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2、苏瑞士图片故事,瑞士的F/A-18战斗机.1996年,瑞士空军获得了首批小批量F-18大黄蜂战机,这是瑞士目前的现代化空中战斗力量。在此之前,一直完全依赖F-5虎式战斗机,这是一种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轻型第二代战斗机。瑞士空军目前拥有30架F-18多用途战斗机,其中5架是F-18D双座教练机。除了这种适度的能力外,瑞士只有第二代F-5战斗机可以依靠,其中22架在服役,另有19架在封存中。瑞士没有选择美国空军使用的F-16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平台,而是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一起寻求购买F-18,这是一种双引擎舰载机,是基于海军型专门研发改良的防空作战型战斗机。F-18的能力与F-16略有不同,而且在所能获取的能力和维护方面成本都要高得多。如果没有获得F-18E/F超级大黄蜂,这将使瑞士空军对抗空中优势的能力极其脆弱。当然,由于自然资源稀少,但拥有庞大的后备地面部队,家家户户都有轻武器,潜在对手几乎没有进攻该国的动力,因此,在空中攻击威胁微不足道或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避免在更先进的战斗机上投入大量军事开支可能是当时的明智之举。不过现在发生了变化,瑞士也已下单采购了F-35.附图夜训图是瑞士F/A-18战斗机在苏格兰进行夜航训练的留影.
3、瑞士政府疯了,瑞士苏黎世通过一个法案规定,低每小时工资23.9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低一小时工资大概200块钱吧,一个月上22天班固定双休日,那低一个月工资3.7万人民币。也就是说,社会的底层没受过义务教育,没有专业技能的人从事清洁工,收银员,理货员,洗碗工,长工一个月低的工资3.7万人民币。那网上很多挑战一个小时的工资可以在当地买多少东西的?默默看着自己手里的奶茶价格有没有超过一小时的工资呢?
4、闲话战防枪的前世今生抗战和国内战争的资料中,常见到战防枪(炮)这种武器。初见时一头雾水,不知为何物。九十年代初,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见馆中陈列一支特大号步枪。标名为战防枪,缴获自国民d军。那时资讯尚不发达,问遍身边爱好军事的朋友,又翻阅能找到的军事书籍,始终不得要领,不知作何用处。其实,战防枪产生于一战时期。1917年,鉴于英军坦克(初名“水柜”)在前线对德军造成的巨大压力,德军急需一种反坦克武器。1918年,德军开发出T型反坦克枪并投入实战。产量达15800支,口径13.2毫米,发射穿甲弹,有效射程500米,150米之内,穿甲厚度25毫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用来反坦克的大口径步枪。当时,人们将小于20毫米口径的火器称作枪,20毫米(含)以上口径就称为炮了。但凡事也有例外,信号枪(多为26毫米)口径虽大,但仍叫作枪。很明显,这种反坦克枪是一种应急武器,也就是毛瑟1898步枪的放大版。旧时,国内文献资料多把反坦克枪(炮)称之为战防枪(炮)。二战时期,反坦克枪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有名的是苏联的PTRD-41反坦克步枪(口径14.5毫米),德国PZB38/39型反坦克枪(7.92),英国博伊斯反坦克枪(13.9),日本九七式反坦克枪(20毫米),芬兰L-39反坦克枪(20毫米),瑞士苏罗通反坦克炮(20毫米)等。这些20毫米反坦克装备中,只有日本和瑞士叫反坦克炮,芬兰仍称反坦克枪。人们比较熟悉的是苏军的PTRD-41型反坦克,单发,栓动,结构简单,能击毁主战坦克的履带。日本的九七式反坦克炮在诺门坎冲突中,表现不俗,击毁了不少苏军的T-26坦克,装甲汽车,轻型喷火坦克,但这款武器需要10个人操作,并且后座力很大。也许人们对芬兰的L-39型反坦克枪印象不深,它口径20毫米,重49.5公斤,行军时需两人或用一头驯鹿拖拽。芬兰人为此专门设计了拖拽用的雪橇。此枪在苏芬战争(“冬季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不小,击毁不少苏军装甲车辆及卡车。抗战时期,虽然日军的坦克(相比西方)吨位小,装甲薄。但旧中国军工落后,军队装备简陋。多数部队无专用反坦克武器,面对肆虐的日军战车(坦克),只有靠战士的血肉之驱,用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与之抗衡。少数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了进口的瑞士苏罗通20毫米(兼作高射炮)和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曾给日寇以重创。另外,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甸)时,曾使用过英式博伊斯反坦克枪。该枪在100米距离可击穿21毫米厚钢板,对付小鬼子薄皮战车绰绰有余。后期配发巴祖卡火箭筒,这种反坦克枪逐渐退役。反坦克枪对于早期轻型坦克尚有用武之地,随着主战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反坦克枪已无力回天,也只能欺负装甲车,汽车,摧毁火力点一类目标。以后,各国都没有再研发新的反坦克枪。
5、2022年世界全球幸福国家排名前十榜单:第一名:丹麦。第二名:瑞士。第三名:挪威。第四名:冰岛。第五名:芬兰。第六名:加拿大。第七名:新西兰。第八名:荷兰。第九名:澳大利亚。第十名: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