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仪式简介(祭奠仪式)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4:32:12 浏览
1、祭奠仪式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祭礼对象,鬼神先祖首先来说说这“祭”,早可见于甲骨文,但这并不代表着“祭”字是诞生于甲骨文产生时期,而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古老的“祭”是出现于甲骨文上的。甲骨文现世于殷商年间,是商朝贵族及其王室占卜、祭祀、记事时所用的文字。此外,商人敬鬼尊神,所以这些篆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变成了与鬼神沟通的一种媒介。“祭”在《说文解字》中是“从示,以手持肉”,从造字结构上来看,左半部分是用甲骨文书写的“牲肉”,是指用生命献祭给鬼神的肉食动物,而右上部分指的是“手”。从字形来看,就像是用手将肉摆放在一座祭台之上。所以,这“祭”字自带供奉鬼神的含义。由于古代社会的人类获得肉类是很不容易的,他们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猎。因而,只有将这些得来不易的肉类献于鬼神,才能传递出敬意,才会等到鬼神的庇佑。而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古人祭祀的对象不再只局限于鬼神了,还将范围扩大到了已故的祖宗先人。出于这个原因,“祭”就衍生出了悼念已故之人的意思。在《谷粱传》中写道,“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奠礼仪式,以酒悼念那么这“奠”字又有何意呢?“奠”同样早现身于甲骨文之中。将此字拆分开来,就能发现这上半部分是一个装酒器皿的形状,也就是“酋”字所表示的含义。而在“酋”的下方,则是一个“丌”,在《说文解字》中这代表的是一个能够摆放安置酒的架子。此外,“奠”字下半部分的“一”,象征的是土地。所以,将这些元素全部都组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奠”的意思就是将酒放于地面之上。在先秦诗集《诗经》中有写“于以奠之,宗室牖下”。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那些用于祭祀的祭品在哪里?在宗祠的窗户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奠”也延伸出了其他的含义。由于这个字的原义中有“酒”,于是有些会用到酒类祭祀的仪式中,就会使用这个汉字。从造字结构上来看待这个“奠”字,会发现在酒器的下方部分像是人类的双手的形状,所以这也意味着是需要双手虔诚地奉上美酒,才能表达对鬼神的敬畏。比如说,在建筑物造完之后,就需要举行一个奠基仪式。这是对这片土地神明的祭祀活动,献上美酒佳酿,用以祈求神的庇护。“祭”“奠”两字,侧重不同说完了“祭”和“奠”各自的意思之后,再来说说它们为什么会被用于不同的场合吧。在摆放已故之人尸体的棺椁之上,会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人死,意味着灵魂离开了躯体,但灵魂是不灭了,灵魂也需要享用食物。可“祭”和“奠”字中有带有食物,这又如何区分呢?在古籍中写道“置祭者,置酒食而祭也……祭,皆谓之奠”,这似乎是在说当一个人死去后,在埋入土中之前,一律都能称作“奠”。而这个“祭”字,更多的是用于祭祀神明祖宗之时的活动。这样一来,就很好分清楚了。凡是在下葬之前的一切丧葬仪式,只能用“奠”来表示。在下葬完成之后,之后如果想要举办对先祖的祭礼,那么使用的就是这个“祭”字。另外,这两个字在丧葬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由于奠礼指的是逝者入土之前的所有仪式活动,而这种场合又是极尽哀伤的,所以在古人看来,这奠表示的是“凶礼”。但祭礼却不同,虽然都是对祖先鬼神的祭祀仪式,可祭礼却是吉礼。因为这种仪式的出发点不是伤心绝望,而是内心的一种敬畏。《礼记》有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这祭礼是关乎王朝命脉,国运昌盛,宗族延续的。儒家学说认为,只有将祭礼变成一种有规范的祭祀仪式,才能规范社会秩序,让臣民都有礼可依。简单点来说,这祭礼就是封建王朝用来约束天下臣民的。因为在古人看来,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祭祀并得到祭祀之福,这也就从道德上防范臣民行不轨之事。“祭”“奠”两字,场合不同除此之外,祭礼与奠礼的性质也存在着差异。前者供奉的对象是天地间的一切,有神、有鬼、有祖先,但后者更多的是用于对刚刚亡故之人的悼念。因此,这祭礼就成为了古人信仰的一种体现。出于这个原因,在奠礼之上的众人都是神情悲伤,泪流满面,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不舍。而祭礼更多的是庄严肃穆,还会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中进行,比如清明,端午等等。虽然祭礼传达的也是哀思,可却多了一份祈福的意味在里面。行祭祀之礼,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庇佑与福报。所以,在棺椁还未离开家门之前,一切都染上了悲痛的氛围,这就是奠礼。但在棺椁安葬之后,这份悲情逐渐会转变成为“喜”,而此时的“奠礼”,也就变成了“祭礼”。这或许是时间将这份沉痛抚平了,当人们再次举行对逝者的悼念之时,更多的是想要传达出内心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因此,假如弄错了“祭”和“奠”的话,这不单单是会闹笑话,更是一种对亡者的冒犯与不敬。

2、吊奠仪式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何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丧葬之礼也是我国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诸多的讲究和忌讳,因此小到每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方方面面的布置,都是要精细又再精细的,比如虽然都是在丧葬中出现的“祭”和“奠”,就有很多的讲究,并不是随地都可以张贴“奠”,也不是随时哪哪都可以祭祀,需要谨慎,否则就要闹笑话了。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人类无法避免,存世的人还得好好的举办葬礼,体面的送走已经逝去的人。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死亡之人就是将其埋在土里即可,就算是达到了入土为安的目的。但在入土为安之前,葬礼可是有讲究的。比如一个死亡之人的棺材的长度是有标准的,板块数量也是有标准的,还有入土为安,究竟是要入在哪里才算是真正的让死者安,同时让家人安呢?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请专门研究这个方面的风水先生来看的。死者活着的亲人应该注意的事情应当是如何区分“祭”和“奠”,如何根据这个布置整个葬礼。要注重礼仪,按照讲究布置葬礼事宜,就得先了解“祭”和“奠”的区别。第一个区别就是它俩运用的场合不一样。相信很多参加过葬礼的人一定看过这样的画面,那就是死者的棺椁前面一定有一个“奠”字,然后主持的人又说要祭奠。当死者被埋了的时候,主持祭礼的人说的是要祭拜。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祭拜,什么时候是“奠”呢?想要知道它们运用的场合,就得了解两个字的组字区别。在甲骨文中,“祭”这个字的组合是有肉、以及人的手,下面还有一个“示”字。在殷商时期,“祭”字的左上边是“肉”,而右上边是一个“又”字,代表的是手,整体会意起来,就是用手拿着肉在祭祀。开始时,是没有“示”字的。但是到了后期,人们意识到这样的组字跟实际的祭祀不太符合,所以就又加了“示”字,表示双手恭敬的将肉放在案几上进行祭祀。那么,祭祀的对象是谁呢?是鬼神。在早期的殷商文化中,由于人们认知的不成熟,认为世间一切都有鬼神主导,因此要多杀牲畜进行祭祀。从他们祭祀神明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敬畏的,心境虔诚。只是到了殷商晚期,人们发现死去埋入地下的祖先也能保佑自己和后代子孙,所以又慢慢的祭拜祖先了。而在这种祭祀中,虽然心境不如祭拜神明那么敬畏,但一定也是充满哀思和虔诚的。而这份哀思到后来,是除夕年节进行祭拜,是清明时节进行扫墓祭拜等等。而这些时节可以看出来,死者是死去已久,被埋在地下了。因此“祭”其实多运用于死者下葬之后的祭祀了。而“奠”字,将其拆开来看,会发现是一个“酋”和一个“大”字的组合。“酋”代表的就是酒,而“大”字一看就是摆放供品的案几。古代在丧葬上摆放供品的都是死者死后入殓了,但还未下葬,中间还需要举行其他的环节,然后再下葬。那么,同样是要祭拜,为何这里却要用“奠”呢?因为古时人们认为只有将死者埋入地下之后,其身体内的真气才会随着地下的穴气连接,灵魂才算是真正脱离肉体。而死者刚入殓还未下葬,属于灵魂还未离开肉体,因此死去的人还是要吃食物的,所以就会用一张大案几,然后在上面摆上供品。所以在死者还未下葬这个场合,就得用“奠”。除了场合不同之外,还有两者所代表的礼仪性质也不一样。在古代,礼仪有出征或者操演的军礼,和人们联络感情、进行友好沟通的婚宴嘉礼,接待来往宾客的宾礼,还有就是凶礼和吉礼。凶礼都跟哀伤挂钩。当一个人死亡之后,什么时候哀伤呢?一定是刚刚死亡,还未入土。这个时候要进行吊唁,表示自己的悲伤;再者就是死亡一直是我们国人十分忌讳的话题,就在于跟死亡相关的话题都是不吉利的,因此就被冠上了“凶”之意。而且古人说有大凶之兆的时候,那一定是这个人运气不好,会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发生,自然就是悲伤的。而吉礼就不一样了,它带着人们的祈愿。古时人们祈愿的对象自然是天神、地祇。祭祀这些人物的时候,肯定不会带着哀伤的情绪,更多是对这些未知鬼神的敬畏之心,而且向他们进行祈愿,是为了有好的结果,比如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礼仪的规范和发展,人们不再总是祭祀未知的鬼神,而是祭祀睿智的先王、贤明的祖先等。而无论是先王还是普通人的祖先,那一定是逢年过节来祭拜,并且带着敬畏之心,态度十分虔诚,毕竟祖宗虽死,祭祀不可不诚。这种祭拜不可能是凶礼,所以慢慢的就有死了入土很久用“祭”,而不是“凶”之意的“奠”。虽然都是丧葬之礼中出现的东西,但运用的场合以及承担的性质意义是大不一样的。“祭”相对而言,运用的场合更广泛,而且它背后承载的是我们的敬意,无论是对上天神明,还是已经深埋地下的祖宗,都是我们表现自己哀思和祈祷的方式,而且祭祀不可能单单一个人就这么祭拜了,势必得有祭品。#奠仪式简介#

3、奠供仪式

昨天上午,邯郸广府杨陵,百人杨家弟孑参加祭祖大奠。齐缅怀宗师杨露禅和先师,邯郸市太极拳办公室主任杨宗杰主持,第五代传人张延宏宣读祭文,会长杨志芳领祭,缅怀宗师弘扬式太极拳

4、奠拜仪式

纪念我的母亲(4)——出殡前的一系列仪式,我理解了传统丧葬礼仪的意义1:吊唁:接到报丧信息的亲戚,尤其是母亲的近亲,我的舅舅姨姨,他们在第一时间来到母亲灵前,或痛哭流涕,或焚香祭拜,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哀痛。时在腊月十七,小小的村里只有老人,大部分的年轻人在外务工还没有回来。丧葬在农村是大事,一家有事,都来帮忙。在家的邻里,都赶来帮忙,吊唁。这就是乡情,白事不请自来。随后,在外的人们看到村里群发的消息,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母亲的丧事出力。2:守灵:我们把母亲从医院接回来,灵堂设在上房客厅,我们姐弟妹和侄子日夜值守,蜡烛不灭,燃香不断。腊月的天,农村的屋高大,空旷,凄冷。我们陪伴着母亲,开启电暖气,让母亲感受人间后的温暖。4:去火葬场:母亲是腊月十七殁的,当时因为疫情管控放开,每天去世的人很多,村干部从知闻噩耗就开始联系火葬场,但也排在了腊月二十九点半。到了火葬场,白衣孝衫一大片,人来人往。真是灾难啊!举行完祭奠仪式,其他送行亲友先行回家,我和老公,弟弟,侄子,还有几个帮忙的人负责等骨灰,带母亲回家。从九点半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多,我们才接上母亲。一路呼唤,一路引导,希望母亲的魂灵跟上我们的车行。到家门口,我忍不住放声大哭,受不了我好好的母亲,只有几天就化作了一捧骨灰,我勤劳善良的母亲,劳作一生,没有让人服侍一天就离开了人世,我想,她也有很多不舍,也有很多话要对她的孩子们说,可是命运没有给她这个机会……3:出殡前一天迎饭、奠酒我们这里的习俗,出殡前一天从傍晚开始迎饭。饭也有规格,全饭是十三桌,全鸡全鱼,干果水果等等,全饭由女儿摆。还有九桌,七桌,外甥,侄女等来摆。迎饭时,帮忙的人抬桌子,摆饭的人紧跟其后,孝子随后排成长队,从村口往灵前行进。一路有乐鼓手跟随演奏哀乐,叔叔做主请的是十人乐鼓队,气氛庄严肃穆到灵前,把饭献在灵前,摆饭的人及孝子行三拜九叩大礼,之后就撤饭。迎饭结束后,宾客吃晚饭,这一晚,人是齐的,多年不见的亲戚都在。晚饭之后就是奠酒仪式。叔叔很看重奠酒仪式,生怕出错,提前给我们这些平时不生心的晚辈交代,行三拜九叩之礼,主事人给酒时要双手接杯,举杯与额平,然后慢慢由左至右奠于灵前。奠酒顺序也是由远及近,后是孝子。整个过程乐鼓手奏乐伴随,从晚上八点一直到十点多接近十一点,寒冷的腊月天的晚上,期间没有人离开。经历了这个隆重的奠酒仪式,我内心好似没有那么的难受了。可是后来的经历证明,只是暂时没有那么痛苦了。

5、奠祭 仪式

说的太复杂了,简单的说:祭是亡者不在家举行的,奠是亡者在家或灵棚举行的

6、奠仪仪式流程

2023年伏羲公祭大典6月22日在天水伏羲庙广场举行。伏羲公祭由甘肃省主祭,全国政协派出一名副主席代表国家参加,场面宏大,仪式隆重。伏羲公祭是天水市的一张文化大牌,汇聚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共同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同一时间,在台湾新竹市也举行伏羲公祭大典大典。以击鼓鸣钟,恭读祭文等6项仪程。以太牢、鲜花、雅乐之仪和虔敬之心,共仰羲皇功绩,致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以“传承始祖伏羲文化根脉、汇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为主题,追思中华人文始祖创世功绩,感悟伟大祖先创造精神。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我国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也是甘肃为亮丽的文化交流名片。#奠仪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