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180——《曹雪芹的故事》(1)周汝昌,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代表作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石头记会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等。周汝昌与胡适、俞平伯等人同为红学研究考证派的代表人物,研究考证《红楼梦》为曹雪芹所作,对曹雪芹即为曹寅后人持肯定态度,对曹雪芹的才气持赞赏的态度。明末清初时期李渔提出了中国四大奇书的说法,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部文学名著。因为《金瓶梅》中情色描写过于直接,有伤风败俗之嫌,清朝皇帝下令其为禁书。恰好同样精彩的《红楼梦》问世,故《红楼梦》取代《金瓶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另外,同时期还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两部小说较受欢迎,清朝将这六本书列为六大名著。因为六部书中《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具有完整的故事线、采用章回体写作,广受读者欢迎,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将该四部小说定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著。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作者写作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相与世态炎凉的史诗性著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作者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及所表达的隐含在书中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给后世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因此出现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红学”,并产生出多个红学研究的流派,如考证派、索隐派、评论派、创作派等。各派中还有诸多分子派系。中外文学史上没有任何著作像《红楼梦》一样存在如此巨大的争议与分歧。争议主要表现在两点:一、作者是不是曹雪芹?二、小说中的贾家影射的是谁?曹家、皇家、或是其他?曹雪芹的祖上曾是皇家的包衣奴才,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时期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曹雪芹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对封建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以自己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巨著《红楼梦》。提出这一假说的是民国时期著名文人胡适,他在考证的基础上得出这一结论。在此前后,还有上百人被认作是《红楼梦》的作者,包括:曹寅,曹雪芹祖父;脂砚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评点者;畸笏叟,《石头记》另一位评点者,也有说是脂砚斋后来的化名;胤礽,康熙朝废太子;胤禵,康熙十四子;高鹗,后40回作者,据说是和珅策划续写伪作并得到乾隆首肯;弘晳、弘晓、弘皎,康熙孙辈;袁枚,清朝著名文人;张廷玉,康雍两朝重臣;和珅,乾隆朝重臣;纳兰性德,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之子等等。清朝时关于《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有三个,曹雪芹、曹寅之子曹颙、纳兰性德。这三人之外,其他被认为是《红楼梦》作者的假说没有史料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第一次为该书作者署名,为“曹雪芹、高鹗著”,60多年后新版《红楼梦》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百度百科》中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用了“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这一相对模糊的提法。(未完,待续)
2、弘晳后的结局【原创】石桥:《秦可卿之死——密解红楼药方》红楼一书,写尽了人间凄凉,写绝了人性冷漠。其中,秦可卿之死,繁华中隐藏着萧条,热闹中暗含着落寞,个中滋味,读来让人泪目。曹雪芹用泪写书,所谓大境无形,情深无影。爱一个人,爱到极处,便是寂寞。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写宁国府贾珍父子为秦可卿延医诊病,张友士开的药方,名叫“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方子是: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白芍、川芎、黄芪、香附米、醋柴胡、怀山药、真阿胶、延胡索、炙甘草;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这个方子有一个出处,原叫“圣愈汤”,是金代名医李杲所拟,这个方子今天仍在延用。“圣愈汤”只有六味药:人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张友士的“和肝汤”加了十味。有人根据这个方子名称推断说秦可卿出生高贵,或是一位公主。“红楼笔法”,柳藏鹦鹉。脂砚斋批语云: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现在我们读到的本子上,并没有林黛玉的药方,只有秦可卿的这一个。考虑到《红楼梦》的坎坷命运,林黛玉的方子或为他人删减了。后人认为“和肝汤”这个方子,是一封密码信件,解读前六味药: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意思是:人主嘱咐说,令秦可卿在熟悉的地方归身(自杀)。比较这两个方子,“和肝汤”增加了十味药,前面的六味有所变通,前后移动,或者更换了药名,比如把“当归”换成“归身”。中医上讲,当归药用分归头、归身和归尾,药用不同。《本草正义》记载: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秦可卿的病症是月事不调,所以方子上用当归或归尾更为恰当,张友士用了归身,应是意有所指。我因喜欢“红楼”,也曾试着解析这个方子。先说前面六味药:人参、白术(zhu)、云苓、熟地、归身、白芍。各取一个字,意思就是:人主云,孰胜败?人主这两个字不可乱用,在曹雪芹时代,人主特指皇帝。这里就可以判断秦可卿的身份高贵,身后的人是皇帝,或者说,是秦可卿阵营的首脑人物。他写信问秦可卿,当前的斗争,谁胜谁败。这里就涉及到《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书中其实是明写出来了,并没有隐瞒。“红楼梦”写了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一方忠顺王为主,一方北静王为首,暗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忠顺王代表的是雍正、乾隆父子,北静王后面是废太子胤礽和他的儿子弘晳,这一点书中有多处暗示,有些地方几乎是明写出来的。当时的曹家,也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家,他们属于废太子胤礽这一阵营。宁国府明显站在废太子一方,荣国府态度暧昧,尤其是贾母的立场摇摆不定,通过贾元春攀附上了当今皇帝,通过宁国府和秦可卿与废太子一派藕断丝连。王熙凤是秦可卿的闺蜜,她是支持秦可卿这一派的。宁国府仆人焦大,这个人看似粗鄙,其实有一定的政治头脑,醉骂贾珍“扒灰”,其实扒灰事小,站错队,那是杀头灭门之罪,焦大对宁国府忠心耿耿,他不希望宁国府在贾珍手里落败。下面三味药:川芎、黄芪、香附米。先说川芎,芎古作?字解,《本草注》中的解释是,此药上行专治头痛,故名芎藭。或云:人头穹窿高,天之象也。引申开来讲,和穹字相通。穹,高大,穹居就是高大雄伟的房子,穹宫就是宫室。所以说,川芎在这里可以引申为高升或住进宫殿。下一味黄芪,取黄之意,指的就是“皇宫”。后一味香附米,乃是攀附之意。再下来是醋柴胡。古汉语中醋酢同意,酢有酬劳之意。这味药表达的是酬劳的意思。再后面是怀山药。史书记载,周平王时,卫国用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朝贡王室,周平王赞为神物,“四大怀药”是历代皇家贡品,以怀山药居首。延伸开来讲,就是首功的意思。下面是真阿胶、延胡索、炙甘草。真阿胶主治痢疾,患痢疾的人症状表现为虚弱。开出这味药,就是说某件事已很窘迫,须下猛药。延胡索有续断生命、起死回生的功效。炙甘草有通阳复脉的功效。这三味药连起来说的是,事情紧急,必须下猛药才能起死回生。后两味是建莲子、红枣。建莲子就是睡莲,有合掌而睡的意思。合掌而睡,乃是人死后的状态。另外,莲子的味道很苦。和上面几味药的解析对照来看,建莲子这味药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不好了,到了生离死别的地步。一个人叫自己的亲人去死,那是什么样的惨烈境地,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后一味药是红枣。多地民间都有一个习俗,红枣含有早生贵子的寓意,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在“红楼梦”这部书中,对于秦可卿而言,“红枣”不是吉祥之意,而是暗示她早死早转世,应该是这个意思。张友士的这个方子,翻译过来就是:主人说现在谁胜谁败很难预测。如果我们胜了,大家就能官升一级,你我就住进宫殿里去,奖励功臣,其中你是头一份的功劳。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力量还很薄弱,必须采取雷霆手段,对症下猛药才能起死回生。你是我的亲人,希望你能体谅,虽然心中很苦,但为了后的胜利,只好牺牲你了,愿你早一天投胎转世。
3、弘晳读音红楼梦歪传之二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歪传封建社会的专用词汇,直白如下万岁,指皇帝。千岁,指太子。老千岁,指老太子。坏了事,指立为太子之后被废黜。义忠亲王,被废黜太子的封号。合起来念就是,被废黜的义忠亲王老太子。康熙皇帝两立两废的老太子胤礽,符合以上条件。因为康熙这老人家身体太棒太能活,太子胤礽迟迟不能接班,请你猜猜他心里咋想。胤礽在接见朝鲜使臣时曾抱怨说,你见过当了三十八年的太子吗?帐殿夜警事件,成了胤礽被废的导火索。当日太子陪康熙野外狩猎,深夜里胤礽用刀割开康熙的寝睡帐篷,从割缝处向里面偷窥帐内动静 ,被康熙察觉。因疑似行刺,康熙恐极气急,翌日宣布废黜太子,后又两立两废。父子矛看紧张至此,个中缘由实难细说,胤礽也就成了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囚居别宫。康熙也不再另立太子,而改为秘密建储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接班。公元一七二二年,雍正帝接班。两年后胤礽死于别宫。胤礽的故事就完了吗?没有。因为他有一个想夺回皇位的儿子弘晢!弘晢想,我老爹若不被废,他就是皇帝,下一步我就是皇帝。我是康熙皇爷的正脉嫡孙,皇帝这位置本来应由我来坐,我现在要争夺回来!弘晳在红楼梦书里是哪个艺术人物呢?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弘晳简介#
4、弘晳是谁儿子康熙在历代君王中是特别的一位 ,不仅勤于执政,更是儿孙满堂。其中却有这么一位孙子,从小由康熙亲自培养,对他的宠爱远超乾隆,康熙临终前嘱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可惜终被乾隆囚禁至死。大部分人认为雍正之所以能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荣登大宝,是沾了儿子弘历(乾隆)的光。乾隆继位后,在祭拜康熙陵寝的时候还在祭文里写道:“予幼龄仰蒙皇祖恩眷,养育宫中,俾得日侍左右,亲聆训言。盖圣鉴洞烛至今,隐有付托之意”。意思是说:“我皇爷爷慧眼识英才,在我小的时候就看出来我送给当皇帝的料。”对爷爷康熙更是视为偶像的乾隆,退位时候给出的理由都是:不能超过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他也多次对身边的大臣回忆自己被爷爷康熙接进宫一起生活的时光,可见祖孙俩的感情确实是十分深厚。但如果要说康熙是因为喜欢乾隆而传位给雍正,那还真的谈不上,因为康熙对乾隆的喜爱还比不上另外一个孙子。那就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康熙孙子实在太多了,自己又是个工作狂,所以很多孙子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带进宫亲自培养了。乾隆第一次和康熙相见,是康熙去的前一年,有一天,康熙去圆明园赏花,雍正给他引荐了自己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弘历因为聪慧机灵,让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过几天就把弘历接进宫里去生活了。根据史料记载,乾隆进宫后除了跟随康熙学习书法外,其余就是学习射箭、火枪,然后跟着康熙去木兰围场打猎之类。大都是一些普通的皇家活动。但是,人家弘皙是打小就生活在皇宫里面了。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因为胤礽第一个儿子出生不久就死了,嫡福晋无子,弘皙就成了长子 。弘皙从小聪明伶俐,深得康熙的宠爱,因此弘皙从小就被康熙养在宫中。弘皙本来有着大好前程,如果没有意外 ,终有一日,那至尊宝座将是他的,指点江山,睥睨天下。然而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因为自己的亲爹这个猪队友,完全改写自己人生的走向。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弘皙15岁,已经文韬武略, 颇有康熙年少时的风采。胤礽第二次被废时,弘皙18岁, 大好的政治前途 因为其父亲的原因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 “皇长孙颇贤, 难于废立” 也就是说 弘皙实在太过于优秀, 康熙在第二次废除胤礽的时候有些为难 但为了大清的江山还是下决心废除胤礽。就算是自己的亲爹被废了,弘皙的地位也没有受到影响,偶尔犯个小错,康熙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曾有半句责罚。甚至为了他,纠结要不要 把二度被废的胤礽再次立为太子。公元1722年的冬天,康熙驾崩,在临终前,特意嘱咐雍正要善待弘皙, 封他当亲王以护他周全。一直到生命后一刻都在为这个孙子操碎了心。你看,弘皙享受康熙的这份厚爱时,弘历还真不知道在哪儿凉快呢!雍正继位后,可能是觉得处置了太多了兄弟,不想赶尽杀绝,也出于安抚朝局的考虑,就按照康熙的遗诏封了弘皙做了亲王。这一年,弘皙才28岁,他是所有皇室同辈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人。弘晳也在表面上特别感激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本是弘晳的叔叔,可是弘晳在奏折中称呼雍正皇帝为 “皇父”。但是等到乾隆上位后,这种和谐的局面就被打破了。雍正在位的时候,因为对政敌的铁血手腕,让很多宗亲不满,让雍正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乾隆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局面,对雍正时期打压过的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这样一样,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就挑唆弘皙,觉得他本来是有希望继承大统的,让他去争取一下。弘皙曾经毕竟是皇位内定的继承者,他一直对雍正一脉夺走本属于他的皇位一事耿耿于怀,一直不愿释怀。脑子一热的弘历,只能是孤注一掷,拼死一搏。乾隆本来就对深受康熙宠爱的弘皙心有嫉妒,正好弘皙自己撞到枪口,乾隆干脆快刀斩乱麻把他给圈禁起来,剥夺了亲王之位。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弘晳病故,年仅四十九岁,无谥号。除了弘皙外,康熙还有一个喜爱的孙子叫弘明。弘明是十四阿哥的儿子,年龄比乾隆还要大一些,康熙同样在宫中养育了弘明很多年,还亲自主持了弘明的大婚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康熙能够因为喜欢孙子而立这个孙子的爸爸,那康熙完全有可能应当立的是十四阿哥,而不是四阿哥。从弘皙和弘明的故事来看 康熙是有几个喜欢的孙子,康熙也真是喜欢乾隆的 但是还谈不上特别喜爱。而史料记载康熙见乾隆第一眼的反应是“见即惊爱”,很有可能是爱慕虚荣的乾隆,为了体现自己继位的正确性而添油加醋描写的。比起弘皙的种种优待,乾隆真的还差得远。至少,康熙选择雍正当接班人 ,和乾隆无关 。
5、弘晳小说雍正喜爱的弟弟,甘愿为雍正当枪使,终承袭了铁帽子王爵位。爱新觉罗·胤禄(雍正继位后其兄弟都改名为允字辈,故此胤禄又名允禄)是康熙的第十六子,他与康熙第十五子胤禑是同母所生,都是康熙的密妃王氏所生。密妃王氏虽然家族出身低微,但姿色过人很受康熙喜爱,连续为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禄、十八子胤祄都是密妃所生,除了胤祄在八岁时夭折之外,胤禑和胤禄都长大成人。哥哥胤禑和胤禄虽是亲兄弟,但同母却不同命,兄弟二人不管在康熙时期还是在雍正时期待遇都是天壤之别。胤禑其实初比较得康熙喜爱,但随着胤禄出生长大,胤禄为人斯文谦恭,精通数学和音乐,相比于能力平平,只相对忠厚的哥哥胤禑来说,胤禄显眼。在历史上康熙也是精于数学的人,而胤禄得到了其父康熙真传,所以在这方面上尤为让康熙喜爱,因此胤禑和胤禄这对同母兄弟随着逐渐长大,就被父亲康熙分出了明显区别对待。康熙在晚年十分喜爱胤禄,当时由于康熙的堂兄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无子,在康熙晚年时博果铎生了一场重病,康熙探望博果铎的时候就和他商议,想把自己的儿子胤禄过继给博果铎,将来好能承袭庄亲王的铁帽子王爵位。其实这完全是康熙宠爱胤禄的私心,博果铎虽然无子,但他的弟弟博翁果诺还有不少儿子,按照清朝继承制度来说,过继子嗣也都是先以亲侄子为主,怎么轮也轮不到胤禄这个堂侄子来过继,但这就是康熙故意地想偏爱胤禄,博果铎一看皇帝都这么说了,哪还敢有何异议,于是只得认可了康熙将胤禄过继给自己的事。康熙虽然和博果铎商量好了让胤禄过继,但博果铎这场大病并没有死,反而把堂弟康熙先给熬死了,康熙死后第二年,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铎才去世。这时候康熙已经死了,虽然早就定好让胤禄承袭庄亲王爵位,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胤禄想继承庄亲王爵位还得看继位新君雍正肯不肯同意了,不过雍正也喜爱胤禄,博果铎前脚咽气,雍正就迫不及待地命宗人府准备胤禄继承王位事宜,还同时向母亲太后乌雅氏报请此事,可见雍正也是比较喜爱胤禄。所以说除了父亲康熙的偏爱,连后来的皇帝哥哥雍正都十分喜爱胤禄,雍正在历史上向来是以对待兄弟残酷著称,雍正的不少兄弟都被雍正收拾过,但雍正也有十分宠爱的兄弟,雍正宠爱的三位兄弟就是老十三胤祥、老十七胤礼和老十六胤禄。在雍正朝胤禑和胤禄这对亲兄弟受到的待遇区别更大,雍正这个人爱憎分明,他喜爱弟弟胤禄就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爵位,但是他并不喜爱胤禄的亲哥哥胤禑,所以胤禑在雍正继位后一直都是光头阿哥没有任何爵位,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 )雍正才册封了他一个贝勒爵位。而他的亲弟弟胤禄早已是铁帽子王,可见亲兄弟待遇区别有多大。当然根据历史上胤禄的表现来看,他很可能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投靠雍正,是属于四爷d的成员。因为雍正继位后,胤禄成为了雍正手中的一把枪,只要雍正想收拾哪位兄弟,胤禄立刻就带头弹劾这些兄弟。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想敲打一下中立派的兄弟老十二胤裪,这时候掌管宗人府的胤禄站出来带头弹劾胤祹,终胤祹从履郡王被降爵成镇国公;雍正四年时雍正准备彻底清理掉政敌弟弟老八胤禩一d,还是掌管宗人府的胤禄带头弹劾胤禩,终胤禩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阿其那”,被雍正囚禁折磨致死;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想收拾老三胤祉,依旧是掌管宗人府的胤禄带头弹劾胤祉,终胤祉被雍正褫夺诚亲王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亭抑郁而亡。看看胤禄在雍正朝的战绩,帮着雍正连续收拾了三个兄弟,所以说他很可能早就投靠了雍正,才会雍正指哪他就打哪。胤禄在雍正一朝深得雍正器重,地位仅次于胤祥和胤礼,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临终前雍正给乾隆留下了四大总理事务王大臣,分别是胤禄、胤礼、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但雍正在留给乾隆的遗诏中曾评价胤禄为“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 ”,这也说明了胤禄不如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胤祥和胤礼,所以雍正更喜爱胤祥和胤礼,胤禄则次之。后来胤礼在乾隆继位不久就操劳过度而死,总理事务王大臣中以胤禄地位独尊,乾隆担心胤禄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于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炮制了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逆案,胤禄被牵扯进逆案之中,被乾隆罢免了总理事务王大臣的职位,从此胤禄彻底淡出政坛。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因为胤禄精通音乐,让他掌管乐部事务,算是给了他一个闲差,之后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又启用胤禄为议政大臣,但此时胤禄年老且已不具备政治影响力了。之后胤禄就一直在乾隆朝庸庸碌碌混日子了,这也是乾隆希望看到的事情。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胤禄也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胤禄应该就属于是站队站好了的人,毕竟站队站好了,吃香的喝辣的。
6、清朝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简介满蒙联姻:简述清朝皇室与敖汉部蒙古的联姻情况 (下)《清太宗实录》记载了公主和额驸受到的处罚:“拟革去莽古济的公主名号和索诺木杜棱的济农封号,罚银各百两,夺其满洲牛录及开原地方。其济农所带蒙古,皆没入官。”这次处罚不仅对代善和莽古济的政治力量进行了削弱,而且对于无辜牵连其中的敖汉部也进行了警示和打击,防止敖汉部填补察哈尔部衰落后的权力真空。“郊迎之变”三个月后,备受打压的莽古济夫妇又被牵连至胞兄莽古尔泰的谋逆案中。这一次额驸索诺木杜棱选择了大难临头各自飞,向皇太极揭发妻子的不轨行为。《清史稿》记载:“年长位尊的莽古济‘从逆同谋,犯上危国’,被明正典刑,凌迟处死;额驸索诺木杜棱揭发、供认当年之事,得到从轻发落,却再未被重用,统率敖汉部的职权被划归其侄班第(塞臣卓里克图之子)。”对于哈达公主来说,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两人半路夫妻情难结。公主下嫁之时,索诺木杜棱早已妻妾成群、子嗣众多。纵然尊崇的皇家公主,也难得额驸的偏爱。面对这段以悲剧结尾的政治联姻,皇太极是乐见其成的。归附后金以后,敖汉部在对抗林丹汗的过程中日益壮大,在蒙古诸部中地位仅次于皇太极的妻族“科尔沁部”。借着发作哈达公主的机会对敖汉部内部政治势力重新洗牌,是控制敖汉部的重要一步。2、相濡以沫的爱人——固伦敖汉公主与班第与姑母夫妇相比,固伦敖汉公主夫妇情投意合,生育四子一女,子祚绵长。额驸班第为皇太极出生入死立下战功,后被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接班伯父索诺木杜棱成为敖汉部的领旗者。据史料记载,敖汉公主之长子温布、次子鄂其尔均娶皇家郡主为妻。孙子衮布则迎娶了太宗的孙女即太宗第十子辅国公韬塞之女。曾孙罗卜臧先后娶了显亲王丹臻第七女、康熙帝皇侄保绶的次女为妻,深受康、雍、乾三代君主的赏识。敖汉公主的后世子孙常常被指为额驸,班第家族世代与满洲贵族通婚。《国朝言献类征初编》记载:“敖汉部班第家族,曾连续五代与清室联姻,有额附七人。”夫凭妻贵,妻以夫为荣。公主给班第家族带来了尊崇,班第能征善战,用实际行动给公主带来了荣耀。两个人相濡以沫的一生虽然不长,却足够幸福。3、北不断亲的友好使者——远嫁的皇室格格身为满洲宗室的格格,她们生来就肩负着抚蒙的责任。婚姻大事既不听父母之命,也不由媒妁之言,而是仰赖天恩,等待指婚。《宗人府·天潢宗派·嫁娶》中记载了乾隆皇帝的一条谕旨:“嗣后凡亲王郡王之格格,俱遵照旧例,候朕旨指给蒙古台吉等。其间或有因原系姻亲熟视蒙古等,情愿自行许给,尚属可行,伊等可自行定议奏闻。其不行奏闻而私行许聘京师旗人者,著永远禁止!”《爱新觉罗宗谱甲册》记载康熙帝嫡孙弘晳第十六女,于乾隆十二年嫁敖汉固山额驸垂济喀尔。《为皇六子家女儿给福晋下毒一案著交军机大臣会同内务府大臣严审事》记载乾隆帝第六子质亲王永瑢第五女县主,于乾隆五十七年嫁敖汉扎萨克郡王德钦。另据史料记载,康熙第七子淳亲王允佑次女郡主、康熙第二十子贝勒允祎长女、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次女县主、乾隆帝第四子履亲王永珹第三女县主、贝勒奕绮长女、顺承郡王春山之女等也都先后嫁往敖汉部蒙古。结束语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在满蒙联姻的制度下,一大批女子背井离乡,远赴蒙古草原,实现她们的先祖对蒙古各部屏藩百世,拱卫中原的美好希冀。敖汉部蒙古自归附以来,对大清保持着忠诚。在统一漠南蒙古、戍守边塞等要务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皇室公主和宗室贵女相继下嫁,满蒙联姻的血脉遍布敖汉大地,两族之好,绵延百年。参考文献:1、《对清太祖太宗时期满蒙联姻的再认识》2、《清代的满蒙联姻》3、《清代满蒙和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