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金砖简介(故宫金砖价格)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20:28:50 浏览
1、故宫金砖价格

80万一块的地砖下,竟然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么值钱的地砖虽不是金子做的,但只因在故宫脚下。1976年,专家们在对故宫进行勘察检修时,一段尘封了600年的历史因此被曝光!专家们发现太和殿前的广场有两块地砖之间裂了一个小缝,当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裂缝砖,谁知下面竟然还有一层砖,一直挖到第15层,才看到了黄土,故宫的地砖竟足足铺了15层厚。这些砖都来自江苏余窑村,坚固细腻,颜色纯青,光而不滑但也不涩,并且“敲之有声,断之无痕”。每一块地砖上,都刻着工匠和管理者的名字等相关信息。曾在一次拍卖会上,一块故宫的地砖卖出了80万的天价,真可谓是“金砖”。而且为奇特的是,这15层地砖是以“横七竖八”的形式排列的,也就是说“横排七层,竖排八层”,加起来一共15层,明显不同于传统宫殿的建筑方法。那么当时是基于什么原因特意如此铺设呢?专家们经过一番考证,一段不为人知,被尘封了600多年的历史秘密才得以曝光。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的。朱棣是朱元璋的第4个儿子,当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之后,将自己的儿子们放到各地去当藩王,朱棣在北平做了燕王。太子朱标病故后,朱元璋改立孙子朱允炆为继承人。谁知,朱允炆继位不到一年,就开始大力削藩,先后将自己的五位藩王叔贬为庶人,其中湘王朱柏不堪受辱,自杀而死。朱棣看到自己即将步兄弟们的后尘,不甘就此屈服。本来就势力强大,威武善战的他,便先发制人,以“靖难之役”南下,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当时大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巩固政权,杀了不少朱允炆的旧臣部下,有的甚至株连10族,而建文帝朱允炆也下落不明。因此,入住在南京皇宫的朱棣每日惴惴不安,怕有人寻仇刺杀报复他,就下令在北平重建京都。从1406年开始修建,1420年才竣工完成,历时14年之久。当年朱棣夺位进攻都城时,是里应外合挖地道进入皇城的。因此在修建紫禁城时,地砖铺厚15层就是防止有人打通地道进入皇宫行刺。疑心甚重的朱棣下令所有参与建造紫禁城的人员,一律不许将紫禁城的构造传出去,否则诛杀全家。因此故宫地砖15层及其独特的铺设方式成为秘密,直到1975年才被发现。故宫的这个秘密解释了帝王之家权力争斗的残酷性,也显现了明成祖朱棣狠辣决绝的一面。但他继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后,开创了“永乐盛世”,功与过留给有后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说吧。历史上的这段叔侄之争成就了故宫这座宏伟建筑,那么关于故宫,你还知道哪些秘密呢?作者:清心

2、故宫金器金砖

这是故宫大殿内使用的“金砖”

3、北京故宫金砖介绍

老北京有一句话:“紫禁城的地砖,都是金子做的。”所以,故宫的地砖又叫金砖。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些地砖大有来头。在1976年,专家们对故宫进行修缮维护时,发现太和殿外面有两块砖之间有一个小裂缝,于是便让工人小心把裂缝打开,准备修葺完整,没想到取出砖时,把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原来的砖下面还铺着一层砖,将下面这块砖取出来,下面竟还有一块砖……后竟一路延深,足足取了15块砖!也就是说,故宫的地砖,一共铺了15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后,便将自己之前的封地北京定为国都,从各地迁来大量人口,为的是让帝都繁华起来。永乐四年,朱棣着手修建紫禁城,到永乐十八年完工,整整用了14年。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朱棣从刀枪剑戟中一路走来,自然对安保十分重视,为了防止有人掘地道混入皇宫,他命人将故宫的地砖整整铺了15层。而且这些地砖也非同一般,名叫“金砖”,并不是说它们是金子做的,而是敲击起来,能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声音。这些砖都来自于苏州窑制作而成,工艺十分复杂,光是取土,便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7道工序,每块砖从烧制到成形,需要经过720天时间才能完成。说故宫的地砖“一两黄金一两砖”一点都不夸张。当年铺好故宫地砖后,那些匠人都被朱棣杀了,因为怕将紫禁城的秘密流传出去。用心血和智慧建设了宏伟的宫殿,终却落得悲惨的下场,民间的匠人真的是十分可怜。说起老百姓的智慧,还体现在故宫的方方面面,比方说排水系统等,让人称奇的,是养心殿的“地下装置”。养心殿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理应是故宫豪华的地方,然而在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后,很多游客却发现养心殿格外阴冷潮湿。后来专家反复研究,不得其解,直到一次维修检查时,挖开地上的石板,才发现了潮湿阴冷的秘密。当然,养心殿下面并没有辅15层地砖,而只辅了一层。在石板下面,全是水管,原来,这些水管相当于现在的“地暖”。为了让皇帝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地上铺了这些水管。天冷时,就住水管里加热水,让室内升温;天热时就往水管里加冷水,让室内降温。后来因为水管年久不用,就损坏不少,里面的水不断流出来,便使地面潮湿,屋里也自然阴冷了起来。随着故宫一个又一个“秘密”的揭开,不得不让人叹服民间匠人们的聪明与智慧。

4、故宫金砖细节讲解

苏州博物馆西馆展出苏州御窑金砖,包括了明清两代共六块金砖。古籍《金砖墁地》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金砖墁地》记载,“金砖”取名有三:一为敲打有金石之声,二为造价昂贵如金,三为京城所用。明、清两朝,苏州陆慕御窑村烧出的砖一直是皇家专用,故宫里的每一块砖均出自这里。2006年金砖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苏州相城区,“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参观,免费参观,使你能全面了解金砖的历史及制作工艺,还可以参观仅存的两座古窑。第一图,苏州博物馆西馆藏品其余八图均是“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所摄

5、故宫金砖制作

故宫的地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据胡适先生所说,这故宫的地砖学名叫金砖,乃是朱棣专门命人在苏州烧制的。要说它的特别之处,咱得先从这故宫的建造说起。据史料记载,公元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取代朱允炆,当上了大明第三代皇帝。礼部尚书李至刚就提了个建议,说当年明太祖将凤阳立为陪都,皇帝你也可以有样学样,将燕京北平府立为陪都。朱棣心说这主意不错(毕竟,在北京二环内有所大房子,是所有男人的梦想),能彰显我的惶惶天威啊,于是就激动了,将北平改为北京,并特意将江南富户、山西商人,以及一些贩夫走卒和无地的农民迁到了北京。这么一来,北京城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公元1406年,朱棣以南京城为蓝本,命人修建北京皇宫和城垣。各位请注意,这故宫的修建,光准备工作就断断续续地做了11年!而正式的修建又进行了14年,直到1420年,故宫才算彻底完工!由此可见,为了修建故宫,朱棣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啊!咱再举个例子,故宫里有个叫保和殿的建筑,它后面有块很大的丹陛石,很多朋友都见过吧?据史料记载,这块石头是从北京西南的房山上开采下来的。但由于体积实在过于巨大,又必须它的完整和统一,于是,朱棣让人在道路边上,每隔一段凿一口井。然后,等寒冬腊月的时候,让人将井里的水泼到路面上。终,士兵们用了28天,才将丹陛石运到了宫里。各位,一块小小的丹陛石尚且如此,故宫地上那将近8000万块的金砖就更了不得了!据史料记载,它的原料其实来自山东临清,在那儿,土坯先被烧制成形制统一的贡砖,然后再被送到苏州,进行后的烧制。而它的特别之处有三:第一,在烧制这些金砖时,匠人们加入了桐油,这会让这些砖头更加的坚硬、耐用。第二,据清代《工程做法》记载,每一块金砖,都是的二尺见方,容不得一点儿偏差,这么做当然不只是美观,还为了方便铺设,尽量不用碎砖。第三,为了保住金砖之间严丝合缝,每一块金砖必须经过上万次的反复打磨,铺设时也得反复比较、衡量。所以,一名瓦工加上两个壮工,一天多只能铺设5块金砖!据史料记载,光太和殿内的金砖,铺设时就耗时近半年,用了砍磨工1573个,瓦工944个和壮工1888个。但请注意,这么难铺的金砖,朱棣让人在故宫内铺设了十五层!胡适先生认为,故宫的金砖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朱棣的心眼够多。首先,他要求美观(毕竟是北京二环内的大别墅),所以每块金砖都一样大小。其次,他更是为了防盗。比如说,有人可能会想从宫外挖条暗道,直通到宫内。但如今有了如此坚硬的15层的金砖,你就没办法挖穿地面了!后,他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在这金砖上做手脚,所以每块金砖都严格删选,铺设的匠人事后也被灭了口!为了住得安稳,朱棣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故宫金砖简介#

6、故宫金砖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知道朱棣的心有多狠清代灭亡之后,故宫就丧失其政治地位,加上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导致政府疏忽了故宫的维护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已经衰败破损的故宫展开了多次的修复工作。1990年,多位专家对故宫已经破损的地砖展开了修复工作。在修复过程中,专家揭开了铺设在故宫地面上的地砖,也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与朱棣有关的秘密。朱元璋在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早逝后,没有从其他儿子当中挑选继承人,而是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年少登基,做事急躁,一上位便急吼吼地要削藩以收拢权力,结果逼反了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引发了所谓的“靖难之役”。朱棣终造反成功,将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而在朱棣登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国家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至于朱棣迁都的原因,说起来也很复杂。原因其一便是因为朱棣本人。由于朱棣是造反登位,统治上先天合法性不够,加上南京地区本就不他的传统地盘,在这里还有很多反对势力,所以迁都就很有必要。北京是朱棣的老巢,朱棣以藩王的身份在这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更有利于展开统治。原因其二便是以北京作首都,可以更好地戍卫边疆,抵御北方草原部落,再加上这里地势险要,交通便利,自然也就成了都城位置的上佳选择。朱棣完成迁都后,国家的各方面也都要焕然一新,其中重要的当属修建新的宫殿,毕竟已经是皇帝的朱棣不能再用以前藩王的宫殿来统治四方。永乐四年,朱棣一声令下,数百万民工被征召起来,展开了故宫的修建工作。十四年后,故宫完成竣工,在之后明清两朝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心脏。有着重要地位的故宫,在修建时不管是用料还是工艺上,都称得上是奢华无比,仅仅是地基砖的烧制和铺设过程,就能让今天的人感到惊骇无比。故宫地面上用的砖头不是普通的砖,而是被称为“金砖”,这并非是因为这些砖头是金子做的,它的名字跟它的来历和工艺有关。朱棣建造故宫时,派人考察了很多地方的砖窑,终选中了选定了在苏州的陆慕砖窑,将其作为御窑,后世这里也称为御窑村。御窑烧制的砖专门供应京城故宫的修建,因此因此人们也称其为“京砖”,因为“京”与“金”谐音,所以也被称为“金砖”。虽然“金砖”并不是真正的金砖,但其价值却和真正的金砖不相上下,因为他的工艺实在是太过繁琐复杂。一块地基砖从选土到制成大概有六道粗工序,其中仅仅是选土这第一道工序里就又包含了七道复杂的细工序。制作地基砖的土必须选太湖里的泥土,泥土选出后必须先在露天环境下静置一年时间,以去除其“土性”。时间结束后要将泥土浸水炮制,然后反复捶打,去除其中气泡,直到紧实稠密。经过捶打后的泥土还要再静置七个月直至阴干后才能烧制。烧制时也有很多讲究,在不同的烧制工序中,分别要用到糠草、散柴,整柴还有松枝来做燃料。烧制完成后的砖还要经过桐油浸泡,直到砖表面呈现发亮的光泽才算完成。每批成品砖后还要经过质检,每块砖规格的尺寸误差不得超过一毫米,而且要达到“敲之有声,断则无孔”的程度。如果每批砖里,不合格的数量达到六块,这批砖就要被废弃。故宫的地基砖烧制时间长,工艺繁琐,加上远途运输,造成了巨额的成本花费,所以称其为“金砖”是一点也不为过。除了地基砖的烧制工艺繁琐外,整个地基的铺设过程也是异常复杂的。当年进行修复的专家在揭开已经损坏的头层地基砖后,发现其下还有一层相同工艺制作的地基砖。当第二层被揭开后,专家们又发现了其下的第三层,后地砖被一层层揭开,人们这才发现,原来故宫的地基足足有十五层之多。构成地基的十五层砖并非是简单地层层堆叠,而是每一层都有变化,砖的走向纵横交错,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实的地基。地基砖之下也并非是简单的泥土,而是由碎石和各种黏土夯实成的厚土层,在夯实的过程中又加入了特别制作的石灰糯米混合液以作加固,完成后的土层坚固性可以与今天的水泥媲美。仅仅是故宫的地基就有如此强悍的工艺,今天我们在了解这些后,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声:“朱棣当真是个大狠人!”朱棣用如此繁琐的工艺打造故宫的地基也并非只是简单地为了体现豪气,更多的还是为了安全考虑。故宫底部有着用“金砖”铺设的多达十五层的地基,加上坚固程度可以与水泥相比的厚土层,彻底断绝了一些野心家们企图挖地道来对皇帝造成威胁的想法。但即便是如此安全的工艺,朱棣还觉得做得不够,为了防止故宫内部的构造被被外人知晓,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朱棣在故宫修建完成后居然下令将所有参与修建的工匠全都毒哑了,以此让他们彻底保守秘密。可能朱棣还觉得自己这样的做法还算仁慈的,毕竟在他看来,他本可以将这些工匠一杀了之,但他没有那么做,反而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这难道不是一种“仁慈”吗。#故宫金砖简介#

7、故宫金砖封印

【冬至节,正大光明匾更光明】每年冬至前后的正午时间,阳光照射到北京故宫乾清宫地面金砖后,会反射到正殿高悬的“正大光明”匾上。阳光自左而右,将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照亮,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