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字屈孑,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开国皇帝。他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是匈奴左贤王刘去卑的后人,与汉赵光文帝刘渊同族。刘勃勃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1年),据说出生时“有神光之异,一卵双胎”,且“隆准龙颜,目重童,日角珠庭”。由于一生下来就具有帝王之相,刘勃勃受到其父刘卫辰的宠爱。然而,刘勃勃自少年时代起,即“凶猛有计略”,经常率领军队劫掠附近其他部族,甚至威胁长安。公元407年,刘勃勃脱离后秦,改姓赫连氏,自立为匈奴大夏天王,正式建立起夏国。在位期间,他以恢弘的手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将都城迁至长安以南的统万城,建立了赫连夏的政治中心。此外,他还改革了官制、礼仪、赋税制度,以加强国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实力。然而,赫连勃勃的个人能力和功绩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干的统治者,推动了夏国的繁荣和发展;而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暴君,他的统治手段充满了杀戮和压迫。总的来说,赫连勃勃作为夏国的开国皇帝,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和影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刘渊的真实身世历史总是那么有趣,魏蜀吴三家归晋,但强大的晋朝终还是亡于刘家。刘渊、刘聪灭亡西晋,而刘裕灭亡的是东晋。都是“汉室宗亲”啊!刘渊起兵时是以“汉帝的外甥”自称汉王,而刘聪才改为赵国,史称“汉赵”或“前赵”!宋武帝刘裕也是比刘渊血统更纯的刘氏宗宗,虽然不是刘邦的后裔,但刘裕与刘邦也有关系的,是刘交(刘邦幼弟,汉朝首位刘氏楚王,谥号楚元王)的后裔,天道轮回,冥冥中自有天意...
3、刘渊是谁的人物刘渊是匈奴人,冒顿单于的后代,为什么姓刘呢?原来是在刘邦时期,和冒顿单于和亲,将一宗室之女,做为公主,嫁于冒顿单于,所以冒顿单于世代都改刘姓,刘渊也以大汉的外甥相称。刘渊做为匈奴的人质,常年待在洛阳,自小就爱学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倒背如流,《史记》,《汉书》,也经常翻阅。刘渊还能骑善射,身材魁伟,力大无穷。王浑对他看好,时常在晋武帝面前举荐他。晋武帝和刘渊交谈以后,赏识刘渊,认为他的才干胆识,就是大汉赫赫有名的金日磾,也不会超过他。王济则认为,以刘渊的才干,让他统领东南地区军政事物,平定东吴指日可待。但是孔恂、杨朓认为,正是因为刘渊才能卓越,才不可重用,理由只有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收复东吴是羊祜和杜预,就没有刘渊什么事情了。随后赶上秃发树机能叛乱,秦凉二州相继陷落,胡烈和杨欣被杀,李熹再次提出启用刘渊,平定秃发树机能,孔恂再次阻止,原因很简单,刘渊是匈奴人,让他带兵平定秃发树机能,以他的能力肯定能办到,但结果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晋武帝再次否决这个建议。刘渊郁郁不得志,向王弥感慨自己的时运不济,齐王司马攸听说后,就给晋武帝建议,应该尽早杀掉刘渊,否则必受其乱。王浑替刘渊求情,才免除一死,但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公元279年,刘渊的父亲刘豹病死,匈奴群龙无首,晋武帝任命刘渊代理父亲左部帅的职务,同时任命刘渊为北部都尉,节制匈奴。刘渊在任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公私分明,禁止邪恶之行,匈奴纷纷投效,就连幽州、冀州的名士也前来投效。晋武帝死后,晋慧帝继位,外戚杨骏赋予了刘渊更大的权力,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汉光乡侯。成都王司马颖为了拉拢刘渊,举荐刘渊担任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这时,贾皇后祸乱朝纲,八王之乱兴起。刘渊的堂祖父刘宣认为,现在天下大乱,司马家族自相残杀,匈奴崛起的时代已然来临,就想推举刘渊成为大单于,密谋起事。刘渊想参加晋武帝的葬礼,但是司马颖不同意,刘渊意识到,司马家根本就没把自己当自家人,这更加坚定了刘渊起事的决心。公元304年,司马颖击败司马乂,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东海王司马越,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不服,借机讨伐司马颖。刘渊给司马颖出主意,让自己劝说五部兵马前来归顺司马颖,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刘渊回到离石,刘宣趁机宣布刘渊为大单于,刘渊自立为汉王,尊刘禅为孝怀皇帝,自认为是蜀汉的一支,设置百官,国号为汉,是为后汉。
4、刘渊是怎么样的人物雄才大略却又有妇人之仁的英雄王朝之痒。如果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皇帝刘渊可以打十分,石勒可以打三十分,而前秦的符坚就可以打到八十分以上了。苻坚是一个真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灭前燕平前凉攻伐西域三十多国,真正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苻坚是氏族人却是一名汉学家,他自小熟读经史,即位后重文教,每月亲临太学考问诸生经义。他曾经说自己的目标是道德上要不逊于周公孔子,实践上要超越汉武光武。苻坚撰写的文章诏书至今还留有二十篇,这些文章诏书里的文字华美典雅,韵味十足,可以说对儒家文化中""的理解和学习。古代的帝王很少有可以超越苻坚的,他想要真正实现孔子所说的"以德服人",他一边计划攻打东晋统一全国,一边已经在朝廷里为东晋君臣留好位置修好府邸,要模仿"兴灭继绝"的周朝,对周边部族的攻伐他没有杀掉任何一个亡国之君。不仅如此,每灭一国都会让该国的宗室成员入太学,让他们学习汉人的儒学经典,皇帝中应该算是做得好的。苻坚俘虏了慕容冲却不肯杀,同时安排慕容无论是对汉族还是对少数民族,苻坚都做到了真正的"仁政"。在十六与慕容垂君臣入朝为官,无数人劝他消除隐患但他始终不为所动,而这终也酿成大祸,符坚是一个另类。后世对苻坚的评价几乎是清一色的赞誉有加,所有史书对他的记载几乎都是正面的:励精图治重用能臣整顿吏治,广招贤才,抑制豪强开垦荒田,开发山泽休养生息,祭祀华夏先贤,广建太学学校兴旺。在符坚统治下的前秦几乎已经看不出胡人政权的影子。老百姓安居乐业民谣说道: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周思源认为苻坚有三大贡献:一是统一中国北方,使百姓不受军阀割据混战之苦;二是大力提倡汉文化,促进中国北方文化交流与民族和平融合;三是平定西域延续了从汉代开始的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辖和影响。如果没有淝水之战符坚的成就堪称。公元375年苻坚核心的谋臣王猛去世,死前留下遗言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苻坚放声痛哭,但内心深处想必对王猛感到不爽。因为在苻坚看来自己才是汉帝国的继承者,是华夏文明的正朔治国才能人品与军功都是偏安一隅的。东晋司马家族完全无法比拟的,他们有什么资格配得上华夏文明的正统?的确苻坚的才能比起任何一个司马家族的皇子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完全没得比。如果一定要说符坚的不足,朱元璋在近千年后评价他说坚聪敏不足而宽厚有余。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对于动辄杀功臣的朱元璋来说符坚确实是宽厚有余。我无法说宽厚有余究竟是苻坚的优点还是缺点,但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是他毋庸置疑的短板。后世普遍认为淝水之战还没打符坚就已经输了因为他太宽厚有余了。苻坚认为自己仁爱地对其他民族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一就可以让各个民族亲密无间地融合起来。但是民族的融合不是任何一个君主靠个人能力可以短期内完成的,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到。符坚公元357年登基公元383年兵出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中间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前秦快速扩张拿下了整个中国北方几乎所有的部族全部归附,他的军队是真正的"多国部队",是一大锅夹生饭各族人马都有,如果说要找到里面的基本盘是找不到的。当然苻坚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应该是中原共主人心归附,短短二十多年各民族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融合。大家各怀心思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的"大国梦",也不想搞什么统一更不想打仗。所以淝水之战前的御前会议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前秦部队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各军队相互推诿,勉强凑够二十万人作为先锋部队抵达前线。而东晋部队只有八万人,打起仗来前秦部队却是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雄才伟略的苻坚为什么败得如此狼狈?因为没有政治基础或者说没有群众基础,军队中各个民族的人同床异梦根本不想打仗。要知道苻坚统率的这些部族,前几年还在互相攻伐现在却让他们团结一致,为统一去流血牺牲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符坚只是简单地将各民族放在一起,将各个部族聚集在他的麾下,依托他的个人魅力与军事才能来维系统治。在宽容和平等的背后各部族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苻坚依然是以"部落联盟制"的模式管理中原地区各民族并未实现有效融合。所以在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之后,很快就回到了老样子所有的部族再度分崩离析,刚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一刻都不愿意等,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苻坚对敌人宽厚敌人却没有对他宽厚,符坚很快被羌族围困为了避免被别人侮辱忍痛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而他自己则被绞死于新平佛寺内,至此前秦政权覆灭。符坚的口号是: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终究是没有实现。
5、刘渊的一生【历史背后的故事——汉赵刘聪赐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匈奴贵族刘渊建立了汉政权(史称汉赵)。刘渊去世后,其长子刘和即位。不过刘渊的儿子中为才华横溢、能征善战的却是第四子刘聪。刘聪弑杀其兄,成为皇帝,史称昭武帝。刘聪年轻时曾到洛阳游历,当时刘渊还只是西晋的官员,刘聪作为贵族之子,在洛阳结交名流。有一次,他和好友王济(司马昭的女婿,出身太原王氏)一起拜访当时西晋的豫章王司马炽的家。司马炽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年轻,偏爱做学问,不喜欢权柄,因此后来居然避开了八王之乱。王济把刘聪介绍给了司马炽,几个人聊的开心。司马炽很欣赏刘聪,刘聪弓箭射得好,辞赋写得好,司马炽就送给刘聪柘弓和银研。时光如梭。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去世,司马炽作为皇太弟即位,史称晋怀帝。而几年后的公元310年,刘聪也通过政变成为皇帝,当年曾有一面之缘的两人,居然成为了敌对政权皇帝。公元311年,刘聪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史称永嘉之乱。司马炽被送到刘聪身边。刘聪念及当初两人之交,初对司马炽很好,司马炽人在屋檐下,也经常拍马,对刘聪阿谀奉承。比如刘聪曾问:“你们司马家为什么总是骨肉相残?”司马炽便答说:“这是天意。上天帮助陛下您除掉我们。倘若我家保持和睦,陛下您怎么得到天下?”刘聪听着舒服。话说伴随永嘉之乱,有一位汉族大臣刘殷也被刘聪军队俘虏,刘聪看重他,非但将刘殷封为高官,还一口气将刘殷的两个女儿娶为贵嫔,将刘殷的四个孙女也纳为贵人。刘殷一门六女号称六刘,受宠充满了后宫,以至于刘聪都很少离开后宫,只将政务交给他人处理。刘聪这时候又看司马炽比较顺眼,一高兴,就叫来了小刘贵人(刘殷四个孙女之一),把她赐给了司马炽,说:这是名公刘殷的孙女,就把她送给你做妻子吧。时间应为公元312年。历史上常见胜利者霸占失败者妻妾的情形,而这种胜利者把自己的禁脔赠与失败者的情况,却是比较少见的。不过两人的关系好景不长,公元313年,司马炽被命令在汉赵宫廷宴会上给贵人倒酒,有西晋旧臣见状嚎啕大哭。刘聪见了反感,不久后赐毒酒毒杀了司马炽。而之前被赐给司马炽的小刘贵人,也因此重返刘聪的后宫。刘聪相当于将这少女送出几个月后又回收了。图一为刘聪像。#刘渊的简介#
6、刘渊简介后赵石勒是怎么起家的?石勒(274~333年)即后赵明帝,字世龙,原名匐勒,上d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公元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做到皇帝,是整个世界历史上的一人。石勒从公元305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刘渊,为渊部将。公元311年石勒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公元312年以后,石勒以襄国为基地,发展成为今河北、山东地区的割据势力。公元318年,汉内乱,他率军攻破汉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公元319年,刘曜自立为帝,建前赵,迁都长安。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石勒攻灭鲜卑段氏,又进据河南、皖北、鲁北。公元329年攻破长安、上卦,灭前赵,并有关陇。至此,北方除辽东慕容氏和河西张氏外,皆为石勒所统一。公元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称帝。品评沧桑事,闲谈论古今。欢迎您关注“品史杂谈
7、刘渊是什么人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实力为强大,因为他娶了汉朝公主,自称是汉朝的外孙。刘渊在建立国家时也使用了“汉”这个名字,他带领军队攻占了许多城池,逼近西晋的首都洛阳。公元309年,他派儿子刘聪率领大军两次攻打洛阳,但都以失败告终。刘渊去世后,刘聪成为了新一代汉王。他派石勒等人率领匈奴大军分路进攻洛阳,进行了后的攻势。西晋的士兵在前线浴血奋战,但一些官员却选择投降,其中一位名叫王衍的官员说:“石将军,晋朝已经灭亡了,只要您放过我们,我们就会拥护您称王!”石勒听了哈哈大笑,轻蔑地说:“其实灭亡晋朝的并不是我,而是你们这些无能之辈!”终,匈奴大军攻破了洛阳,屠杀了全城官员和士兵,盗取了皇陵中的珍宝,烧毁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并俘虏了晋怀帝。洗劫洛阳后,刘聪又派兵攻打长安,占领了那里。当他们离开后,大臣们拥立了一位新皇帝,但这位新皇帝只当了几年,公元316年,匈奴大军再次攻破长安,晋愍帝吓得光着身子,嘴里叼着传国玉玺,乖乖投降。西晋王朝只存在了50多年,就被匈奴灭亡了。
8、刘渊的简历266年,驸马王济对晋武帝司马炎说:“刘渊的文武才干,远超由余和金日,陛下如果用他主政东南,平定东吴指日可待!”司马炎点头称是,认为确实如此。刘渊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匈奴左贤王。刘渊出身显赫,样貌非凡,而且是文武全才。由于长期在晋朝做人质,所以名气大。而由余和金日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精英人物。在王济推荐刘渊为帅,平定东吴的时候,另外两位大臣孔恂、杨珧提出了不同意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是匈奴人,如果给他大权,恐怕平定了东吴,就是刘渊割据江东了。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晋武帝一想,说的也对,于是,只好作罢。到了270年,西北地区的鲜卑人造反,声势浩大,司马炎派兵镇压,却屡战屡败,还折损了多员大将。正当他头疼不已的时候,大臣李憙又再次向他推荐了刘渊:陛下,臣以为如能给刘渊一个将军的名头,让他统领匈奴五部西征,叛乱可平也!没想到这次又是那个孔恂跳了出来,再次坏了刘渊的好事: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让刘渊去平乱,恐怕之后西北会更乱!就这样,在皇帝面前,刘渊的名字时不时被提起,却时时都被否决。转眼,刘渊已经在洛阳闲居了多年。279年,由于父亲去世,刘渊终于回到家乡,继承了匈奴左部帅的职务。他心思缜密,赏罚分明,同时又轻财重义,待人宽厚,因此很快就声威卓著,不仅深得匈奴五部的族人爱戴,甚至还有很多汉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他。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就去世了,32岁的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就是这个晋惠帝,提出了举世皆惊的傻问题:何不食肉糜?于是,第二年,八王之乱开始了。301年,成都王司马颖征召刘渊,刘渊也希望能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因此一拍即合,当即应召。此后,他在司马颖手下颇受重用,先后担任宁朔将军、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然而就在前段时间,看到西晋的局势乱成一团,各地豪杰并起,素来桀骜不驯的匈奴人也开始坐不住了,在刘渊的堂祖父左贤王刘宣的鼓动下,他们决定推举刘渊为首起兵造反,并马上派人到邺城告知刘渊。刘渊听了激动,立即找到司马颖,以参加葬礼为由请求回家。但司马颖却坚决不同意。无奈,刘渊只得让老家的族人先做准备,自己再相机行事。304年,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鲜卑人一起起兵,共十几万人讨伐司马颖。鲜卑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箭雨中成长,其战斗力非比寻常,自己怎么能打的过呢?司马颖忧心忡忡。刘渊趁机说:“鲜卑人虽然悍勇,但我们匈奴五部也不是吃素的。殿下您只要安抚将士,守住邺城,我回去召来五部将士,一定取司马腾等人的项上人头!”司马颖听的热血沸腾,终于不再犹豫,答应了刘渊的请求。一回到家,刘渊就被拥立为大单于,手下有五万人马。而司马颖也被司马腾等人击败,逃往洛阳。刘渊对部下说:“汉朝国祚绵长,恩德结于人心,我的先人是汉室之外甥,与汉室约为兄弟,由我来继承汉朝大业,名正言顺,我们应当以汉为国号,以争取人心。”于是,304年十月,刘渊正式称汉王。刘渊所建的国家被称为匈奴汉国,因后来国号改为赵,故又称汉赵或前赵。十六国的大幕就此拉开。当初,汉高祖刘邦从汉朝宗室中选择女子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后,冒顿单于的后代都改姓刘,以汉朝皇室的皇亲自居。这也是刘渊姓氏的由来。只要你混的好,外甥也会跟你的姓,感觉不错吧?当初,如果司马炎能够重用刘渊,刘渊会不会忠于西晋呢?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我想应该有这个可能吧!如果英雄有用武之地,谁会不感恩戴德呢?可惜,晋武帝司马炎没有这个勇气,愣是把刘渊推了出去。看见人才,却不会用,不敢用,天予不取,必有灾殃。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的八王之乱,以致西晋亡国,都是咎由自取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内因起决定运用。古人也说,要一日三省吾身。无论是谁,经常的自我反省都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