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清海军大臣载洵、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以68万银元在日本长崎三菱工厂订造一艘排水量836吨的军舰。1913年完工返国,编入北洋政府海军,命名为永丰舰。1917年8月5日,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永丰等10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参加护法战争。1922年二次护法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登上永丰舰避难。1925年4月16日,为纪念孙中山,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2、载洵访问欧洲志大才疏的摄政王载沣,大的长处就是越活越明白都说满清开国是摄政王,亡国也是摄政王,各自君王也是幼主登基。对比多尔衮的精明强干,末代摄政王载沣实在得太无能了,既无能,也无谋略,更无才干。能力不配地位,自然招来祸患。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由初的信心满满,到后的彻底放弃,也不过是短短三年,万幸的是,退位的载沣是越活越明白,也算有一个不错晚年。在1908年慈禧要立溥仪为皇帝,张之洞对慈禧说,国家正逢乱世,立长君是国家社稷之后福立溥仪不如直接立载沣,慈禧对此哀叹道:“我何尝不知立长君,但我不能让我儿子(同治)绝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儿子溥仪为皇帝,载沣才得以担任摄政王,而就能力来说,他实在是差得太远,这一点载沣还颇有自知之明,多次向慈禧推诿,气得慈禧破口大骂:“你真是个奴才,这个时候推诿什么,你不给你儿子守江山,你让谁干”。于是,25岁载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这位末代摄政王载沣,无论德行,谋略,能力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甚至都不如溥伟,从1908年摄政开始,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短短三年之间载沣可谓是从信心满满到后彻底躺平,其心态的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问题,当你把一个人放在不属于他的位置上的时候,不仅仅对他是一种煎熬,对事情本身也没有益处。由此可以窥见作为摄政王的载沣与作为个体的载沣的不同。与载沣共同执政的实际上就是一群无能且目无余子的宗室子弟,包括载沣的弟弟载洵、载涛、皇族宗室载泽、载振、溥伦等人这帮二十多岁“小年轻”。他们“太嫩了”,没有任何的实际治国经验,就三年,短短三年就把大清给折腾完了。载沣刚刚上台的时候。他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去干,而也是无知者无畏,真敢干。载沣上台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归军权和财权于朝廷,但一切都以失败告终,载沣也不去想想,以慈禧的威望和能力都无法将权力收归朝廷,你载沣又有何德何能。只能说,在政治上,载沣实在是过于幼稚。作为摄政王,应付事变决难胜任。面对规模并不大 武昌起义不仅是束手无策。更是指挥不动军队。后只能是让袁世凯取而代之。在被袁世凯彻底取代之后,载沣也就算是彻底放弃了,他已经认为满清的存亡已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即便皇帝是他的儿子,在1912年南北议和满清退位之后,孙中山亲自去见了载沣,两人言谈甚欢,1925年孙中山再次来到北京后再次拜访载沣,两人阔别十余年,载沣设宴款待,晚宴结束后孙中山送给载沣一张照片,在照片后写到“醇亲王惠存,孙文赠”。孙中山去世后,载沣把照片供在大堂,焚香悼念。一帮遗老遗少骂他是“奴才,败类”。有愧于列祖列宗。载沣对此只有苦笑。自民国建立后,清廷的遗老遗少王爷们一直不老实,和日本人搞满蒙独立,载沣从未参与,后来张勋复辟,他也持消极态度,日本人与天津的溥仪接触洽谈,溥仪跳出来甘愿为奴,随后伪满洲建立,载沣与溥仪断绝父子关系。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值得称道的事情。载沣年轻时冲动,中年看清形势,晚年识大体,甚至说,他可能并不恨推翻清朝的孙中山,两人的关系还不错。载沣实际就是一个普通王爷,太平盛世,他做一个普通王爷尚可。如果逢乱世,则遇事优柔寡断,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是无用的别名。只能说,他做好了力所能及的事,不强求那些做不到的事。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3、载洵身材高大王力宏家的确算得上书香门第,名门之后。民国建立后的海军阅舰式上,孙中山曾乘联鲸号炮舰,在南京江面上检阅海军。而这艘炮舰的舰长正是王力宏的曾外祖父许凤藻。联鲸舰原是清末海军大臣载洵的座舰,在武昌起义后便调转航向参加辛亥革命。这也是中山先生的第一艘座舰,中山先生手书“海天一色”四字赠予许凤藻勉励其革命功劳 ,后以海军少将衔退役。许凤藻的子女中出名的就是台湾史学名宿许倬云,他是傅斯年的学生也是王小波的老师,一位在历史长河上下求索的真正知识分子。许凤藻的长女许留芬,毕业于清华大学,儿子是台湾脑科专家王大中,也就是王力宏的爸爸,一把年纪还要手写声明为儿子擦屁股的老父亲。前段时间,还有一位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记住这位大中是我国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并不是对岸那位熊孩子的爸爸。然而,如此家世,也挽救不了力宏的堕落。
4、载洵读音1909年10月初,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此时他已经是清廷的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被称为大清王朝后的顶梁柱。鉴于他身份的特殊,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以朝廷慰问的名义来探望了一下。载沣走后,其老友陈宝琛进入张之洞卧室,想看看摄政王到底说了什么?谁知道张之洞叹息了一声道:“国运尽矣!”说罢便闭目不再言语,神情之中满是哀伤。也就在这一天,张之洞溘然长逝,享年72岁。两年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庞大的清王朝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继而宣告灭亡。可以说,张之洞是倒在了王朝崩溃的前夜。那1909年10月的这一天,摄政王载沣跟张之洞到底念叨了一些什么呢?居然引得张之洞发出如此大的感慨,主要的是,这位垂危的老人的感慨竟然还如此之精准。事实上,后来还传出来一些传闻,这一次载沣看望张之洞的事情,据说当时载沣仅代表朝廷慰问了一下这位重臣,所说的话也是一些场面上的问候话,并没有涉及到国家社稷之类的深层次谈话。可是这样的话,张之洞为什么会对陈宝箴说出“国运将尽”这样的话呢?其实,这些传闻我们也不可全信,载沣和张之洞之间是有不小的矛盾的。1908年,清宣统皇帝登基为帝,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其父亲醇亲王载沣被立为摄政王,总揽一切朝政。但这个载沣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仇视汉官,偏重信任满族勋贵阶层,大力推行满族官员掌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载沣等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地方实权派汉族官僚张之洞和袁世凯均召至北京任职,以方便监督控制汉族官僚集团。对张之洞,载沣还是比较客气的,主要是因为张之洞年龄比较大,本身他又是清流派代表人物,对满族勋贵阶层构不成多么大的威胁;但对袁世凯,载沣就不那么和和气气了,因为袁世凯当时正值壮年,又是地方实力派代表,还曾在戊戌变法中出卖过光绪皇帝,所以,载沣为首的满族官僚集团对他很是忌恨,一度想要找茬将袁世凯杀掉。但这个想法被张之洞知道后(应该是找张之洞商量过),张之洞坚决予以了反对,他的意思很简单,“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张之洞不同意,这事情载沣他们就多少有点投鼠忌器,要同时得罪两大汉族官僚集团,即便是摄政王,也是很难痛下决心的,当然,虽然袁世凯到了北京,载沣真要杀了他,估计难度也有不小。但是,这一次也让载沣与张之洞之间有了重大分歧。简单说来,张之洞自己就是一个汉族官僚,真要是支持杀了袁世凯,他自己的未来处境也可以预料了,再怎么样,池鱼之殃的典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再一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如果不是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清王朝恐怕早就亡于1850年代了,哪还有后来的“同治中兴”?!而如今国内一团糟,外又有列强环伺,载沣他们要真为了什么满汉之别而再一次挑起满汉之间矛盾的话,王朝的危亡也就在眼前了。而张之洞作为中兴大清的功臣之一,要他完全不顾及王朝安危,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所以,张之洞后放弃了清流自保的原则,极力阻止清廷对袁世凯举起屠刀,以维持清王朝表面上的稳固统治。载沣这边呢?他虽然没有杀袁世凯,但他还是趁机剥夺、削弱了很多汉族官僚的权力,同时任命自己24岁的弟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22岁的弟弟载涛管理军咨处事务,全面把控清末政坛,不让张之洞这个军机大臣参与一丝一毫,袁世凯就更别说了。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些事情的本质,张之洞在有生之年还能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势撮合一些事情,让满汉之间的隔阂稍微消弭一点,尽力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转,但是,当1909年10月到来之后,张之洞已经油尽灯枯,就算他再有什么想法和能力,也已经力不从心、无力回天了,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随着他的离世,满汉之间的矛盾将不可调和,晚清数十年的满汉和平共处局面将全面崩溃,清王朝的国运也将迅速耗尽,直至灭亡。所以,张之洞才于生命垂危之际,发出了“国运将尽”的由衷感慨!张之洞过世后不久,清廷在内外压力下重新进行了所谓的“宪政改革”(慈禧在世时其实就开始了,只不过也失败了),载沣及满族勋贵将汉族官僚全部排除在外,组成了满族版的宪政内阁,希望由此来振兴清王朝。但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经全面崩坏的满族官僚系统哪里还能承担如此的重任,不出所料,“宪政改革”很快失败,皇族内阁再一次土崩瓦解。而袁世凯则称病返回河南家乡,蛰居乡间等待时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11年11月1日,载沣的皇族内阁正式解散,清廷不得已再一次启用袁世凯,任命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总揽朝政。11月13日,袁世凯一行即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1912年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同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灭亡。此时,距离张之洞临终发出的那一句“国运将尽”的感慨,不过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时间。
5、载洵贝勒爱新觉罗载洵,醇贤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皇帝的六弟。光绪年间,他先后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辅国公、镇国公、贝勒、郡王。宣统年间,年仅22岁的载洵在亲哥哥载沣的任命下,曾以大清帝国海军大臣身份出访欧美列国,期间险些遇刺。清帝退位后,载洵曾积极参与宗社d活动,企图复辟清朝。但是在溥仪投奔日本人后,作为亲叔叔的载洵却引以为耻,并拒绝到伪满任职。晚年的载洵生活清贫,曾一度靠亲哥哥载沣的接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载洵病逝于北京家中,终年64岁。
6、载洵身高多少1909年,载洵赴欧洲考察海军。此时,载洵虽然只是海军大臣,但他的地位不一般。他还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的叔叔,摄政王载沣的弟弟。这次载洵考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与学习西方的海军事务并购买军舰。载洵参观了海军学校与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了一艘炮舰,向奥地利购买了一艘驱逐舰,向英国订购了两艘巡洋舰,向德国订购了两艘江防炮舰与三艘驱逐舰。历时三个月,载洵还留下许多照片。
7、载洵资料真实的贝勒爷载洵出巡场景。1909年,管理海军事务的贝勒爷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赴欧洲考察海军,开始了他奔走世界买军舰的经历。1909年9月,载洵、萨镇冰前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分别向这些国家表达了订购各类战舰的意愿,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仍有几艘定做的军舰没有完成。还有,在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载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