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封简介(袭封读音)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21:48:56 浏览
1、袭封读音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后,康熙就派人敕谕喝尔丹,重申喀尔喀蒙古与清朝政府的归属关系,同时决定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再次举行会盟、由漠南、漠北蒙古共同参加,皇帝亲临主持,以进一步团结众蒙古,孤立喝尔丹。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会盟正式开始。康熙深知,喀尔喀两翼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札萨克图汗部贵族与土谢图汗的关系。只因土谢图汗拒不归还礼萨克图汗部属民,才致使两翼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但土谢图汗率众抗击沙俄侵略、积极对噶尔丹叛军作战,在喀尔喀蒙古腹背受敌、沙俄欲乘机招降喀尔喀难民时,其部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又首先率众南迁,归附清朝。相比之下,土谢图汗之功远远大于其过。因此,康熙决定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五月初三,康熙召见了蒙古各贵族,并让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将其大过自行陈奏,以化解札萨克图汗部贵族心中的不满,然后指出:土谢图汗虽有擅自出兵之过,但其能积极抵御沙俄人侵.布尊丹巴又能率众来归,故朕不忍治罪,遂命各部贵族对土谢图汗之罪进行商议。各部贵族看到皇帝如此重视,又首先化解了札萨克图汗部贵族的怨气,于是要求数免土谢图汗。康熙遂将已故札萨克图汗之弟策妄札布袭封汗号,又赦免了土谢图汗。接着,康熙遂命原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等前往喀尔喀蒙古分编佐领,拨给游牧地带。在原二十二旗基础上,又增编十二旗,至此,喀尔喀蒙古已达三十四旗。会盟之后,康熙又命阿喇尼等处理善后事务。噶尔丹势力被消灭后,喀尔喀蒙古回到凑北故土。至康熙末年时,喀尔略蒙古已达六十九旗。康熙对于蒙古各部推行盟旗,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蒙吉部落的控制,密切了蒙古贵族和中央政府的关系,稳定了蒙古各部的封建秩序,体现了康熙以“蒙古部落为屏藩”的思想在推行盟旗制度以加强对蒙古各部控制的同时,康熙还特别重视以宗教信仰作为纽带,以连接和维系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在分别采取政治和宗教措施以加强中央政府与蒙古各部联系的同时,为了经营和开发北疆,康熙还十分注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关心蒙古人民的生计,以推动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蒙古各部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这就是康熙所说的:“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在康熙怀柔蒙古的各项措施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所推行的满蒙联姻政策。满蒙通婚,是清朝奉行不变的基本国策,也是清朝政府利用姻亲关系加强对蒙古各部政治控制的一种得力手段。康熙即位后,继续奉行满蒙联姻政策。为此,他先后将两位科尔沁贵族之女纳人宫中为妃,同时,又将自己的四名公主陆续嫁到蒙古草原。针对当时喀尔喀各部内附的新局面,他还将联姻范围扩大到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从而与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姻亲关系,使蒙古各部进一步成为清王朝“结以亲谊,托诸心腹”的依靠力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将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土谢图汗部的札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并授其为和硕额驸,后又晋升为和硕亲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又将郡主嫁给敦多布多尔济长子根札布多尔济,并授之和硕额驸。此后,康熙又将孙女和硕怡亲王允祥之女和硕和惠公主下嫁给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之弟巴图尔珲台吉之孙多尔济色布腾。通过这一系列联姻活动,大大加强了朝廷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在康熙怀柔蒙古的诸项措施中,木兰秋狝和巡幸避暑山庄也起了重要作用。木兰围场设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点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蒙古东四旗接壤处,东西相距三百里,南北直径也近三百里、方圆面积达一万余平方公里。由于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北控蒙古,南拱京师.战略地位重要。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因此,康熙几乎每年都到这里行围狩猎,利用蒙古各部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密切清王朝与蒙古各部的联系,以增进团结,使蒙古王公“畏威怀德”,以达到亢备边防,巩固基业的目的避暑山庄的建立与木兰秋弥有直接的关系。避暑山庄不仅仅是康熙在木兰秋弥时所住的行宫,同时又是康熙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康熙除在“围班”当中接见蒙古贵族外,还在行宫接见蒙古各部官员。随着众蒙古的相继来归,飒见者日益增多,因而康照每年都要在避暑山庄停留数月甚至半年时间,在京外处理各种民族事务,从而使避暑山庄成为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的建立、对于康熙怀柔蒙古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稳定喀尔喀蒙古,解决两翼纠纷,不仅是安抚蒙古所必须,也是制止噶尔丹与沙俄相勾结,防止其在北方进一步扩张的一个关键,因为一支稳定团结的蒙古力量本身就是一道强有力的屏藩。因此,在内忧外患时,康熙决定先从解决喀尔喀蒙古两翼纠纷入手,以加强中央对漠北地区的管理,只有稳定了内部,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外部的挑战。

2、什么是袭封

瑞王坟。绵忻,封瑞亲王,为清嘉庆第四子,其子奕志,袭封瑞郡王,卒于1850年。园寝坐西朝东,前方后圆,沿中轴线依次是石桥(已毁)、碑亭(已毁)、隆恩门、隆恩殿、宝顶(已毁)。地宫青石板拔券,墓道、石门已毁。坟围墙西部尚存。隆恩门面阔三间,隆恩殿面阔三间。

3、宋朝爵位袭封制度

衍圣公孔令贻的高爵位说到孔令贻的高爵位,有人会说,"袭封衍圣公,一品顶戴,文官之首呗,还能有什么?"你还别说,孔令贻的高爵位不止于此。191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称帝后,他册封了"三王六公",其中"三王″是"武义亲王"黎元洪,郡王"衍圣公"孔令贻和云南土司出身的"振武上将军"龙济光。且把黎元洪放一放,单说加封两位郡王的原因一一拥护袁世凯复辟有功。然而,对于被封王爵之事,三位当事人的态度不同。"武义亲王"黎元洪是坚辞不受;郡王孔令贻和龙济光则欣喜万分。为庆贺公爷加官晋爵,孔府还唱了三天的堂会。然而,随着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和死亡,孔令贻这个"郡王"爵位还没待两个月就被拿下了。黎元洪当上民国大总统后,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撤销孔令贻的郡王衔,恢复他的衍圣公封号。因而,孔令贻的高爵位是中华帝国郡王爷。只是这荣膺王爵的时间,就像兔子的尾巴一一太短了。

4、袭封啥意思

在大变局中,孔子的后代是如何明哲保身的?北宋时期,金人打过江后,孔子的后人孔端操立刻投降完颜康,并被封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祭祀。而孔端操则成为了衍圣公北宗的开始。 关于南宗,则是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袭封。 在1128年,由于女真金国大兵侵宋,后来的南宋高宗-(当时的康王赵构)南逃,孔端友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曲阜,后世居衢州。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在蒙元灭金后,孔子后人孔元用又立刻投降忽必烈,并亲自入伍去清剿汉人。再后来。李自成还没有进山东孔府就出了告示称李为皇帝。当李自成失败,清兵入关,孔府马上举行了剃头大会。可以说他们都是识时务者。据说,孔子的77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在台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孔家历代之所以尊贵,不过就是皇家的司仪。一方面先跪下来给民众带个头,另一方面喊口号让民众一起下跪”。

5、袭封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从北宋仁宗至和年间起,山东曲阜孔子的后代袭封“衍圣公”。衍圣公在北京的官邸,位于西单太仆寺街,是明英宗时所赐,称为“圣公府”,“衍圣公”每次到京都住在“圣公府”。末代衍圣公孔令贻于光绪二年5岁时袭爵,曾任稽查山东学务和翰林侍讲。孔令贻曾因朝圣和为慈禧六十寿辰四次进京。1919年,孔令贻还到北京晋见废帝溥仪。没几日,因病逝世于太仆寺街“圣公府”。当时的报纸均刊载了讣闻,还刊登了孔令贻给民国总统和溥仪的“遗呈”,不久灵柩运回山东原籍,仪式颇为隆重。时任民国国务总理靳云鹏签署了大总统令,对末代衍圣公从优议恤,给3000银元治丧并派人致祭,而且派专车一列运送灵柩。并命令灵柩所到之处,各地官员要亲往迎送。这种待遇,在已开辟新学建立共和的民国,是极为难得且隆重的礼遇。

6、明朝皇室爵位怎么袭封

凉州词 朱诚泳【明代】黄云漠漠接平沙,落日悲风惨暮笳。回首长安五千里,征人若个不思家。朱诚泳(1458—1498)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1247篇诗文

7、袭封祠

1728年,雍正刻薄寡恩,将皇太极的曾孙延信囚禁而死,全家降为“红带子”。延信知道雍正太多的秘密,虽然没犯大错,雍正也要收拾他。延信,肃亲王豪格的孙子,清太宗皇太极的曾孙。从辈分上看,延信跟雍正平级,属于族兄弟。1648年,豪格班师回朝,被劲敌多尔衮投入监狱,旋即暴毙,家族衰落。1651年,顺治清算多尔衮,给兄长豪格平反。豪格这一脉传到延信时,已经属于“远支”,子孙人才凋零,只有延信能力强悍,有望重振家族荣耀,却被雍正打回原形。1688年,延信袭封奉国将军。光看文字,延信很霸气,“奉国将军”赫赫有名,实则很差。清代宗室12等爵位,奉国将军倒数第二,打发宗室用的。皇子皇孙一大窝,传了几代之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许多人过得很憋屈。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能力,借助战功,延信就是如此。延信能力强悍,作战勇猛,有谋略,又善于管理八旗事务,且做事勤勤恳恳,很快就被康熙重用,得以担任满洲正蓝旗都统。1718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大将大策棱敦多布率6千兵马入侵青藏,杀了拉藏汗,惹怒了康熙大帝。皇十四子胤禵率十几万大军西征,延信充当他的副手。延信骁勇善战,他采取长途奔袭战术,八旗铁骑踏过人迹罕至的高原,准噶尔骑兵猝不及防,一败涂地。快速挫败策妄阿拉布坦的阴谋,胤禵、延信的威望高涨。康熙看到捷报,欣欣若狂,当即封延信为辅国公,在12等爵位中属于中上。1722年,康熙病逝,传位雍正,舆论哗然,因为谁都想不到是一向低调的雍正会被康熙选中。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斗争激烈,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深得人心。尤其是文官集团的支持,大家都认为皇位属于“八爷集团”,现实却打脸了。雍正地位不稳,尤其是胤禵手握重兵,坐镇西北,八爷胤禩在朝中影响力又很大,让雍正寝食难安。如此,雍正必须收拾胤禵,剥夺他们的兵权,以防不测。延信能力强,跟西北军团关系很好,雍正派他去接管。为了拉拢延信,雍正不惜打破清朝惯例,一个月不到就把延信送上“贝勒”宝座,成为仅次于王爷的存在。1723年,延信受封贝勒,担任西安将军,是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但是,这只是雍正的阴谋罢了,延信很快就倒了大霉。延信出发前,雍正告诉他:“你到任后,把十四阿哥与康熙往来的奏折、家书全部收缴,不要让他带回京师,也要注意其家属动向。”雍正心虚,害怕胤禵,故而出此下策。延信并不知道,他只是奉命行事,无形中卷入了“九子夺嫡”大战。延信与回京奔丧的胤禵(雍正让他回来)在榆林相遇。得知胤禵的家属已经提前几天出发回京,便赶紧给雍正写奏折,告知她们可能行走的路线,以便派兵拦截。胤禵得知此事,恼火,他痛恨这位同母兄长雍正。胤禵进入寿殿,没有给雍正下跪,也不看一眼,兄弟恩断义绝,怒目而视。胤禵与康熙往来的奏折、家书都被雍正收缴起来,康熙究竟跟十四爷说了什么,只有雍正自己知道了。如此,也难怪民间传言,雍正篡改遗诏,来路不正。延信帮雍正干活,尽到臣子的本分,却知道了其中太多的秘密,而且许多都涉及到雍正的软肋。如此,刻薄寡恩的雍正,自然容不下他。1725年,雍正坐稳皇位,开始清理那些知道他秘密的亲信大臣,年羹尧、隆科多、李绂等封疆大吏都被“整顿”,日子很不好过。直隶总督李绂清正廉洁,身无分文,一贫如洗。雍正“整死”劲敌九爷胤禟,也是李绂帮他操作,无形中知道一些秘密。李绂几次被判处死刑,抄没全家,却啥都没有。如此,雍正才放了李绂一条活路,实在找不出理由要杀他。延信在雍正心目中,地位不如年羹尧、隆科多、李绂,算不算是“自己人”,又知道太多秘密,下场很惨。1727年,雍正逮捕延信,刑部议定大罪21条,其中一条是“与胤禵勾结”,按律当斩杀,着实搞笑。《清史稿》记载:“以上各罪案,延信俱自认不讳。请按律斩决。以彰国法。妻子发往右卫。财产入官。”雍正假装“宽恕”,延信被投入监狱,心力憔悴,被折磨而死。延信的子孙后代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一夜回到“原始状态”。延信是个悲剧人物,他只是帮上司办事而已,却无形中卷入“九子夺嫡”,也是倒了大霉。如果延信没啥能力,不参与西征准噶尔,而是在京城好好生活,吃喝拉撒,虽说没留下足迹,但能善终。#袭封简介#

8、袭封是什么意思

这是荀子讲见微知著的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通过细微变化,就能预判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生前重用穆生、白生、申公三位名士为中大夫。穆生酒量不行,刘交都会为他准备甜酒,以表示敬重。刘交病逝后,次子刘郢客袭封,依然对三人敬重。对于放置甜酒这个小事,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刘郢客去世后,子刘戊袭封。刘戊起初还能按照先祖的做法为他准备甜酒。有次设宴,忘记为穆生单独放置甜酒。穆生于是称病不再视事。白生、申公与穆生较好,听说之后就前来问缘故。穆生说,“古人云,‘君子见机而作。’先王始终以礼相待我们三人,就是因为先王重视王道,重视教化,重视礼仪。当今大王不尊重我们,就是不重视礼仪教化了,就是忘道了。不重视礼仪教化的人,我们怎么与他为伍?这么说下来,你们还觉得我真的是为了区区醴酒这个小事吗?”白生、申公听后均摇头叹息而走,穆生接着递交辞呈离去。果不出穆生所料。刘戊不重视礼教,整日沉迷酒色,日夜淫乐。薄太后逝世,刘戊没有按照礼制守丧,依旧淫乐,被晁错发觉,奏请景帝依制处死刘戊。景帝不忍心,只是削夺了刘戊的东海郡。刘戊因此怀恨在心,参与七国之乱,终兵败自杀。而贪恋权势看不清形势的白生、申公,因劝刘戊不要谋反而被免官,并被罚在大街上舂米。穆生能从置甜酒这件小事看到未来,可谓是“以微知明”“见微知著”的典型案例。另外,箕子从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就推知国家危险了,也是“以微知明”“见微知著”的相似案例。知道了“见微知著”的道理,我们才知道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预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推知事物发展的方向,避免灾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