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之下都江堰(2)嘉绒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丹巴。丹巴旧称东女国,这名字从汉代就有,后来不知从什么时代起,这里又称为美人谷,一时康巴汉子丹巴美女名声鹊起。但遗憾的说,我去丹巴可能时间短,真没见过几个美人。偶尔听到容中尔甲的歌,想起这件事,好奇查了一下这位藏区名歌手的来历,发现他就是金川县人,他很大概率就是嘉绒人。好奇心起,又查了一下另一位名歌手阿兰的籍贯,发现她就是丹巴人。这两位确实称得上是康巴汉子丹巴美女。要说我在丹巴没见到美女也不尽然。在康巴我们住在中路乡的一件叫做德吉康瓦的民宿,老板娘是个高挑的年轻姑娘,面目清秀,总戴一顶黑色礼帽,穿着像西部牛仔,很精神,就是瘦的不像样,像个纸片人。老板娘很出名,属于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理的优秀乡村干部,有包括央视的多家媒体采访过她,她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创立了这家民宿,在她的影响下,中路乡乡民纷纷开设了民宿,并不杂乱,显得很有条理,一看就是经过统一规划的。老板娘叫德吉,康瓦是宫殿的意思,所以民宿的汉文就是女王宫殿,而这四个汉字就挂在民宿的门口。民宿几乎在中路乡的高处,在乡里住所越高家族地位越高,所以我好奇问她,你家以前是不是土司?她说不是,土司太大了,她家远远不及,但她指着右前方山腰上的一个碉楼告诉我,那是他们家的碉。在中路乡有好几处碉楼,属于历史遗迹,像福建广东有些地方的客家碉楼一样,作防御之用,但福建广东的碉楼一般都配围屋,中路乡的碉楼就是一个圆塔,只用来放哨。家有碉楼,即使不是土司也肯定是大人物,再问,她说家里外公的爸爸是活佛,但她没见过,而活佛以前工作的地点就在中路乡,她指着左边远处告诉我,这里是个格鲁派的寺庙,她外公的爸爸以前就在这里上班。不好意思多问,从寥寥几句交谈中,我确信这家民宿的老板娘是藏族上层出生,她和店子里面的帮佣之类藏人一看就有很大不同。以往游历中见到许多藏人,观感都不甚佳,唯独这次让我印象很好。丹巴海拔不到2000米,天气气候都好,完全感觉不到高原气息,有点好奇这里的嘉绒人去到理塘这种4000米及以上海拔的地方是不是也会有高反。在理塘偶遇了仓央嘉措。我们知道仓央嘉措生前并没来过理塘,只在野史中提到他从青海逃脱后一路游历,到过康区,康区包括理塘,但即便是野史也没有明确说明他曾经来过理塘。而我们在理塘勒通古镇看到了仓央嘉措博物馆。说是博物馆,但跟仓央嘉措直接相关的内容不多,除了用白色条幅垂挂着他的诗集,引人注目的是一副笨重的蒙古锁子甲,不清楚仓央嘉措本人是否披挂过这副装备,如果没有,这副蒙古锁子甲则意味着仓央嘉措的圆寂是源于蒙古武力。
2、康巴族简介精彩抢先看!“大地欢歌”——2023年炉霍县望果节民俗文化活动倒计时带妆彩排
3、康巴在哪里康巴第一圣湖|徒步川西秘境邂逅蔚蓝玻璃海在川西,有太多的美景闻名遐迩而有一处秘境却鲜为人知这里有着雪山圣湖、原始森林、河流峡谷、温泉瀑布…因其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大部分自驾的游客都与它擦肩而过但也正因为没有过多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的景色才美的那么纯粹它便是G318国道上的隐世天堂———「措普沟」-措普沟浓缩了整个318川藏线的精华远眺扎金甲博山措普湖、志玛拥措、康珠拉措三个绝美海子坐落其中从巴塘县措拉镇出发沿玛曲河峡谷而上峡谷中升腾起的云雾 是热坑温泉散发的热气当地人将鸡蛋、玉米、花生等食材放入温泉水中煮熟吃起来外甜里嫩还带有一丝天然温泉水的独特口感草原上的土拨鼠时不时的探出脑袋可能是早就猜到我们会带着香甜的玉米去投喂它-观光中巴车的终点是核心景点措普湖和坛城顺着2.4公里的环湖栈道徒步转湖 大约一个小时幽静的林间栈道被密集的高山植被包围所以在这海拔4100米的地方 并不觉得缺氧碧蓝的湖面在日光下波光粼粼湖里成群的小鱼自由穿梭原来,这就是藏传佛教典籍中的“香巴拉理想王国”-?巴塘措普沟景区岭卡溪游客中心?门票:景区?100;观光车?90?售票时间:8:00-15:00?观光车时间:夏季8:00-18:00;冬季9:00-17:00?主要游玩景点:亚索寺、热坑温泉群、章德草原、措普湖、措普寺、坛城-#康巴县简介#
4、康巴什县属于哪个市在康巴地区的藏族人,一妻多夫的现象较多,并且一家人也很和谐。
5、康巴县城全貌康巴地区生活着许多藏族支系族群,比如主要生活在贡嘎山附近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四县的木雅人,他们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与藏语康方言区别较大。木雅人极有可能是唐宋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的d项人后裔,“木雅”即汉文史籍中记载的“弥药”,这正是历史上d项人的自称和藏族人对d项人的称呼。《旧唐书•d项传》记载:“(d项)其故地陷入吐蕃,其处者为其役属,吐蕃谓之‘弭药’”。在藏语中,“木”意为“人”,“雅”意为“下方”,“木雅”即指“下方人”,这是因为d项人原居住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相对于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本部海拔要低,按照藏族古代的行政区划也属于“下部朵康六岗”,因此称之为“下方人”。
6、康巴县哪个镇好在康巴地区的各民族中,彝族在人口数量上仅次于藏族与汉族,主要聚居在九龙县的三垭、湾坝、小金、俄尔、朵洛、子尔、踏卡、魁多、烟袋、洪坝、乃渠、乌拉溪和泸定县的磨西、新兴、得妥。在历史上,康巴地区没有彝族,今天的康巴彝族的祖先于18世纪初从凉山的冕宁、越西、美姑、喜德、甘洛、普雄等地迁来,九龙彝族多为势力弱小的家支迁徙或扩张至此(黑彝),泸定彝族多为1913-1916年参与拉库起义失败后逃亡至此的奴隶(白彝)。或许是因为迁来时间较短的原因,彝族是康区所有外来民族中保存本民族文化好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和狩猎,依然信仰本民族的毕摩。但值得注意的是,至建国时,九龙彝族接受了一定的藏族生活方式,依然秉承着彝族传统的奴隶制;泸定彝族则接受了一定的汉族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当年起义打出的反抗口号就是“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