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2500年的历史,来见识不一般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吧。据资料记载,早的阖闾城,建于公元前514,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员伐楚还师后,奉吴王阖闾命筑此城,后来就以阖闾命名。且说这阖闾古城,北靠仆射山、胥山、虾笼山等为屏障,山前有坡南临太湖,可以控制楚、越两国入侵,吴都安全。且说这阖闾城遗址,就在常州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胡埭镇湖山村之间,距离我们街上大概三华里不到的地方。就在这里,如今已建起一座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它占地约100万平方米,为春秋中期城池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00米 宽约800米。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这座气势恢宏的遗址博物馆。它是一个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及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共设有吴地探古厅、薪火相传厅、阖闾雄风厅、吴风古韵厅、多媒体厅及临展厅等六个主题展厅。说到这座博物馆的特别之处。首先就是这里有全球规模大的多媒体互动体验馆。随着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响起,屏幕上吴国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而从屏幕上延伸至观者脚下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令人思绪飞扬,仿佛回到2500多年前。其次这里还有国内规模大的春秋吴国青铜器大展。这些春秋吴国时期青铜器精品,打开了一扇让世人了解吴文化的窗口。第三,这里还将吴地文明近700年历史中精彩纷呈的史实,尤其吴王阖闾励精图治、清廉亲民、任人唯贤的人文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除此以外,阖闾城遗址博物馆还增加了星火印迹马山革命史展厅,让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先烈的付出。通过影像、器物、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得以再现,并结合3D和影院多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让每一个到场的人,能穿越历史参与互动体验,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夕阳西下,当我们告别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只见它造型舒缓流畅,恍若破壳而出的凤凰,寓意着“凤凰涅槃”。也象征着阖闾城在2500年后获得重生,再现辉煌。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欢迎有机会来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一睹为快哟!#两岸新国潮#
2、古吴国贵族墓安徽古代淮河以南为皖国,为楚所灭。江苏淮河下游以南到浙北为吴国,为越国所灭。江南省历史只比清朝古一点。
3、古吴国二十五位君主简介吴国为什么失败?从古至今,可以归结为几条原因:一、越国卧薪尝胆的报复二、吴国的军功制度,过于诱惑,虽然短暂提高战斗力,可无法持续。三、士兵年龄,年龄的不断增长,必然导致冷兵器时代的落伍。那么我们从地缘政治继续来讨论。应该说吴国处于偏安一隅,背靠浩瀚的大海,挑战陆地。本身就失去了向外扩张发展的余地。地缘政治束缚了吴国的不断的发展,束缚了领导者思维的拓展。所以说虽战胜了越国,但是从地缘政治来说,特别是在交通条件落后的古代,那么他无法继续支撑自己的财力,支撑自己的国土,并且向外发展更是缺乏不断扩张的决心和勇气,后吴国走向了灭亡。
4、古吴国有多少个王古代吴国大体是江苏全境(除徐州连云港),以及嘉兴湖州。这么看,长三角只是古吴国之地,与古越国无关。而南通话语区即扶海洲当时是长江口海岛,古吴国核心区。当越国灭吴国后,仅存南通州所在岛扶海洲没被波及。古吴语一直流传至今。而江南彻底沦为越国核心区,江北沦为中原文化输出辐射核心区,唯有江东南通州仍旧保留下了古吴国的语言。越国灭吴国时,吴人大量渡海,将古吴国文化带去了倭国,影响了倭国的服饰和语言。而如今只有南通话仅存的古吴语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不被外地干扰,倔强的坚守着古吴国的幸存地,坚持说着南通话(古吴语)。清代南通州学者写的《崇川竹枝词》中有写到:“淮南江北海西头,中有一泓扶海洲。扶海洲边是侬住,越讴不善善吴讴。”#古吴国简介#
5、古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时,我们见到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畅谈一番后,会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大家知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在我国古代有段三国鼎立的时期,这三国分別叫魏蜀吴,魏国是曹丕于220年建立,都城是洛阳,统治着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蜀国是刘备于221年建立,都城是成都,统治着益州(今四川)和荆州(今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吴国是孙权于222年建立的,都城是建业(今南京),统治着江东地区(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史称“东吴”。东吴国有个名将叫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担任孙权的高军事长官。吕蒙出身贫苦,没有读过什么书,吴王孙权觉得他是个很可造就的人才,要是能多读书肯定会有一番成就。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如今将军是朝廷重臣,名望很高,地位尊崇,美中不足的是书读得太少。作为统军大将不能单纯依靠武功高强和作战勇猛,还须讲究点谋略才行,我劝你抽空多读些书,增加点知识。”吕蒙不大好意思地说:“军营里事务太多,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军务,我也想看些书,可就是抽不出时间来。”孙权说:“你说得有些不对,如果说忙,我应该比你还忙,朝中的事情比军营要复杂得多,内政,外交,军事等等,样样都需要我来决策,即使如此,我还是忙里偷闲,找些书来读,我劝你读书,当然没有让你背诵五经当博士的意思,只是要求你增加见识,开阔眼界就可以了,况且读书对你治军也有很大帮助的。”吕蒙赞同的说:“您说的对,听说光武帝就勤奋好学,他当年东征西讨仍能坚持读书,我一定以他为榜样,下一番苦功夫,不负您的厚望。”从这次谈话以后,吕蒙不管军务怎样繁忙,总是抓紧一切时间,抽空翻阅《史记》《汉书》《战国策》等书,很快学问大有长进。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大都督,司令部设在陆口,由于工作关系,吕蒙与鲁肃经常讨论军政大事。一次,鲁肃问吕蒙:“将军受朝廷重托,驻守陆口,北与荆州相望,素闻关羽谋略过人,深通兵法,如有意外,将军有什么良策吗?”吕蒙说出五条计策对付关羽,鲁肃听了又惊又喜的夸奖道:“我只知道将军您武功高强,想不到您还有这么高的智谋,可喜可贺呀!”吕蒙开玩笑地说:“士别三日,就不得不刮目相待。”后来,“刮目相待”多作“刮目相看”,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6、吴国历史简介《史记》第527章 司马迁记录的吴国兴亡史第十三卷 吴太伯世家[1]第一本篇名为《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前12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在本篇中,司马迁用“皮里阳秋”的史笔,寓论断于叙事,歌颂了吴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权力避位让国的高风亮节,无疑是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一种嘲讽和反拨。同时,通过描绘公子光弑王僚的历史场面,正面揭露和鞭挞了吴国王族成员之间同室操戈以谋王位的残忍行径。并且,通过对伍子胥尽忠报国反遭赐死的具体史实的生动描述,愤慨地批判了吴王夫差的昏暗不明,抒发了对专制社会正直贤能之士“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人生悲剧无限的同情和不平。【原文】吴太伯[2],太伯弟仲雍[3],皆周太王[4]之子,而王季历[5]之兄也。季历贤[6],而有圣[7]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8],文身[9]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10],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11]。荆蛮义[12]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注释】[1]世家:纪传体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但个别特殊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传记也列入“世家”。[2]吴太伯:太伯,一作“泰伯”。周太王的长子。吴:也叫句吴。[3]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周太王的次子。伯、仲、叔、季是区分兄弟次第的用字。[4]周太王:即古代周族领袖古公亶父。他是周朝建国的始祖。传说是后稷的第十二代孙。[5]王季历:周太王的少子。武王灭商,追尊季历为王季。[6]贤:才能、德行好。[7]圣:道德、智慧极高。[8]荆蛮:周朝人对楚国的贬称。西周时吴地并不属于楚国的范围,这里是指战国时楚国的疆域。[9]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10]立:立为国君。[11]句(ɡōu)吴:也作“勾吴”,即吴国。[12]义:仁义;义军。意动用法,即“感到(认为)……义”。【金释】老大老二不跟弟弟争王位,远走蛮荒之地安身立命,避免了兄弟之间互相杀戮。
7、吴国历史正宗吴语方言。应该是,古代吴国所在地。即原来,吴县区域,即现在的,~~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姑苏区。(13:2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