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路简介(御路场景)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20:20:53 浏览
1、御路场景

保和殿御路有上朝的感觉

2、御路宫门

图为1950年国庆节,结束庆祝游行的少先队员们从长安右门离开天安门广场。在梁思成眼中,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是北京旧城的精华,也是建筑中轴线不可或缺的部分,他曾说:“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而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大胆的空间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起着关键作用。关于拆除长安左、右门的过程,《城记》一书中有详细的记录。1950年10月1日国庆阅兵,解放军步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在通过长安右门的门洞时只能拆散方阵。人们特别希望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笔直地走过东、西长安街。1952年8月,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就拆除天安门旁边两侧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提案进行讨论。参加这次会议的杨正彦回忆:“当时会场设在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这里没有固定座位,只能运去大批的软椅,为了代表便于出入,不得不留出若干条通道。”“林徽因代表梁思成发言,她雄辩的口才向各位代表发问:台下的椅子为何要这样摆?还不是为了交通方便!如果说北京从明代遗留下的城墙妨碍交通,多开几个城门不就解决了?”她这番话在代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当时矗立在天安门前东西两座大门,对来往车辆和行人实在不太方便。每年都发生几百起车与车或车与人相撞的事故,政府早已下决心将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迁移,施工力量已准备就绪,就等代表会议举手通过,立即施工。同志考虑到那天会场的情绪,怕一时很难通过,便召开了代表中的d员会,要求大家一定服从市委的决定,举手同意拆除,由于代表中d员居多,这项决定便这样被通过了。1952年8月,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建于1420年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

3、御路石阶

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位于中轴线,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皆称之为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由于正阳门是京师的正门,所以前门大街比其他城门大街宽,有20多米宽。以街中心分界,东属正东坊,西属正西坊,由于商业的发展,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猪市口、煤市口、粮食店、大栅栏儿、果子市、布市、珠宝市等等成为一条繁荣的商业大街。附近胡同随着出现许多货栈、旅馆、会馆、工匠作坊、唱戏茶园。前门大街在清末己经有夜市。北京原有老字号和传统特色经营基本上都在前门大街保留下来。

4、御路新闻

在历史的演变更迭之间,天桥消失的不仅是固态的东西,还有很多无法触碰却始终铭刻心底的情结。它是底层老北京人一生苦乐年华中的一份慰藉,一份欲落泪而又表达不出的眷恋,一声声惋惜与唏嘘背后挥之不去的阴影。沿中轴线,从前门向南,是天桥。天桥在北京城南前门与永定门之间,东南是天坛,西南是先农坛。查看现有的史料,旧时的天桥区域,在元、明及清代前期,还都是一片雾霭弥漫的水乡和沼泽。每当秋季,空中获花飘飞,水面上有野鸭游弋,和着天坛北边大片的芦苇,形成曼妙的郊野美景。元代,这里是画肪游河的必经之地。元代统治者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地方被选为祭祀之所,但是连绵的水域漫漶其中,给南北交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皇帝赴南郊祭天的道路也被阻隔。于是主事者花费重金修建了一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作为“御路”,天子通行,“天桥”由是得名,别名亦称“龙鼻子”,因称前门为龙头,桥两边的河沟就成了“龙须沟”,这个名字也在漫长的岁月里延续下来。天桥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料砌成,桥长约八米,宽约五米,石桥有三梁四栏,周雕刻精细。桥下有由西向东的河渠流过,桥孔券洞上有精雕细刻的螭头。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挡,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官民只能于两侧的木桥通行。在整个元代,天桥都属于偏远的城外郊区,直到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在原元代城池的基础上向南平移五公里,建立了外城,才真正把天桥划归到外城的中心。当时曾有小市,即后来的穷汉市、日昃市等,相传还有荷塘,有小船供游客泛舟赏景。没想,“穷汉市”与“赏玩”相加,就引出后来的“天桥市场”,吸引和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江湖艺人,并成为文人雅士、官臣人家寻欢作乐、消磨时光的理想地方,大桥一带成为日趋繁华的民间商肆和娱乐场所。内容摘自《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刘东黎著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5、御路介绍

慈禧、光绪帝下栾城!1901年,清朝末年,光绪帝携慈禧太后,结束了狼狈的逃亡,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返城之旅,途中路过石家庄,并在栾城县停留一晚,并在我们当地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1日,八国联进犯北京,慈禧太后为保全性命,挟光绪帝仓皇出巡西安。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认为时局已定,便重抖威风,于1901年10月带领光绪帝和售眷以及保驾官员,浩浩荡荡地由西安启程,取道河南、直隶两省回京。两宫回京所经道路,栾城地段是其中之一。得知慈禧、光绪途经栾城,栾城知县陈以培便命百姓修筑御路。路宽七丈二尺,全部用黄土铺平,扫帚扫净,不许留一个土块、石子,并且用净水泼路,以使人马行走无尘无声。大路两旁张灯结彩,设立香案,陈列各种瓜果糕点,供慈禧、光绪的随从任意食用。那一天,皇家人马车轿一行途经栾城,附近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男女老少便都早早赶到大路两旁,竞相争睹。当时官府早已传谕“皇帝驾到时尽可跪着,但勿哗动”。突然,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来了!”沿路观看的百姓纷纷跪倒扶地,不敢言语。这时,两队骑着马穿着黄马褂儿的护卫过来了。接着是两顶黄轿,里面坐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黄轿后面还有绿轿,轿后又是一列骑马的护卫缓缓行进。轿子经过哪里,哪里的人们就低下头,轿子过后才敢抬眼观看。百姓当中有献贡者,如呈上一盘枣,便得到赏赐银牌一个。有的老人不论献贡与否,都可能被赏赐银牌。据说,慈禧太后为了笼络人心,早在洛阳时,就赶做了大批银牌。银牌长四寸,宽寸许,形似葫芦,带黄丝穗,上或镌“卿赏者民”,或镌“钦赏”二字。当时,有一老者被赏银牌一个。傍晚,慈禧、光绪来到城内龙冈书院准备过夜。龙冈书院事先也早已油漆一新,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都显得整洁、清爽。光绪皇帝随从官员在书院信步游览观赏,看到墙壁上有韩梦雄、冯庆稣的书画作品,不禁欣然夸道:“栾城小县,竟出了如此高超的书法家,实在难得。”所以,冯庆稣先生也因之名声大噪。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龙冈书院用膳时,降旨传当地名厨师卢老会及其高徒靳老哲侍奉御膳。光绪帝亲点菜谱,并将途中所纳熊掌付于他们做菜。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一一烧就,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称赞。光绪帝欲让卢老会进京当御厨师,见卢老会执意不肯,便赐给他黄龙围裙一块,绣“御厨师”三字,卢老会、靳老哲因此闻名于栾城及周边各县。第二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起驾离开栾城赴正定。

6、御路图片

七律 北京印象(六)天子过桥去祭天,天桥御路大名传。民间艺术发祥地,台上功夫幕后边。对酒品茶游客乐,说书唱戏大家全。曾经虎踞露天外,谁见龙盘室内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