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史简介(村庄史200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1:42:29 浏览
1、村庄史200字

屯村游记—张姓族人的小村庄(二)走过荡漾在石头河上的木板桥,整个村庄呈现在眼前。在邻公路而建的房屋墙上“屯村的由来”赫然印入眼帘,传说村里有座大寺庙,寺庙中挂着一口大铜钟,村民便将村名叫作铜钟,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就把铜钟叫成“屯村”。明代洪洞大槐树下大移民时,一户张姓人家辗转千百里,来到屯村,我不知道是先有屯村,还是张姓人家来到这里然后有了屯村。但是据史记载,屯村有位名人张,曾任山东左布政使,人称“张布政”,想到张家的祖先这么有名心里还是格外自豪的。虽然现在还流传着“朝廷派兵斩山破风水”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这斩风水会影响多少年多少代,但凭着这整齐的房屋和绿水青山,也能觉得这是一个透着灵气的风水宝地。漫步于村中,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小巷干净整洁,墙壁上绘制的屯村六景彩画夺人眼球,大槐树、四合院、石匣、红军桥、西洋门、土楼,看到此,都有种想一饱眼福的迫切,真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还隐藏有这么美的古迹,这么多的故事。再往前走,是一个高高大大的戏台,戏台前的空场地上,村里的老人们或倚或坐或蹲,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我们这外乡人,我天性害羞,不善言辞,尽管努力应对还是无法克服,尽管很想和这些老辈人聊聊却不知如何开口,本想尽快走过他们,却不想在一面墙上看到了张氏家风、家训、家规,读着那一句句家风家训格言,那一瞬间突然有种莫名的激动,没想到屯村竟是如此古朴雅致有内涵,能世代被家风家训思想浸润的村庄,那一定是有很深文化底蕴的。沿着小巷往里走,脚下是古朴的石板路,随处能够看到保存至今的百年老屋,这些百年老屋有的还有人住着,有的已经大门紧闭,只留断壁残垣,向人们展示着岁月的无情。走在幽静小巷中,耳边传来风吹杨树叶哗哗的响声,那一刻,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浮华,回归了大自然,似乎心也随之静了下来,驻足的瞬间,仿佛找到一份回归的安宁与享受。在村庄的后面,我们看到了六景中的红军桥,该桥由石料砌成,有两个涵洞,依据桥名可以推断是战争年代红军修建的,这座桥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是村民生活和劳动必经的要道,依然是屯村人内心的骄傲,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漫步在村中,随处可见彩绘的宣传画,德孝文化墙、家风家训家规、姓氏谱┄┄,整个村庄散发着古朴的独特风韵,又弘扬着新时代的文明风尚。这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这种历史文化于润物细无声处浸润了村民的心灵,孕育了良风美俗的生命力。而岚峪乡九年制中心学校就坐落在屯村,由此可以看出屯村自古崇文重教,书风盛行,文脉深厚。屯村依山傍水,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秀美,一侧田连阡陌,另一侧山水环绕。一扇门、一堵墙,一方青砖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生活的印记、历史的变迁,一点一滴都融入到了岁月时光里。在这个蕴含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村落里,循着祖先过往的足迹,我静静地体会着,冥想着,我的根在这里,在洪洞大槐树下,在炎黄大帝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枝枝蔓蔓里。

2、村庄史

麻扎村: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隶属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西汉,麻扎村是车师都尉国所在地,后属于车师前国。327年,麻扎村属高昌县。421年,麻扎村属北凉。501年,麻扎村属高昌国。866年,麻扎村属高昌回鹘王国。1756年麻扎村属鲁克沁郡王管辖。1902年,麻扎村属吐峪沟台。1933年,麻扎村属鄯善县第二区。1944年,麻扎村属惠悟乡。1947年麻扎村属鲁克沁镇。1950年,麻扎村属鄯善县吐峪沟区吐峪沟乡。1958年,麻扎村属红星人民公社一大队。1978年,麻扎村属吐峪沟人民公社。1984年,麻扎村属吐峪沟乡吐峪沟村。2005年9月,麻扎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3、村庄简介手册

巴拉村一一千年古村落,原乡故里。巴拉藏语意指:从巴塘迁徙过来的人们。巴拉村自唐朝迁徙到此,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消平的地平线上》里描述的蓝月亮峡谷就是巴拉格宗大峡谷,在当地的人中一直传说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真正的香巴拉。

4、村庄历史记录

周六和谢哥驱车从招远到莱州沙河镇驿塘村访友。在驿塘村内看到一棵古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树龄。它的四周安装了石栏,并有碑文刻于理石之上。古槐是村庄历史和文化的佐证,它见证了朝代的更替,村民的悲欢和世事的沧桑,更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挂念。古槐的年轮里隽刻着驿塘的往事,枝叶中轮回着村庄的繁荣昌盛。在我们当地农村,有从大槐树下迁徙而来之说,所以很多村庄在建村之初便栽有古槐。谢明在其任村支书期间带头捐资对古树加以保护,在他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村庄史简介#

5、村庄变迁简介

折户村的古建筑1——五方元音【纪实邢台】折户村是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将军墓镇下辖的行政村,为村庄。折户村与李王庄村、西牛庄村、磨石庄村、内阳村、北梁元店村、将军墓村、南梁元店村、南沟门村、前湾村、皮庄村、李家沟村、西花沟村、大庄村、墓南峪村相邻。,时长00:20主要农作物:玉米、红薯、板栗、柿子、豆角、高粱、谷子、白菜、萝卜、····的村落都是以“嶂石岩”石质的石头石质微显红褐色,人们依山势而建,形成高低错落之势,据《村史》显示:“建村史于唐代”,可是尚未发现明代以前的早期的建筑·····大量的古建筑多以“邢台建筑”格式砌盖的,虽然说这里距山西较近,可是这里都是以远离60公里以外的邢台的建筑格式相近,或许是这里的人们的信仰·····不过这里的古建筑却有着“门头砖扁”的出现,或许这就依然坚守着“邢台砖雕”的建筑风格吧,把“匾额”都使用“邢台砖雕”的格式制作出来,或许这就是人们的信念体现吧·····看看这些具有“邢台风格”的建筑上,多以“邢台砖雕”为展示风格,或许这就是人们的信念与信仰!·····或许这些建筑就是人们的信念的彰显吧,不然证明距邢台60多公里,依然会使用“邢台砖雕”的建筑呢?这样的建筑又费工又费钱的,这样看来原来的人们对“邢台所属”还是很有感情的吧····带有“垂拱穗”的建筑依然是很费劲的,其雕刻在山区就是一大难题,怎么解决?又让谁去雕刻呢?盖房都是有“工期”的,不能因为没有找到“雕刻木匠”、砖雕工匠就无限期地等待着工匠的到来·····在这些诸多的“邢台建筑”中,门头挡上刻字也是属于“邢台建筑风格”,看来我们来这里探访是对的····在中国院子里 有一个神奇的设置:说上房的梯子不是,又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高度有180厘米左右,就连当村居民在这里生活多年的“折户老靳”也说不出来,···看来这确实难住了我们这些人的知识范畴,宽度在50厘米,形成有人台阶般的逐级上升的格局,却又距房屋的范围很远,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上房的梯子,那应该靠近房屋,或者是在房屋的一个墙上,因为那样会省出空间的,可是这个设置却那里都不挨着,四周都是距建筑有60公分以上在山区里的土地使用率是很有限的,这个设置确实难住了我们大家·····看看“犟筋”在认真的对建筑进行拍照、纪录着这里的建筑格式与特征, 对这个“折户村”的古建筑认真拍照、做着认真的纪录,还是是这里的“风俗习惯”也未曾可知,无论如何这里的建筑还是值得人们看望了解的···,时长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