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地名故事)新 桥 与 丁 桥作者 黄时沛新桥与丁桥,都是宾阳的同一个地点的名称,只不过有新旧之分而己。说起新桥,那就是新桥镇政府所在地。新桥镇的地盘,大致东到石砍、大庄、下木格和下埠;西至民范、林堡;南至清平水库尾的廖村、洛阳等;北至六耀、双江等。新桥的得名肯定是跟桥有关。这个桥,主要就是指在民国17年(1929年)宾邕公路建成,路经新桥中学之西。这个地方原有两条大河交汇,其中有一条叫宾水,主要是从以前的清平水库里面如南山、仙女山、石牛山、六合江等好多大山水源汇总而出的一条河,它流到新桥中学西边与另一条河交汇。据典书注,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依此,宾阳的得名也与宾水有关,因宾州城(新宾)在宾水之北。不过,民国县志说宾阳一名是从民国元年前的宾县改名而来。但明代知州梁鱼的《宾阳八景合咏》,诗第一句是:宾阳宝水涌春涛。足见宾阳一名明朝已经有人用了,这又作何解释呢?另一条河名字叫做西江。这条河发源地主要是从太守与思陇交界的那一带的古漏山、渌七山、与上林交界的古民山等的水汇总而来,经过太守到达新桥,与河田出来的宾水汇合成一条大河,旧时便叫丁桥江,一直流到下面的大罗,经六岭、屯里、六河、勒马等地而汇入清水河(又叫思览江)。因为修建了宾邕公路,在宾水将与西江交汇处新架起了一座比较稳固,洪水泛滥不到冲不跨的大桥,所以这就是当地人称的新桥。此桥原为平底梁的现代钢筯水泥桥,六十年代末又被改建为拱形桥。桥身比旧桥短近一半,一直至今,又被钉上了危桥的牌子。为什么叫新桥呢?说明以前有过老桥旧桥。那个旧桥老桥也就叫做丁桥(顶桥)了。说起这老丁桥,地址在今新桥上约200米处,他还有一个比较古老的故事。以前,新桥圩有一条近江边的街叫尚武街,还有一条叫盐行街的。街西是宾水,要架桥才通得过高田、思陇、武鸣,桥这边便叫丁桥圩。那时没有公路也无什么新的钢筋水坭桥。东来西往的人必须从江上的丁桥通过。这一条桥先是用木头打桩为柱,桥板搭在桩木上,人挑担走过,悠哉悠哉的,没有护栏,好不危险。一年之中,发大水不下三五次,洪水一来,桥板冲飘,顺流而下不知去向。后来,改搭石板桥,需要砌石墩。但河床浮坭太深,挖坑打桩时常有塌方而死过人,死过的那些人背后被人戏说为顶桥。桥常屡砌不固,必须多打木桩垫作基脚。此石板桥原有四拱三墩。木桩,本地叫钉。砌墩砌码头,因地基深而浮,打下的松钉多不胜数,故人们便取此土名叫此桥为丁桥。建桥时,曾与承包方签约,说:杂石一块不取,麻石一路到头。完工验收时,四拱桥约十多米长,宽近二米的桥面上只有一路麻石板铺到两码头,余皆为杂石铺砌。发包方认为施工方不依条约办事,认为铺桥面的应全部用麻石,一块杂石都不能放。而施工方为了偷工减料,在杂石中只嵌一块不能用的其它石料,意为杂石只有一块不能取。打官司时,连判官都难作主。故此,这桥质量不甚好,大山洪瀑发下来,此桥一冲便跨,这是后事。如今,旧墩石、桥板石在附近仍依稀找到十多碎块,已作他用。那年代,还流传有一百个人做工,九十九个人吃饭的神人相助的故事。有一个人做工时来了,收工便不见了,但谁也记不起他长相如何?姓甚名谁。宾阳的方言往往将丁桥跟顶桥是一个音。有时候你去赶集,人家问你去哪里,你说去顶桥。顶桥,有去为这桥替死的歧义,这是不吉祥的话。后来人们就把丁桥改作桥丁。人问你去哪里啊?答曰,我去桥丁圩。所以,桥丁、丁桥都由人叫。由于有了这丁桥和丁桥圩,在民国时代甚至清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分划行政区域时,也自然就叫作丁桥乡、丁桥区、丁桥团的了。据民国巜宾阳县志》载。在清代行政区划中,就有:太守团、丁桥团、渌崖团、马鞍团的说法。从民国初到十三年行政区划分仍有西乡的丁桥团、太守团这个称谓,一直到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改组行政,才出现西区团务分局新桥区的说法。当时作为西区的新桥区,分管到河田、陈平、高田、昆仑、太守、大仙、思陇等11个小乡。以后,这个丁桥名称也逐步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在新桥镇的后生中,或许不知道自已老家有过这么一个古老的称呼。顺便说一下新桥中学一名的变更。民国新桥区的时候,曾管辖到高田、陈平、思陇、太守、河田,当年有一个乡叫“昆仑乡”,该乡有马岭、柳洞、渌盆、上阮、万福等8个自然村。为纪念宾阳人民于昆仑关抗日参战,故新桥中学民国时曾叫做:昆仑中学。初是私立的。又由于该校办学较早,民国时属于全县为数不多的一个初级公办中学,以当时的宾中、甘中、培福(三中)、新桥(四中)排,他排名第四,便叫做四中,也叫新桥四中、新桥初中。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凡河田、陈平、思陇、太守及新桥的学子多就读于此校,出过一些厅、处级人才,如甘村苏某等。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增办了高中部,至今该校已全部是高中班,故又一再改掉“初"字,取名为:新桥中学。(注:本文作者为新桥镇人,新桥中学毕业生)
2、勒马台村简介抗战时,日军驱赶100多只羊趟雷,300多步兵跟随在羊群后,步兵后是100多鬼子骑兵,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八路军团长欧志富已有杀敌策。欧志富于1915年出生在广西奉议那坡镇那驮村。参加工农红军后,先后参加百色起义和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反击日军“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战役。1941年11月5日晚12时许,时任特务团团长欧致富突然接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打来的电话:“彭副总司令命令:你团所有预备队立即撤进黄崖洞,所有守备部队拂晓进入阵地,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一个小时后,打来电话:“欧致富同志,日军已调集精锐部队,准备以1万之众向黄崖洞进犯,企图一举搞掉兵工厂和我八路军总部。老实说,你们团能顶多少天?”欧致富回答:“五天,至少五天!”“那就以五天为期,只许多,不许少,头一仗要打得漂亮!”“是,完成任务!”11月10日下午,日军开始用猛烈的炮火轰击黄崖洞兵工厂。欧志富命令特务团第7连加强设雷组,待敌人炮击后,即突击在敌炮击处抢埋地雷。11日凌晨2时,日军先头部队1000余人利用夜色,接近南口瓮圪廊阵地前的槐树坪,企图偷袭南口。欧志富率特务团警戒分队凭险抗击,以猛烈火力打退了日军的两次进攻。拂晓时分,敌人的重炮、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了,炮弹由远而近,猛轰特务团昨日未遭炮击前沿,仍想引爆地雷。炮火过后,敌人的步兵开始进攻了。他们驱赶着100多只羊,在队前踩雷,300多步兵跟在羊群后头,端着三八大盖,猫着腰,哇呀哇呀地向前涌动。步兵后面是100多鬼子骑兵,提刀勒马发出怪叫。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欧志富率特务团料敌在先,留了后发制人的手段。特务团按欧志富命令,在这一路埋设的都是大踏雷,只有人踏马踩才会响,羊踏上则无反应。日军见羊群通过安然无事,加之昨日曾炮击扫雷,终于放下心来,大胆地跟了上来。队形由一路变成两路,两路又分成四路。刹那间,霹雷震天,山摇地动,地雷连环爆炸。敌人血肉横飞。接着,欧志富命机枪猛烈扫射,敌阵顿时乱成一锅粥,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不出半个小时,敌人已七横八竖地丢下了上百具尸体,而特务团无一伤亡。几次进攻失利,日军于11时许,向特务团前沿至纵深阵地施放了毒气。正在7连指挥所和3营长钟玉山指挥战斗的欧致富,立即组织指战员们防护,戴上防毒面具,继续顽强抗击着敌人的冲锋。由于发现及时,防护措施得力,全团只有十多人中毒。欧致富光顾指挥大家防毒,自己却中毒昏迷,经抢救脱险。欧志富举目眺望,发现敌人正集中所有大炮准备向特务团阵地进行报复性轰击,有两门山炮竟然推到距南口千余米的槐树坪两侧突出部,对南口工事直接瞄准。欧致富马上用电话向彭总报告:“敌炮火向南口、桃花寨、全占坪前沿及主阵地猛烈袭击,请示火炮还击。”特务团只有两门炮,12发炮弹,平时动用1发炮弹都要经总部批准。回答:“命令你团将仅有的12发炮弹射向敌人炮兵阵地和集群目标!”炮兵排早已对上述目标作了精确的瞄准。欧志富一声令下,两发炮弹把敌人的山炮阵地连人带炮掀翻。余下的10发炮弹,准确地落到正在发起进攻的敌群里。只见铁弹飞滚,爆炸声响彻云霄。阵地前沿的一群日本兵被炸倒了一大片,离得较远的敌人纷纷逃跑。13日拂晓,日军重新集结兵力5000余人,并以重炮10余门,集中轰击南口东侧跑马站西南垭口及桃花寨东南长形的大断崖上阵地。为避免过大伤亡,充分利用黄崖洞有利地形,欧致富命令8连配合4连,从桃花寨到水窑口一路再埋设地雷,然后放敌进入夹沟。这一战术奏效,敌人一面催促后续部队跟着攀崖,一面从右侧攻下沟来。日军进到沟里后,即遭到毁灭性打击。4连扼守左侧的无名高地上,专打日军屁股;8连据守右侧的山口,专打迎头上来的日军。整整一个下午,入沟之敌在沟底抱头鼠窜,新埋的地雷一个个在敌人脚下炸响,200多日军悉数被歼灭。15日傍晚,打来电话:“欧团长,五天期限已满,怎么样?”“彭总,我们还能坚持五天。”欧致富回答。“不必!你们再拴住它三天就行了,这叫‘牵住牛鼻子'。不过,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啊!”“我们正准备利用战斗间隙,组织全团总结经验教训。”“好,这就对了!”黄崖洞战斗,欧志富率八路军特务团以1500人的兵力,抗击5000多日寇的疯狂进攻,鏖战8个昼夜,毙敌850人,特务团伤亡166人。亲自授予特务团“保卫水腰立功”的锦旗,并誉之为“执行命令的模范”。抗战胜利后,欧志富参加解放战争一系列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64岁的老将欧志富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欧致富将军于1999年3月28日在广州去世,享年84岁。致敬革命前辈!
3、七河勒马村2001年,我在宾阳新宾工作,外面的人说勒马村人牛B,凶神恶煞般对过路司机不友好。当我陪领导进勒马村时,勒马村不见有村民拦住我们不给进村呢?勒马村也有土豪,这些土豪起高楼,还养殖。我跟领导进土豪家看是否有大鱼卖,也有大鱼,但不好抓。土豪养几种鱼苗,有塘角鱼、鲶鱼、埃及鱼等鱼。这个土豪很好说话,在村里应该是个有名望的人。勒马村有的人很穷,未起得楼房,住的是先祖留下的土房,土房旁有一口水井,村民喝水冲凉都用这口水井。勒马村有个别年轻人说话牛B,你不招惹他,他也不招惹你。勒马村也有人在路边卖猪肉,我认识的邕宁大叔和马山兄弟每次去都买来猪肉和米二酒10斤。邕宁大叔好喝酒,无人陪喝自己在宿舍喝酒。这个大叔曾经在南宁某单位当厨师,我会炒老鼠肉都是跟他学的。5月20日
4、宾阳勒马村为什么叫勒马一场电影带动了人们到黄鹤楼公园岳飞广场参观打卡(晚晴撰文/童汉芳摄)电影《满江红》上映之后,许多游客、市民纷纷前往位于黄鹤楼公园岳飞广场参观打卡。岳飞广场正中是一座岳飞铜雕,落成于1993年,高8米,重16吨,青铜铸造,由艺术家傅中望、陈育村、孙绍群、项金国创作。表现了岳飞扶鞍勒马,不忍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根据史料及1985年出土的实物证实,岳飞当年的帅府位置就在如今的司门口解放路和民主路交汇路口的西北角,靠近闻名的户部巷,所以他的帅府距离蛇山很近。岳飞登上蛇山,北望中原,写下了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飞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北方失地,对故国往昔繁华胜景的回忆和如今战乱险恶的形势形成强烈对比,披肝沥胆,直抒情怀,表露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诗作旁边是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的是岳家军驰骋战场、大败金兀术的场面。整组浮雕由湖北美术院陈人钰、郭雪、李江创作,四川省蓬溪县星花石雕厂承建。“还我河山”石刻,与的满江红词作一样,都是根据岳飞的手书真迹所刻,其文学功底和书法造诣也可见一斑。岳武穆遗像亭亭原为木石结构,亭高6米,于1937年8月建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英雄岳飞就成为了激励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神偶像。当时,武汉的抗日群众在清理倒塌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镌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张翼先所撰写的四言像赞诗的青石碑。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负责筹措资金,将青石碑放置于亭中,亭名就以碑而得名。高1.7米、宽1.1米的青石碑经加工整理,仿原样镌刻岳武穆遗像和四言像赞诗。青石碑中刻有线条遒劲、神态英武的岳武穆遗像,石碑上方竖刻张翼先所撰写的四言像赞诗:於赫维王,英风万古。穆穆其文,桓桓其武。壮志吞胡,精忠报主。肃瞻遗像,如熊如虎。浩气堂堂,八荒按堵。翊我邦家,有秩斯祜。万历壬午孟夏滇太和张翼先顿首赞。亭檐匾额“岳武穆遗像亭”,为孔庚于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7月所题,在石亭柱上刻有孔庚所撰并书写纪念岳飞和岳家军的对联: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广场面对主楼的坡道两边梅花簇拥,不远是“精忠报国、功业千秋”牌坊,即岳飞功德坊。岳飞功德坊高10.7米,宽7米,4柱5梁,造型素雅庄重,选用优质的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4柱的下部有8个石狮作支柱,牌坊上部是由50组斗栱撑托的复“品”字形的巨形牌楼结构。重檐翘角,其势若飞。翘角处,上有“屋脊鱼尾”,下有“角梁龙头”。牌坊上部的画壁上浮雕出“二龙戏珠”“九龙翻腾”“圣麟巡天”等图案,我们用精美的雕琢、精细的工艺致敬英雄。牌坊的西、东横额上分别刻有书画家冯今松、陈义经书写的“精忠报国”“功业千秋”几个大字。从1134年第一次北伐,到1140年后一次北伐,岳飞短暂人生中后的七年,他和他的岳家军,大多是在今天的武汉及周围的江汉流域地区度过的。这七年也是岳飞士勠力练兵。武汉的这些地名和传说,体现了古往今来老百姓对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一生中抗金战功卓著,成就辉煌的七年,武汉也一度成为岳家军北伐的大本营和大后方。直到今天,武汉仍有十多处地名,都与岳飞、岳家军息息相关。比如距黄鹤楼不远的马蹄营,据传是岳家军马队的主要驻扎地;比如马沧湖,相传岳飞曾在此放牧军马和操练骑兵;沙湖东边的岳家嘴,极有可能是岳家军的军船码头……武汉各地遍布岳家军的练兵竞技场,岳飞亲自训阅,督促众将。武汉的这些地名和传说,体现了古往今来老百姓对岳飞的崇敬和怀念。#勒马村简介#
5、睢阳区勒马《勒马》——月亮睡着了白天平淡无奇夜色加持下,人间处处深渊时间是难以驯服的马,停不下脚步它拖着我往前让思念一次次站悬崖之上一个人从珠峰坠落听说不用一分钟,击穿地平线黄昏过去两小时了,我的焦虑爬遍城外所有的柳梢寻着你的影子
6、广西勒马村北帝庙简介勒马听风街在瀍河区。公安分局后面。前面是乐善街,勒马听风街,良佳街,金家街。#勒马村简介#
7、陕西勒马村图片天涯勒马,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