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世纪50年代,故宫工作人员在仓库角落里,发现一幅明代临摹山水画,正巧遇到专家,专家手拿放大镜越看越激动,当看到下方的人物时,竟脱口而出:这可是个宝贝!此画乃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纵1.92米,横1.11米。画面上,远处山石林立,亭台楼阁掩映在云雾之中,近处几个农人醉意朦胧,踏歌而行。整个画面呈现出风调雨顺、欢庆丰年的景象。马远是南宋宫廷画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其家族五代都在宫中作画,马远不仅是家族的荣耀,而且还一改先辈的全景式构图,采用小中见大的方式,只取山水一角来表现广阔的空间,人称“马一角”。他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笔墨简洁硬朗,善用斧劈皴。他画的树枝多为横斜之态,固有“拖枝马远”之称。公元1194年,宋孝宗驾崩,其子宋光宗与他不合,故意称病不执丧礼。此时朝中奸臣当道,北方蒙古大军虎视眈眈,大臣赵汝愚以国事为重,拥立皇子赵扩继位,代父主丧,及时扭转了朝中一盘散沙的局面。宋宁宗赵扩一上位便重用贤臣,铲除奸d,减少赋税,鼓励百姓耕种。这套组合拳下来,既稳定了江山,又让百姓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一日,赵扩换上便装和随从出了临安城,来到乡野之中。布谷声声,麦苗青青,他陶醉在春光里。忽然,远处传来歌声,手下禀报:“春耕的农人正在踏歌!”赵扩兴致勃勃循着歌声而去。地头上一群男女正踏歌而行。踏歌起源于汉代,是一种活泼的民间舞蹈活动。众人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以脚用力踏地,边歌边行。踏歌盛行于唐代,还被编成宫廷舞蹈。有一年元宵节,安福门外千余女子在高20余丈,燃着5万盏明灯的灯轮上踏歌三天三夜,场面辉煌壮观。刘禹锡有诗云:“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顾况云有诗曰:“踏歌接天晓。”到了宋代,每逢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乡下百姓更是信手拈来,祭祀祈福来一段;家有喜事跳一曲;庄稼丰收,更得踏歌助兴。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没有场地局限,快乐仿佛可以传染,不分男女老幼,清贫贵贱,一呼百应。元明清以后踏歌渐渐消失,只在部分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此时,赵扩被眼前情景深深吸引:人们围成一圈,在嘹亮的歌声中尽情歌舞,身体前仰后俯,脚部有虚有实,脸上洋溢着喜悦,正在欢庆庄稼丰收呢!赵扩心潮澎湃,这人乐年丰的景象就是对他好的赞誉!他情不自禁吟出了王安石的诗,“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声。”他脚下蠢蠢欲动,偷眼一瞧,几个随从也跃跃欲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来!一起踏歌……没人知道,踏歌的人群里,当今圣上正和众人跳得酣畅淋漓,更没人知道他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回去的路上,赵扩意犹未尽,吩咐随从让画师马远将今日之事作画一幅,随即把王安石《秋兴有感》的诗附上。马远接到诗,将皇上此行的经过细问一遍,深思熟虑后,挥笔泼墨,画就了这幅《踏歌图》。赵扩展开画卷,只见远处峭石危立,松柏滴翠,宫阙巍峨,好似南宋朝廷威严屹立。飘渺的烟雾中,一种天上宫阙之美扑面而来。近处溪水欢唱,老树硬枝,青苗摇曳,四位农人踏歌而行,粗野中透着淳朴的烟火气。赵扩俯身细看,这四位农人好像刚喝过小酒,醉意微醺,踏歌而归。前面的白须长者手执拐杖,踏起脚步,得意忘形地转身回看老友。后面三位脚步踉跄,一位手舞足蹈差点摔倒,多亏身后那人一把扶住,走在后的农人,肩挑葫芦,摇摇晃晃。他们躬腰曲背的舞姿妥妥的农民把式!不远处,两个孩童赶紧让路,惊讶的神情仿佛在问:“这是谁?咋没了长辈的持重?”赵扩不禁拍案叫绝。画中的六个人成了主题,马远抖了个大包袱!瞬间,赵扩感受到了的歌声,踏地声和欢笑声。他越看心里越美,画中的国泰民安正是自己的心愿!这个“马一角”将朕的心思全画出来了!赵扩大笔一挥,王安石的诗龙飞凤舞跃然纸上。《踏歌图》无论布局还是气韵都堪称精品,除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画面中的松树运用了典型的“拖技”画法。马远技法超群,即便隐去姓名,人们也会透过笔法和气韵辨别出他的作品。《踏歌图》早期由宋宁宗收藏,光绪时期被湖北道监察御史蔡金台收藏,后来收入清内府。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此画被收进故宫博物院。“9.18”事变后,北平岌岌可危,为了避免文物落入日寇手中,故宫准备将重要文物南迁上海。由于时间紧,文物多,《踏歌图》竟被当作明代临摹山水画留了下来。这次多亏巧遇专家,识得庐山真面目,此画成了珍贵的国宝。马远不但画技精湛,而且还是个有趣之人,他的《踏歌图》不仅画出了南宋江山的壮美,而且通过几个小人物简单的快乐,烘托出了太平盛世的大心愿,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作者 飘飘
2、中国画 南宋 马远(传)《烟霭秋涉图》 85.8厘米×42.5厘米 绢本立轴设色大英博物馆藏
3、贺兰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为强烈地震带,是西夏人心目中的神山。贺兰山深处的黑鹫寺,是西夏皇家寺院,也是西夏第二代皇帝谅祚的出生之地。1924年,纵横中国西北的外蒙大盗黑喇嘛,为躲避苏联特工追杀,率残部进入贺兰山中,在黑鹫寺内遇险,只有一个叫马远的中国人生还。二十多年后,加入国民d军统的马远,在一次秘密任务中神秘失踪。从此,再也没人知道黑鹫寺的方位……唐风和韩江成功破解第二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找到了在频繁的地震中仍保存完好的黑鹫寺上寺。在探险中,他们遭遇了一系列诡异事件,后发现,所谓的皇家寺院,居然是谅祚的母亲没藏太后的墓葬!而黑喇嘛的死、克格勃的学员暴动、军统的秘密任务、中苏联合科考团的目的……一切的疑团,全部指向一个地方——中蒙边界无人区。那里是真正的无人区,是中蒙边防的盲点。
4、宋代名家工笔写意绘画小品,中国画山水花鸟画册页经典范本。【编辑推荐】★宋画选集,各有千秋:每册精选宋代名画册页代表作24件,堪称宋代绘画艺术水平。★精挑细选,锁定经典:所选名画耳熟能详,堪称宋画典范,包含极少面世或初次出版的佳作。★真实还原,忠于原著:观感柔润,色泽文雅,色彩还原度高,真实还原原作面貌。★临摹欣赏,细节清晰:构图清晰,画面精美,高清还原。国画大师笔下的精品,适合临摹学习,又可以细细品赏。★宋画之美,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内容简介】宋画,即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朝代,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传承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等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宋初,山水画以李成、关全、范宽三家为代表,三家皆师荆浩。在艺术语言上,经常采用全景式构图,意境雄浑、辽阔而崇高,笔墨含蓄、爽利而凝重。宋室南迁之后,社会环境虽处于动荡的局面下,但绘画艺术仍然繁荣不衰。尤其是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此四人因而被后世称为“南宋四家”。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其表现的题材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本册选取了宋代山水画代表董源、范宽、米芾等人的经典作品24幅。【作者简介】中国南山书画院,是中国易经协会的分支机构,是由中国著名易学研究专家、教授,以及各地书画艺术家联合组成。
5、马远(南宋·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浙江杭州人。#马远之简介#