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济简介(解放兴济)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7:08:27 浏览
1、解放兴济

写的很真实,我敢断定楼主一定在兴济生活了很多年!或许您就是当年的一名铁路职工!否则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兴济简介#

2、兴济来历简介

今天又下雨了,干不了活,给友友们讲段兴济张娘娘的传说,愿友友们喜欢。兴济位居在河北的沧州和青县之间的大运河东岸上。据说明朝成化年间,兴济有个张秀才,屡试不中,只得学了周易八卦,也精通精通堪舆。张秀才有两个儿子,一个傻女儿,女儿不光智商低,还丑,长了一头秃疮。这年头麦熟,晚饭间。孩子们埋怨秀才:“整天去给人家算命相面,不给自家算算,也叫我哥俩发发财。”秀才说:“我早就算好了,明天中午你哥俩找张拉网,去南洼咱那二亩大坷垃地里去拉鱼。记住!中午去,别错过时辰。把鱼弄回来炖炖吃了。听着!我如果不在家,吃鱼时千万别等我。”第二天一大早,秀才就出门了。中午刚到,哥俩就抬着网去了自家那块大坷垃地。来回拉了好几圈,什么也没有,哥俩骂道:“这死老头子,不光在外面骗人,这么大热的天,连他儿也捉弄。这么干的大坷垃地里拉鱼?咱哥俩真是傻透了。要拉兔子还差不多,算了,不拉了,,,,,”哥俩活没说完,只听轰隆一声,一条四五斤重的鲜活大鲤鱼被兜在网里。哥俩立刻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高兴地用网把大鲤鱼抬回了家。刚吃过鱼,父亲回来了,问哥俩:“鱼拉到了吗?”“拉到了”“谁吃的鱼头,谁吃的鱼尾啊?”父亲接着问。儿媳妇儿嘴快,抢着说:“他姑姑吃饭时抱着孩子玩去了,回来时鱼肉叫她两个哥哥都吃了,只利下鱼脑袋和鱼尾巴了,他姑姑都吃了。”秀才听完哈哈大笑着说:“我说俺这傻丫头有福了。”这天早朝,钦天鉴禀奏:我主万岁,臣等夜观天象,御河左岸出了位骑龙抱凤的皇后娘娘,正等着臣子们为万岁去寻娶。皇帝准奏,群臣山呼万岁。张秀才两个儿媳妇儿听说皇家选妃到了兴济,早早打扮的花枝招展,把孩子交给傻丫头看着,把傻丫头和孩子锁在院子里,自己跑到大街上备选去了。傻丫头在院子和侄子们和泥捉鸡玩,听到外面挺热闹,她好奇,就抱着一只大红公鸡上了墙头子。皇家的寻妃队伍一路寻来,正上愁到哪里去找骑龙抱凤的大美人。忽然在远处看到傻丫头正抱着大公鸡骑在墙头子。人们见了惊呼着朝傻丫头这边跑来:“这不就是骑龙抱凤的娘娘吗?”傻丫头见人们呼喊着朝自己奔来,吓的一下子从墙头子上倒栽下来,脑袋正跌在侄子们玩的烂泥里。待到侍女和跟随人员给傻丫头洗头时,发现傻丫头头上盖着一件硬东西,等拿下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倒扣在脑袋上的银香炉。这时傻丫头立刻变成美若天仙、聪明绝顶的张娘娘。如云的墨发下垂三尺三,众人跪下雷呼千岁。听说这位皇帝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就象农家夫妻一样,终日里厮守,到死没碰过第二个女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当时兴济人为张娘娘留下的银香炉盖了一座庙。后来这个香炉被一个南方人,用个泥香炉给偷换走了。当时人们常说:新兴济,旧兴济,兴济的香炉是漆漆的。说的就是这银香炉的故事。据说张娘娘家的后人,为了私挑沿河,犯了灭门罪。吓的改名换姓,四下逃避,我们邻村留不住村有支姓李的,就是兴济张娘娘那一支。现在留不住李姓姑娘有几个嫁到我们村的,真的都很漂亮,几百年了,可能还有张娘娘家的基因吧。河北青县半截河村。十月九日。图片来自网络。

3、兴济还有什么发展

兴济河,段兴西路、段兴东路段,起止经十路至张庄路段,原来河床上盖是家具城,2018年作为违建拆除,目前,兴济河畔,河水清清,两侧道路笔直明亮,绿化,是一个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沧县兴济中学简介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兴济镇一个贫困小村里,他的父亲是清军中的一名下级军官,这支清军是有名的“父子兵”队伍,父亲退伍,可由儿子顶缺。12岁时,冯玉祥也走进了军营。当兵之前,冯玉祥上过一年多的私塾,他在军中刻苦自学。起初,他除学习《士兵教范》等军人读本外,还读《施公案》《封神演义》等小说,不懂就向别人请教,从头再读,读懂为止。后来他又读起《纲鉴易知录》,很多地方读不懂。军医告诉他说,要读二三百篇古文,才能打好读古文的基础。冯玉祥开始阅读古文,有空就读,有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他读了百余篇古文后,再读《纲鉴易知录,就不困难了。后来,他又读了《古文观止》《曾胡治兵语录》等书。冯玉祥在军中读书,引起一些老兵的不满,这些老兵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活一天算一天,看他读书就不顺眼。有人说他点蜡烛读书影响他们睡觉,故意吹灭蜡烛。冯玉样就到营帐外月光下读书。一次,一个老兵借酒撒风,撕了冯玉祥的书。冯玉祥忍无可忍,把老兵臭揍一顿,从此再也没人敢动冯玉祥的书了。冯玉祥做了个木箱,把书放在里面,部队行军换防,他都随身带着他的书箱。到了晚上,别的士兵老早就睡觉了,冯玉祥就把箱里的书拿出来,然后把木箱放倒在床铺上,在箱子内点上油灯,把头钻进箱内读起书来,经常读到天亮。冯玉祥军中苦读,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个治军严格,善于近战夜战的将领奠定了基础。

5、兴济是哪个省的

安徽雷力风行,提前实行门诊兴济,多扣六个月医保返款,门槛费高,令人很难理解!

6、池州兴济桥简介

历史上的兴济县兴济县?!兴济不是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所辖的一个镇吗?对,你说的不错。但兴济在历史上确实曾经是个县,而且还历经五百多年。你若不信,请看此文。一、历史沿革据《兴济县志》(明嘉靖三十九年郑孝撰修)记载:远在春秋时期,现兴济地为晋国范宣子的封地。因西临卫河(现在京杭大运河之古道)上有一座木桥,此地故名范桥。后木桥腐朽,过河只能靠木船摆渡,故又称范桥渡。北宋后期,辽、金、西夏交替入侵,战乱频仍,宋王室逐渐衰弱。宋徽宗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取“兴复王室,兼济天下”之意,将范桥渡改名为“兴济”,并升格为兴济县。于是兴济县就诞生了。金朝之初,兴济县隶属于沧州。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将兴济县改属清州(现青县)。元朝初期,因元军在此驻扎,改为乾宁军,仍归属清州辖。明朝洪武初年,重设兴济县,为直隶河间府辖。直至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济县为兴济镇,隶属于青县。1947年兴济镇由青县划归沧县辖。兴济县存世552年,转眼撤县改镇至今也已360余年。真乃世间沧桑,弹指一挥。二、县城规模兴济县衙驻地在今兴济镇,县城规模在当时也堪称宏大。据《兴济县志》载:“土城周回几三里(原文如此),高一丈八尺,底阔一丈五尺,顶阔九尺。东西门楼两座,偏东曰海宴,西曰河清。角楼四座,敌台六座。明嘉靖三十年知县萧蕃协、主薄张好仁、典史李实创筑。始事于三月二十五日,竣于六月三十日。池阔一丈,深八尺。”虽兴济县城今已无存,但从上所述仍能想象到县城的宏伟、高大。三、县衙人员构成兴济县县衙人员编制序列: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播(正九品)、司吏、典吏、库子、门子、皂隶、快手、里长、甲首等。机构编制序列为县衙、察院、儒学、廪膳、乾宁驿等。四、所辖村庄、人口、土地当时兴济县辖十一里、两镇、四十三屯所。辖区南至现新华区赵官屯,东至青县清水白,北至青县流河镇,西至青县塔寺庄。永乐年间全县共有1743户,12698人。官有耕地一顷八十七亩五厘(187.05亩);农民私有土地七百九十二顷二十二亩二分八厘五毫(79222.285亩)。五、文化古迹兴济县在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积淀了许多文化古迹。其中祠庙有:启圣祠、永府祠、土地祠、文庙、城隍庙、天齐庙、药王庙、真武庙、小市庙、三官庙、三圣庙、关王庙、龙王庙、白衣庙、马神庙、龙母阁。寺观有:兴国寺、圆明寺、大佛寺、石佛寺、洪福寺、观音堂、崇真宫、泰山行宫。另有:范桥渡、古钟、永思堂、乾宁驿、乾宁井等。明孝宗皇帝之皇后张娘娘的父亲张峦的伯父张缙(乐素老人),曾写过《乾宁八景》,对兴济县的八处著名文化古迹进行了描述。这八首诗是:“一、神堤烟柳河防未就竟沉渊,谁知当年令尹贤?惟有春凤祠下柳,翠眉长为锁寒烟。二、卫河秋涨长河积雨晓弥漫,却爱轻风引碧澜。会得邹人柯氏意,庄生幻语不须看。三、龙祠灵应岁时奉祠不可违,栋宇辉煌照石矶。三尺甘霖随处是,满城士庶送龙归。四、西泺渔樵水国乐生秋鱼余,家家生计在樵渔。短镰刈得干芦荻,乞火船头煮白鱼。五、丰台夕照寂寞荒台夕照边,居人犹自说丰年。太平景象何曾减,禾黍芃芃满大田。六、驿亭甘井谁开古井驿亭中,百尺曾闻海眼通。六月行人汗如雨,辘轳轻响下梧桐。七、洪寺晓钟残月疏星曙见分,华鲸响处隔松云。旅途惊断行人梦,野店鸡声次第文。八、范桥古渡雨歇飞虹影半天,微茫树树接村烟。孤舟向晚人争渡, 立近沙头语正喧。”《乾宁八景》为后人对兴济县辉煌时文化古迹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六、经济重镇兴济县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县民聪慧的经济头脑,经过历代奋斗把兴济县城建成了华北地区商贾重地。兴济集市曾经是华北地区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其辐射范围北至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南至山东、河南,西至山西,东至渤海。兴济的“一黑一白”蜚声中外。“一黑”是以猪鬃、羊毛为主的动物毛,是做各种毛刷、化妆描笔、毛笔等主要原料。“一白”是用麦秸编的草帽辫,用做编制草帽、小扇及多种多样草编工艺品。“一黑一白”主要出口东南亚各国和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正是:悠悠运河育众生,涓涓甘露润古城。五百余年人生久,历史长空一闪星。原创作者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