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颍简介(东汉颍川八大世家)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20:11:58 浏览
1、东汉颍川八大世家

《一》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在身边聚焦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在武将上,曹操麾下拥有张郃、张辽、于禁、徐晃、乐进等名将。而在谋士上,曹操麾下同样人才济济。以下,列举曹操麾下的10大谋士。一、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失败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在郭嘉看来,应该让袁绍的几个儿子内斗,这样曹操才可以各个击破。于是,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能够用小的代价平定河北一带。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在此背景下,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北征乌桓,从而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终,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号贞侯。二、荀彧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多次调整曹操的战略方针,从而获其赞赏,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在战术上,荀彧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更为关键的是,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各个方面都有建树,从而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即和西汉初期的张良相提并论。三、荀攸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对此,在笔者看来,荀彧和荀攸这一对叔侄,堪称曹操的左膀右臂。不过,在立场上,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荀攸则没有表示反对。四、司马懿东汉末年,司马懿因汉室被曹操所控制,所以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虽然曹操没有终称帝,但是,在司马懿的辅佐下,曹丕篡汉自立,正式取代了东汉王朝。自此之后,司马懿更是平步青云,成为曹魏的重臣。而这,自然为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奠定了基础。五、程昱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止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很多人心目中,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司马懿,被认为是曹操麾下的五大谋士。当然,对于曹操来说,手下人才济济,显然不止这五位谋士。

2、东汉颍州府历史

亳州市谯城的一些地名是咋来的~古井镇 以境内古井酒厂得名。芦庙镇 以驻地两侧低洼积水,芦苇丛生,改龙王庙为今名。华佗镇 以华佗出生地得名。魏岗镇 以居民多姓魏得名。牛集镇 相传北齐有牛四在此修建牛四寺,成集牛四集,后有牲畜在此交易,称牛市集得名。颜集镇 以颜姓聚居在此得名。五马镇 相传刘秀被王莽追赶,坐骑卧倒在一沟中,得名卧马沟,后演化为五马沟,简称得名。十八里镇 以距离亳州城18里而改涧清铺为今名。谯东镇 以在亳州之东得名。十九里镇 以凤颍沟距离市区19里得名十九里沟,后简称为今名。沙土镇 以南靠涡河为沙壤土得名。观堂镇 以境内观音堂得名。大杨镇 以居民多姓杨并区别小杨集得名。城父镇 以为古代城父县故城遗址,明初废县后称今名。十河镇 以赵王河与宋汤河在此垂直交叉呈“十”字形得名十字河,简称。双沟镇 以中心沟和蒲沟(油河古称)与宋汤河交汇于此得名。淝河镇 以地处亳颍大道上,是亳州南部在西淝河上的出口,得名淝河口,后简称。古城镇 《亳州志》载:“王莽析城父县置思善县旧址,俗称古城”得名。龙扬镇 以龙德和杨店合并,各取其中一字得名。立德镇 以境内寺庙得名。赵桥乡 以境内有赵姓所建桥名得名。谯城夏时期亳州属豫州。商朝时期汤王建都于亳州(今谯城区)。周初时期亳州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东周时期陈国于此建焦邑、夷邑。陈国被楚国灭国之后,此地属楚国。秦时期置谯县,属泗水郡。东汉时期东汉汉建武十八年豫州刺史部治于谯县(今谯城区)。下辖颍川郡、汝南郡两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四国,县城97个。三国时期魏文帝皇初二年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西晋时期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为南兖州治所。北周时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南兖州属于北周。鉴于谯城为军事重镇,北周在谯县设置总管府,统辖数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周静帝将南兖州改成亳州,亳州之名始于此。隋时期改为谯郡。唐时期谯郡更名为亳州,下辖谯、临涣、酇、城父、鹿邑、蒙城、永成、真源8县。宋时期亳州属于淮南路,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置节度使。金时期亳州属于南京路,下辖6县5镇。元时期亳州属汴梁路下辖6县。元至正时期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明初期亳州一度为县,属于南直隶凤阳府,弘治9年,又升为州。内容来源网络

3、东汉颍的读音是什么

许慎(约58年一约147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著名经济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他淡泊名利,不愿做官,全部精力投入到字论研究中,代表作《说文写字》,系统提出文字的理论,分析字型,解说字义,辩识声读,他开创按部首排列,指出汉字首先是象形字,然后才有形声字,他的文字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如果您到河南省旅游,顺路拜拜对汉字有巨大贡献的先贤!!

4、东汉颍阴古地名

就这样,在"凉州三明"的共同带动下,一个在与叛羌的长期血战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西凉武人集团终于浮出水面,初显峥嵘。本人认为,这个西凉武人集团的势力来源有三:一是朝廷在当地征募的凉州壮士。例如董卓,他就是"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后来"胡尝出抄,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董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摘自《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二是河湟之间各族应聘而来的"义从"。他们实际上是朝廷用以镇压羌乱的外族雇佣兵。三是"凉州三明"及其他汉将在讨灭羌乱后招降过来的那些胡兵羌众。这个西凉武士集团还呈现出了三大特征:它身经百战,所以威震四方;它兵精马壮,所以鲜有败绩;它彪悍成风,所以桀骜难驯。而且,有着"私家兵"化的严重倾向。但是,在皇甫规、张奂、段颍三人的带领、支配下,西凉武人集团于这一阶段尚还忠于汉室、遵纪守法。皇甫规、张奂、段颍三人原本就是由汉朝察举制度遴选出来的精英:皇甫规"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摘自《后汉书·皇甫规传》);张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摘自《后汉书·张奂传》);段颍"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摘自《后汉书·段颍传》)。他们的儒生化形态已经明显,不然汉廷也不会这么放心地把"以凉制凉"的重任交付给他们。反过来,"凉州三明"以文吏而为武将,其儒雅明道之风也不可避免地熏陶了旗下的西凉武人集团。例如皇甫规,他就影响了侄儿皇甫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又如张奂,他拒纳羌人之贿赂,廉洁持重,风化一郡,令人生敬。他的军司马董卓出于倾慕之心向他赠送了一百匹布绢,也被他严词拒绝。后来,董卓能够对清流名士折节礼敬,其实就是在他这里受到了影响。然而,在时局的大震荡中,皇甫规、张奂、段颍三人都因为被卷入朝中d争而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宦官集团甚至还利用皇诏欺蒙了张奂、段颍作为政治助力与清水名士们对抗。"凉州三明"是随波逐流的,是被动应付的,还不能自觉地成为左右政局的主导者。他们虽然背靠实力强大的西凉武人集团,却从未有过恃强而骄之态,更谈不上借用身后的西凉武人集团为自己谋权夺利了。他们是西凉武人集团当中为可敬的第一代首领。"凉州三明"谢幕之后,他们在西凉武人集团中留下的权力真空很快就被董卓、皇甫嵩等后起之秀填补了。而这些后起之秀们的政治取向,就未必如老一辈首领那般"食古不化"了。他们将带着西凉武人集团趾高气扬地迈入历史舞台的中心,"求变、求新、求进",更上一层楼,再闯一片天!本文摘自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5、东汉颍州在哪里

又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①,曾无所刍牧②。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史记》#东汉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