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瞻简介(阮瞻是什么样的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2:56:16 浏览
1、阮瞻是什么样的人

魑、魅都是传说中鬼的名字。晋代人阮瞻,他曾提出无鬼论的主张,认为天下的人辩驳不过他。一天有位客人与他辩论有鬼,双方论战很艰苦,情急中那位客人说:"古今圣贤都认为有鬼神存在,为什么惟独你说没有?我就是鬼。"于是倒在地上,不一会就幻灭了。阮瞻大为惊恐,一年后就病死了。汉代刘褒,他曾画《北风图》一幅,其中意趣深远,笔墨精练,人们看了这幅图都觉得很凉爽。世人都在为名利奔走,犹如置身于热火沸汤中,可否去看看刘氏的《北风图》,试试心头的火是否会熄灭。

2、阮瞻之论

“三语掾”是《晋书》记载的一个十分有趣的典故。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阮瞻,去见司徒王戎,王戎问他:“孔子提倡儒家名教,老庄喜爱天道自然,他们有什么区别吗﹖”阮瞻犹豫了一下,说:“将无同”,意即可能没有什么不同吧。王戎听后,琢磨了一阵,觉得好像挺有道理,把他一直以来心中的迷惑豁然开朗了。王戎高兴之余,当即就让阮瞻担任了自己官府的掾属。于是这次对话成为京城洛阳的美谈,人们纷纷称赞其为”三语掾“,即仅仅说三个字就可以做官。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曾经和嵇康,阮籍等领袖人物清谈玄理。魏晋时期,从东汉末年刘劭的《人物志》品鉴人物引入老子的无为思想,开启士大夫清淡风气;到正始之音的王弼、何晏认为名教就是自然的必然产物,儒道会通;公元249年高平陵事件,司马懿成功翻盘后,杀了何晏和夏侯玄几位正始名士。以嵇康阮籍为首的竹林七贤,重新思考儒、道两个不同世界,大胆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抛弃虚伪的礼教,崇尚思想和身体去拥抱自然。然而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够始终在竹林山居里生活,现实是很残酷的。因此士人们还是面临是遵循老庄的出世,还是听从名教的入世,这样一个困难的选择。而且,搞不好,还有可能像嵇康那样被司马氏杀害的风险。虽然这时候王戎已经入世,在朝廷位居三公。不过,他已经感觉到黑云压城,天下将乱,所以每天都在思考这个去留的哲学命题。这次随便问问阮瞻,没想到被他点破了。慢慢地,王戎就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体会儒道原来都是相通的快感。而阮瞻,凭这三个字,出世入仕了。《世说新语》记载略有不同,故事发生在稍后的阮修和王衍身上。不管怎么,三语掾是历史上一个让人称奇的故事。

3、阮瞻原文

春日抄书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陈留阮瞻,颍川庾敳(原作凯),并结知音之友。世人呼为八达(陶靖节《群辅录》载董昶、王澄、阮瞻、庾敳、谢鲲、胡毋辅之、沙门于法龙(当即支孝龙)、光逸,为八达。)时或嘲之曰:“大晋龙兴,天下为家。沙门何不全发肤,去袈裟,释胡服,被绫罗。”龙曰:“抱一以逍遥,唯寂以致诚。剪发毁容,改服变形,彼谓我辱,我弃彼荣。故无心于贵而愈贵,无心于足而愈足矣。”其机辩适时,皆此类也。#阮瞻简介#

4、阮瞻无竞

司马衷和竹林七贤:司马衷时代竹林七贤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发展,竹林七贤是司马懿时代形成的社会团体,以思想解放、崇尚自然、反对礼法、逍遥自在为风尚的组织,对晋朝建立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被推崇。阮籍先后给蒋济、曹爽、司马懿父子当幕僚,转投司马懿一年后曹爽就被推翻。山涛和阮籍都有远见,他和石鉴是朋友,劝说石鉴不要敌视司马懿,追随司马懿共同隐退,山涛是司马懿岳母山氏侄儿,后来被司马师任用成为司马氏集团成员,司马昭任用了王戎、向秀、阮咸。司马衷对竹林七贤两位领袖都尊敬,阮籍儿子阮浑是司马衷的太子庶子,司徒山涛的儿子山简被司马衷任命为宰相侍中,也曾是司马衷的太子舍人和太子庶子,司马衷还任用山涛朋友石鉴为太尉,为司马衷亲政发挥重要作用。司马衷和嵇康儿子嵇绍关系亲,典故嵇侍中血就是讲两人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忠义感情的典范,嵇绍是鹤立鸡群的贤臣,他的忠诚,司马衷纪念他的情义都是值得尊敬。司马衷重用司马伷系宗亲,司马睿是司马衷心腹,和嵇绍也密切,是仅有的在司马衷当太上皇后仍效忠的,嵇绍评价司马睿“毛骨,非人臣之相”,司马睿感激嵇绍追封他为太尉。阮咸是音乐家,他和向秀、刘伶都是以逍遥自在为主,志不在为官。阮咸、向秀虽然不是政治家,在晋朝仍担任太守、散骑常侍,刘伶好酒没出仕,逍遥寿终。阮咸的儿子阮瞻、阮孚都是晋朝贤臣,是司马衷时代教育发达的体现,阮瞻和王承、谢鲲、邓攸齐名,都是司马越心腹。阮孚是司马睿的心腹,后来也官至宰相。司马衷时代存活的竹林七贤是司徒王戎,他是七贤中年龄小的,在司马炎时代已经是宰相侍中,在司马衷时代更是显贵,先后历任中书令、尚书仆射、司徒,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戎都担任司徒位至三公,王戎对统一有功,是平定江南的六将之一,在封建社会贱商的风气下,王戎是少有的重视商业的政治家,拥护支持司马衷、司马遹父子商贸政策。王戎大约和司马衷同时期去世,王导后来仍把谢尚比喻为“小安丰”,可见王戎的影响力。竹林七贤追慕者谢鲲、胡毋辅之等多继承逍遥自在、饮酒狂放的风气,比较山涛、王戎等事功声望要减少很多,司马炎时代竹林七贤发挥的作用强,司马衷时代王戎和竹林七贤后裔发挥的作用仍是显著的,竹林自然的思想对虚无玄谈的危害有抑制作用。

5、阮瞻是谁

您是否听说过“蜡屐”?在介绍蜡屐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句诗词:“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唐朝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 ——宋朝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既似蜡屐阮,又如锻柳嵇。”——宋朝苏轼《自笑(〔一题:试笔〕)》“欲话此怀须我辈,一来蜡屐伴春行。”——宋朝朱松《招友生》。…………这些诗词中常见的“蜡屐”,可是晋朝贵族阮孚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么,这位阮孚又是怎样的贵族?阮家,河南的名门望族,出过不少名人,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和陈琳同时担任曹操的记室。凡是军国文件都是出自他们之手。阮瑀才思敏捷,机智过人,随曹操长年出征,军务倥偬。行军途中,曹操吩咐他草拟文书,他能于马背上迅速草拟,词文宏阔,深受曹操青睐。阮孚的祖父阮熙任武都太守,而父亲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叔祖阮籍也是。阮孚的哥哥阮瞻,任东海王越参军,后任太子舍人;弟弟阮侯,任镇抚军,后任朝请大夫,因好山水,后隐居白阳山。阮孚自幼生长于大族世家,他爽朗尚武,文学涵养也颇为深厚。郭景纯有句诗文:“林无静树,川无停流。”他评论说道:“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川水的奔放通达,天地之间的胜景,都是他的寄情之处,心志所向。在西晋时,阮孚曾辟任司马氏皇朝太傅府军职,迁骑兵属。后来晋室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他在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一朝担任安东参军。阮孚喜欢喝酒,经常蓬发畅饮,豪放不羁,为此多次遭到官员弹劾。晋元帝每次都很宽容他,仍是委以他重任。秦汉时期,天子的宫门多漆成黄色,因此皇宫称为黄门。后来阮孚迁任黄门侍郎兼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官职,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以传达天子诏令。散骑常侍,官职,皇帝的侍从,有规谏皇帝过失之职责。当时,朝中的高级武官冠帽上所配装饰为金貂,由皇帝赐予,代表着品阶和身份地位。有一回,阮孚拿着天子赐予的金貂去换美酒。晋元帝器重他的才干,再次原谅了他。王敦兴兵叛乱,阮孚参与平乱有功。晋明帝赐爵,拜阮孚为南安县侯,转任吏部尚书,并领东海王师。阮孚认为朝廷内讧,各方争权夺势,无所谓功,无所谓赏,因此称病不出,拒爵位,不拜受。晋明帝驾崩之前,时任丞相温峤奉命入宫,接受皇帝顾命。途经阮孚家,邀请他一道同去。上车后,温峤告诉阮孚真相,但阮孚不想去,坚持下车,温峤硬是没同意。当到了台门时,阮孚找了一个借口,说要暂时下车。众人都没料到,他下车后竟徒步走回家,没有入朝接受皇帝遗命。他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之人,很有自己的风骨。晋明帝主政期间,国中发生了一桩趣闻。祖约与阮孚同朝为官。这二人各有所好,祖约爱财,阮孚爱屐。屐,带齿的木底鞋。古时将高跟称为齿,木屐又称作齿屐。官僚们认为:人有所好,终究都是一种拖累,不会带来好结果。对于二人的喜好,应当如何公允地评判好坏,众官僚很难做出结论。于是有些好事的官员分别拜访祖约和阮孚。官员拜访祖约时,看到他正在整理家财。祖约看见客人到访,立即用身子遮挡财物,很担心别人看到。当官员拜访阮孚时,看到他正在护理木屐,亲自吹火打蜡。古时木屐鞋底有齿,打蜡后可使木屐光鲜亮丽,还可以防滑,防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打蜡后的木屐,还可避免沾染污垢。看来阮孚很爱净洁。到访的官员听到阮孚的一句感叹:“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唉,不知道我这一生还能穿几双木屐啊!官员看他说这句话时,神情很是悠闲,丝毫没有负累,顾忌之态。阮孚说这番话,不知是否因他的哥哥阮瞻三十岁时去世,所以引发了他的感叹。到访的官员听到阮孚的话,再看看他的神情,便知道了胜负的结果:祖约爱财,为其所累;阮孚爱屐,神态悠闲。这就是“蜡屐”的来历。后世的文人墨客将其灵活运用,引入诗词,从而使这一典故代代相传。当了解了阮孚的故事,回首再吟咏开篇的几句诗词,是否也会让您莞尔一笑呢?参阅资料:《晋书》卷四十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巻上

6、阮瞻遇鬼

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青衣羌国内附一后,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分以上免租,焦侥国,后汉时通焉。明帝永平中,西南夷焦侥贡献。安帝永初中,永昌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馀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其人长三尺,穴居,善游,鸟兽惧焉。其地草木冬落夏生。孝武皇帝西巡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又有木,枝出复合于本。武帝议问群臣。谒者终军曰:“野禽并角,明同本也;众枝内附,示无外也。如此瑞者,外国宜有降者。是若应,殆且有解编发、削左衽、袭冠带而蒙化焉。”其后数月,越地有降者;匈奴名王亦将数千人来降,竟如终军之言。终军之言,得瑞应之实矣。光武建武八年十二月,高句丽王遣使奉贡。建武二十年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内附。一齐分付与东风〔高则诚琵琶记〕用此语。〔按〕五灯会元。天衣哲云。一齐分付与西风。口[合+欠]东南风〔传灯录〕药山惟俨问僧在南泉几时。曰粗经冬夏。然未曾上他食堂。俨曰。口盗难风那。〔按〕字书。与哈同。东风西倒西风东倒〔说苑君道篇〕东风则艹靡而西。西风则艹靡而东。〔按〕俗人互易其语云。东风东倒。西风西倒。似以误读刘[劦+思]新论致然。新论文曰。草之载风。风[务/马]东则东靡。风[务/马]西则西靡。然风之[务/马]东者。来自西。西者来自东。与说苑実未尝殊也。风吹草动〔晋书刘曜载传〕崔岳谓曜曰。四海脱有微风揺之者。英雄之魁。卿其人矣。〔按〕俗谓细事騒扰曰风吹草动。本此。风吹雨打〔杜甫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陆希声诗〕风吹雨打未摧残。〔汪元量诗〕风吹雨打并成空。又〔广灯録〕。首山省念。有风吹日炙语。风中烛〔古楽府怨謌行〕百年未几时。奄若风中烛。〔杜诗注〕阮瞻九日会亲友曰。人生如风中烛。不知明年此日。再开此会。谁是强健。风色〔何逊诗〕风色极天浄。〔卢照邻诗〕今朝风色好。〔李白诗〕远海见风色。〔文选注〕有物有文曰色。风虽非正色。行水上亦涣涣然有文章。故风赋在物色类。风声〔蜀史许靖传注〕王朗与靖书曰。闻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按〕树之风声。见书毕命。而俗云风声者。多主闻消息言。风闻〔贾逵国语注〕风闻。釆也。釆听商旅之言。〔汉书尉陀传〕。风闻老夫父母墓已壊削。〔晋书顾和传〕对王导曰。明公宁使网漏呑舟。何忍釆风闻以察察为政。〔唐书百官志〕御史台不受讼诉。有可闻者。略其生命。托以风闻。杀风景〔李义山杂俎〕品目数十。其一曰杀风景。言淸泉濯足。花上晒棍。背山起楼。焼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也。〔西心诗话〕晏元献以惠山泉烹日注茶。从容置酒赋诗。有未向人间杀风景句。自此杀风景之语。颇着于世。〔邵伯温闻见后録〕王荆公歩月山中。蒋颍叔传呼过之。有怪见传呼佐妇右倾句。装风景〔苏轼诗〕醉颠只要装风景。莫向人前自洗磨。威风声〔殷芸小说〕李膺为侍御史。靑州凡六郡。只陈仲举为乐安视事。余皆移病去。其威风如此。飞风〔东方朔神异经〕西海有人。驰马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唐六典〕凡马入尚乘局、左右闲。印以三花。其余杂马。以风字印右膊。以飞字印左膊。今言速为飞风。因此。上风下风〔佐传〕风马牛注。马遂上风而去。牛遂下风而来。故云不相及也。〔又僖十五年〕秦获晋侯。晋大夫三拜稽首曰。羣臣敢在下风。〔庄子天运篇〕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孙子火攻篇〕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打头风〔杜甫诗〕风急打船头。〔元[禾+眞]诗〕船泊打头风。〔按〕打字旧在梗韵。读若顶。今语仍然。〔五代史补〕呉越王初入朝。上赐宝马。马出禁中。骄行却走。王顾左右曰。此岂遇打头风耶。鬼头风〔王安石破冢诗〕旋风时出地中尘。李璧注。俗云。旋风鬼处为也。〔集韵〕有字。音或。解云。鬼[或/鬼]回风。一说鬼因风伺人也。疾风知劲草〔见后汉书王覇传。又〔宋书顾觊之传〕。松柳异质。荠荼殊性。故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唐太宗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疾雷不及掩耳〔六韬军势篇〕疾雷不及掩耳。迅不及瞑目。〔淮南子兵略训〕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暇掩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一旦撃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晋书苻坚载记〕此捷济之机。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又石勒载记〕直冲末[木+丕]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按〕诸云所谓者。皆述韬略文也。唐书李靖传。作震霆不及塞聪。靑天飞霹雳〔陆游诗〕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靑天飞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