谋略。但他却对诸葛亮恨不起来,因为诸葛亮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诸葛亮对他的关心。姜维从此决定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诸葛亮为之奋斗的蜀国。在诸葛亮这些蜀汉的栋梁离开人世以后,姜维带头撑起了整个蜀国,后期蜀汉甚至沦落到只有姜维一人可用。但就是这样,姜维还是没能得到完全的信任,当他在外四处征战的时候,朝中不仅不能做到给他支持,还会到处给他添乱。甚至逼迫得姜维仗打一半就不得不班师回朝。而蜀汉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弱,后被魏国抓住机会入侵,被魏国成功地拿了下来。若是蜀国上下君臣一心的话,姜维有心算无心或许还能保住蜀国,但此时刘禅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心,他只想赶紧投降,过上逍遥的生活。而蜀汉的其他朝臣,也有很多都不想反抗魏国了,带着这样的同伴,即使是姜维也无力回天。当还在反抗魏军的姜维得知了刘禅投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绝望的,他感觉自己对不起诸葛亮的一番期望。但他的身体已经疲累不堪,这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让姜维累得快要倒下了。但是姜维不能倒下,为了不辜负诸葛亮交给自己的担子,姜维决定放松一搏,他想要后救一次蜀汉。于是,姜维写了一封信给刘禅,在信中,姜维让刘禅放宽心,只管享受即可,他已经有了应对魏国的计策。之后,姜维便带领着自己的兵马投降了钟会,这可让钟会高兴不已,毕竟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姜维,也是一桩不小的功劳。但是,钟会不会想到的是,姜维的这次投降为他带来的非但不是功劳,还是他的催命符。姜维早在投降之前就知道了钟会有谋反的心思,毕竟钟会地高傲,是绝不会一直居于人下的,因此姜维决定为钟会点燃这把造反的火。姜维告诉钟会蜀汉易守难攻,可以将之作为大本营,只要钟会将邓艾除去,就能凭借蜀汉来攻取天下。这番话说到了钟会的心里,他当场就与姜维结为了异姓兄弟,并许诺姜维只要他统一了天下,一定不会亏待姜维的。姜维表面上感激,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钟会上当了,这就意味着蜀汉有救了。但令姜维失算的是,他与钟会两人的谋划竟然被钟会的手下丘建听了过去,丘建不愿跟着钟会反叛。便将此事告诉给了其他人,其他的魏军将领立即带人将钟会与姜维包围了起来。因此,钟会的建国大计还没有开始就胎死腹中了,而姜维眼见自己计划破灭,陷入了魏军包围中,只能绝望地怒吼道:“我计不成,乃天命也。”说完以后便自刎而亡。即使是这样,魏军仍然不愿意放过他,在姜维死后还将他的腹部切开,将他的胆取了出来。可怜姜维一生都在为蜀汉而奋斗,但终却是落得如此荒凉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参考文献《三国志》

6、姜维介绍

262年,姜维整军待发,看着满朝噤若寒蝉的样子,刘禅内心也不免一阵凄凉,这时一位老将大声呵斥姜维:“大将军穷兵黩武,此战必败无疑。”此时满朝文武已无人愿意支持北伐事业,只不过姜维手握重兵,就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制止不了,何况其他人,老将这话真是说出众人的心声。姜维面子上虽过不去,但此时他已经是迟暮之年,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北伐也不过尽量拖延蜀汉灭亡的时间而已。对于老将的话,姜维自然没有放在心上,怏怏而去,之后他惨败狄道,也正面验证了老将的高明远见,而这位敢于当面批评姜维的老人,就是右车骑将军廖化。廖化,字元俭,家族世代都是地方上的豪门,在刘备占领荆州后,他也主动投身军旅,成为关羽麾下的主簿,协助处理文书类的工作。刘备在荆州数年,礼贤下士,深得荆州人的拥护,这其中也包括廖化一家,刘备之后去了益州,但留守荆州的关羽和他情同手足,荆州人自然也愿意为关羽卖命。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廖化没有随军出征,而是留在后方调度粮草,趁着关羽不在,荆州空虚之际,吕蒙的奇袭部队很快就到达江陵,各地守将降的降,散的散,廖化也想跑,可还是被吕蒙逮住了。廖化顾忌家中老母,没有选择吕蒙对着干,他先是诈降,然后诈死,让家人大办丧事,把吕蒙糊弄过去,之后趁夜带着老母狂奔,有马乘马,无马步行,往益州方向奔去。经过数天的千里逃难,廖化总算跑到了秭归,恰好此时刘备率军在这里休整,他赶紧报上名号,哭诉这几天的艰苦流浪经历,并请求继续为刘备效力。刘备看着眼前蓬头垢面的廖化,感动得是一塌糊涂,让他简单洗漱后,立刻编入军团,随军出征江东,虽然后刘备还是战败去世,可有诸葛亮顶住,蜀汉依旧坚挺不倒,廖化也步步高升。人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认为廖化才能平庸,能成为大将无非是矮子堆里拔高个罢了,可实际上的廖化不止文能担任主簿一职,武也是不容小觑,能胜任一军之将,独当一面。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用兵于辽东,蜀汉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军,分派姜维、王平、廖化等人进攻陇右各处堡垒,廖化攻打善羌侯宕蕈的营地,双方互有损伤,可渐渐地宕蕈就落了下风。宕蕈是一个归化的羌族首领,归雍州刺史郭淮管理,为了解救宕蕈,郭淮立刻派出广魏郡太守王赟和南安郡太守游奕救援,可两人分兵前进,被廖化各个击破,游奕败走,王赟被乱箭射死。此战廖化看准时机,各个击破,斩将杀敌功劳不小,此时他大概五十岁上下,雄风大展,让蜀汉上下看到这个老将着实是宝刀未老,颇有当年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的威风。之后廖化跟着姜维多次出兵,虽然年长于姜维,但对这个晚辈全力协助,王平去世后,廖化成为蜀汉老年组的中坚力量,和王平、张翼、句扶合称“蜀汉后期四大将军”,官封右车骑将军,授予假节。廖化为人沉稳,饱读兵书,又是在关羽手下历练出来的,对战场的规划很有远见,姜维后期一直致力于和曹魏来场生死战,为此不惜撤回阳平关兵力,将兵力分散于汉中诸围,称为“殄敌之术”。廖化虽对此做法不置可否,可他极力反对姜维操之过急,以蜀汉的战力,只能慢慢和曹魏打游击战,正面交锋总是吃亏的,姜维没听,很快他就被现实狠狠教训了一次。公元262年,姜维兵出狄道,廖化苦心劝阻,他认为如今蜀汉文事武备一团糟,可姜维还要和曹魏硬碰硬,不戢自焚,此战必败无疑。果不其然,邓艾早就看穿姜维军劳师远征,补给困难的毛病,自己坚守有利地势,趁着姜维刚到,趁机出兵攻打,蜀军大败,引起蜀汉上下的不满,姜维也因此不敢再回成都,只能在沓中屯田自保。此后姜维屯兵在外,黄皓弄权在内,蜀汉成了一盘散沙,不到一年时间就被钟会、邓艾十万大军所灭,在刘禅的命令下,姜维和廖化都投降了曹魏。廖化以八十岁高龄投降钟会,和同样高寿的宗预一起被安排去洛阳养老,可惜才走到一半两人就急病去世了,考虑到此时成都正逢钟会之乱,而廖化和宗预又去世得很突然,或许他们的死因并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简单。

7、姜维三国杀

感谢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有哪么多可称为民族脊梁的人,我们的民族之所以长久存在是因为上限高!

8、新三国姜维

论三国演义中后期悲剧英雄姜维∥姜维是一个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杰出统帅。姜维投奔蜀汉后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蜀国后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军事家。他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在临终之际将平生所学和连弩之法全部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死后,他指挥若定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尽心辅佐后主刘禅。姜维不负重托,几次出兵伐魏,曾大败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又与魏大将邓艾等人斗智斗勇。在祁山附近按照诸葛武侯传授的八阵之法,将邓艾围困当中,杀得曹军大败。蜀国以攻为守的政策在姜维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姜维曾经九伐中原,力保蜀国,为蜀国的江山竭尽全力。姜维甚至在蜀国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来恢复蜀汉政权。终在计谋失败无奈之际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