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嗣简介(拓跋嗣南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7:45:51 浏览
1、拓跋嗣南征

(615)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执政后期不思进取、沉迷酒色,且因长期服用寒食散导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因而滥杀左右,包括多位开国功臣。公元409年11月,因为要杀宠妃贺夫人,年仅38岁的拓跋珪被贺夫人所生的次子拓跋绍刺杀身亡。拓跋珪被杀时拓跋嗣正身处外地,闻讯后匆忙赶回平城,在众人相助下诛杀拓跋绍,入继大统,成为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嗣死后谥号为明元皇帝,因此被后世称为北魏明元帝。尽管拓跋珪后期表现昏庸,但作为北魏开国皇帝、一代雄主,拓跋珪对北魏的巨大功绩却是无法磨灭的。北魏前身代国本就只是偏居北方的小国,到了拓跋珪这一代更是国破家亡,寄人篱下。公元386年,年仅15岁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南,锡拉木林河)复国。此后东征西讨,打下了北魏如今的江山。如果没有拓跋珪,又哪里有现在的北魏!只是人无完人,因为执政后期的所作所为,拓跋嗣接手的北魏已是朝野人心不稳、内部矛盾重重,国内饥荒不断,百姓困苦、豪强当道。而外部,北方柔然不断南侵,南方刘裕崛起,此时正在征讨南燕。西边,世仇赫连勃勃正把姚兴被折磨得疲惫不堪。虽是守成之君,但拓跋嗣肩头的担子一点也不轻。公元409年11月壬申日,年仅17岁的拓跋嗣正式继位,改年号为“永兴”,大赦境内,追尊生母刘贵人为宣穆皇后。拓跋嗣一继位便下诏把父亲在位时被罢免、废黜,甚至因担心安全而主动辞官的公卿大臣全部征召入朝,重新任用。拓跋嗣还任命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位老臣在皇宫止车门右边开府办公,共同处理朝政。这就是北魏“八公”。长孙嵩,鲜卑人,代郡高柳县(今山西大同阳高县)人。父亲长孙仁在代国拓跋什翼键时期任南部大人。长孙嵩原姓拔拔,所以也有史书称拔拔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统一改姓长孙。包括奚姓也是如此,本为达奚,如山阳侯奚斤,原为达奚斤。长孙嵩出生于358年,此时已51岁。奚斤和长孙嵩一样,父辈就是代国老臣,自己这代又追随拓跋珪开创北魏,成为北魏开国功臣。奚斤此时也已40岁。安同也是北魏开国功臣,祖上安世高是位于伊朗高原的安息国(即帕提亚帝国)国王。安世高继位一年后将王位让给叔叔,自己却皈依佛门,游历四方。后于公元147年东汉桓帝时期抵达洛阳,此后翻译了大批佛教经典,成为中国早的一批译经人。安同父亲安屈曾在前燕为官,苻坚灭前燕后安屈在家闲居。安屈好友公孙眷的妹妹被选入宫,后被苻坚赐给刘库仁为妻,很受刘库仁宠幸。因有此关系,公孙眷便经常带着安屈的儿子安同到刘库仁的属地贩卖物品,安同于是有机会经常见到拓跋珪。安同见拓跋珪少年英武,不同凡人,绝非池中之物,从此追随拓跋珪左右。崔宏就是崔浩的父亲,出身清河崔氏,极为聪明,少年时就被称为“冀州神童”,此前介绍过。拓跋屈是北魏皇族远亲,拓跋屈的儿子拓跋磨浑和叔孙建的儿子叔孙俊在这次诛杀拓跋绍时立有大功。老臣燕凤和后燕降臣封懿也得到了拓跋嗣的重用,经常被召入宫中讲读经史,参与朝政。苻坚在376年灭代国后曾打算把只有5岁的拓跋珪留在长安,经燕凤极力恳求,苻坚终同意让拓跋珪返回代国旧地,交由原代国南部大人刘库仁照顾。此次平灭拓跋绍的几位功臣,王洛儿和车路头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叔孙俊为卫将军,拓跋磨浑为尚书,四人均被赐予县公爵位。王洛儿和车路头原本就是拓跋嗣东宫属官,对拓跋嗣忠心耿耿。王洛儿有一次在冬天为了救因打猎不小心落入冰河的拓跋嗣,差点把自己的命搭上。尽管有了这些人的辅佐,但拓跋嗣还是觉得对于百废待兴的北魏来说根本不够,于是下诏四处招揽贤才。有一次拓跋嗣问众人先帝在世时还重用过哪些人。新息公王洛儿答道:“有个叫李先的人为先帝赏识”。李先是汉人,祖籍中山郡卢奴县(今河北定州),祖父李重是西晋平阳太守,父亲李樊是后赵乐安太守、左中郎将。李先原为前秦尚书郎,后来西燕皇帝慕容永因仰慕李先大名,将李先召至西燕做自己谋士。西燕灭亡后李先闲居在老家,北魏攻中山时主动投奔了拓跋珪。王洛儿说得没错,拓跋珪在世时将李先视为心腹谋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找李先咨询。拓跋珪想北征柔然,事前问李先能不能成功,李先说尽管去。结果拓跋珪果然大胜,回来就赏了李先三个奴婢和50头牛马羊。拓跋珪还向李先请教读什么书能增长智慧,李先回答是经书。拓跋珪还问怎样才能集齐天下书籍。李先建议拓跋珪让各郡县向百姓征集,于是拓跋珪果真下诏收集了大量书籍。柴壁之战中李先也多次出谋划策。李先深为拓跋珪信任,可拓跋嗣却完全不知道,可见拓跋嗣此前并未参与朝政。听王洛儿这么一说,拓跋嗣立即召李先入宫。关注本号,感受两晋十六国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615)

2、拓跋嗣的儿子简介

(659)公元428年3月,辛巳日,已是北魏俘虏的胡夏皇帝赫连昌被押送到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高兴,命人将赫连昌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馆舍内,以重礼相待。赫连昌居住的馆舍位于明元帝拓跋嗣曾经居住的西宫内,馆内陈设的一应器物以及赫连昌的日常用度均按帝王标准配给。随后赫连昌又被拓跋焘封为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不仅如此,拓跋焘还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了赫连昌。此后,拓跋焘每次出巡都让赫连昌跟随左右,甚至打猎时还会毫不忌讳地甩开左右侍从,单独带着赫连昌深入山谷和深涧去追逐麋鹿。因赫连昌向来以勇猛著称,群臣都觉得拓跋焘此举太过危险,劝拓跋焘多加防范。可拓跋焘却从不在意,常常对众人说:“天命自有定数,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公元430年时,赫连昌被进爵为秦王。拓跋焘对赫连昌可谓仁至义尽,可赫连昌却似乎并不领情,仍旧暗中伺机背叛拓跋焘。公元434年,被俘六年的赫连昌伺机谋反,失败后逃离平城,途中再次被俘,随后被拓跋焘下令诛杀。此为后话。生擒赫连昌的侍御史安颉后被拓跋焘封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并接替此前战败的太仆丘堆掌管所属军队。与安颉一起密谋出城决战的平北将军尉眷被升为宁北将军,赐爵渔阳公。司空奚斤身为堂堂主帅,不料却让麾下一个未经战阵的偏将一战就活捉了赫连昌,立下大功,内心深以为耻,自觉无颜面对诸将。为挽回尊严,奚斤不顾众将劝阻,命太仆丘堆留守安定看守辎重,自己则率领其余众将轻装简从,仅携带三天口粮杀奔平凉(郡,治所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准备一举歼灭刚刚继位的赫连定。宗正卿娥清认为此举太过冒险,建议由自己率领一部分人马负责运送粮草辎重,由泾水走水路北上平凉,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不过奚斤立功心切,认为水路太慢,坚持所有人马全部由陆路快速北上,堵住赫连定北逃之路。平凉城内的赫连定此时身处险境,向西有北凉和西秦,向东则已是北魏地盘,唯有向北是老家朔方,此时北魏尚未染指,必要时只能重回朔方谋求东山再起。得知奚斤率军已从安定来攻且志在必得,是战是逃?赫连定一时犹豫不决。奚斤很快抵达马髦岭(髦音máo,今宁夏固原市西南),距平凉城不过数十里,一直犹豫不决的赫连定后决定弃城北逃。就在赫连定将要出发之时,奚斤军中一个犯了军纪的低级将领前来投奔,告诉赫连定魏军出发时仅带了三天干粮,此时已消耗殆尽,不能持久。赫连定大喜,当即改变主意,决定分兵迎战魏军。赫连定让将士饱餐之后兵分三路,左右两路分别抄小路迅速绕到魏军背后偷袭,赫连定则亲率中路大军正面攻打魏军。求胜心切的奚斤一心只想着突袭平凉城,哪里料到赫连定竟然以逸待劳主动出击,而且还是前后夹击。经过长途奔袭后的魏军本就人困马乏,还未来及休整就腹背受敌,结果被赫连定杀的措手不及,人仰马翻。马髦岭一战是奚斤的滑铁卢,也是北魏继刘裕北伐时,长孙嵩在黄河北岸被朱超石大败后的又一次惨败。此一战,魏军当场战死者就达六七千人,受伤、逃亡和投降的士卒不计其数。更有甚者,主帅奚斤、副将娥清、大将刘拔等众多将领都被胡夏士兵生擒活捉,成为俘虏。奚斤也由此成为北魏在对外战争中身份高的被俘将领。赫连定具体如何对待奚斤,史书没有记载,但至少没有杀奚斤。两年后,公元430年,拓跋焘再次亲征胡夏,攻克平凉时奚斤才得以获救,重新回到拓跋焘身边。但拓跋焘对于奚斤身为主帅却一意孤行,不顾劝阻执意攻打平凉之事仍旧愤怒不已,先是下令免去奚斤一切职务。随后拓跋焘觉得不过瘾,转而又改任奚斤为“宰人”,就是负责膳食的低级小官,让时年已经61岁的奚斤和下人一起扛着酒食从平凉一直走回平城,以此来羞辱奚斤。再后来,奚斤才又重新被任命为安东将军,爵位则由宜城王降为宜城公,再以后又被升为弘农王。奚斤于公元448年79岁高龄时病逝,死后谥号为昭王。留守安定城看守辎重的太仆丘堆得知奚斤大败后,担心赫连定趁胜突袭安定,吓得连辎重也顾不得带上就率众连夜逃出城外,直奔长安而来。赫连定随后占据安定。到了长安之后丘堆仍然不踏实,担心赫连定继续南下,于是又唆使驻守长安的高凉王拓跋礼放弃长安,一路向东逃到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赫连定兵不血刃收复长安城,关中再次回归胡夏。拓跋焘闻讯大怒,当即命在马髦岭一战中得以生还的西平公安颉迅速赶赴蒲阪,当场将丘堆阵法,接管丘堆所属兵马后镇守蒲阪城,严防赫连定继续东进。战场形势真是瞬息万变,一不留神就攻守易势,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公元428年4月,收复关中后赫连定派使者出使平城请求讲和。拓跋焘没有答应,亲自手写诏书让使者带给赫连定。诏书内容是赫连定只能投降,不存在讲和。关注本号,感受两晋十六国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659)

3、拓跋嗣画像

有一天,北魏皇帝拓跋珪看见一位美丽的女子,便想娶为老婆。拓跋珪的母亲知道后大吃一惊,因为这位女子是拓跋珪的姨妈,而且已经嫁人。这一年拓跋珪16岁,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虽然遭到了母后的强烈阻挠,但拓跋珪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这件事深深藏进了心底。在母后的母族贺兰部落避难期间,拓跋珪虽然得到了舅舅贺讷的盛情款待,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光杆司令,空有拓跋部继承人名头的他,实际上一个兵马都没有。后来有些拓跋旧部的人听闻他在贺兰部避难,纷纷跑来投靠他,但没多久又纷纷离去。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拓跋珪在舅舅窟咄的逼迫下,不得不向前燕慕容垂求兵救援。慕容垂借了他几千兵卒,拓跋珪用这几千人打败了实力雄厚的舅舅窟咄,受到慕容垂的赏识。之后,慕容垂便与拓跋珪联手,打败了独孤部的刘显。紧接着,拓跋珪就开始对周围一些部落族进行征伐兼并,并在这一时期收服了贺讷的贺兰部。事业有成的拓跋珪没有忘记当初的美貌姨妈,当他作为贺兰部落的首领重回部落族后,立刻命人秘密杀害了姨妈的丈夫,然后将姨妈正式纳为了自己的妃子。姨妈贺兰氏根本没有拒绝反抗的余地,当时整个贺兰部都要依附拓跋珪的魏国,无奈之下贺兰氏只得从了拓跋珪。后来贺兰氏为拓跋珪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拓跋绍,拓跋珪十分宠溺这个儿子,很早就立了他为清河王。拓跋绍小的时候表现得还很正常,但到了青春期后就开始变得格外凶狠残忍,恶毒暴戾。他经常上街打劫路人,还肆意残杀猪狗,更过分的是,他竟然当街剖开一名孕妇的肚子,说要看看肚中的胎儿什么样。拓跋珪得知这件事后,气得青筋暴起,怒吼着将拓跋绍绑了起来,然后沉进水里使劲淹他。待到拓跋绍快要淹死时,又将他提起来,如此反复一直到拓跋绍晕死过去为止。但是拓跋珪的残酷惩罚并没有对拓跋绍构成威慑,他依旧我行我素,在宫里宫外横行霸道。并且从此,拓跋绍对自己的父亲拓跋珪有了明显的憎恶感。只是此时,拓跋珪不复早年那般艰苦卓绝,而是贪图享乐,一直以来都在服用寒食散,导致他的精神问题日趋严重,根本无力管教这个混账儿子。拓跋珪变得比早年更加暴戾,而且敏感多疑,刚愎自用,一有大臣忤逆他的意思,他就要大开杀戒,导致群臣都不敢轻易举动,国事处理的效率大大降低。后来,拓跋珪还因为小儿子的教养问题对贺兰氏大发雷霆,扬言要杀了她。不过由于当时是深夜,拓跋珪便说明日再行刑,将贺兰氏关了起来。贺兰氏被拓跋珪这么一闹吓坏了,赶紧趁拓跋珪夜间休息时,派人秘密报信给尚在外面的拓跋绍,让他回来营救自己。拓跋绍一听来人说父皇要杀死母后,气得怒火中烧。之前就差点杀了他,现在连他的母亲都要置之死地,实在是太可恨了。于是拓跋绍赶紧带着几名侍卫闯进了皇宫,收买了几名侍奉拓跋珪的宦官后,直奔拓跋珪的寝殿而去。拓跋绍毫无顾忌,带着几人一路砍杀,直到拓跋珪床前才停下。拓跋绍想趁着他酣睡不醒,拿剑砍杀他。拓跋珪迷糊间已经听到了方才的动静,瞬间就察觉到了强烈的杀气,猛然睁开眼竟然看到次子扬着剑朝自己砍来。慌乱中拓跋珪大声呼救,却无一人应答。原来殿内的宦官早就悄悄退下了,走之前还藏起了拓跋珪平时常用的佩剑。拓跋珪摸了半天摸不到佩剑,一时来不及闪避,被拓跋绍一剑砍下了脑袋,一代枭雄正值壮年却死于非命。拓跋珪一死,拓跋绍赶紧命人关闭了宫门。翌日,大臣们都好奇宫内发生了何种变故时,拓跋绍忽然从宫门里探出头来问道:“父皇,太子和我,你们听谁的呢?”众臣一时没有听明白,想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道武帝拓跋珪仙逝了。众臣吓得冷汗淋漓,赶紧伏首跪地对拓跋绍朝拜。拓跋珪一死,北魏境内手握重兵的重臣纷纷准备起事,而远离京城的太子拓跋嗣则是立刻赶回了京城。但是由于拓跋绍把持着城门,拓跋嗣只得偷偷派人潜入京城,联系朝廷百官,联合起来对付拓跋绍。好在拓跋绍根本不得人心,很快他就被拓跋嗣杀死了。之后,拓跋嗣正式继位,成为了北魏的第二任皇帝。#拓跋嗣简介#

4、拓跋嗣为什么能继位

(623)公元414年8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外交上突然出手,来了一次大手笔。戊子日,马邑侯拓跋陋孙奉命出使后秦。辛丑日,谒者于什门奉命出使北燕,谒者悦力延奉命出使柔然。另外,拓跋嗣还下诏指示驻扎邺城的相州刺史、平南将军尉太真给刘裕写信以示好刘裕。相州是北魏拿下河北后重新划设的新州,由邺城周边的魏郡、清河郡等六郡组成,治所在邺城,邺城也是后来北朝东魏和北齐的都城。这片区域在西晋时属司州范围,所以后来北齐高欢又把相州改回为司州。和北魏接壤的势力里就差一个胡夏没派人去了。胡夏赫连勃勃和北魏有灭族之仇,估计拓跋嗣也知道赫连勃勃不太可能和北魏结盟,所以干脆就不费这个事了。不过由此也可看出,一旦后面拓跋嗣认为北魏养精蓄锐差不多了可以出手的时候,第一个要对付的目标就是胡夏。出使后秦的马邑侯拓跋陋孙是几位使者里爵位和地位高的,这显示出拓跋嗣对后秦的重视。出使后秦的目的除了进一步巩固两国盟友关系外,一定还会商议将后秦西平公主送往平城的各项事宜。派往柔然和北燕的都是普通谒者,谒者就是传达皇帝命令的使者,这显示了拓跋嗣从北魏的角度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柔然和北燕这两个势力的。柔然原本就是拓跋部落的人独立出去的,北燕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小国。所以北魏不可能会以平等姿态对待这两个势力,两者即便结好,那也是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派使者去柔然,表面原因是因为柔然经历一系列内乱后刚刚稳定,大檀新任可汗,北魏作为大国,需要“扶慰蠕蠕”,由扶慰一词就可看出北魏高高在上的心态。背后目的当然是为了摸摸大檀这位新可汗的底,顺便再强调一下两家要和平共处,尽量不要动手动脚。使者悦力延在柔然有什么样的经历,史书没有记载。但从4个月后大檀即率军南侵来看,显然这一路没什么效果。另一位谒者于什门在北燕的经历却被史书完整记录下来。冯跋尽管和柔然结盟,但显然也不敢得罪北魏,所以于什门一进入北燕领土,冯跋立即派近臣黄门郎常陋前往迎接。但到了都城和龙之后,于什门却驻扎在城外,怎么也不肯进城。于什门对常陋说:“我奉有大魏皇帝诏书,需冯王亲自出城应诏,然后我才可入城”。拓跋嗣叫大魏皇帝,冯跋叫冯王,这差别就出来了。冯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冯跋命人用绳子把于什门绑了以后强行拽进城内,可到了皇宫后,于什门尽管被绑,但却坚持站着不肯下拜。冯跋就让左右按着于什门的脑袋逼他下拜,于什门就说:“冯王先下拜接受诏书,之后我自然会用主宾之礼向冯王致敬,又何苦如此逼我呢!”,说完转过身去,背对着冯跋。冯跋坚决不对北魏称臣,于是便将于什门关押起来。部下都劝冯跋索性把杀了于什门,但冯跋却说:“这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冯跋后来派人招降于什门,被坚定拒绝。关押时间久了,于什门身上的衣服变得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虮虱,冯跋送给他新衣服,于什门却坚决不要。于什门就这么一直被关在北燕,直到20年后北燕末代君主冯弘因担心被拓跋焘灭国,准备投降北魏时才派人将于什门送回北魏。拓跋焘下诏称赞于什门是当世苏武,并赐帛一千匹,羊一千头,拜为上大夫。于什门并非骄横跋扈,傲慢无礼,他只是按宗主国对待臣属国的礼节对待北燕而已。由此也可推断出悦力延在柔然大致也是如此,所以,没什么效果自然在意料之中。对于刘裕,因为刘裕比较特殊,他名义上还是东晋臣子,但又实际掌权,所以拓跋嗣并没有采用正常国与国的交往方式,而是让驻守晋魏边境的地方大员以书信这种私人方式结交,目的当然是为了探听刘裕底细,到底如何看待北魏。两年后刘裕北伐关中借道黄河时,拓跋嗣一直搞不清刘裕真实意图,不知道刘裕目标是北魏还是后秦,以致两国擦枪走火大打出手,由此看来,这一路外交显然也没达到目的。这一次四面外交的大手笔,从结果来看,除了和后秦顺利结为姻亲外整体是失败的。当然,这不能怪拓跋嗣,而是大环境使然。北魏这种体量和掩饰不住的大国雄心,注定了它和周边小国不太可能和平共处。当然,拓跋嗣也不怕,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从这次外交上我们也可以窥视出拓跋嗣的一些心理。北魏现在的养精蓄锐只是一时的,和晚期不思进取的拓跋珪不一样,拓跋嗣有雄心壮志,而且拓跋嗣的策略不是四面出击,而是各个击破。在未来计划里,拓跋嗣首先对付的目标一定是死敌胡夏。另外,拓跋嗣担心的还是北边的柔然和南边的刘裕南北夹攻,所以除非拓跋嗣有十足把握,或者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则北魏还是以防为主,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是为何拓跋嗣在位期间,直到刘裕病逝前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的原因。这不,拓跋嗣担心的柔然这就来了。公元414年12月,上台仅半年的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率军南侵。关注本号,感受两晋十六国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623)

5、拓跋焘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409年11月6日,被儿子拓跋绍所杀。时年39岁。拓跋珪是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是北魏的开国皇帝,在他和儿子拓跋嗣、孙子拓跋焘三代人的努力下,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统一北方,开启了与刘宋对峙的南北朝时代。拓跋珪也是北魏第一个尊佛的皇帝,由他开启了北魏一朝尊佛的传统,尽管在太武帝拓跋焘统治时有过中断,但文成帝上位后又恢复了佛教的地位,并开凿了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第20窟的大佛就是根据拓跋珪的形象塑造的,如今已成为云冈石窟的标志。拓跋珪残忍地发明了立子杀母制。立子杀母的始作俑者是汉武帝,汉武帝晚年时疑心病很重,他想立只有6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但他担心自己死后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专权,于是他就在遗嘱里赐死了钩弋夫人。拓跋珪为了儿子拓跋嗣继承皇位时能够权カ稳定,免遭外戚专权,他就杀了拓跋嗣的母亲刘氏。并且将立子杀母制度确定下来,成为北魏一朝的特色。立子杀母制虽残忍,但对加强皇权,削弱部族势力,建立稳定的封建制国家很有利。北魏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这一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终自己也因此制度隐患,导致自己被亲儿子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