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简介(李日华年轻时照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5 20:34:15 浏览
1、李日华年轻时照片

这是学赵孟頫行楷的“必修课”,被誉为“天下赵碑第一”,笔法圆熟,胜过李邕、徐浩、颜真卿!一说起书法领域的“大佬”,很多人都能想起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这三人,他们一位是“书圣”、一位是“亚圣”,还有一位是诗书画印全能的“集大成者”。赵孟頫在艺术上的整体成就高于前两位,在书法领域也是仅有的能与他们一较高低的人。相比于王羲之无真迹传世、颜真卿仅有一件《自书告身帖》是真品,赵孟頫的传世原作就比较多了,这些书法尤以行楷、行草书为佳,其中有一件被广为推崇,甚至冠以“天下赵碑第一”的头衔,它就是《三门记》。《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此作有多受推崇呢?明代鉴藏家李日华称赞它:“《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有太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一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 天下赵碑第一也。”在李日华看来,《三门记》将李邕、徐浩笔法的有益之处吸取,又能剔除他们书法的消极方面,并做到了超越形似而得神似,其内涵之丰富,笔法之圆熟,胜过李邕、徐浩、颜真卿的作品,要学赵孟頫的行楷书,或者想要从楷书过渡到行书,这件作品就是“必修课”!此作完成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原文由牟巘所写,记载苏州玄妙观重修殿门一事,全文550余字,单字大小约4厘米。赵孟頫平生所写碑版甚多,此作尤其精妙,足见其书写时的虔诚之心。赵孟頫笔法学赵构、宋四家、李邕、颜真卿、陆柬之,进而由唐入晋,直追“二王”,在创作时他有自己的心得:“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三门记》起笔藏露兼用,用笔清晰而不含混,笔画圆润遒媚而不失筋骨,这体现在笔画的提按分明与笔圆架方上;此帖结体宽绰舒展、端秀劲挺,逆入回锋、笔道停匀;点画间左右呼应,一气呵成;章法安排肃整,布白匀称,颇有谨严工丽、四平八稳之象。《三门记》的纸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以它为底本的石刻现立于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现在,我们将赵孟頫这卷《三门记》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适合临摹与欣赏,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2、李日华专访视频

曾经有段时间,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被炒到天价,很不理解,内容无非是文人闲情雅致的小品文么。明 李日华《画扇》春江初泛葡萄绿,鹭自翻飞鸥自浴。烟消月落早潮平,山影沉沉压渔屋。笑拈此景付诗翁,曾向严滩五番宿。

3、李日华历史简介

苏州一个道观里的“赵体”楷书,光彩照人、功力精绝,可惜没几个人能看懂!在书法史上有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子昂。欧阳询开一代楷书之先河,继承了北碑和南朝帖学的道统,奠定了楷书的基本规矩,而到了颜真卿这里,则从汉魏当中寻找遗法,将篆籀宽博之气,和外拓笔法应用得炉火纯青,堪称一代书宗,被誉为“书坛亚圣”。而到了柳公权这里,则是楷书的集大成者,成了唐代楷书的“殿军”。而赵子昂之所以能够跟这三个人齐名,必有其独到之处。“赵体”楷书从明代开始就被世人所诟病,诟病的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人废字”的传统,“赵体”本不俗也不弱,只因甚为宋皇室后裔的他,到了元朝为官,所以他的字才“俗”,这种论断在单纯的书法意义上是说不通的。在苏州有一座著名的道观,此观在元朝重修的时候,请时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的赵子昂书写碑文,此碑文写成之后,便风靡书坛,其影响力直到今日依旧盛行不衰。这件碑文就是著名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以下简称“三门记”!赵子昂的这件《三门记》有着“天下赵碑第一”之称,意思是存世的所有“赵体”楷书的作品,皆不如此作。这件作品应该是写于公元1299年,这一年赵子昂书名已经蜚声天下。从书法的技法上来看,“赵体”楷书已经脱离了唐代楷书的板滞之病,他从《易州铁像颂碑》当中取法,融合了李北海的《麓山寺碑》的体势,将楷书的变化与气格,写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一般的书者是很难看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赵体”楷书虽好,但能够真正走进去和欣赏的人并不多。这件《三门记》的用笔能够做到主笔中锋灌注,而少有侧锋,同时在笔法上又揉进了行书的灵动之态,并且有能够在字的空间当中做出诸般的变化,这种气格是有唐楷之未到处的。不同于北碑,也不同与南朝风流,而自成高格。《三门记》当中每一个字都流动着一种浑厚而雅隽的气质,这种气质也许是皇族身份所特有的,除了赵子昂,在书法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明代的评论家李日华赞叹此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有太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一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这段话将赵子昂书法的取法,解释得极其到位,赵子昂中晚年取法李北海,并且能够去伪存真,凭借超凡的眼界而艺术敏感力来弥补自己艺术的不足,而这件《三门记》可以说是其生平优秀的楷书代表作了。学楷书从此碑入门,有助你打通楷行之间的壁垒,并且能够避免因为学习唐人而带来的板滞之弊。如今,我们将赵子昂的这卷《三门记》墨迹本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刻,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细腻与真迹毫无二致,并且配以纯手工装裱,以供大家学习临摹。欲购此赵子昂《三门记》全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4、李日华纪录片

六砚斋主明代文学家李日华用墨

5、李日华个人资料

男子在路上救了一位老人,后来男子被迫替人做工,做不好就要连累全村人,这时老人及时出现,指点了他一番,让他对老人充满了感激。宋代宣和年间,河南禹州有一个姓李的小伙子,名叫日华,家中世世代代烧窑为生。禹州是古代钧瓷发迹的地方,当时住在禹州的大部分人的主要生计依靠烧制钧瓷。自李日华向上数三代,他家还数得上是富裕人家,这得益于他家有着能烧制雨过天青色的钧瓷秘诀。可是雨过天青色是难烧的颜色,不仅仅是要技术,还要考虑材质和天气等因素。李日华的爷爷曾经烧出过一件雨过天青色的茶杯,却被当时下民窑巡视的县太爷看中。那县太爷诬陷李日华的爷爷偷盗之罪将他打入大牢,家里人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奉上那件钧瓷求县太爷放李日华的爷爷出来。后人是放出来了,却气坏了身子,从那以后便病得气息奄奄,几天后便口吐鲜血而亡。李日华的家境随着爷爷的去世而变得每况愈下,到了李日华成年后,家中只剩下他一人,父母双亡的他早早地担任起家庭的重担,家里只有两孔破窑,他便时不时烧制一些家常用的锅碗瓢勺补贴家用。而每当夜深人静后,能让李日华辗转反侧的也就是祖上留下来的烧窑秘诀了,李日华暗暗发誓一定要烧制出来一件雨过天青色的钧瓷。这一天李日华正在研究黏土和水的混合比例,却不知一件灾难悄悄地降临到了村子里,因为有一道朝廷的圣旨下到了禹州。当朝皇帝昏庸,只喜欢吃喝玩乐,但是偏偏又对瓷器书画有着高的品味和追求,那天皇帝心血来潮去转转先帝放宝贝的库房,这一转可不要紧,看中了那个雨过天青色的小茶盅,这个小茶盅就是当初李日华的爷爷烧制出来的宝贝,后被县太爷抢走后献给了皇帝。但是只有小茶盅没有茶盘怎么办?皇帝查到了这件钧瓷烧制的所在地,当日一道圣旨快马加鞭传到了禹州的那个以烧制钧瓷为生的小村庄。“限在三十日内烧制出雨过天青色茶盘,烧出者重赏,三十日后仍未烧出,全村灭门。”这道圣旨吓坏了村里这群烧窑为生的村民,雨过天青色是一个很难烧的颜色,这是在窑工中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在那个落后的时代,一个窑工一辈子也难烧成一件雨过天青色。但是不烧就要掉脑袋,朝廷的官兵已经围住了这个小村庄,村民们想逃也逃不掉,全村陷入了恐慌中。李日华也是这群村民的一员,他发现自己做出来的泥胚要么太软要么太硬,这天他刚从山上挖黏土回来,走到半山腰,竟然发现了一个昏倒在地,被打的遍体鳞伤的老头。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李日华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他看到这个受伤的老头不由得鼻子一酸,动了恻隐之心。他把老头带回家精心照顾,老头的体质也挺好,不过两天就苏醒过来,恢复得差不多了。老头称自己是江苏人,本来是举家到河南走亲戚,却在路上遇到贼人,只有他逃了出来,幸好被李日华救助。李日华也是个苦命孩子,将自己的身世也全盘托出,一来二去两人相谈甚欢,索性引为知己。老头安静地听着李日华讲述的村子里近遭遇的不幸,胸有成竹地说“没事孩子,我来指导你,你能烧制成功。”李日华想着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听老头讲的也是头头是道,索性信他一回,反正靠着他自己他上半生也没烧制成功过这种颜色。第二天李日华就按照老头的指示去挖土,之前他做的东西要么是软要么太硬,这一次他上午去南边挖土,南山的土背阳,土质较软。下午去北边挖土,北山的土向阳,土质较硬。这样掺和起来便不软不硬,很快就赶出来一批不软不硬风干的正好的坯子。雨过天青色的钧瓷难烧的原因就在于,这种颜色的钧瓷只有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才能被烧出来,而这些天河南禹州大旱,眼看着三十天的期限已经没几天了,雨还是迟迟不来。这是烧制的后一天了,天上竟然下起了小雨,村民们激动地开始烧窑。李日华站在自家的两孔窑前却是很发愁,因为他知道要在起窑的那一瞬间雨过天晴,才能够烧出来真正的雨过天青色。火势渐渐地淡下去了,但是天还没有放晴。突然有一只手轻轻地抓住了绝望地想跳进窑中的李日华,“孩子别怕,很快就要雨过天晴了。”老头的声音在李日华耳边响起,李日华回头,身边却没有了老头的身影。他回想起老头教给他的知识,突然想起来在他小时候父亲给他讲的保佑窑工的神仙,两个身影渐渐地重合在一起,他激动地向供奉窑神的地方磕头。此刻,刚刚雨过天晴。皇帝终于得到了雨过天青色的茶托,这个茶托就是李日华烧制成的。李日华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赏,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善有善报,我们种下了善因,终究会得到善果。故事素材来自于《民间故事》,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告诉世人与人为善,善有善报,与封建迷信无关。

6、李日华公示

明代李日华款祁阳石制【混元一气图】圆屏尺寸:直径62cm;带框直径70.5cm屏铭:君住临安山,水窟幽奇宁。复修毫端相,如日囗暮苍,良工冩照看。天启乙丑为文在先生正,李竹懒。钤印:日华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痴居士等,浙江嘉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来源:中贸圣佳2022秋季拍卖会赏心——文房清玩石画记坚持原创,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李日华简介#

7、李日华视频完整版

明诗:李日华

8、李日华是哪个时代

赵孟頫行书《为牟成甫乞米帖》梁同书节录李日华论书句 ​南宋杨无咎《柳梢青·梅花十首》文征明 品茶图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