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简介(多尔衮的母亲)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9:50:46 浏览
1、多尔衮的母亲

1643年,索尼怒斥多尔衮:“如果不是皇子继位,不惜血战一场,谁也别想出这个门。”多尔衮忌惮两黄旗,只好拥戴6岁的福临,是为顺治帝。索尼,赫舍里氏(八大姓之一),满洲正黄旗人,精通蒙古语、满语、汉语,负责弘文馆工作,是皇太极的核心大臣。索尼能力强悍,人际关系很好,在正黄旗、镶黄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又跟汉族士大夫打成一片,因而得到皇太极的倚重。1643年,皇太极暴毙而亡,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八旗内部为了争夺皇位,剑拔弩张,局势不容乐观。多尔衮想当皇帝,兄长阿济格、弟弟多铎也倾向支持他。但是,以索尼为首的正黄旗、镶黄旗不服,以武力对抗,多尔衮终屈服。皇太极死后,索尼拉着鳌拜、谭泰、图赖、锡翰、巩阿岱、图尔格、鄂拜等8人盟誓:“皇位只能由先帝之子继承,这是两黄旗的底线。”索尼带头,与8人一起去肃亲王豪格府上,谋划拥戴他称帝,豪格也有意向,约定在崇政殿会议上共进退,抗衡多尔衮。开会之前,索尼又带着8人焚香立誓,并调遣正黄旗、镶黄旗的护卫军,让他们全副武装,围着崇政殿,做好战斗准备。崇政殿会议,索尼提议拥戴先帝之子,以安定人心。多尔衮让索尼暂且退下,等宗室诸侯王商议后再决定。多铎趁机提议多尔衮称帝,多尔衮不表态,多铎直言:“我也是太祖的儿子,要不我来当皇帝。”多尔衮:“太祖的后代很多,按照规矩,肃亲王豪格也有资格,不只是你一人。”以此试探大家的态度。多铎又说:“我不行,豪格也不行,论年纪应该拥戴礼亲王代善,他德高望重。”代善发言:“睿亲王当皇帝,也是福气。我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恐怕不能胜任。”代善不表态支持,多尔衮心中没底,大家又提议豪格。谁知,豪格却说自己“德浅福薄”,故意谦虚,让两黄旗大失所望。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也是成年且拥有战功,手握重兵的儿子,他是正蓝旗的旗主。豪格这么一说,索尼很无奈,也很失望。皇长子谦虚,多铎提议“兄终弟及”,让睿亲王多尔衮当皇帝,也符合满洲传统。在场的各位旗主、宗王也没表态,多尔衮露出笑容。索尼坐不住了,他与鳌拜同时站起来,按住刀柄快步向前,怒斥多尔衮:“先帝给我们衣服穿,给我们饭吃,不是先帝之子继位,宁可追随先帝到九泉。”言外之意,如果不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正黄旗、镶黄旗不会罢休,武力对抗不可避免,谁也别想走出这个门。两黄旗态度坚决,索尼、鳌拜握着刀柄,崇政殿外面的护卫士兵剑拔弩张,也做好了战斗准备。多尔衮知道,如果自己强行登基称帝,清朝内部立刻火拼,自己背后的正白旗、镶白旗不足以抗衡剩下的六旗。如此,多尔衮同意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方案,拥戴年仅6岁的福临,是为顺治帝。济尔哈朗是第一辅政、多尔衮是第二辅政。索尼又联手代善,要求焚香立誓,不可违背崇政殿会议的诺言。索尼此举,是想把八旗都绑到一起,阻止多尔衮日后称帝的美梦。多尔衮摄政后,打击异己,反对自己称帝的“八人团”自己肃亲王豪格是重点打击对象,往死里整。谭泰、巩阿岱、锡翰为了个人前途,背叛盟约,倒向多尔衮。索尼、鳌拜坚决拥戴顺治帝,3次被多尔衮判处死刑,后赦免,但他们就是不服多尔衮,初心不变。1648年,豪格从四川班师回朝,被多尔衮逮捕入狱,三个月后暴毙而亡,妻妾都被多尔衮兄弟分享。索尼被举报“图谋拥戴肃亲王豪格”,多尔衮判处他死刑,后赦免,发配去守护昭陵,远离京城。1650年,多尔衮坠马而亡,被顺治清算,掘墓鞭尸。济尔哈朗、索尼负责“清算”,多尔衮终还是输家。索尼忠心耿耿,顺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即擢升内大臣、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进入帝国权力中枢,位高权重。1661年,顺治驾崩,遗诏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其中,索尼是“辅政大臣”之首,协助8岁的康熙处理政务。索尼年事已高,身体不好,鳌拜专权,胡作非为,让康熙恼火。索尼不动声色,暗中布局,为康熙铲除鳌拜创造条件。1667年,索尼奄奄一息,以康熙年满14岁为由,极力劝他亲政。索尼上奏“世祖皇帝14岁亲征,皇帝也理应如此。”索尼带头,且康熙年满14周岁,鳌拜虽说不满意,也不得不支持。皇帝亲政,辅政大臣的作用淡化,鳌拜也掀不起大浪。再则,索尼向康熙推荐自己的儿子索额图,此人能力强悍,又有谋略,做事果断,是康熙铲除鳌拜的得力干将。一切安排就绪,索尼病逝,享年67岁。临死之前,索尼告知索额图:“尽量避免卷入皇室内部之争,不要干涉帝王家事,懂得保护自己。”遗憾的是,索额图做不到,作为太子胤礽的舅舅,索额图支持太子,卷入“九子夺嫡”。1703年,索额图被康熙囚禁,活活饿死,享年67岁。

2、睿亲王多尔衮

昌平区的东三旗村,很多人可能以为是东边的三个旗组成的村,其实不是。有两种说法。第一个,这个三旗的意思是上三旗的第三旗,即隶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的驻地。看名字,好像以满族为主,解放后统计人口显示村里以汉族为主,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满族在东三旗村。还有一说,起始于明代的屯兵卫所,和前几天介绍的“四拨子”一样,都是明朝的一个兵营所在地。在明朝军队的基层编制中有局、旗、队三级,每局辖三旗,每旗统兵36人。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更靠谱。西三旗也是这个意思,起自明代兵营。和圆明园周围的八旗不是一种“旗”。

3、多尔衮简介和人物简介

2022年9月4日每日一首青峰峭壁势崔嵬,密樾溪流百折回。蔽日乔松难远眺,行宫别苑近楼台。居京琐记三百二十三离皇史宬不远,往北几百米就是多尔衮府邸—睿亲王府,也就是现在的普渡寺!来这里的游客不多,准确的说,加上看门的就三个人,在我要离开时又来了几位慕名而来的游客。这里只有墙上挂的几块牌子,内容各异,介绍多尔衮府邸、普渡寺的文字并不多,所以,和看门的老同志聊天就有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收获!这位看门的老同志不仅爱说,还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有关睿亲王多尔衮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我出发前也做了一些功课,觉得眼前这位爱说得看门师傅说的条条是道!有关府邸建筑的解说就更精彩了,让人听了涨知识!

4、多尔衮的后人

“故宫是我家的,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回去?”多尔衮10世孙不仅想白嫖火车票,甚至还口出狂言:“你们这群奴才真是忘了本了!我乃大清王爷,你们再不给我票,通通拉下去杖毙!”周佑钱自称自己是多尔衮十世孙,名字叫做爱新觉罗·州迪。爱新觉罗·州迪是广州人,据他所言,自己是正宗的清朝皇室血统,如果清朝不灭亡,自己应该是王爷。遗憾的是,他出生时清朝已经结束几十年了,父亲为了向汉人靠近,给他们改名换姓,州迪的汉族名字叫“周佑钱”,但他小时候依然遵守着皇家的“规矩”。除此外,家里人穿着打扮也彻底汉化,从外在来看他们和汉人毫无区别,但骨子里他们却依然只记得自己清朝皇室的血统。为了让儿女们记住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血统”,州迪的父亲会给他们讲清朝的规矩、传统,逢年过节还会带他们去北京、东北祭祖。周佑钱的故事看似是一个荒诞又可笑的故事,但这实际上却也反映了一些人心中对于过去和传统的执念和追求。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为著名的莫过于故宫这座充满皇家气息的建筑。而像周佑钱这样想要回归到过去、追求皇家生活方式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沉迷在过去的辉煌中,无法释怀,甚至舍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周佑钱的怪异行为让许多人感到反感,但也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记者们想探究一下周佑钱背后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是皇亲后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周佑钱将记者们带进了他的家里,记者打量了他的家,一眼望去,门帘,坐垫,桌布,都是黄色,再加上周佑钱身上本来的黄色长袍,就好像真是清朝那个年代的生活风格,“看来周先生真是对黄色情有独钟”,“这可是我们皇室才能用得到的正黄色,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我们的身份,我怎么可能会说假”。说完他还从他的桌屉里抽出一本黄色的册子。“爱新觉罗氏多尔衮家族谱”记者喃喃的说道。这就是我们家族的证明,说着他开始向记者激动的一一介绍他的祖先。“说起来我跟溥仪还是堂兄弟呢”记者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接他的话。在记者的采访被传播出去之后,周佑钱的名号就更加响亮了,被更多人所熟知,但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也并不在意,只是坚持自己皇室的身份,甚至还仗着自己的知名度喊话“故宫是我的家,劝你们博物馆的人识趣点,早日把故宫给我让出来”,甚至还口出狂言:“你们这群奴才真是忘了本了!我乃大清王爷,你们再不给我票,通通拉下去杖毙!”回到周佑钱故事,可以看出他好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说都不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仿佛是与世隔绝,与当下的轨道脱节。甚至连他父亲的教导也是有所局限。他长期处于一种构建的清朝幻梦中,对于现实正确的认识和应对方式有所缺乏了。周佑钱的故事也反映了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执念和追求。大清灭亡之后,曾经的皇亲贵族也犹如风中残烛,雨中的浮萍朝不保夕。一些人为了保命改名改姓,这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基本上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随着生活的稳定,他们不再回避曾经的事实,但身上再无“贵族”光环。因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清朝已经不复存在。说得好听一点,迷途知返,这是人人都称赞的。可总有一些人执迷不悟,每天活在梦里。希望像周佑钱这类人能够早日认识到现实,回归正常的生活。而故宫,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国家的而不是私有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对于周佑钱的行为我认为,文化传承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侵占国家资源和文化遗产。对于过去的怀念和追求,应该适度地进行,而不是过度沉迷。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变化,积极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记得“关注”帅宝,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后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5、多尔衮资料

奇葩男子扬言故宫是自家产业,口口声声要求把故宫还给他!甚至还到处索要特权,大闹火车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005年冬天的一天,彼时正值春运,因为归根思乡情结,平时空旷的广州火车站如今人头攒动,买票的长龙直接排到了大厅处。这时人群里有个极为扎眼的身影。只见这个人身穿刺绣细致的金黄色长袍,黑色布靴,连发型也是极具特色的辫子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清朝人穿越了,周围群众眼光,时不时在他身上流连。可没想到的是,这个人不但穿着奇怪,他后面的行为更是让人惊掉了下巴。只见他排在买票队伍里,一脸着急,眼看要想买到票,估计还要等一个小时。他突然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了售票窗口。并未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工作人员立刻给他献上前往东北的火车票。同时还语出惊人的表示,自己是堂堂满清贵族,为何要跟这些奴才一起排队,他应该被工作人员供起来。事发突然,工作人员甚至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因为这个人的行为实在很难理解。不过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也没有与指责格人起冲突,只是提醒他不要打扰其他乘客正常购票。不成想这人不但不收敛,还直接坐在地上撒起了泼,要求售票员把领导叫来。眼看这人不听劝,已经严重影响到车站正常工作,工作人员无奈报了警。警方赶到将其带走并进行劝说,可惜这个人完全把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这个大闹火车站的所谓贵族名叫周佑钱,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人,他另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爱新觉罗州迪。此次他就是准备趁着春运前往辽宁满清发家之地祭祖的。小时候的周佑钱是由爷爷带大,周爷爷从小言传身教,他告诉周佑钱,他们是爱新觉罗后裔,祖上就是曾经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多尔滚。周佑钱家中所有名面上的器物都特地采用正黄色,就连衣物大多数也都是黄色,根本就是一副电视剧宫廷里的装扮。不仅在衣食住行上靠拢皇室,在思想上也是如此。周佑钱父亲经常在年幼的儿子耳旁念叨,不要忘记自己是高贵的满清皇室。每逢特殊节日,他们还会对满族皇室进行祭拜。在上两代人的谆谆教导下,周佑钱对自家是皇室后代的身份深信不疑,也因此引发了后续以一系列的闹剧。而周佑钱的离谱行为还远不止此,大闹火车站一事被报道后,他成了当地的“红人”,还在网络上引起了一波潮流。周佑钱非但没有因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频频语出惊人,其中夸张的是,他不断在网上义愤填膺的表示,要让国家把北京故宫还给自己,直言那是自家的产业,一切应该由自己继承。离谱的是,周佑钱还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本族谱,证明自己就是多尔衮的后代,族谱上甚至还有对他功绩的介绍。而周佑钱也是变本加厉,他不光在网上说,在生活中,只要是人多的地方,他就会拿出那本族谱来给大家看,想让更多的人相信他。难道这周佑钱还真是多尔衮的后后代吗?随着事情愈演愈烈,有媒体决定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他们先是向清史方面的专家进行求证。多尔衮全名是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出生,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母亲乌拉那拉·阿巴亥母亲很受努尔哈赤的宠爱,所以多尔衮一出生便很受重视,很小就被封为了贝勒。多尔衮15岁那年,父亲去世,哥哥皇太极继承了皇位,直到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崩逝于清宁宫,临终前未指定继承人。那这皇位应该由谁来坐呢?当时具有争夺资格的有两人,一个是睿亲王多尔衮,另一个是肃亲王豪格。多尔衮背后有两白旗将领,以及两个兄弟阿济格、多铎的支持,无疑代表着当时八旗强大的势力。不过,豪格也不遑多让,他本身是皇太极的长子,正蓝旗主,又有父亲所留的两黄旗的支持,是足以与多尔衮相抗衡的另外一股强大的力量。然而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多尔衮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主动选择支持孝庄年幼的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对此很多野史记载,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一直深爱着孝庄,因此才放弃的皇位,而是以摄政王的身份,成为大清的掌权人。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正值壮年的多尔顿在一次狩猎中突然从马背跌落,从此一病不起,药石无医,39岁就去世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摄政王虽然一生妻妾成群,但后却没有留下一子,家中只有一位格格长大成人。因此周佑钱是多尔衮世孙的说法显然不可能。然而周佑钱却觉得历史记载真假难辨,坚持自己就是多尔顿的后代。后来在摄制组的提议下,周佑钱跟随记者到医院做了DNA鉴定。结果似乎并不意外。原来他非但不是爱新觉罗后裔,甚至都不是满人,而是纯真的汉人血统。可即便如此,周佑钱依然我行我素,不但以皇室自居,甚至还还开了一间“满古堂”,宣传满清遗风,讲讲国学知识,沉迷其中。骑手周佑钱年轻时也并非如此,高中毕业后他曾到香港打过工,出租车司机、打印店店员都做过。久而久之,生活的重担让他的思想开始偏移,他渴望回到父辈口中那种处处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于是开始打着贵族旗号招摇撞骗,甚至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中不肯醒来。#多尔衮的简介#

6、多尔衮皇太极

这才是清朝2:定鼎中原 推荐:【编辑推荐】长驱内向、一统四海、整顿朝政、安抚流民一统中原是历史赐予大清的机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文字狱案没有这些昏招,大清的统治本可更加稳定【内容简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虽占据了北京,但他对于如何掌管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显然还没有头绪。这时,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成为皇父摄政王,将全国军政大权握在手心里。孝庄和顺治母子生活在多尔衮的威慑下,随时有生命的威胁。多亏了孝庄察言观色,谈笑间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可惜的是顺治还是太年轻了,亲政后和母亲孝庄闹不愉快,*终自己和钟爱的董鄂妃都早早去世。【作者简介】鹿鼎公子,畅销书作者、编剧,擅长历史小说等。代表作《赵氏孤儿》《太平公主秘史》《刘邦发迹史》《朱元璋发迹史》《袁世凯发迹史》《图解世界史》《图解美国史》等数十部。其中,《赵氏孤儿》是畅销书,电子版权由盛大购买,移动阅读基地点击量600多万。中文线上已经将作品统一纳入名家系列推广。#多尔衮的简介#

7、多尔衮和孝庄

1648年,36岁的多尔衮列出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各种罪状,处死了年近40岁的大侄子。此后,多尔衮纳了豪格的福晋,还带人瓜分了豪格的妾室,而多尔衮终也落得被挖墓掘坟的下场。皇太极在位17年,可是他的死因也为历史留下了一个谜团。1643年八月初九,52岁的皇太极一如往昔地在崇政殿办公。他先是接见了前来贡马的土默特部族的一行人,而后召见了远嫁科尔沁蒙古的固伦公主。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当晚,皇太极便在清宁宫的东暖阁猝然离世了。两年前,皇太极一生爱的后妃海兰珠病逝,皇太极因此悲痛万分,此后竟然多次出现幻觉,甚至昏迷不醒的情况。因此,皇太极的突然驾崩常被看成是痴情的表现。咱甭管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没的,他确实给大清留下了一个麻烦,那就是没来得及册立接班人。于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便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皇位之争。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能想到多尔衮和豪格皇权之争,却让6岁的毛头小子福临得了便宜呢?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也是大清开国的功勋之臣。自17岁开始,便追随哥哥皇太极南征北战。《清史稿》称其为“攻城必克,战必胜”,可谓是功勋赫赫。而豪格年长多尔衮3岁,更是跟随父亲走南闯北打江山,屡立战功。不过,在多次战斗中,多尔衮和豪格是打配合的,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他的副手。从这个角度看,豪格的资历略逊一筹。豪格在27岁时就被封为了肃亲王,成为了满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当然,多尔衮也在其中。如此看来,他们的实力又是相当的。但是,豪格有一个优势,努尔哈赤曾定下一个规矩,皇位继承人选可以且只能由满族贵族共同商议决定。当时,拥有爵位又有军权的亲王有七人,满清不是设立了八旗么,皇太极所管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还有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所管镶蓝旗都是拥护豪格的,而豪格自己所属的蓝旗自不必说,加起来也算控制了八旗半壁江山。这时,朝廷威望高的礼亲王代善也发声了,直言“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而后,鳌拜、图尔格、索尼、图赖等朝廷重臣,也先后去豪格府上造访,就是在表明自己支持豪格登基的态度。可以说,豪格占据了“立长”传统观念的优势。不过,忠诚于多尔衮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人放出豪言,倘若豪格继承皇位,他们就要以身殉国。两方真是实力相当,互不相让。与此同时,对皇位虎视眈眈的还有两个人,这两人都是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可惜,他们自知和多尔衮相差甚远,更是毫无胜算。所以,这兄弟俩还不如支持多尔衮。如此一来,满票7票,豪格占了4票,简直就是胜券在握。局面僵持在这里,似乎唯有真刀真枪地拼一场才能分出胜负。多尔衮深知,豪格实力不容小觑,硬碰硬肯定不是好的方案。而豪格也清楚,多尔衮的个性不可能妥协。就这样,多尔衮和豪格从1643年的9月21日开始,一直对峙着,结果就是导致朝堂上的勋贵、重臣等全部卷入其中,无一幸免。可以说,但凡要拼个你死我活,两方都会损失惨重。这时,两黄旗有人忍不了了,干脆佩剑上殿,直言:“先帝对我等恩重如山,倘若先帝之子不能继承皇位,我们就誓死追随先帝而去!”此言一出可是十分有分量,众人只能再去讨论佳方案。终,在这场一触即发的夺权之争中,6岁的福临成了受益者。经过十多天的较量,高会议决定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推举福临为继承人。这场抗衡让豪格失去了皇位,却让多尔衮保住了利益集团。豪格的一生似乎总在偏航,这一切与他的性格有关。虽然他也曾血战杀场,但始终是个性格柔弱的人。在夺位失败后,多铎曾很直白地说豪格“因王性柔,力不胜众”。夺位初期,豪格原想“以退为进”,表示让众人选贤即可,没成想众人谁也不给他回来的台阶,就这样让他逐步失去了手中胜算,以至于统一口径是“立帝之子”,却不立豪格。成王败寇,豪格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层危机,多尔衮就下手了。顺治元年,多尔衮仗着摄者王的身份,胁迫豪格的支持者何洛会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而后,堂堂王爷竟被削了爵,成为了庶人。此时,朝廷不能自剪臂膀,所以豪格又被利用起来,开始去剿灭张献忠。终,豪格大获全胜,还亲自射杀了张献忠。战乱的平定意味着彻底的清算,1648年2月,豪格班师回京,顺治甚至还亲自慰劳自己的长兄。可是没几天,多尔衮就开始卸磨杀驴,以豪格隐瞒部将冒功,擅自启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下狱了。两个月后,豪格死在狱中。而他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被多尔衮所纳,另外两个福晋又被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所娶。值得一提的是,豪格还有三位妾室被安排从殉。可以说,他与多尔衮之争输得彻彻底底。好在顺治对多尔衮深恶痛绝,亲政后便洗脱了豪格的冤屈,而多尔衮却在死后得了个毁墓掘尸的下场,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昭雪。这可真是,笑到后才算赢。不到盖棺定论时,一时胜负又如何呢?权力迷人眼,总会让人疯癫,留给后世的只剩下笑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