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诗人朱熹(唐代诗人朱熹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6:34:56 浏览
1、唐代诗人朱熹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2、介绍宋代诗人朱熹

【五一甚幸】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水南郑义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郎,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他是重建白鹿书院的功臣。虽父在朝为仕却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d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必考科目。朱熹著述甚多,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的“圣典”。此外朱熹的作品还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程颐提出的理学观点之一“存天理、灭人欲”,后来也成为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即人欲佛教中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其实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处人欲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当然,从史料记载可知朱熹自小聪明玲利,可也命运多舛。在他十三岁时父亲朱松就去世了,他被托附给父亲的挚友刘子羽代为教育,并在临终前遗书信托好友刘子翚、刘勉之、胡宪等代为教育。虎父无犬子,朱熹在18岁时的建州乡试中考得贡生;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并被恩师许配女儿刘清四为妻,好事成双;又于1151年再次入都铨试中第,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1158年正式拜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并得“洛学”正统,从此奠定了朱以后的学说基础;他先后三次赴任湖南长沙,并于1167年造访了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栻,与张栻在岳簏书院等地讲学共计两月有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学者集聚岳簏书院,当时有贤人形容书院之盛况“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1194年朱熹64岁后一次赴湘,任湖南按扶使他扩建翻修了岳簏书院,并枳极创立劝学、补助贫困学生的优良制度。使得湖南从此学风大展,象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熹(清朝外交第一人)都出自岳簏书院,其实后来的很多湖湘名人学者都是朱熹在湘传播理学思想的间接受益者,为湖南、为长沙、为岳簏书院嬴得“潇湘洙泗”之美称立下不可磨灭的传世功德。以上是我在公元2022年5月3日的“五一”长假后一天到尤溪县城参观朱熹出生地(南溪书院)里的朱子文化苑、朱熹广场等在回程的车上所查阅收集到的部分资料,本人觉得十分重要,也十分适于醍醐灌顶劝导后人,故而把她置于文首。一来可以时时比照醒悟自己,洗涤灵魂;二来也好易于亲人挚友阅读借鉴,修身养性。 本人还查阅了朱熹之后的家乘境况,感动于他的毅力和开明,他对他的后世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虽落寂漠而善谋大业的聪慧、创致理而不惧束缚的明智,然成就百万子孙广衍华夏内外,立“朱氏中央宗亲会”而生机勃发,与孔家比翼齐臻铸就人间美丽,因为他们都是“大道通天”的典范氏族!我想,我也必将受益多多、也将自此惠及子孙万代!此行难得!盛世甚幸!——向心伦 公元2022.5.4晚于三明市梅列区泉三高端产业园恒冠达(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宿舍书

3、朱熹诗人介绍

古诗之春春日宋朝: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朱熹:中国古代先哲,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朱子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4、宋朝诗人朱熹的简介

公元1182年,理学大师朱熹将名妓严蕊抓进了大牢,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就在严蕊奄奄一息之际,仍然坚持着拒不招供,她一口咬定:“身为贱妓,我死不足惜,但是决不能颠倒黑白,诬陷士大夫。”朱熹的《水调歌头》跟《忆秦娥》在学生的课本上经常出现,他的诗词自然和谐,并且朗读起来也会有一定的诗景。朱熹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但是在思想上有些误导他人,关于朱熹,还有两段让他遗臭万年的历史,并且让世人觉得朱熹的思想不符现在人的思想和发展。让人注意到的就是朱熹跟名妓严蕊的事迹,名妓严蕊因家道中落,走投无路去当名妓,名妓只需在各个场合吟唱小曲,表演才艺,不允许在东家过夜。严蕊的才艺也是极好的,精通诗书,在遭遇一切不公平事情以后,严蕊还能写出“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严蕊的名气也被众人所知,不仅有才能,人也是美貌如花,慕名而来的人数不胜数。宋朝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官府举办活动的时候可以找来名妓,但是不能让她在府中过夜。台州当地的太守唐于正也被严蕊吸引,每次举办宴会之类的活动,总会找来严蕊,严蕊的才气也在每一次的宴会中被众人所知。一次唐于正在桃林举办的观花宴中,严蕊作出一首《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当场赢得了宾客的赞许。唐与正也当场赐给严蕊绢帛两匹,作为奖赏,在之后的接触中,严蕊说出自己不想再过每天交杯换盏的生活了,请求唐于正把自己奴籍划掉。唐与正回答说考虑考虑,严蕊很是高兴,但没想到,自己很快遭受到来自朱熹的诬陷。唐与正刚上位时,大力打击当地的强权恶霸,因此获得皇帝的赏识,但也因为唐与正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唐与正当时的阵营是跟朱熹提出的思想不和。朱熹一直有些记恨唐与正,在他去唐与正掌管的台州巡逻检查时,发现唐与正跟严蕊有情况。台州副任通判高炳如不甘心在唐与正手下工作,在朱熹没来到台州的时候,高炳如就跟朱熹联系。说唐与正跟严蕊两人共处一室,还凭空捏造事实,在信中说严蕊只穿一件小衣,给唐与正擦身洗澡,身为台州太守,不遵守规矩,留歌姬在家过夜。朱熹收到高炳如的信以后,决定下一站就去台州,将唐与正给彻底地从太守位置上拉下来。去台州之前,朱熹连发了六个奏折,将这段凭空捏造的事上报给皇帝,皇帝收到以后,让朱熹全权负责。将唐与正的官职撤下来,不止如此,朱熹还命人将严蕊关押,用严刑逼严蕊承认自己已经和唐与正有染。但他没想到,严蕊也是一位烈女子,在牢中每天受到鞭打,伤痕累累,也没承认朱熹诬陷的罪名。朱熹不信邪,将严蕊从台州带到绍兴府,让当地太守对严蕊实施严刑,屈打成招。在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中,绍兴府的官吏对严蕊使用什么办法也没用,跟严蕊讲承认罪名的话就能出去了,也不用受这罪。严蕊说:“我的职位是一位歌姬,跟太守有染,再怎么样也罪不至死,如果我为了想要出狱,而承认莫须有的罪名,那我宁愿死也不愿承认。”这件事情也被其他官员得知,上报给宋孝宗皇帝,宋孝宗以一句“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往其他地方,命岳飞的儿子岳霖为新任台州太守,去处理朱熹的烂摊子。岳霖早已听闻严蕊的名字,只觉得她是一位奇女子,宁愿死也不愿承认莫须有的事情。将严蕊的案子推翻重判,严蕊走出牢门时,面容憔悴,完全看不出来曾经风华绝代的模样。岳霖问严蕊以后何去何从,严蕊说道:“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终岳霖将严蕊的名字从奴籍中划掉,此后严蕊就是自由人了。唐与正在家里人的逼迫下,娶了一位高管的女儿,只能说唐与正跟严蕊有缘无分。严蕊后嫁给一位宗室,之后的生活也是幸福美满。而朱熹过严蕊案子14年的时候,被其他官员举报,说朱熹不敬、不忠,罪名可跟谋逆一样。终朱熹主动辞官,回家创作。朱熹是为了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其中的影响也是挺广泛的,世人对朱熹也是夸奖跟诋毁各占一半吧。

5、诗人朱熹字

私吞朋友钱财,纳尼姑为小妾,和儿媳妇传出绯闻。你没看错,这三件事全是一个人干的,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提到朱熹,相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都认识,他的《观书有感》《春日》,大家都背过,但你知道吗,他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论断,主张用“天理”来克制人的欲望。人应不应该有欲望,这里暂且不论。他一个提出这种理学说法的专家,却也没有做到。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其核心是让百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朝廷命官却不用压制欲望,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这受统治者的欢迎,所以,宋理宗成了朱熹的铁杆粉丝。不过,成了理学,败也理学。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时,列了10大罪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恭、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你作为御史,工作就是骂人,我能理解。你骂我别的我不反驳,但对于不尊敬皇帝、不忠心国家、侮辱朝廷这3点,我朱熹是万万不会承认的。因为,随便其中一条就是杀头的大罪。这种假大空,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罪名,朱熹咬住牙就是不认,御史也拿他没办法。但后面3个罪名,终导致他辞官回乡。1、玩侮朝廷其实现在看来挺正常的,哪个打工人不骂公司、骂老板?发几句牢骚被举报也很正常,但朝廷和公司不一样,朱熹骂朝廷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条他不得不认。2、私故人财朱熹是贪财的,黑点同事、朋友的钱也属于基操。3、为害风教纳两个年轻尼姑为妾,并在工作时间带到公司里去,给别人炫耀的同时,不料也落下了把柄。更为过分的是,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朱熹的儿子死了好几年后,儿媳妇竟然怀孕了,不怀疑朱熹,难道怀疑隔壁老王不成?朱熹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思想家、诗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私生活很放纵的人,这就成为了后人诋毁他的理由。从朱熹的事迹可以看出,道德素质低下,即使获得很大成就,别人也会抓住你的把柄来攻击你。不过,让朱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死了800多年后,又一件奇葩事发生在他身上。位于江西婺源的熹园景区,也就是朱熹祖宅地,在淘宝直播拍卖了!起拍价三个小目标!棺材板按不住了……#简介诗人朱熹#

6、了解诗人朱熹

禅诗录164《春日》三首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着名理学家、教育家,于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很大贡献。官崇阳殿说书,焕章阁待制,后主持紫阳书院。《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生治学“泛滥于百家,出入于老释”的朱熹,深谙禅理,这首流丽清新的游春之作,融理于景,汇理于情,为千古佳作。首句点明时空,句眼重在“寻芳”,这一“芳”字,不仅含春日的芳香,也包含禅理的馨香。次句以信手拈来之笔,表现了久困书斋的诗人对万象更新的春光的陶醉,诗人之耳目一新、心眼一亮之意不言自明。三、四句饱蘸浓情,寓理其中:当你随意撩开东风的面纱,惊诧于眼前的万紫千红时,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脚步。春天就在东风骀荡中,就在姹紫嫣红中。春意如此,禅意殊异?!芬芳的禅意也可等闲识得,换言之,“万紫千红总是禅”,一切均是道的再现。朱熹的另一首诗也写的是求源悟道,兹录如下:“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寓理入诗的七绝名篇。首二句描写方塘的清鉴照天、清深证明。诗名“观书有感”,诗中的“方塘”乃为书经之喻,故诗句意在赞美书中清亮的精神世界的美妙。在描写现象之后诗人追根求源,并述其心得道:是源头的活水才使方池如此清亮,喻意为是书中的大道使人明心见性。所以人要明白些道理,须活读活学活求活参,才可修得“空故纳万境”的禅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768—824)作有《盆池》一诗,着力表现了池光的清明,可相照一读:“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向来空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借喻理趣诗明示了禅宗顿悟境界的高妙伟力。昨夜一场春雨后,江水涨升,在浩荡的江中,岸边搁浅的巨舰也像鸿毛一般轻盈地浮了起来。往时耗费了多少气力也莫奈他何,可现在它是何等自在,行弋在河中自然畅快。人只有明理才能活得充实、畅快。可是没有一定的外力条件,时机不成熟,总难达到火候。只有在顿悟之后,明心见性,认识了真如佛性,方得神通妙用,才能行江河如履平地,身心通畅而自得。朱熹时常向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开善道谦请教禅学,道谦曾作有一首颂古偈云:“浩浩长江碧际空,片帆高挂便乘风。快哉不费纤毫力,家山咫尺通。”本诗即受其师道谦的影响。

7、明朝诗人朱熹简介

《史上今日》1200年4月23日,思想家、文学家、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朱熹逝世。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等。1564年4月23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出生。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逝世。1616年4月23日,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逝世。1794年4月23日,思想家、文学家魏源出生。1847年4月23日,一代京师伶王谭鑫培出生。1858年4月23日,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出生。1891年4月23日,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主要有《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芭蕾舞剧《罗密欧马朱丽叶》、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歌剧《战争与和平》、芭蕾舞剧《宝石花》等。1902年4月23日,冰岛小说家拉克斯内斯出生。1946年4月23日,作家、教育家夏眄尊逝世。

8、诗人朱熹的资料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南宋理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去人欲,存天理”。他曾监修《四书》,编撰《资治通鉴纲目》,于宋代以来备受推崇。朱熹亦能诗词,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情景,抒发爱国忧时的感情。其理学影响巨大,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批评朱熹“支离破碎”“当今学者之病,差者,莫如朱文公。”明中期以后,朱熹学术独擅天下,从此成为封建教育的正宗,科举考试的基准。#简介诗人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