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简介绿(艾青的绿赏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11:06:05 浏览
1、艾青的绿赏析

抄书:第四十九天,《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作者:艾青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辽阔而美丽的景色中去.“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色彩丰富而鲜明.构成这一美丽图画的原因,不仅在于诗人精心地选择了三个色彩鲜明的词:“紫蓝的”、“青灰的”、#艾青简介绿#

2、绿艾青课文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绿》艾青

3、艾青绿解析

中国古人对色彩的称谓可谓花样繁多从胭脂到天青,从粉红到黛绿每一个颜色名称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胭脂、牙白、朱青水绿、艾青、黛蓝古人的这些各式各样的颜色词语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绿艾青讲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的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5、艾青绿简介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把剪刀剪裁出了大自然迎接春天的新装和许多赐予人类的美食,艾就是其中之一。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宁波人称呼为“艾青”,茎叶有浓浓芳香。人们喜好将其在春天里勃发的嫩茎叶揉掺在米粉中,制成迎春的美食,宁波人所热衷的美食之一是青麻糍。制作前需浸粳米(或混合一定比例的糯米)在清水中十几小时后磨成浆,压榨成粉,蒸熟倒入石捣臼中,和入经过焯水和滤水之后切细碎的艾青嫩茎叶,再由壮劳力抡笨重的石锤击打成韧性的团块。趁热用擀面杖延展至需要的厚度,用快刀方方正正地成块切割,乡间传统制作的一般是长和宽20厘米左右,厚度2厘米上下。制作青麻糍声势浩大,常是左邻右舍或亲友合伙同制。而单家独户制作的另一款迎春吃食是青团。小巧的青团裹有香甜的馅料,口味好,在许多场合里的“风头”还盖过了青麻糍。不少人以为制青团比青麻糍麻烦得多,其实不然,制青团采用的是干粉,是乡间在过年前做年糕和磨汤果米粉时预先多磨制后晒干存贮下的,不需要临时磨米和压榨,而且制青团不需要“正劳力”耗劲费力的抡起笨重的石锤捶打。我常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两代长辈制作青团的情景。制作前,母亲腰系土布围裙、肩驮小竹背篓去采青。看见簇生在茅草丛中及树根间的暗绿色“斑青”,就掐下嫩茎叶或是连根拔起抖落泥土放入竹箩,竹箩满时就将围裙的下摆掖塞进腰带,当作腰包,直至腰包鼓鼓囊囊才满足地驮起竹箩返家。顾不上休息,母亲和祖母一起紧锣密鼓地除去杂草及艾的老根茎,在土灶膛内架起耐燃的粗树干条,烧煮铁镬子里的水,水沸汆入艾,待软熟捞起沥水,挤压出余水捏成团,然后上砧板切剁细,摊晾团笾上待用。再用容器盛取需要的干粉,拌冷水揉捏成团,掰分小块放入笼屉里,蒸至九成熟时将切剁细的艾撒盖粉块上,继续蒸煮片刻,然后倒入小石捣臼内。直至一块块奶白色的粉团与剁细的艾捣成墨绿色的团块后,再掐分成一个个小块包裹上拌糖的熟芝麻粉馅,捏合拍紧粉团,敷上松花粉,在专门的模板上按出漂亮的花鸟图案。大人们见我对着团笾上的墨绿色青团吞咽口水,一边笑一边破例地在祭祀前先给我“开小灶”,特意捏几个裹馅的小青团给我解馋。青团需要在文火烧煮的铁镬子里翻来覆去地加热,直至内中糖馅熔化,柔软的团块两面棕黄。而我喜欢吃那种在做饭时放柴灶膛里灼软带焦香的青团,彼时,我依偎在长辈怀里,看着欢快的火焰舔灼着煨在灶膛壁上的青团,渐渐鼓泡,慢慢焦裂。待长辈用火钳夹出灼热的青团,我急不可耐地夺过来张口就咬,迸射出来的馅汁不但霎时烫疼了自己的手和脸,更将长辈溅成了大花脸。长辈却顾不得擦自己脸上的糖汁,急扯起围裙下摆来擦我的脸和手……年年岁岁吃青团,都会在心田荡漾起无尽的思念。迎春吃糅合艾青嫩茎叶的食物,遵循的是祖辈延续的传统习俗。据传,它与古老的“吃冷食,禁生火”的寒食节典故有关。后来经过民间不断甄选,和入艾青的粮食制品,义不容辞地成为寒食节里的冷食代表。在岁月更迭中,青团作为冷食的功能逐渐淡化,成为人们品尝春天滋味的时令美食以及祭祀祖先的供食。家中两代长辈离世后,自制青团迎春的习俗随之中止了,但发达的商品经济满足了我对青团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