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沁简介(格林沁亲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6:48:45 浏览
1、格林沁亲王

人们总认为遗传基因是强大的,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但是再强大的基因也架不住后天环境的改造。清朝的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孔武有力,骁勇善战,统帅着清朝后一支野战兵团,被咸丰帝誉为大清的长城。他曾灭了北伐的太平军,在大沽口和八里桥与英法联军血战,后在与捻军作战时战死沙场,算得上一代马革裹尸的武将。可是他的后代却逐渐弃失去了勇武,他的玄孙和希格,看上去文弱纤细,丝毫没有乃祖之风,根本不可能跃马扬刀,上阵杀敌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格林沁简介#

2、格林沁为什么要改名

同治四年(1865年)5月,清朝名将僧格林沁王爷由于率领少量清军追击捻军,结果陷入捻军重重包围,终送了性命。僧格林沁是个蒙古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可以说是满蒙后的脊梁。这次,僧格林沁率领几十名清兵从山东曹州南逃,力图冲出重围,结果不仅没有谈到安全地带,反而闯进捻军层层设伏的柳林。张宗禹率领的捻军万箭齐发,想把这支劲旅彻底消灭。混战中,僧格林沁被一支飞来的长矛插中左肩,巨大的冲击力将他从马上拉下来了,战马也受惊而去。僧格林沁伤得不轻,鲜血染红了战袍,他满脸青肿,浑身上下疼痛不已。为了防止被捻军认出,僧格林沁扔掉了象征他身份的三眼花翎帽子,在地上匍匐前进,想趁乱逃脱。这时,一名叫张皮绠的十五六岁的捻军少年发现了神色慌张、狼狈不堪的僧格林沁,特别是他脚上那双好看的官靴暴露了他的身份。于是,张皮绠冲上前去,举刀便砍。就这样,曾经让洋人闻风丧胆的僧王,竟然一声不吭地死于一个捻军少年手上,时年55岁。僧格林沁之死,对清政府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从此以后,清政府能依靠解决内乱问题的只有汉人了。

3、格林沁的个人资料

僧格林沁自1825年承袭王位至1865年4月阵亡,整整40年的人生旅途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率军出征,是位久历戎行者。他崭露头脸的一仗是1853年与太平军的作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一直惦记着他那个“经河南,取北京”的计划,派太平军名将林凤祥和李开芳杀到了河南省。咸丰皇帝大惊失色,认为“京都根本重地,防范稽查均关重要”,命僧格林沁协调左都御史花沙那专办各旗营防事宜。僧格林沁奉旨后,知道八旗兵已是样子货了,根本不能依靠。于是,一边急调察哈尔蒙古骑兵4000人来京驻扎,一边又从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各调1000马队,开赴热河围场听候命令。这一年8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河北正定地区。咸丰帝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并在乾清宫向僧格林沁授刀,拥有代帝行事的专权。授命后,僧格林沁立即统领他的骑兵部队和八旗禁军出征,驻扎涿州。10月,北伐军由沧州进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直逼天津。僧格林沁率清军急速进入天津,大战太平军,阻止了其北进。1854年5月,僧格林沁在天津静海县的子牙镇,大败太平军。咸丰帝亲闻僧格林沁骁勇善战,赐“湍多罗巴图鲁”称号,满语为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同年6月,僧格林沁趁大雨季节,“挖壕筑围堤,以水为兵”,引水浸灌北伐军营连镇,用计大败北伐军。北伐军首领林凤祥被俘。至是年末,万余人全军覆没。僧格林沁因此被加封为亲王。僧格林沁继续率他的骑兵部队追歼太平军。这个人打仗极有心计。在高唐州,他见城墙坚固,太平军防御严密,遂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命令攻城部队在北、东、西三面严阵以待,而让南面攻城官兵解甲抛戈,睡卧在地。北伐军误认为僧格林沁军懈怠,深夜突围南撤,遂失高唐州。僧格林沁率清军急追猛打,追至任平县冯官屯实行包围。因屯内粮草充足,北伐军坚守强劲,清军急攻难下。清军不时用大炮轰击,效果不好。后来,僧格林沁仔细查看冯官屯地形,发现它地势低洼,于是,他用三国关羽水淹七军战庞德的计策,率军决开运河,水灌北伐军军营。冯官屯内大水漫流,淤泥没脚,北伐军城墙工事塌陷。清军骑兵攻入后,火烧北伐军营垒。经过激烈的战斗,俘获北伐军首领李开芳,太平天国北伐军完全失败。咸丰帝闻报后,在勤政殿设宴款待,把前一年赏的亲王,再加上个“世袭罔替”——祖祖辈辈继承吧,工资年俸增加到了2500两,俸缎40匹(普通亲王年俸银2000两、俸缎25匹)。

4、格林沁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历史上有什么大将死于无名小卒之手?1867年11月19日:东捻军受挫于江苏赣榆,首领任化邦被部下潘贵升刺杀。捻军少年士兵杀死的王爷僧格林沁,就是其中一个。僧格林沁被尊称为僧王,在满清末期的地位特殊。在一群酒囊饭袋的八旗亲贵中,僧格林沁是极少见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材。对内的战绩不提,满清末期对外作战只打赢了两次,一次是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一次就是僧格林沁的大沽口炮台战役。当时八国联军的舰队被僧格林沁几乎摧毁,狼狈不堪地逃走,遭受重大损失。而这么牛逼的僧格林沁,却死于一个无名之辈手中。1864年,僧格林沁率领上万骑兵,追击捻军长达半年多。期间捻军骑兵只是逃窜,几乎没有停下来作战。僧格林沁认为捻军马上就要崩溃,不顾自己部下累死数百人,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强行作战。5月18日,目睹僧格林沁骑兵战斗力降到低点,张宗禹出动3万捻军在高楼寨进行伏击。僧格林沁措手不及,被捻军四面合围,几乎全军覆没,9000多人死伤7000多人。内阁大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全部战死,余部失去组织四散逃走。僧格林沁带着小股亲兵,趁着夜色突围,混战中坠马负重伤,倒在田埂上。过了一会,一股捻军来打扫战场。年仅15岁的捻军小兵张皮绠,发现一个大胖子还在呼呼喘气,手起刀落将其砍死。于是,僧格林沁就这样挂了。详细文章:历史上有什么大将死于无名小卒之手?1867年11月19日东捻受挫赣榆

5、格林沁的一生简介

这位头戴暖帽,身穿补服的孩子正是僧格林沁的玄孙和希格。和希格看上去唯唯诺诺,并没有高祖的威严霸气。和希格初封辅国公,后封固山贝子,人称“贺贝子”。(1)和希格的高祖僧格林沁驰骋沙场,建功封爵,世袭罔替,位列太庙之内。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的舰队曾搁浅在退潮中,驻守天津的僧格林沁屡次上书请战,却不被咸丰帝采纳。终,因皇帝不准开炮而错失良机。如果炮击搁浅的舰队,定能致敌全军覆没。当时英法议会也可能就不会同意继续派舰队了。终,八里桥之战惨败。(2)和希格的曾祖伯彦讷谟祜承袭王爵后被称为“伯王”。伯王与父亲僧格林沁一样,极为好武,曾常常带人到王府门前的空地上比武摔跤。空场中间放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一吊吊制钱,比武胜者将被奖励几吊钱,直到发完为止。(3)和希格的父亲阿穆尔灵圭六岁承袭王爵,被称为“阿王”,曾上书在蒙古修建铁路,并兴办新式学堂,创办蒙古实业公司以此振兴蒙古。(4)和希格是家中独子,初被封为辅国公,后晋封为固伦贝子。解放初期,和希格曾在文史馆做誊写工作。在武功方面,僧格林沁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弱,但在文学造诣与书法方面,又一代比一代强。据当年的老人回忆,僧格林沁后代的书法造诣相当高。遗憾的是,阿穆尔灵圭死后,王府已经衰落不堪,因欠族中赡养费,法院受理他族中告状而拍卖僧王府邸。

6、格林沁真实照片

《捻军之二•僧格林沁死亡》僧格林沁的死亡,决定满清的用人,由蒙满转向汉人。僧格林沁是蒙满后一位骑将,能征善战,运筹帷幄。咸丰时期官至参赞大臣,督兵抵御太平军北伐,1855年击溃北伐军,并俘虏主帅林凤祥、李开芳,晋封王爷。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同治二年(1863年),僧格林沁进攻雉河集(涡阳),张乐行退却。此时张乐行捻军约20万人,决定在河南杞县与僧格林沁部展开决战。由于清军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优于捻军,张乐行部不敌,退守宿州西阳集,不幸被叛徒出卖,押回涡阳杀害。同治四年(1865年),捻军经过恢复,队伍不断壮大,张乐行的叔叔张宗禹出任捻军新领袖。当时捻军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具有流动作战的特点。张宗禹带着捻军跑到哪里,僧格林沁就追到哪里。为给侄儿张乐行报仇雪恨,张宗禹决定诱敌深入,待其疲弱,一举歼灭。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轻敌冒进,猛追不舍,正中张宗禹下怀,捻军在山东曹州高楼寨设伏,意图全歼穷追不舍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重围困的清军,左冲右突,难以突围,僧格林沁多处受伤,跌落马下。(待续)#格林沁简介#

7、格林沁真实身份

1854年,清军主帅僧格林沁率领八旗兵强势围攻阜城,太平军守将吉文元则是率部出城迎击,此战,吉文元冲锋在前,奋力厮杀,岂料,吉文元在与八旗兵勇厮杀时,疏于防范,被清军的洋枪队打了冷枪,当场毙命,就这样,这位昔日的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三号人物就此陨落,令人唏嘘不已!吉文元,太平军将领,两广的老兄弟,早期的拜上帝会成员,他出身贫寒之家,家中世代以务农为生,1850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境内宣传拜上帝教,吉文元受其感召,遂加入到拜上帝教之中。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金田起义,起义之后,吉文元受到了天王洪秀全的青睐,被洪秀全委以重任,担任御林侍卫,贴身保护天王洪秀全的个人安全。1852年,太平军在全州境内与清军展开对垒作战,结果,清军占尽优势,将太平军杀了一个大败,此战,太平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东王杨秀清为了让太平军尽早的恢复战斗力,将一众御林侍卫全部安排到太平军的一线作战部队当中。同年12月,太平军水陆两路进入湖南,湖北境内开展流动作战,经过数月的行军作战,太平军逼进了位于长江流域的重镇武昌城,在随后攻打武昌城的战事中,吉文元成为太平军急先锋,率部配合太平军水师攻打武昌城,经过几轮焦灼的攻坚战,吉文元终率部攻入武昌城,成为攻取武昌城的大功臣,战后,东王杨秀清对吉文元进行了高度称赞,称赞其为太平军的将帅之才。太平军在攻取武昌城后,便开始集结重兵攻打江南重镇南京城,此战,吉文元和林凤祥、李开芳两位太平军悍将担任攻打南京城的三位先锋官。1853年3月8日,太平军冲入吊桥,直抵南京城楼之下,但是守城的清军则是依托南京城的城防对太平军进行阻击,这就使得太平军攻城受挫。为此,吉文元和林凤祥、李开芳经过商议之后,决定采取挖掘地道的战术来攻打南京城,不久之后,南京城仪凤门被打开一条缺口,太平军的战士们则是手持洋枪,以及各种刀剑武器由这个缺口冲入南京内城中,这个时候,恰逢两江总督陆建赢领着兵士在巡视,太平军的战士们一见是清廷大官,便争相蜂拥地冲杀了过去,在混战之中将两江总督陆建赢当场击杀。随后,两江总督陆建赢被杀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整个南京城,使得守城的清军顿时军心涣散,战力锐减,吉文元和林凤祥、李开芳三位太平军将领则是趁此机会举起了全面总攻南京城的大旗。在三人的统帅之下,各路太平军蜂拥冲入南京城内,与城内的清军残部展开了巷战, 清军战力不在,很快就被清军击溃,到处四散而逃。随后,吉文元和林凤祥、李开芳三位太平军将领又率部攻打清军的衙门驻地,当时江宁将军祥厚率领八旗兵五千余人在这里设置防御壁垒,做后的负隅顽抗,吉文元等太平军将领则是率部猛烈攻击,经过数轮进攻,终将清军的衙门驻地攻下,将负隅顽抗的江宁将军祥厚当场斩杀。就这样,经过近18天的攻坚战,太平军终于如愿拿下南京城。战后,东王杨秀清对参与攻打南京城的太平军将领们进行了一一封赏,吉文元因为率部攻城有功,被东王杨秀清封为春官副丞相,以示恩宠。1853年,东王杨秀清制定了一套太平军的北伐计划,命令林凤祥,吉文元等太平军将领率领各自麾下的太平军出征北伐。1853年6月,北伐军经过浴血奋战,攻取归德府,随后,林凤祥为了让北伐军经过渡河作战,率部去往江边寻找渡口,而吉文元则是率部固守归德府,就在林凤祥率部外出寻找渡口之际,清军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到了归德府,面对清军的强势来袭,吉文元选择据守城池,稳扎稳打,将清军打的大败,残部狼狈而逃。战事结束之后,外出寻渡口的林凤祥回到了归德府,他告诉吉文元自己没有找到渡口,这就使得太平军不得不弃城而走,去往临近的巩县渡河。渡过河流之后,林凤祥,吉文元率领太平军一路北上,进入到河北境内,而河北境内对于清廷来说,就是腹地所在,这就使得清廷高层为之震动,不得不集结重兵阻截这支天平天国的这支北伐军。当时,清廷方面派遣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集结重兵来阻击太平军北伐军,北伐军将领吉文元不按常规出牌,直接率部强袭清军大营,打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一个措手不及,不得不败退而走。击败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麾下的清军部队后,林凤祥,吉文元率部继续北上,到达了静海,直逼北京城的门户天津城,这个消息传至京师之后,令清廷高层彻底慌了神,不得不急令僧格林沁和胜保率部前来护卫。吉文元见清军的援军接连而至,便率部退往阜城,而僧格林沁和胜保二人则是率部一路尾随而至,率部将阜城团团围住,吉文元见清军盛气凌人,当即率部出城与清军僧格林沁展开厮杀,结果,在此战中,吉文元被被清军的洋枪队打了冷枪,当场身死,令人唏嘘不已!

8、格林沁战绩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武状元苏乞儿》中有个经典的镜头,吴孟达饰演的广州将军拿到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令牌,吓得直哆嗦,像拿着烫手的山芋。达叔的演技真的是出神入化!那么僧格林沁真的是铁帽子王么?我们知道铁帽子王是指的是世袭罔替的亲王、郡王,对应着的是“世袭递降”,指的是清朝皇族的爵位会随着世袭降级,比如父亲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则是贝勒,重孙子就是贝子,各项待遇也会随之降级。按照清朝的规定,继承爵位的嫡系会一直降至辅国将军为止。事实上从史料中可查,清朝初期有八大铁帽子王,中期雍正年间新增了第九位铁帽子王,清朝末年又增加了三位,总计12位铁帽子王,这里面并没有僧格林沁。8位授予皇太极天命年间的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他们是皇太极的兄弟子侄,大多立下赫赫战功。第9位铁帽子王是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着龙袍,号称常务副皇帝,可见地位之高!第10位铁帽子王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力之强,道光帝在其继承人选择方面犹豫不决,虽然终选择了四皇子奕詝,但遗诏之中将六皇子奕訢立位恭亲王。奕訢柱国几十年,这个铁帽子王也名副其实。 第11和第12位铁帽子王分别是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就显得有些而戏了,都是慈禧所立。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因其子载湉承继大统(即光绪帝)而恩封亲王世袭罔替。奕譞健在时,其父、其兄和其子先后登基为帝,也挺有趣的。另外庆亲王在清朝末年时也都权倾一时。回到僧格林沁,严格讲他不是铁帽子王,但是他的爵位也享受到世袭罔替。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人。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林凤祥、李开芳,晋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被称为“国之柱石”。僧格林沁在电影中有点不太正面,其实僧王是晚清重臣,爱国将领。平素爱护百姓、善待士卒,颇得军民爱戴,为晚清立下赫赫功劳。在平定太平天国,抵御外辱,剿灭捻军过程中是慈禧太后以及皇帝为倚赖的满蒙军事领导。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在出击捻军时中伏遇害,时年五十五岁。同治帝与两宫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另外电影中关于广州将军和僧王谁的权位高一直存有争议,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一品大员,亲王是超爵位,得罪亲王哆嗦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