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贴报简介(剪贴报的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21:58:39 浏览
1、剪贴报的资料

世界著名的巴斯啤酒公司,在商标设计以及商标保护方面,做出了什么努力?在1894年威斯敏斯特公报登出巴斯公司的剪贴簿里有一个有趣的片段:“每个人都知道被斯塔福德郡结包围的红色金字塔淡啤酒标签,这是伦敦办事处的一名雇员乔治·寇松先生的设计,于1855年使用。几年前,在谢菲尔德的一份报纸上,一位有独创性的作家机智地编造了一个关于这个标签的古典传说……金字塔建造者崇拜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人称之为塔木兹,有人称之为巴萨瑞斯,女神奥普斯的儿子。他被称为强化者巴萨瑞斯。”虽然红三角设计的起源有些不清楚,但它逐渐成为了质量和真实性的象征。也许更有可能的是,三角形设计代表了Bass&Co.的三个关键元素——即巴斯、Ratcliff和Gretton,或者该公司意识到通过在产品标签上使用简单大胆的几何设计来接触消费者的潜力。无论如何,在国内外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独特的品牌形象了巴斯产品的可见性。巴斯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表明,该公司在世纪之交花费了越来越多的钱在产品标签和广告上。事实上,红三角或金字塔是1842年根据《商标注册法》注册的第一批英国公司商标。巴斯意识到保护品牌身份的必要性,在公司保留了一个标签簿,其中包含各种巴斯标签和竞争对手公司使用的标签。这本书包含了从大约1870年到1924年的标签,这些标签似乎被用来记录新产品标签的发展,以及竞争对手公司复制巴斯产品品牌的任何尝试。巴斯还保留了一份侵权记录,其中包含任何试图复制或使用巴斯产品品牌的欺诈行为的证据。在这本名为《Bass&Co.的广告——建议案例》书中,有一个未注明日期的条目称:“Bass,Ratcliff和GrettonLtd是一个红色三角形商标的所有者,某些出售啤酒的酒吧在毗邻酒吧的窗户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加上“Bass&Co.的麦芽酒”……陌生人看到窗户上的标记,就会被吸引到酒吧,以为他们可以买到Bass&Co.的麦芽酒。”“我们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否要求巴斯&Co.的麦芽酒,并提供散装或瓶装的麦芽酒,也没有说明必须是Bass&Co.的,但毫无疑问,保持这种标记会吸引顾客。”巴斯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保护品牌不被冒用,在英国报纸档案中搜索“巴斯PaleAlelabels”(1850-1900)产生了许多关于产品虚假标签的起诉报告。例如,在1859年贝尔法斯特晨报报道了一个当地葡萄酒和烈酒商人的案件,他被指控购买大量淡啤酒,并在瓶子上贴上假冒巴斯商标的标签。另一个类似的案例报道于1886年曼彻斯特信使报,一个当地的啤酒和波特酒商人被指控在他的产品上贴上虚假的品牌标签。在所有这些案例中,Bass&Co.都成功地对试图使用巴斯标志的个人采取了法律行动。巴斯公司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警告消费者警惕声称是巴斯麦芽酒产品上的虚假标签,并建议消费者污损空瓶上的标签,以防止他们被充入“劣质”麦芽酒。通过公开展示保护品牌形象,该公司不仅阻止了欺诈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向消费者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巴斯是一家声誉良好的公司,销售值得保护的高质量产品。尽管追踪和起诉欺诈者可能既费时又费钱,但这终提升了公司形象,进而使巴斯品牌更加独特和受欢迎。出处:1. 国家酿酒档案馆2. 《贝尔法斯特晨报》1859年3月3日3. 《曼彻斯特信使报》1886年5月23日

2、剪贴报好看

【行动成就梦想】良师小传: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现任苏州市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语文教师。梦想在于行动,成功在于坚持。弹指一挥间,我已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三十年。三十年风云变幻,容颜改变,但我从未改变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更没有改变初的梦想,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时我也会认真地问自己,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到底是因为什么。当我静心思考成长之路时,其中有机缘巧合,有同事帮助,有领导关心,更重要的还是持之以恒的行动让我的初心与愿望得以实现。那些密密麻麻的摘抄,见证阅读带来的成长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从8岁上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师毕业,我都没有真正读过什么书,更别提喜欢上语文。1992年,我被分配到乡镇学校做语文教师,几天后我发现,上课时我只会照本宣科地读教材和教参,学生虽然正襟危坐,但是明显“身在教室心在外”!意识到问题后,我开始思考改变。一次我到一位副校长家中请教,欣喜地看到书架上排列着一本本教育杂志,征求同意后借回家大量阅读。通过学习、借鉴杂志上的教案,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语言有文采了,教学流程顺畅了,学生参与也更积极了,课堂中时不时还能听到孩子们愉悦的笑声,这是阅读杂志带给我的收获。从那时起,我每年都自费四五百元订阅小学语文学科方面的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语文版》等,至今不变。每到周末或外出学习逛书店的时候,我都会走到教育教学理论专区挑选教育书籍,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等都是我的收藏。我不仅阅读这些书籍与杂志,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摘抄、剪贴的习惯。每当看到一段精彩的教学设计,我就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当读到一篇富有启迪的文章时,我就将文中有启示的句子摘抄下来,大量的阅读与摘抄令我受益匪浅。2001年,县实验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次现场赛课,当抽到《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暗自庆幸,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我早有准备,从评委的窃窃私语、点头微笑中,我看到了希望。果然,通过材料审核、教学评比等层层关卡,我从四百多名候选教师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实验小学任教。我深知这是阅读带来的改变,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三十年来,我积累的读书笔记有四十余本,每次翻看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些摘抄不仅让我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也让我成为更有底蕴的自己,这是阅读带给我的成长!网页链接作者:朱秀玲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3、剪贴报介绍中国

这是幼儿园大班孙女的作品。有的地方,大人帮了忙。动手能力差,夸夸其谈,是当今教育下许多学生的共病。校外培训机构有手工绘画班。个人观点,这样做,比纯粹的绘画有趣的多。给小孩子灌输理论,固定方法,过早束缚孩子的思维,未必见得好。兴趣是好的老师。让孩子循着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象,沉醉在创造的喜悦中,这是教育美好的姿态。孩子在幼儿园报的服装设计兴趣班。上图中就是她用橡皮泥粘捏的裙妆。钟表的材料是废纸壳,卡纸,橡皮泥,彩笔,胶水。涉及到,有折叠剪纸,剪贴,绘画,泥雕。创造的过程,是娱悦自己灵魂的过程。不跟他人争,不跟他人斗。沉静如水,慎思,欣赏。

4、剪贴报内容大全

1926年春,溥仪弟弟溥杰和夫人唐怡莹在北京饭店偶遇张学良,溥杰想借张学良之手,重新开辟一条复辟之路。不想,转身,自己的夫人就用一本剪贴报俘获了张学良的心。唐怡莹,是大清末期一个特别的女子。她出身名门,是光绪帝的妃子—珍妃和瑾妃的侄女。珍妃死的早,唐怡莹没有见过这位姑姑的面。但因为身份尊贵,她自小就经常被带进宫里玩,瑾妃很是喜欢她,把她养在了自己宫里。之所以把她养在宫里,还有一重考虑,就是家族里所有人都希望唐怡莹长大以后能够成为真正的皇后,在宫里,希望她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希望她能够和溥仪多一些相处的机会。因为和溥仪年纪相仿,唐怡莹又是活泼可爱的性格,所以二人真的算是青梅竹马,她行事大胆,敢爱敢恨,很得溥仪喜欢。二人在宫里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将成为溥仪皇后的时候,瑾妃却将自己的侄女拦在了荣华富贵前,断了她的选妃之路。原来,瑾妃看出唐怡莹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在皇宫生活;另一方面,瑾妃也知晓,溥仪不能生育,所以她将复辟的筹码押在了溥仪的弟弟——溥杰身上。所以,在瑾妃的安排下,唐怡莹被指婚给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此时的溥仪,手中根本没有实权,根本无法反抗这个决定,后,唐怡莹在无可奈何之下,嫁给了溥仪的弟弟。只是,这段包办的婚姻并不和谐。溥杰根本不喜欢这个大他三岁且蛮横狂傲的大小姐,而唐怡莹自小在众人宠溺下长大,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当皇后,而今却嫁给一个王爷,对溥杰更是一百个看不上,觉得他各方面都配不上自己,两人性格爱好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整日抱怨斗嘴。婚后仅两年,夫妻关系就已名存实亡。1926年,溥杰遇到了来北京的张学良。溥杰觉得这是上天给自己的好运,他希望借助张学良之手,重新开辟一条复国之路。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张学良给他带来的是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原来,溥杰和唐怡莹在北京饭店偶遇张学良,唐怡莹见到风流倜傥的少帅,马上怂恿溥杰邀请张学良到家中做客,张学良来到溥杰家中,唐怡莹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剪切本,上面全部是这几年来报纸上关于张学良的报道。这位年轻的少妇以这种惊天动地的形式,对风流的少帅表达爱意,少帅哪能招架得住,直接就被撂倒了。后来,唐怡莹还想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跟着张学良一起回东北。而张学良呢,据他晚年回忆,说他当时意乱情迷,一心想与唐怡莹长相厮守,确实对唐怡莹动过迎娶之心,想要带她回到东北。可惜的是,就在唐怡莹跟张学良感情正浓的时候,张学良的父亲突然被日本人炸死在东北地区,张学良不得不扔下唐怡莹紧急回东北处理父亲的后事。只是,还没等张学良自东北回来,一段时间以后,唐怡莹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人选—浙江督军的儿子卢筱嘉。卢筱嘉长相帅气又多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男友人选。唐怡莹又对卢筱嘉展开一系列疯狂的追求,不久,卢筱嘉也沦陷了。此时的溥杰终于忍无可忍,向唐怡莹提出离婚。唐怡莹说“离婚可以,但要支付一大笔赡养费。”溥杰不同意,只是,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唐怡莹从溥杰那里拿走了祖上积攒下来的很多的金银财宝,而后带往上海地区,大肆挥霍。这些行径,也让唐怡莹成为了民国的“渣女”,只是,可能她的姑姑瑾妃也没有想到,自己亲自调教出来的侄女,因为自己的指婚,后却毁了所有人的一生。如果当年,唐怡莹如愿嫁给了溥仪,一切是不是会有另一番模样?欢迎留言评论……#剪贴报简介#

5、剪贴报素材大全

【三十本书是怎样写出来的? 】(五)《练出收藏自己作品的硬功》作者:冯恩昌练出收藏自己日常发表的作品,是出书的后盾和基础。我从事创作七十多年,又被誉为高产作者,发表的作品确实很多。出版作品集,这是优越条件。不过收藏不精细,成为一团乱麻,就麻烦大了。我从开始创作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注意长流水不断线的收藏,形成自己的出书档案,这是一项一生的宏伟工程,必须勤奋努力练出收藏的硬功。开始创作,我就横下一条心当作家诗人,想做作品变为铅字的出书美梦。为收藏定下了一辈子做到的规矩:一是,凡在报刊或书上登载的文章,都要一份不漏的搜集到手,剪贴起来保存。这件事不算大,也不太麻烦,但是天长日久的做,没有毅力和决心是办不到的。我干过教师、秘书和宣传文化工作,查找搜集报刊很有条件,可剪报和复印稿件。比较难办的是,编辑部不来报刊样,熟悉的单位订报刊少。那是七八十年代,中国食品报副刊经常发我的稿,县城订这份报的很少,收到稿费才知发了哪篇,在县城找不到,只得骑自行车跑出15里路洼子村桑葚酒厂查找。有的报刊用稿后不寄样报,过了时间会永远查不到,我便写信向报刊讨要。耗费了不少自己想不到的时间,仍然有寻不到的文章,但由于自己重视,也算做到了搜集齐全。二是,坚持做到篇篇发稿登记。事情很简单,建立一个作品登记本,每天发表的稿件,按规格详细登记,费不了多少事,可天天如此就有难处了,外出开会、下乡出发,搜集不到稿样,就无法登记,一不注意就遗漏了。这样做的同时,稿或书不要外借。1991年作家出版社编了一本《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一书,选上了我的一首诗《雏鸡》,没有寄书样,我邮购了一本,有一诗友借去阅览未还,一直成为收藏空缺,直到2022年,才托朋友又给买了一本。对这件事,我老是念念不忘,在收藏上还是下了功夫。我的作品登记本,攒了一大堆,也专门打印了作品登记表,使得对发表的作品收藏比较安全。三是,妥当收藏,为出书提供便捷有利条件。我把收藏自己的作品,当作大事来做,确实出了力,费了大工夫,手稿保存一万多份,剪贴也不少,为出这三十本书提供了好的条件。定好书名,编好目录,把剪贴凑起来就完成了。还有个很大的好处,晚年写文章引用自己的诗文,不用费事,一查就能找到,发表的年月日、哪家报刊,都能写得一清二楚。这就加深了文章的真实性、可靠性。收藏自己作品,也是一项硬功。要有信心、耐心、细心,还要有不怕麻烦的坚强毅力。真正做好了,有着事半功倍作用。实际上省了许多功夫,加快了出书速度,提高了质量。当然不光收藏自己的作品,收藏是一件人间大事,是在传承非遗成就,应根据各人爱好,扎扎实实的搞好收藏。作者简介:冯恩昌,1937年生于山东临朐。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被誉为东方诗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曾获亚太地区民间文艺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国家一级艺术家称号,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21部,《糖葫芦》、《故乡蝉歌》,选入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6、剪贴报图片哪里找

《顾此失彼》诗配画原创:走心、沁雪无法说清这样一种生活一湾清水上漂泊日月破木船里东躲西藏孩子们,终会渐渐长大当年,因传宗接代以及养儿防老的执拗和偏见让你甘当孩子们的前传甚至梦想他(她)们能成为你的续篇受“以爱之名”所累让你忍辱负重扛鼎全家的重担内心却始终企盼着有一天步入年衰体弱的你能享受他(她)们带给你所渴望的荣耀与体面可谁能预知你与妻子的这些“作品”不经知识的灌溉不受文化的熏陶没有底蕴的沉淀他(她)们的未来焉能涅槃?今天,是你怀抱手牵顾此失彼明天,等待他(她)们的或许依然是勤扒苦做的续延该照片于1992年夏季拍摄于湖北十堰叶大乡大坝库区,曾获1993年新华社建设杯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佳作奖、湖北省工人画廊职工优秀摄影作品二等奖等。1992年盛夏,我等几位摄影爱好者,利用高温假期前往湖北十堰的叶大乡游玩,第二天早晨天亮时分,早起的我身背照相机意欲在库区乡村四处找寻美景,也想近距离去感悟山村村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当时,正独自一人在库区水边漫无目的的游走之际,无意中发现了画面中生活在船上的这一大家人,于是,我飞奔过去,紧走几步,在这位父亲左拥右抱的想把几个孩子带上岸之际,我举起手中的海鸥4A相机,飞按下了快门,因当时相机装的是黑白胶片,据此将这一瞬间以黑白形式定格。拍下照片后,经过与男主人公聊天后得知,他原本是居住于十堰郧县近郊农村的一位朴实庄稼汉子,因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影响,在生育了一个儿子之后,执拗地想再生一个男孩,其结果却是接连又生下2个姑娘,固执的他也因违反当时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其妻身怀第四个孩子,村委及相关部门反复做其思想工作均未曾奏效时,他和家人受到了所在村委的处罚,原驻地房屋被封,田地没收,但他依然坚持生下了第四个孩子(男孩)。此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自家亲戚及部分村民的帮衬下,凑钱购买了两艘破旧木船,以在十堰黄龙大坝库区一带打鱼卖鱼为生,以此养家糊口,维持生计。退休后闲暇之日,在整理个人历年在国内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豆腐块”新闻稿件、文学作品及各种摄影作品资料时,翻看到此作品及当年在几个报刊上发表的剪贴报样,出于留住历史镜头,存档个人美好过往之想法,现将当年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照片,及本人与文学小妹(沁雪)所配的小诗,放置于此栏目之中,权着纪念,聊以自慰罢了。需要说明的是,时过境迁,当年受“只生一个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此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因严重超生有违国家大政方针而受到的处罚,也是他咎由自取。现如今,30余年之后,正因为有过一面之交,睹照思人,却不知这一家人生活状况如何,主人公及几个孩子可好?在此,只能遥祝经历了生活磨难的这一家人苦尽甘来幸福安康。

7、剪贴报的模板

早上好!连续2天是阴天,不适合出门拍片,就宅在家继续整理过去的见报刊作品剪贴。在1991年,任政治处副主任的我把自己当“干事”,利用自己的业余愛好为宣传东湖服务,我拍摄的新闻照片和写的新闻稿,被各级媒体选用153次,其中釆用照片119幅。内容既有名人名家在东湖的活动(我国第一位新闻摄影记者罗光达、闻名全国旳画家端木梦锡等)也有东湖新建的景点(寓言园的第十座雕塑“悬公移山即将建成“,改建的东湖大门)等。写到此必须补一句话,就在上周听涛处周科长写东湖大门简介,只知道东湖大门建于1968年,(当时只是二个方方的石柱和简易平顶房)不知如今的大门改造的准确时间,她问过不少人,回答的版本不同,让她无所适从。于是她就在网上问我,正好我整理见报刊剪贴时看见了改建东湖大门的新闻照片,当即发给让她如愿了。附上我在1991年被各级媒体采用稿件的统计表:人民日报年3次其中照片2幅/湖北日报年10次其中照片4幅/楚天周末7次其中6幅/湖北农民报年4次其中照片3幅/湖北科技报年15次其中照片10幅/工商周报9次其中照片5幅/长江日报年25次其中照片20幅/‎武汉晚报16次其中照片11幅/长江开发报5次2幅/中国市容报5次其中照片2幅/中国花卉报4次其中照片3幅/书刋导报3次 幅/建设报/武汉商报/武汉工人报/文化报/旅游导报/会刊等报道兰花展各1次/报道柑桔节各1次。d建研究3次3幅/宣传与政工3次用照片8幅/风景名胜/湖北画报/武汉纪捡/讲师团通讯/城建信息各1次/协力3次用照片8幅/武汉政工4次 用照片10幅/企业家杂志4篇用照片2幅。#剪贴报简介#

8、剪贴报制作说明

高彦文:宗法秦汉 汲古写心聂振弢,南阳师范学院教授,韩国京畿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威尔士大学特聘实践教授,创办《作文指导报》。曾任南阳师范学院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正处级)、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所长、《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现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南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特聘导师。热衷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发展,在全世界、国内外,义务讲学3000多场。在一次书法联展上,我偶然看到了高彦文老师的隶书作品。他那朴厚、凝重、淳雅的书风我早有所知,但看到他那恣意洒脱的简帛书时,真有点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之感。我与彦文老师相识多年,他为人内敛,不事张扬。几十年来一直在教育领域里默默耕耘。他自幼喜爱书法,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他读初中时,就为学校写板报,办特刊,刻蜡板,练起了仿宋体和隶书。那个年代缺乏字帖,他就把报纸上隶书标题剪贴下来,当成字帖认真临摹。他曾被武侯祠“草庐对”的石刻迷恋得神魂颠倒,是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但他以苦为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近几年来,随着他视野的开阔和对隶书的深入探索,知道了汉代隶书是我国隶书成就的高峰,是任何一个隶书书家都无法绕过的丰碑。于是他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孜孜不倦地对经典汉碑做了系统的梳理,贪婪地从中吸收营养,把《曹全碑》的隽秀舒展、《乙瑛碑》的端庄肃穆、《华山碑》的放达劲健、《礼器碑》的铁画银钩、《张迁碑》的方劲古拙等特点汲收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终于形成了今天这种典雅优美、方正健朗的隶书风貌,表达出了一个书家所追求的艺术享受的心迹。就在其汉隶渐趋成熟之时,他又发现了一种体态活泼、自然率真、趣味盎然的秦汉简牍,不禁兴趣勃发,便一下子痴迷其中。他认为,这种书体虽非高手所为,虽有草率,不像汉碑那样规范,但却是我们迄今所能看到的早的古人墨迹实物。这种文字没有任何雕刻和铸造等加工手段,真实地保存了原始的书写气息,有一种高古格局和正大气象。从这种难得的墨迹中能捕捉到秦汉先人在笔触刚柔、行笔快慢等方面的微妙之处,这对于一个致力于根植传统,有意传承的书家来说,有着丰富的启迪作用。诚然,由于秦汉简牍出土晚,识者寡,不便借鉴前人的成熟经验,但他知难而上,在没有良师引领、同行切磋的情况下,只身探索。多亏了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料充实,可以一笔在手,身心穿越两千余年。他虔诚地与古对话,以古为师,兴致勃勃地游走于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这“四大汉简”和马王堆帛书之中,把这些珍贵的墨迹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把他认为可取之处融会贯通,日间挥洒夜间思,废纸三千不足惜,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碑帖结合的道路。纵观他的隶书,很容易看出其根基在汉代碑刻,他用笔沉实、笔势开张、结字严谨、线条浑厚圆润,格调高古典雅;细看他的简帛书体,横笔左低右高取斜势,左粗右细见波磔;竖笔由中偏左取侧势,上细下粗显真情;转折笔方圆并重,方折遒劲,圆转流畅;结字中宫收紧,四面舒展,左避右让,时有阔笔出峰,变化多多;章法纵有行,横无格,因字赋形,长短参差,具有强烈的节奏跳跃感。彦文老师的书法,似一股清流,清澈见底,他所表现出的“原生态”,既有碑味,又有帖韵,婉约而隽秀,风格直追秦汉,既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又丝毫没有“流行味”和标新立异的个性张扬,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气质和与众不同的感觉。近两年他那刚毅遒健、自然率真的书法作品不断被各类专业报刊所刊登,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彦文老师的书法创作虽然是业余的,但从他受邀赴国内外交流、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并连获大奖、参加各类书画公益活动并受到热捧这些迹象,就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专业的。多年来,无论时风或书风如何变化,他从不跟风随流,一直是根植传统,宗法秦汉,汲古写心、以功力取胜。我们相信,彦文老师未来的道路会更加广阔。(聂振弢)高彦文艺术简介高彦文,华中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职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被全国多家刊物刊登、被齐白石纪念馆等专业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曾应邀赴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北京等地参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交流,屡参国内外书画大展、联展、巡展并连获大奖。入编《中国隶书选集》、《中国书画500强》等典籍,被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等荣誉称号。(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